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的建立
C.《万国公报》的创办
D.《定国是诏》的颁布
2. 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3.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亊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 康有为在一次上书中说:局势”一处火燃,四面皆应……割台之后,两载遂有胶州(指德国强行租借胶州湾)…恐自尔之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萄安且夕面不可得矣……故当今自而思图存,舍变法外,更无他巧”。康有为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
A.?自强求富???????????????????????????B.?教育救国???????????????????????????
C.?变法图强???????????????????????????D.?民主科学
5. 下图是“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英勇就义,从容赴死的图景。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此处的“贼”是指(  )
A.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B.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
C.告密的袁世凯
D.无实权的光绪皇帝
6.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7.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8. 国家话剧院上演了《北京法源寺》。这部戏截取了戊戌变法最具戏剧冲突的十天,用舞台的形式展开一段澎湃的故事。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B.训练新式军队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废除科举制度
9. 戊戌年间,国难深重。维新志士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但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10. “几个幼稚的秀才和一个少不更事的皇帝,用他们的前程和脑袋,验证了保守势力的强大。”下列事件中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辛亥革命
11. 1872创办的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大公报》 B.《新闻报》
C.《解放日报》 D.《申报》
12. 近代学者严复曾说:“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的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此事”是指(  )
A.建立了京师大学堂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在全国建立新式学堂
D.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13.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散,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戊戌变法运动( )
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C. 改革了君主专制政体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4. 当西方国家进行着工业革命,日渐强大起来的时候,中国人依然拿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当西方国家强迫打开中国大门时,这时的有识之士才知道国民的落后愚昧。1905年9月2日,清廷发布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可见,科举制度被废除是由于(  )
A.不能适应为封建王朝服务的需求
B.促进社会进步,摆脱民族危机的需要
C.西方民主思想不断传播
D.袁世凯等封疆大吏的推动
15. 882年10月24日,顺天乡试刚刚发榜,次日凌晨,印着中榜者名单的《申报》就出现在江苏、安徽、浙江的各售报点,这期报纸大为畅销。这反映了(  )
A.思想观念解放 B.大众报业发展
C.铁路交通发达 D.轮船航运繁荣
二、非选择题
16.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上图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材料二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潮;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材料三 《剑桥中国晚清史》中说:“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依据材料一指出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指出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对于这个严重丧权辱国的条约,全国各阶层人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也义愤填膺……发动了 1 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确切指出形势的危殆。”
材料三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康有为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梁启超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材料四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发动了1 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的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两种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维新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CCA 6-10ABDBC 11-15DDBBB
二、非选择题
16. (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历史事件:公车上书。重大意义: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由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变法:戊戌变法。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运动失败。影响: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7. (1)民族危机加深。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等。 
(3)维新变法运动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8. (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
(2)公车上书。
(3)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新式学堂。
(4)戊戌政变。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