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2.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3.初步理解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能积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4.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2.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昼夜交替现象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教学重点】设计模拟实验验证假设,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教学难点】大胆推测,建立假说。【教学准备】泡沫球、手电筒。【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聚焦: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预设10分钟)1.师:同学们,老师为我们美丽的校园拍了两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PPT出示早上、晚上的校园图片)2.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分别用一个字来表示白天和晚上,白天叫…?晚上叫…?(停顿,学生回答)3.师:昼夜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说说你的发现。(播放昼夜交替视频)4.问:昼夜交替和哪些天体有关呢?生:一张是白天拍的,另一张是晚上拍的。生:昼、夜。(教师板贴)①生:白天有光,晚上没有光。②生:昼夜在交替。①生:太阳。②生:地球和太阳。谈话导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带着问题激发探究兴趣。分析:昼夜交替假说(预设10分钟)1.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两个模型,用这个小地球仪来模拟地球,夜灯来模拟太阳。现在,哪里是白天,哪里是黑夜?2.师:老师在我们所处的余姚贴了一个红点,现在余姚处于什么状态?问:太阳和地球如何相对运动会使余姚处于黑夜呢?3.师:像这样我们对太阳和地球相对运动关系的猜测叫做假说。除了这一种,我们的地球、太阳还会不会有另外的运动方式呢?还有哪些情况会造成昼夜交替现象。把你们想到的假说像书本上这样卡通图画的形式画A4纸上并在下方简单解释太阳和地球的运动。4.请学生解释自己展示的图画模型。①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②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③地球自转;④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⑤太阳和地球同时自转;⑥地球不动,太阳自转;⑦太阳转,地球也转。生:地球在自转,它转一圈的时间就是一天。生:小地球仪靠近太阳的左面是白天,右面是黑夜。生:白天。请一位同学上前尝试。生:地球自转。学生思考绘制假说卡通图。邀请学生将画好的A4纸贴到白板上。提出地球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多种假说。探究: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预设10分钟)1.师:同学们真厉害,大胆提出了这么多假说,但哪一种观点是符合事实的呢?2.师:我们没有办法把地球和太阳搬到教室做实验,那该怎么办?师:你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孩子。我们今天就来做太阳和地球相对运动的模拟实验。3.教师演示指导自转和公转。4.问:可是出现了什么现象我们可以说有昼夜交替?师:我们选余姚作为观察点。如果被照亮了说明什么?如果它转到了黑暗的那一面呢?师:能被照亮,不能被照亮交替出现了说明什么?5.实验要求:(1)模拟实验,验证我们的解释。(2)完成实验,归还材料,分析结果。生:做实验。生:用这些材料模拟模拟。生:昼、夜。生:昼夜交替了。 做好模拟实验并运用实验收集证据。研讨:有多少种可能的解释(预设8分钟)1.请一组同学两位同学模拟,两位同学介绍。2.师:我们现在还剩下多少种解释,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些解释?师:你有证据吗?那说明我们要怎么做?师:实验过了呢?还要继续找证据。3.师:那这些解释有没有相同点?小组合作汇报。生:实验。生:有。都在转。小组合作,给学时表达、交流、展示、质疑的机会。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拓展延伸(2分钟)1.课后:查阅搜集更多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证据。2.假如没有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会怎样?学生课后继续寻找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的证据。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取更多的证据。【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假说昼夜交替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在阳光照射下会产生昼夜区别。2、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3、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能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并且进行验证。2、认真参与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搜集证据。3、根据实验的情况修正自己的解释。4、认识到同一现象,可能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需要用更多的证据来加以判断。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有根据的解释是重要的。2、培养主动探究,积极合作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昼夜交替现象对人们的生活有很大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难点: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唤醒经验、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1.教师出示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老师分别是什么时候拍摄的?2.师:白天我们称为昼,晚上又称为夜。一天中昼和夜是怎么出现的,有什么规律?3.师: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昼夜交替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地球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板贴课题)4.假如我们现在在太空之中,远望地球,我们会看到一半黑,一半白,白的是昼,黑的是夜,地球的昼夜现象可能与什么天体有关?5.教师出示大地球仪和夜灯,问:此时哪里是夜?哪里是昼?6.现在我们找到地球仪上的浙江省,怎样会是昼?怎样会是夜?教师演示,引出自转、公转,并在PPT中展示地球自转和太阳绕地球转的卡通图。5.这是两种假说,当时的科学家在研究“昼夜交替现象”的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的假说,然后再对自己做出的假说进行论证,最后发现规律。今天我们也做一名小科学家,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猜测。1.学生观察照片:白天和晚上。2.生:太阳东升进入昼,太阳西落进入夜,昼和夜在不停交替出现。3.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现象。生:太阳太阳和地球生:亮的一半是昼,暗的一半是夜。生:把地球转一下/太阳绕地球转一下用学生熟悉的地方图片导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二、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说(预设:15分钟)1.地球、太阳还能怎样运动也会产生昼夜交替的现象?请大家小组讨论,将你们的想法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活动手册中。2.请小组上台投影展示,教师将学生想法板贴在黑板上。大家提出了这么多猜想,那么这些观点到底哪些是正确的呢?怎样才能知道?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完成活动手册探究活动一学生小组上台介绍自己的想法,其他小组补充、质疑。3.生:做实验验证提出地球产生昼夜现象的多种假说。指向科学探究目标2.三、探索交流(预设:15分钟)1.对于宇宙天体的研究往往要借助模型,这就是科学实验中的模拟实验,老师刚才分别用什么模拟了太阳和地球?2.教师再次演示自转和公转3.ppt出示温馨提示:①夜灯与地球仪保持水平,控制一定距离,保证地球仪一半黑一半亮。②观测点:地球仪上的浙江(红点处)③实验中地球仪不要转动太快,夜灯不能随便乱动。④认真观察:观测点昼夜交替变化时“太阳”和“地球”在如何运动。4.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怎样说明观测点有昼夜交替现象?5.观测点亮暗交替出现时就说明有昼夜交替现象。请大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活动二表格中。可以尝试着用简图的形式记录(出示简图)6.通过同学们的模拟实验,哪些可能性是成立的?哪些是不成立的?7.在新的证据出现前,哪些是符合事实的?这些可能的情况中,地球和太阳的运动有什么共同点?8.小结:我们把这样的转动称为圆周运动,要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太阳和地球在做相对圆周运动。1.生:夜灯和地球仪2.学生了解实验中小灯泡的使用方法。3.学生了解实验注意事项。4.生:灯光一会照到一会没照到。5.学生领取材料并实验。6.学生小组上台汇报,用记录单展示,两位同学解说,两位同学演示;其他小组补充与质疑。7生:都在转做好模拟实验和运用实验收集的证据。昼夜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指向科学概念目标3.四、拓展延伸(预设:5分钟)1.利用今天这个模拟实验,还留下哪几种暂时正确的假说?2.事实上会有几种?3、根据目前得到的证据,我们能确定是哪一种了吗?4、根据这几种留下的假说,你还能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发现来谈谈想法吗?5、为了探索地球上昼夜交替的真正原因,我们今天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发现规律——新的认识,再循环往复。科学的进步没有捷径可走,人类认识地球和宇宙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很多科学家为之付出了努力,也有科学家受到了迫害,但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我们也将在本单元后面的课上继续探究。学生回答生:一种生:不能4.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指向科学探究目标4.指向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板书设计】昼夜交替现象假说……(板贴学生对太阳、地球运动的猜测)相同点:圆周运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昼夜交替现象》教学设计.docx 《昼夜交替现象》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