2020-202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课时同步练习:6.2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单选题
1.“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人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2.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上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B.?人民公社化运动???????????C.?自然灾害的影响???????????D.?“文化大革命”
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的是(???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经济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4.读图,对1957-1960年这一现象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
B.?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
C.?“改革开放”使得我国工农业得到快速增长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5.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正能量”、“微信”、“4G”、“互联网+”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有(??

建国初期
“人大”
“政协”
“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
“放卫星”
“原子弹”
文革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
“大包干”
“经济特区”
“下海”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红卫兵”
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④“两个凡是”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读下图,对我国这一时期经济建设理解正确的是(??

A.?当时我国粮食产量下降与“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密切相关
B.?国家基本上完成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D.?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粮食、油料等大丰收
7.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以下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
8.企业名称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演变。天津老字号“盛锡福”建于1911年,始叫“盛锡福帽庄”,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为盛锡福制帽厂,60年代中期又改为红旗帽厂和前进帽店,而80年代它已经成为“盛锡福帽业有限公司”了。据此回答小题。???
(1)50年代中期易名的主要原因是(???

A.为适应新中国建立的政治形势
B.为适应三大改造对企业进行的公私合营
C.在新时期对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革
D.害怕割资本主义尾巴
(2)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流行语,建国后下列流行语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③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④公私合营
A.②①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9.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目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10.下列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鞍钢三大工程相继竣工
②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1.贴春联是中国百姓过春节的重要习俗。春节期间家家贴上大红的春联,把春节装点得喜气洋洋。而春联的小小变化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们搜集的建国以来某地农村百姓盛行的春联。他们计划据此编写一部以《新中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程》为题的小型史书。请你把提纲中的主要事件和春联编号补充完整。春联集锦: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②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③食堂巧手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章号
历史时期
主要事件
春联编号
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
?________?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
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________?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________?
第三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________?
?________?
全面免除农业税
?________?
12.1966年,中共中央接连发出开展“________?”的决定,成立“中央文革小组”,对所谓的________
、________?资产阶级司令部进行了错误的斗争。??
三、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部分)
材料二: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部分历史镜头
图1
图2
图3
开国大典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九大
(1)补充完整材料一中A、B的内容。
(2)根据材料二,请你说明图中人物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突出贡献
(3)过渡时期结束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什么?从此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曲折和失误。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加点字各举一例。从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钢产量、财政收入都遭受严重损失,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故选项B符合题意;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来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答案】
D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指的是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开始到1976年结束,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
D符合题意;ABC和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难度较低,理解题意即可作答。
3.【答案】
C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因此:
ABD与题意不符,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4.【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给出的“1957~1960年”这个时间可知出现工业增长、农业总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大跃进”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为此,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经过努力,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
?ABC三项解读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读最为恰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运动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时间与影响。
5.【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时期主要是以阶级斗争为主,①“以阶级斗争为纲”,符合题意;②“红卫兵”是这一时期革命的主导力量,符合题意;③“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符合文革时期的特点;?
④“两个凡是”是文革结束后的路线,不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导的。他发动这场“大革命”的出发点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维护党的纯洁性和寻求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但他当时对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的错误估计,已经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6.【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所示,1958年—1961年粮食产量和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急剧下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是因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急于求成,违背了粮食的自然生产规律。
C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图表的能力。
7.【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②“在公社食堂就餐”——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③“拔掉地主立的界碑”——土地改革,1950年至1953年;④“小岗村分田到户”,1978年。按时间先后顺序③①②④,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识记。
8.【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三大改造的有关知识。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三大改造,盛锡福帽庄作为一家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也是三大改造的对象之一,所以其在50年代中期易名的主要原因应是为适应三大改造对企业进行公私合营。故选B。
(2)本题考查的是建国后的重大历史事件。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打倒一切,全面内战”提出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1958年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犯的左倾错误——大跃进运动;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以①④③②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建国后重大历史事件的识记,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9.【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在1956年即将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在1958年。
A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识记的能力。解题关键是1956年。
10.【答案】
A
【解析】【分析】1953年以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高炉组成的鞍钢“三大工程”竣工,为全国钢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①鞍钢三大工程相继竣工是因为计划时期的主要成就。排除含①的选项。
A项②③④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科学工作者排除“左”倾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成就的相关知识,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化大革命”时期科技成就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1.【答案】土地改革;⑤;④;①;③;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根据对联中的“土地还家”、“农民翻身”可以推断出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时期的主要时间应该是土地改革;根据事件“实行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推知是指农业合作化,对联应该是⑤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根据事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可推知对联是③食堂巧手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因为其中提到了“公社”;根据事件“全面免除农业税”可以推知对联是④自从盘古开天地,不收皇粮第一回;最后剩下一个对联是①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根据其中的“大包干”可以推知事件应该是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答案】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刘少奇;邓小平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三、材料分析题
13.【答案】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他们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成就如:1967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参考教材P37中成就);曲折与失误如: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066-1076发动“文化大革命”。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政权”道路;邓小平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经济建设相结合,实行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向富强;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3)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标志着过渡时期的结束。1967年,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经济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改革要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文化大革命给我们的启示是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重视教育、发展经济等。本题是开放性问题,综上所述,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他们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3)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成就如:1967年,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参考教材P37中成就);曲折与失误如: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966-197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经验和教训: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