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衡水中学11-12学年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全科)

资源简介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4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科目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改编)2011年元旦期间各地群众共享“文化惠民”阳光。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的“几米星空展”、话剧《昏了婚了》、《至爱》等演出让人留连忘返。这表明(  )
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 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境界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 文化是指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 据此回答2~3题。
2.(改编)下列属于文化遗产的是 ( )
①奥运场馆 ②埃及的金字塔 ③古老的丝绸之路 ④司马迁的《史记》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改编)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是 ( )
A.该国人文文化的集中表现 B.该国和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该国自然文化的突出表现 D.对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4.(改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搞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 )
①必须认真对待传统文化,全面继承,古为今用
②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大力进行文化创新
③必须弘扬民族文化优良传统,赋予时代精神,丰富文化内容
④必须大量引进外来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改编)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这表明 (  )
A.人民群众是文化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C.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
6.(改编)从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图片可以看出
A.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巨大作用
C.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
D.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
7.(改编)我国有许多抒发爱国情怀的诗词格言,下列体
现这一风格的是( )
①“天道酬勤”
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改编)吉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在中国民间器物如首饰、绣品、木雕、瓷器 上,都可以看到吉祥文化的符号。中国的吉祥文化受到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也丰富了世界文化。这告诉我们 (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性文化
③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9. (改编)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这表明 (  )
①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弘扬民族精神,就能构建和谐社会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
④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 (改编)“有些时候文明只是十公分的宽度,有些时候只是一张纸的厚度,当我们把十公分的盲道让出来,当我们在椅子上垫一张纸……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构成了我们中国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这段话告诉我们,培育文明风尚重在 (  )
A.脚踏实地,重在行动 B.选择科学的世界观
C.宣传教育,开拓创新 D.树立崇高道德理想
11. (改编)某学校通过主题班会、演讲、辩论会、知识竞赛等活动,把荣辱观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为习惯。该校之所以重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因为社会主义荣辱观 (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和生动表现
③可以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
④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 (改编)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尤其要注意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因为 (  )
①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 
②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③教育是第一生产力 
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育人才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改编)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高尚的人谈话。” 这体现了 (  )
A.只要读书,就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B.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利于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C.只要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就一定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D.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与科学文化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14.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永远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基石,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将始终同广大发展中国家风雨同舟、和衷共济。这说明(  )
①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 ②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没有利益冲突 ④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的优良品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歌为心声。从“一条大河波浪宽”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到“我爱你,中国”,这些歌曲在人民群众中久唱不衰,重要原因在于它们(  )
①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积淀于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以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人们对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③以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表现了深沉饱满的爱国主义情感
④以特殊的音乐形式展现了为世人普遍认同的爱国主义内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建设生态文明,要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是( )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之间是互相制约的
④意识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从“毛主席万岁”、“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反映的都是民众对领袖的崇敬爱戴,只是时代变迁,风景别样。 这体现了(  )
A.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意识会随社会实践变化而变化
18.右图是2011西安世园会会徽,其构思源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释义为:三生万物,花开吉祥;四合为土,天圆地方;五叶生木,林森荫育;六流成水,润泽万物。这表明
①艺术创作不应改变事物的本来面貌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艺术创作能实现对创作原犁的主观超越
④艺术创作的规律与自然规律相比,有其特殊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枯木艺术是在我国根雕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具有一点天然美雏形的枯木的根、干、枝、瘤为素材,经人为艺术性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而成艺术品的一种造型艺术。据此回答19~21题。
19.枯木艺术比起原来根艺取材只能用根而言,范围广阔多了。这样,大家在筛选枯料时就不再会死死盯住树根了。根、干、枝、瘤等“一视同仁”,以形为重。这说明(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人们的认识依赖于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C.人们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20.枯木的根、干、枝、瘤等,经人为艺术性的发掘、构思、制作、加工可做成艺术品(  )
A.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B.意识依赖于物质
C.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D.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21.艺人们将枯木加工成艺术品,启示我们(  )
A.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B.应改变自然规律,推陈出新
C.应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培养创造性思维
D.只有没有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2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下列诗句中与此说法所包含的哲理相同的是(  )
A.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高
B.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
23.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要促进中部崛起,就要以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下列语句和材料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③牵牛要牵牛鼻子  ④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适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把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下边漫画反映了这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该漫画直接体现了 (  )
要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②做好工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中共举行大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书记胡锦涛在讲话中的一句北方方言“不折腾”,难倒了国内外媒体界的双语精英。回答下题。
25.“bu zheteng”或许将成为英语中的专属名词。“不折腾”所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为事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6.(原创)要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情趣幽逸,设计时必须坚持“山借树而为衣,树借山而为骨。树不可繁,要见山之秀丽;山不可乱,须显树之光辉”的理念。这一设计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认识事物应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 
②系统优化要注意遵循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解决矛盾要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27.东西方文化不断加强交流,这体现了
A.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B.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C.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D.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28.“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这句话说明了 (  )
A.事物的变化发展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
D.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的发生
29.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警示人们要珍惜年华。古人对时间的体验与此类似的是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叹长河之流速,送驰波于东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0.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31.早在1910年,晚清小说家陆士谔创作完成了一部充满幻想的小说《新中国》,小说写道,将来在中国上海要召开一个万国博览会。中外游客都要到我们上海来,百年之前的“预言”,竟神奇地应验了。这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2.下列选项中与“两岸青山相对出,轻舟已过万重山”哲学寓意相同的是(  )
A.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B.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C.坐地日行八万里,顺天遥看一千河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3.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普查能掌握准确的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党和国家科学决策奠定基础。定期开展人口普查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②运动是绝对的,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做事情要经过调查研究,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4.2010年4月6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在北京召开。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因为 ( )
A.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D.真理既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35.(改编) 中国人对太空有着独特的情怀。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说明(  )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认识是发展的,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 ①③    B. ②③   C.②④   D.③④
36.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芝诺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这表明(  )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追求真理是无止境的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 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37.(原创)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事情要把握度 ②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38.(改编)有关资料显示,若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随手丢弃,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就会渗进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影响到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并最终危及人类的健康。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②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③联系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联系有主观联系和客观联系之分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9.有一首数字诗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假如我们把诗中的数字随意调换位置,这首诗可能就不再别有情趣了,这表明我们要(  )
A.抓住主要矛盾 B.树立创新意识
C.注重量的积累 D.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40.(原创)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起,实现了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这一设计与创新说明(  )
①灵感是创新的源泉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接现实性改造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41.下列选项与右图漫画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
A.“从长时间看,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它不是一首田园诗,
它常伴随眼泪和痛苦。”
B.“只有一次次前仆后继,才能铺就从不可能到无限可能的路基。”
C.“人生譬如滑雪,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D.“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
42.苏轼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主要说明( )  
A.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意识很难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制约  
43.找出与上述诗句意思相近的选项是( )  
A.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C.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D.将欲夺之,必先予之   
44.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5.南宋诗人赵师秀在《约客》中写道:“黄梅时节农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
  ①气候及生物生存自身特有的规律 ②这时气候及生物生存规律的主观反映
③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表现 ④生动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6.澳大利亚海豚在海底寻找食物时,用海绵保护鼻子。科学家说,这只是海豚聪明的一个例证;乌鸦是一种“心灵手巧”的动物,它们可以把小树枝、羽毛和其他碎片用做工具,诱捕位于很难达到的地方的猎物。大乌鸦能熟练利用社交影响得到更多保护和食物。这些事实说明 (  )
A.动物的特长归根到底只是它们的本能
B.意识并非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47.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设计者发挥了中国传统的空间观、宇宙观和建筑观,两种建筑在外形上相呼应,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传统理念。这表明( )
A.人的认识来源于客观,灵感来源于主观
B.传统理念对自然物,有决定作用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
48.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创设的无与伦比的意境和深邃寓意为世人所称道。“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和“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所共同蕴含的哲理是( )
A.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人能够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9.(原创)在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努力实现三个“零增长”,即2030年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能源消耗“零增长”,2050年生态环境退化“零增长”。三个“零增长”目标的确立,所体现的哲理是( )
①客观符合主观     ②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④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尊重客观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0.中央对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又快又好”、“又好又快”,今年提出“稳中求进”和“好字优先”,“好”字被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从哲学上看这种变化体现了 ( )
①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联系是有条件的,可以创造的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④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能穷尽对一切事物的认识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51.《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从哲学角度看,“和合故能谐”体现了( )
A.整体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D.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52.中新网10月6日电 美国《侨报》发表社论说,当中国改革涉入深水区,乘风“破旧”势在必行。但千年文明古国的改革命题恢宏复杂,牵一发而动全局,不能头痛医头……这样的“破”需结合国情、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即“大破才能大立”。这要求我们( )
①要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冲破一切传统观念
③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
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不利规律的制约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53.郑板桥有诗句:“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规律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54.华夏文明五千载,历经无数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更没有倒下,而是斗志弥坚,愈挫 愈勇,愈挫愈奋,一次又一次地从艰难困苦中挺了过来,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屈不挠地实现 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再次验证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多难兴邦!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②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③认识具有无限性
④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55.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给我们的
哲学启示是( )
A.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B.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C.要坚持辩证的否定观    
D.学会系统优化的方法
56.“100—l=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l %的错误导致l 00%的失败。“100—l=0”蕴含的哲理是( )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7.西方哲学家门格尔、希克斯等人认为,2件棉衣加上3个面包,同1件棉衣加上5个面包可以“无差异”。即物理、化学等客观状态不一样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感觉可以是一样的。进一步而言,人的主观感觉可以脱离物理、化学状态而独立存在,并成为决定人们行为的源泉。这种观点属于 (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法观点
58.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从哲学上看,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要提高记忆力需要( )
A.把握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       B.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C.把握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D.把握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59.下边图表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
时间 发明产品 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需的时间
二战前 照相机 112年
电动机 65年
电话 56年
二战后 原子能 15年
电视 5年
激光 2年
A.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联系是无条件的
C.发展是事物前进的总趋势 D.规律是客观的
60.过去,人们认为砷元素含有剧毒,会对生命构成产重威胁。然而科学家发现,有种细菌能够利用砷进行新陈代谢,并以砷作为其生命的构成元素。科学家对砷的研究表明 (  )
①人们对砷元素毒性的真理性认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砷元素的性质在不同的生命环境中发生了相反的转化
③砷元素与不同生命体之间的对立统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④科学家的研究使砷元素与某些生命体建立起了有利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黑(蓝)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地方,超出答题区域的部分无效。非选择题部分用统一颜色的笔答题。写错的地方不得用涂改液或胶带涂抹粘贴,直接用双横线划去即可。(这也是高考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61题14分,62题9分,63题17分,共40分)
61.2011年4月30日至5月1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对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新路。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8分)
(2)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阐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哲学依据。(6分)
62.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把理论创新看做永葆自己生机活力的根本,而理论创新是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在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纲领和理论指南。历史经验表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一条基本规律。
请从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的原因。(9分)
63.江苏省某市多年来坚持“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治市方略,以生态建设带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该市原有的工业基础薄弱,如果走传统的经济发展道路,不但难以赶上发达地区,而且会造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市委、市政府经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认为本地生态环境良好,自然资源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因此,他们因地制宜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
在建设生态建设离不开环境保护和治理,该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搬迁有色金属企业,治理老企业污染,从而为生态经济的良性发展“铺平道路”。目前,该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著名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
(1)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该市是怎样实施“以青山绿水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治市方略的?(9分)









(2)从辩证的唯物论角度分析,该市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做法对我们有何启示?(8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命题人:武立静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01—05 B C D B B 06—10 D C D C A 11-15 B C B A B 16-20 A D B B D
21--25 C B D B A 26—30 B B C B A 31—35 C C C B D 36—40 B A C D A
41—45 B D C D C 46—50 A C A B C 51—55 B C A D C 56—60 C B C A B
二.非选择题(41题14分,42题9分,43题17分,共40分)
61. (1)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分)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分)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2分)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立足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1分)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分)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互相转化。(2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理论依据。(1分)
62.①物质与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3分)
③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更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分)
63.(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人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市不沿袭传统经济发展道路,也不盲目照搬其他地区做法,而是因地制宜走富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3分)②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把一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该市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抓好示范,面上推广点面结合,相互促进。(3分)③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该市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既讲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分)(若用辩证法其他原理,言之有理也给分)
(2)①要承认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4分)②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
2011—2012学年度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命题人:武立静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01—05 B C D B B 06—10 D C D C A 11-15 B C B A B 16-20 A D B B D
21--25 C B D B A 26—30 B B C B A 31—35 C C C B D 36—40 B A C D A
41—45 B D C D C 46—50 A C A B C 51—55 B C A D C 56—60 C B C A B
二.非选择题(41题14分,42题9分,43题17分,共40分)
61. (1)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2分)
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分)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2分)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要立足于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之中。(2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1分)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2分)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互相转化。(2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理论依据。(1分)
62.①物质与意识存在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理论只有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相符合,才能真正发挥其巨大的指导作用。(3分)
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必须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创新。(3分)
③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更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3分)
63.(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人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该市不沿袭传统经济发展道路,也不盲目照搬其他地区做法,而是因地制宜走富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3分)②矛盾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要求人们在工作中把一般要求和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该市在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中,抓好示范,面上推广点面结合,相互促进。(3分)③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要求人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该市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既讲经济效益也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分)(若用辩证法其他原理,言之有理也给分)
(2)①要承认自然界(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4分)②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尊重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促进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分)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卷Ⅱ时,答案一定要答在答案纸上,不能答在试卷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单选题(每题1分,共50分)
读两组国家劳动力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中所占比例图,回答下面2题。
1.下列对Ⅰ、Ⅱ两组国家及其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组国家代表北方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
B.Ⅱ组国家代表北方国家,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地区
C.Ⅰ组国家代表南方国家,主要分布在亚非拉地区
D.Ⅱ组国家代表南方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大洋洲
2.关于Ⅰ、Ⅱ两组国家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组国家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B.Ⅱ组国家农业、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C. Ⅰ组国家工业、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D.Ⅱ组国家工业、服务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大,经济发达
读下面世界某区域图和某地气温与降水量图,回答以下2题。
3.右图所示气候类型与左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经常会受到热带气旋侵袭 B.乙地的水资源、水能资源丰富
C.丙地分布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丁地地势低平,多涝洼盐碱地
下面甲图是中亚著名的咸海,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完成下面2题。
5.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B.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C.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D.该区域夏季水量减少
6.针对上面问题,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退耕还湖 B.大力发展畜牧业
C.大规模调水 D.合理利用水资源
读某国家经济活动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3题。
7.影响该国城市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河流 B.资源 C.农业 D.交通
8.有关该国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
B.有多个经济区,说明该国是发达国家
C.大型水库的建设,主要是调节河流的径流量
D.北部地区乳畜业发达
9.该国发展工业,应侧重发展
A.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B.市场指向型工业 C.技术指向型工业 D. 原料指向型工业
读某国灌溉用水量示意图(图1),据此回答以下2题。10.图中的蔬菜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位于
A.甲 B.乙 C.丙 D.丁
11.丁地区灌溉用水量较少的原因是
①气候较湿润 ②河流湖泊众多
③以耐旱作物为主 ④以乳畜业为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读尼罗河和刚果河图,完成下面2题。
12.图中两水系的支流密度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海陆位置
13.关于两河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刚果河流域面积大,经过的气候类型复杂
B.刚果河水量大且稳定,以湖泊补给为主
C.两河流水的补给,都与赤道低气压带有关
D.两河流的汛期都在6——9月份
读下面区域图,回答下面2题。
14.图中20℃等温线表示七月份某大陆局部地区和临海地区的等温线分布,虚线是有待确定的等温线走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地区等温线弯曲方向的分别为
A.P1、P4    B.P2、P3   
C.P2、P4    D.P1、P3
15.图中A地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气候冷湿  B.水源不足 
C.光照不足  D.市场狭小
读图,回答下面2题。
16.图示河流所在地形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①气候湿热 ②人口稀疏
③城市密集 ④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17.该河流河口海域
A.国际海运繁忙 B.是“淡水海” C.台风多发 D.是世界著名渔场
读下图回答下面2题。
甲图 乙图
18.甲图中的丙、丁两洲B、C两海域附近许多地理现象有明显的可对比性。有关B、C两海域附近的叙述正确的是
A.B海域附近的两洲都很湿润,C海域的两洲都较干旱
B.B海域洋流是暖流,C海域的洋流均为寒流
C.B所在的两海域丰富的渔业资源得益于离岸风引起的上升流
D.B海域均有大河注入,盐度低于同纬度本大陆东岸
19.被索马里和也门环抱的亚丁湾,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世界14%的海运贸易和30%的石油运输要过往此地。北京时间12月17日12时43分,中交集团“振华4号”轮从苏丹返回途中,在亚丁湾遭遇海盗袭击,4小时后获救。“振华4”号轮从苏丹返回途中遇到海盗时(乙图),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为避免海盗登船,轮船向也门海岸靠近,轮船是顺风逆水而行
B.遭遇海盗袭击时,全球处于12月17日的地区不到全球的2/3
C.乙图中C所在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D.当时,天气晴好,能见度很好,船员可清晰的拍下海盗袭击过程
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构成状况,读图回答下面3题。
20. 四大陆中表示亚洲大陆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1.四大陆中热带荒漠成因与加那利寒流有关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①④两大陆温带荒漠成因各异,产生差异的
主要因素是
A.大陆面积和轮廓 B.过度放牧和樵采
C.纬度位置和垦耕 D.海陆位置和地形
下图是60°所作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4题。
23.有关图中四海域相关概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C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区 B.E海域表层海水大致自西向东流
C.F海域沿岸地区季风气候盛行 D.D海域四地中温度最高
24.有关图中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A山位于板块张裂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B.B山为二大平原的分界线,同时也是洲界线
C.②③二地形区的大致分界线是一条自北向南流的河流,属于北冰洋水系
D.④地形区森林广布,枝叶繁茂,生物循环快。
25.本区中最大的国家海岸线漫长,但本国却以铁路和管道运输为主,其原因是
①大部分海岸线纬度偏高,沿岸气温较低,港口易封冻,航运时间较短
②本国以内需为主,无需大量跨海运输
③陆地地形平坦,管道及铁路更易铺设
④货流以煤、石油、天然气、木材、建材和粮食为主,铁路和管道运输快捷安全
⑤有些海岸线沿线地区政治复杂,不易通过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6.有关①所在国家地理概况正确的是
A.人口过亿,但人口增长速度较慢
B.本国以工业为主,工业部门齐全,主要分布在B山以东
C.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不需要进口自然资源
D.农业主要分布在②③地区,以商品谷物农业为主
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和面积柱状图”,回答下题。
27.图中①~④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单位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是人口最多的河南省,也是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B.图中②是我国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C.图中④是我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但人口密度可超过18 000人/平方千米
D.图中③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
28. 列四地为我国主要平原,其名称依次是
A.汾河平原、江汉平原、湟水谷地、河套平原
B.宁夏平原、江汉平原、渭河平原、成都平原
C.宁夏平原、渭河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
D.汾河平原、渭河平原、江汉平原、河套平原
读我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3题。
29.在下面①②③④四幅地形剖面图中与上图四大盆地分布位置对应一致的是
A.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acbd四地点 B.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dcab四地点
C.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dabc四地点 D.①②③④四图分别对应bcad四地点
30.关于四大盆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季风气候区
B.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C.a属于暖温带,b属于高山气候,c属于亚热带,d属于中温带
D.a属于中温带,b属于暖温带, c属于亚热带,d属于高山气候
31.下列关于图中的四大盆地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盆地具有紫色土壤,是我国水稻、油菜的主要产区
B.②盆地因生产石油、盐、铅锌而被人们称为“聚宝盆”
C.③盆地分布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D.④盆地被昆仑山和天山环绕
右图为我国东部冬小麦主要种植区内收获日期等值线图,虚线为冬小麦种植区北界。读图回答下面2题。
32.导致P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地形和季风环流 B.纬度和地形因素
C. 海陆位置和地形 D. 地形和纬度因素
33.在图示北部地区中,对冬小麦生长期间危害最大的灾害是
A. 春旱 B. 伏旱 C. 寒潮 D. 梅雨
下面为我国西南地区1月(左图)和7月(右图)晴天出现频率(%)图,读图回答下面2题。
34.1、7月晴天出现频率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 云贵高原东部 B. 四川盆地
C. 横断山脉和云贵高原西部 D. 湖南和湖北西部地区
35. 图中①地区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形闭塞,空气流通不畅 B. 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
C. 湖泊多,蒸发旺盛,水汽丰富 D. 受地形影响,锋面长时间滞留
读图,回答下面3题。
36. A城市钢铁工业发达,其主导区位因素是
A. 燃料 B. 原料 C. 交通 D. 市场
37. 有关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城市北侧山脉是阴山
B. A城市附近的河段无结冰期
C. A城市附近河段的年径流量由西向东增加
D. A城市为所在省区的行政中心
38. B地区近几年来大规模开发矿产资源,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产生构造地震 ③风沙危害加剧 ④土壤盐碱化加剧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39.假如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阶段1时期,其自然特征不正确的是
A.沼泽广布  B.地势平坦
C.水热充足 D.土质疏松
40.关于该地区1阶段到3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农业生产产值下降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1.影响该地区3阶段到4阶段农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①政策  ②交通运输  ③劳动力  ④市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图,回答2题。
42.图示河流建有众多的大坝,用于发电。但乙图大坝的发电使用年限大大低于设计年限,其原因主要是
A.工程质量低 B.设计不准确
C.人为破坏严重 D.泥沙淤积严重
43.目前,甲图河流不仅不再建大坝,而且开始拆除某些水坝。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A.已找到了比水电更好的能源 B.水电运营成本不断增加
C.水坝防洪功能丧失 D.恢复原始生态环境
读图,回答下面3题。
44.“站在此地向海眺望,可见滩地宽阔,远处白浪条条,近岸地带则虾架、渔场广布”。上述文句所描述的景观最可能出现在哪段海岸
A.甲 B.乙 C.丙 D.丁
45.从该岛东部海域开始,按逆时针方向,该岛濒临的海域分别是
A.南海、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
B.太平洋、东海、台湾海峡、南海
C.太平洋、南海、台湾海峡、东海 D.台湾海峡、南海、太平洋、东海
46.若台风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移动到大武时,三貂角的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下面2题。
47.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
①加强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
④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⑤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⑥恶化城市的水生态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48.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A.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 B.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径流
C.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 D.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循环中的蒸腾
读某大洋局部环流示意图.完成下面2题。
49. 如果该海域完全位于东半球.那么下列洋流中属于图示大洋环流的是
A.墨西哥湾暖流
B.加利福尼亚寒流
C.东澳大利亚暖流
D.西澳大利亚寒流
50. 与图中②海岸相比,④海岸
A.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小 B.气温较高,空气湿度较大
C.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大 D.气温较低,空气湿度较小
综合题(共3题,共5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14分)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高速铁路网规划的重要线路,初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图13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图14表示A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1)描述②线经过的A山地南坡与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并分析原因。(5分)
(2)夏秋季节,甲地附近有夜间多雨的现象。结合地形特点,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其原因。(3分)
(3)从城市化角度指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用。(2分)
(4)对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简述理由。(8分)
2.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下图23中左图是我国北方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右图是A地某村优质苹果分布示意图。(16分)
(1)A地区冬季降雪频繁,素有“雪窝子”之称。试从地理位置和地形方面分析A地区冬季多雪的原因。(4分)
(2)A、B两省都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由于自然条件差异,B地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而A地苹果呈片红外表,但A地苹果较高的含水量,赋予了其口感上的清脆感。比较A、B两地苹果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8分)
(3)鱼鳞坑是陡坡地植树造林的一种工程措施。下图24中是鱼鳞坑剖面示意图(左)和平面排列示意图(右)。读图分析在黄土高原地区建设鱼鳞坑的生态效益。(4分)
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德国启动了开发非洲北部沙漠太阳能发电项目(DESERTEC),计划在北非沙漠地区建立太阳能电站,满足欧洲约15%的用电需求,其余供应电站所在国。经考察甲国将成为这一项目的最佳投资地。下图是甲国等高线地形简图,下表是K港口气候资料表.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2.8 13.4 14.1 15.4 17.5 20.2 22.4 22.7 21.7 19.2 16.1 13.5
降水量 62.2 59.0 50.7 40.2 18.8 5.8 0.7 0.4 4.9 31.1 74.4 77.6
降雨日数 9.8 9.3 9.1 8.7 5.4 2.6 0.4 0.4 2.1 6.2 9.7 10.2
日平均日照(小时) 6.1 6.7 7.8 8.7 9.5 9.5 9.8 9.5 8.6 7.6 6.4 5.9
(1)描述K港口气候特征,并分析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简析甲国成为德国DESERTEC项目最佳投资地的主要原因。(4分)
(4)判断乙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地理一调答案
1-5ACCBC 6-10DDADA 11-15DACAA 16-20ABCDA 21-25BDCBA
26-30ACCBC 31-35CBACD 36-40BAADA 41-45DDDDB 46-50CBADB
1.(1)差异:与北坡比,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更多、带谱更复杂;(1分)
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更高;(1分)
山麓自然带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则为落叶阔叶林带)。(1分)
原因:与北坡比,南坡为向阳坡,较同海拔的阴坡热量更丰富;(1分)
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大。(1分)
(2)夏秋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大;(1分)河谷地形;(1分)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气压升高;(1分)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1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作用: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1分)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利于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1分)
(4)(只答①线或②线方案,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①线方案。
理由:①线与②线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2分)
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2分)
②线方案。
理由:②线与①线比,②线所经地区占用耕地较少;(2分)
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征地费用较低。(2分)
2. (16分)
答案:(1)冬季盛行偏北风,冷气团经过渤海时获得一定的水汽;(2分)
A地处在山东半岛丘陵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的降雪。(2分)
(2)①A地位于沿海丘陵,B地位于内陆高原;②A地夏季降水及年总降水量比B地多
③A光照比B地弱,昼夜温差比B地小;④A地土层比B地薄。(8分)
(3)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涵养水源,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增加植被;(2分)
降低地表水流速度,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2分)
3.(20分)(1)(共10分)K港口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2分),夏季干燥、冬季湿润(2分)。
地处亚热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燥天气。(2分);
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不高(2分)。
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因此降水较丰富,气温温暖(2分)
(2)(共4分)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
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较近,可节省输电成本(2分)。
(3)(共6分)畜牧业(2分);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地理一调答案
1-5ACCBC 6-10DDADA 11-15DACAA 16-20ABCDA 21-25BDCBA
26-30ACCBC 31-35CBACD 36-40BAADA 41-45DDDDB 46-50CBADB
1.(1)差异:与北坡比,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目更多、带谱更复杂;(1分)
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更高;(1分)
山麓自然带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带(北坡则为落叶阔叶林带)。(1分)
原因:与北坡比,南坡为向阳坡,较同海拔的阴坡热量更丰富;(1分)
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更大。(1分)
(2)夏秋季节空气中水汽含量大;(1分)河谷地形;(1分)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更快,气压升高;(1分)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谷底,迫使谷底暖湿空气抬升,易形成降雨。(1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3)作用:促进城市规模的扩大;(1分)提高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有利于城市化水平
的提高。(1分)
(4)(只答①线或②线方案,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①线方案。
理由:①线与②线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2分)
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2分)
②线方案。
理由:②线与①线比,②线所经地区占用耕地较少;(2分)
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征地费用较低。(2分)
2. (16分)
答案:(1)冬季盛行偏北风,冷气团经过渤海时获得一定的水汽;(2分)
A地处在山东半岛丘陵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较多的降雪。(2分)
(2)①A地位于沿海丘陵,B地位于内陆高原;②A地夏季降水及年总降水量比B地多
③A光照比B地弱,昼夜温差比B地小;④A地土层比B地薄。(8分)
(3)利用鱼鳞坑拦截坡面径流,涵养水源,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增加植被;(2分)
降低地表水流速度,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2分)
3.(20分)(1)(共10分)K港口全年温和,气温年较差小(2分),夏季干燥、冬季湿润(2分)。
地处亚热带,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燥天气。(2分);
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夏季气温不高(2分)。
冬季受南移的西风影响,来自海洋的西风温暖湿润,因此降水较丰富,气温温暖(2分)
(2)(共4分)甲国日平均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2分);
隔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距欧洲较近,可节省输电成本(2分)。
(3)(共6分)畜牧业(2分);地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降水较少;地势平坦开阔;草场资源丰富。(任答2点即可,每点2分)
甲 乙 丙 丁
图 例
洲 界
国 界
城 市
等高线
沙 漠
500
10°

30°
草 场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理科)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已知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N(3.1),且=0.6826,则p(X>4)=( )
A.0.1588 B.0.1587 C.0.1586 D.0.1585
2.一个篮球运动员投篮一次得3分的概率为,得2分的概率为,不得分的概率为(、、),已知他投篮一次得分的数学期望为2(不计其它得分情况),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3.从5张100元,3张200元,2张300元的奥运预赛门票中任取3张,则所取3张中至少有2张价格相同的概率为
A. B. C. D .4..右图是2007年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七位评委为某民族舞蹈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
A., B., C., D.,
5.一只小蜜蜂在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内自由飞行,若蜜蜂在飞行过程中始终保持与正方体6个表面的距离均大于1,称其为“安全飞行”,则蜜蜂“安全飞行”的概率为( )
A. B. C. D.
6.现要完成下列3项抽样调查:
①从10盒酸奶中抽取3盒进行食品卫生检查.
②科技报告厅有32排,每排有40个座位,有一次报告会恰好坐满了听众,报告会结束后,为了听取意见,需要请32名听众进行座谈.
③东方中学共有160名教职工,其中一般教师120名,行政人员16名,后勤人员24名.为了了解教职工对学校在校务公开方面的意见,拟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
较为合理的抽样方法是( )
A.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 B.①简单随机抽样,②分层抽样,③系统抽样.
C.①系统抽样,②简单随机抽样,③分层抽样 D.①分层抽样,②系统抽样,③简单随机抽样
7..某流程如右图所示,现输入如下四个函数,则可以输出的函数是( )
A. B.
C. D.
8.已知,
,若向区域上随机投一点P,则 点P落在区域的概率为( )
A. B. C. D.
9.下列正确的个数是( )
(1) 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直方图的面积相等。
(2) 如果一组数中每个数减去同一个非零常数,则这一组数的平均数改变,方差不改变。
(3)一个样本的方差是s2=1/20[(x一3)2+-(X—3) 2+…+( X一3) 2],则这组数据等总和等于60.
(4) 数据的方差为,则数据的方差为
A . 4 B. 3 C .2 D . 1
10.甲、乙、丙、丁四人传球,第一次甲传给乙、丙、丁三人中的任意一人,第二次有拿球者再传给其他三人中的任意一人,这样共传了4次,则第四次仍传回到甲的方法共有
A.21种 B.24种 C.27种 D.42种
11.若一个三位正整数满足,则称这样的三位数为凸数,则所有的三位凸数的个数是
A.240 B.204 C.729 D.920
12.. 已知F1、F2是双曲线的两焦点,以线段F1F2为边作正三角形MF1F2,若边MF1的中点在双曲线上,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对于二项式有下列四个命题:
(1)展开式中;(2)展开式中非常数项系数和是1;
(3)展开式中系数最大的项是第1000项和第1001项;
(4)当时,除以2000的余数是1。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14.小波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确定周末活动,他随机的往单位圆内投掷一点,若此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则周末去看电影;若此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则去打篮球;否则,在家看书.则小波周末不在家看书的概率为 .
15. 四面体的顶点和个棱的中点共10个点,在其中取4各不共面的点,不同的取法有
16.设椭圆C: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A,过点A作垂直于AF的直线交椭圆C于另外一点P,交x轴正半轴于点Q, 且 ,则椭圆C的离心率为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10分)已知
(1)求的展开式中项的系数;
(2)设,求的值.
18. 设是从集合到的映射:
(1)不同的映射有多少个;
(2)若,
(3)如果N中的每一个元素在M中都有原象,则这样的映射有多少个?
19.(本题12分)投掷一个质地均匀,每个面上标有一个数字的正方体玩具,它的六个面中,有两个面的数字是,两个面的数字是2,两个面的数字是4.将此玩具连续抛掷两次,以两次朝上一面出现的数字分别作为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1)求点P落在区域上的概率;
(2)若以落在区域C上的所有点为顶点作面积最大的多边形区域M,在区域C上随机撒一粒豆子,求豆子落在区域M上的概率.
20. (本题12分) 已知抛物线,顶点为O,动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两点
(I)求证:是一个与无关的常数;
(II)求满足的点的轨迹方程。
21.(本题12分)已知从“神七”飞船带回的某种植物种子每粒成功发芽的概率都为,某植物研究所进行该种子的发芽实验,每次实验种一粒种子, 每次实验结果相互独立. 假定某次实验种子发芽则称该次实验是成功的,如果种子没有发芽,则称该次实验是失败的.若该研究所共进行四次实验, 设表示四次实验结束时实验成功的次数与失败的次数之差的绝对值.
⑴ 求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的数学期望;
⑵ 记“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为事件,求事件发生的概率.
22. (本题12分)已知圆C的圆心为C(m,0),(m<3),半径为,圆C与椭圆E: 有一个公共点A(3,1),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
(Ⅰ)求圆C的标准方程;
(Ⅱ)若点P的坐标为(4,4),试探究斜率为k的直线与圆C能否相切,若能,求出椭圆E和直线的方程,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高二年级(理科)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BDCCC ADDAA BD
二、填空题13.(1) (4) 14. 15.141 16.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解:简答(1)-11;(2)255;
18. 解:(1)个
(2)因为4=1+1+1+1=0+1+1+2=0+0+2+2,所以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只有1个;
第二种情况 个;
第三种情况 个;共有1+12+6=19个。
(3)个
19. 解:(1)点P坐标有:(0,0),(0,2),(0,4),(2,0),(2,2),(2,4),(4,0),(4,2),(4,4),共9种,其中落在区域共4种.故点P落在区域
(2)区域M为一边长为2的正方形,其面积为4,区域C的面积为10,则豆子落在区域M上的概率为
20. 解(I)设,则 联立方程组
由韦达定
可解得
(II)设,则由,
即 又 所以点的轨迹方程为.
20.解:⑴四次实验结束时,实验成功的次数可能为, 相应地,实验失败的次数可能为,所以的可能取值为.
所以的分布列为
期望.
⑵的可能取值为0,2,4.
当时,不等式为对恒成立,解集为,
当时,不等式为,解集为,
当时, 不等式为,解集为,不为,
所以.
22. 解:(Ⅰ)由已知可设圆C的方程为
将点A的坐标代入圆C的方程,得
即,解得
∵ ∴
∴圆C的方程为
(Ⅱ)直线与圆C相切,依题意设直线的方程为,即
若直线与圆C相切,则
∴,解得
当时,直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不合题意,舍去
当时,直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为,
∴∴由椭圆的定义知:
∴,即, ∴
故直线与圆C相切,直线的方程为,椭圆E的方程为

存在零点?
输出函数
结束

开始
输入函数


第7题图
0 2 4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物理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6页,第Ⅱ卷共4页。共11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Ⅰ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卷Ⅰ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如图所示,有一矩形线圈,面积为S,匝数为N,整个线圈的电阻为r,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中,线圈绕OO/轴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外电阻为R,当线圈由图示位置转过90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通量的变化量为
B平均感应电动势为
C电阻R所产生的焦耳热为
D通过电阻R的电量为
2.图甲是线圈绕垂直于磁场的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所产生的正弦交流电图象,把该交流电压加在图乙中变压器的A、B两端.已知理想变压器原线圈Ⅰ和副线圈Ⅱ的匝数比为5∶1,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均为理想电表,电阻R=1 Ω,其他各处电阻不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t=0.1 s、0.5 s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最大
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10 πrad/s
C.电压表的示数为 V
D.电流表的示数为0.40 A
3.两列振幅、波长相同的简谐横波,以相同的速率沿相反方向在同一介质中传播,图所示为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其中实线为向右传播的波。虚线为向左传播的波,a、b、c、d、e为五个等距离的质点,两列波传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a、b、c、d、e始终静止不动
B.质点b、d始终静止不动
C.质点a、c、e始终静止不动
D.质点a、c、e以振幅2A作简谐运动
4.在倾角为的两平行光滑长直金属导轨的下端,接有一电阻,导轨自身的电阻可忽略不计,有一匀强磁场与两金属导轨平面垂直,方向垂直于导轨面向上。质量为,电阻可不计的金属棒,在沿着导轨面且与棒垂直的恒力作用下沿导轨匀速上滑,上升高度为,如图所示。则在此过程中( )
A.恒力F在数值上等于
B.恒力对金属棒所做的功等于
C.恒力F与重力的合力对金属棒所做的功等于电阻上释放的焦耳热
D.恒力F与重力的合力对金属棒所做的功等于零
5.如图所示,甲是两条通电直导线,乙是研究自感现象的实验电路图,丙是欧姆表的内部电路图,丁图是电磁灶的原理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两直导线通以同方向的电流,它们将相互排斥
B.乙图电路通电稳定后又断开开关瞬间,灯泡A中的电流方向向左
C.丙图在测量电阻前,需两表笔短接,调节R1使指针指向0Ω
D.丁图是利用电磁感应引起涡流的原理来工作的
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电感L的电阻不计,电阻R的阻值大于灯泡D的阻值,在t=0时刻闭合开关S,经过一段时间后,在t=t1时刻断开S,下列表示A、B两点间电压UAB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7.一简谐波在图中x轴上传播,实线和虚线分别是t1和t2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2-t1=1.0s。由图可判断下列哪一个波速是不可能的
1cm/s B 3cm/s C 5cm/s D 10cm/s
8.在某一列简谐横波的传播方向上有P、Q两质点,它们的平衡位置相距s,波速大小为v,方向向右.在某时刻,当P、Q都位于各自的平衡位置时,P、Q间只有一个波峰,如下图所示.从此时刻起,各波形中P点第一次到达波谷位置经历的时间为△t,则 ( )
A.甲波与丁波的时间相同,△t=s/2v B。乙波与丙波的时间相同,△t=3s/4v
C.乙波的时间最短,△t=s/4v D。丁波的时间最短,△t=s/6v
[
9.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波形图如图甲所示,a、b、c、d是波传播方向上的四个振动质点的平衡位置.如再过个周期,其中某质点继续振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该质点是( )
A.a处质点 B.b处质点 C.c处质点 D.d处质点
10.如图所示,带有正电荷的A粒子和B粒子同时从匀强磁场的边界上的P点分别以30°和60°(与边界的交角)射入磁场,又同时从磁场边界上的Q点飞出,设边界上方的磁场范围足够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A粒子是α粒子,则B粒子可能是质子
B.若A粒子是α粒子,则B粒子可能是氘核
C.A粒子和B粒子的速度之比为vA : vB =2 : 1
D.A粒子和B粒子的速度之比为vA : vB =
11、A如图所示,面积为0.2 m2的100匝线圈处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问垂直于线圈平面,已知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B=(2+0.2t)T,定值电阻R1=6Ω,线圈电阻R2=4Ω,求 a、b两点间电压Uab ( )
A、2.4V B、0.024V C、4V D、1.6V
12、空间存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图中的正方形为其边界。一细束由两种粒子组成的粒子流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从O点入射。这两种粒子带同种电荷,它们的电荷量、质量均不同,但其比荷相同,且都包含不同速率的粒子。不计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速度不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时间一定不同
B.入射速度相同的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C.在磁场中运动时间相同的粒子,其运动轨迹一定相同
D.在磁场中运动时间越长的粒子,其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一定越大
13. 目前有一种磁强计,用于测定地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磁强计的原理如图所示,电路有一段金属导体,它的横截面是宽为a、高为b的长方形,放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导体中通有沿x轴正方向、大小为I的电流.已知金属导体单位体积中的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电荷量为e,金属导电过程中,自由电子所做的定向移动可视为匀速运动.两电极M、N均与金属导体的前后两侧接触,用电压表测出金属导体前后两个侧面间的电势差为U.则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和电极M、N的正负为(  )
A.,M正、N负     B.,M正、N负
C.,M负、N正 D.,M负、N正
14.如图所示,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在从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球的加速度的最大值,不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g
B.球所受弹力的最大值,一定大于其重力的2倍
C.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而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D.小球与弹簧组成的系统的势能先减少后增加
15.如图甲所示,有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匀强磁场区域,其直角边长为L,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一边长为L、总电阻为R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从图示位置开始沿x轴正方向以速度υ匀速穿过磁场区域。取沿的感应电流为正,则图乙中表示线框中电流i随bc边的位置坐标x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16.如图所示,波源S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形成向左右两侧传播的简谐横波。S、a、b、c、d、e和a′、b′、c′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间距为1m的9个质点,t=0时刻均静止于平衡位置。已知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1m/s,当t=1s时波源S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在t=4s到t=4.6s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质点c的加速度正在增大
B 质点a的速度正在减小
C 质点b的运动方向向上
D 质点c′的位移正在减小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物理试卷
卷Ⅱ(非选择题 共52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填写在试卷规定的地方。
二、填空题(共11分,每空1分)
17.振幅不同,波速相同的两列波相向传播,它们的周期都为T,相遇的过程如以下各图所示,从这个过程中能总结出波的叠加规律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待测的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 5 V,内电阻小于1. 0Ω)
B.电流表G(满偏电流3 mA,内阻Rg=10Ω)
C.电流表A(0~0. 6 A,内阻0.1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10 A)
E..滑动变阻器R2(0~200Ω,l A)
F.定值电阻R0 (990Ω)
G.开关和导线若干
(1)某同学发现上述器材中虽然没有电压表,但给出了两个电流表,于是他设计了如图所示中甲的(a)、 (b)两个参考实验电路,其中合理的是   图所示的电路;在该电路中,为了操作方便且能准确地进行测量,滑动变阻器应选   (填写器材前的字母代号)
(2)图乙为该同学根据(1)中选出的合理的实验电路利用
测出的数据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
I2为电流表A的示数),
则由图线可以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 V,
内阻r= Ω。
19.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灯泡L(2.4V,1.0W)的伏安特性,并测出该灯泡在额定电压下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值。
(1)在闭合开关S前,滑动变阻器触头应放在 端。
(选填“a”或“b”)
(2)根据电路图,请在图乙中将实物图补充完整。
(3)实验后作出的U-I图象如图丙所示,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阻值R=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丙图中图线发生弯曲的主要原因是 。
三、本题有5小题,共41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0.(本题7分)如图所示为一个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的长度ab=0.25 m,宽度bc=0.20 m,共有n=100匝,总电阻r=1.0 Ω,可绕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对称轴OO′转动.线圈处于磁感应强度B=0.40 T的匀强磁场中,与线圈两端相连的金属滑环上接一个“3.0 V,1.8 W”的灯泡.当线圈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时,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恰好为1.8 W.则:
(1)推导发电机线圈产生感应电动势最大值的表达式为Em=nBSω(其中S表示线圈的面积);
(2)求线圈转动的角速度ω;
(3)求线圈以上述角速度转动100周过程中发电机产生的电能.
18.(本题8分)如图甲所示,在一水平放置的隔板MN的上方,存在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如图所示。O为隔板上的一个小孔,通过O点可以从不同方向向磁场区域发射电量为+q,质量为m,速率为的粒子,且所有入射的粒子都在垂直于磁场的同一平面内运动。不计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1)如图乙所示,与隔板成450角的粒子,经过多少时间后再次打到隔板上?此粒子打到隔板的位置与小孔的距离为多少?
(2)所有从O点射入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可能经过区域的面积为多少?
22、(本题8分)电阻可忽略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长S=1.15m,两导轨间距L=0.75 m,导轨倾角为30°,导轨上端ab接一阻值R=1.5Ω的电阻,磁感应强度B=0.8T的匀强磁场垂直轨道平面向上。阻值r=0.5Ω,质量m=0.2kg的金属棒与轨道垂直且接触良好,从轨道上端ab处由静止开始下滑至底端,在此过程中金属棒产生的焦耳热。(取)求:
(1)金属棒在此过程中克服安培力的功;
(2)金属棒下滑速度时的加速度.
(3)为求金属棒下滑的最大速度,有同学解答如下:由动能定理,……。由此所得结果是否正确?若正确,说明理由并完成本小题;若不正确,给出正确的解答。
23、(本题8分)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区域和匀强磁场区域是紧邻的,且宽度相等均为d,电场方向在纸平面内竖直向下,而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一带正电的粒子从O点以速度v0沿垂直电场方向进入电场,从A点出电场进入磁场,离开电场时带电粒子在电场方向的偏转位移为电场宽度的一半,当粒子从磁场右边界上C点穿出磁场时速度方向与进入电场O点时的速度方向一致,已知d、v0(带电粒子重力不计),求:
(1)粒子从C点穿出磁场时的速度大小v;
(2)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的比值.
24.(本题10分)如图(a)所示,平行金属导轨MN、PQ光滑且足够长,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两导轨间距L=0.25 m,电阻R=0.5 Ω,导轨上停放一质量m=0.1 kg、电阻r=0.1 Ω的金属杆,导轨电阻可忽略不计,整个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B=0.4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竖直向下,现用一外力F沿水平方向拉杆,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理想电压表的示数U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
  
图(a)         图(b)
(1)分析证明金属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求金属杆运动的加速度;
(3)写出外力F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4)求第2.5 s末外力F的瞬时功率.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物理参考答案
1.BD 2.D 3.BD 4.C 5.BCD 6.B 7.D 8.AC 9.D 10.A 11.A 12.BD 13.C 14.BD 15.C 16.D
17,略
18.(1)(1分) a
(2)(1分)图略
(3)4.8 (1分) 小(1分)
随着灯丝中的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率增大,电阻增大。(1分)
19. (1 )b D或R1 ; (2) 1.48(1.48士0.02) 0.77(0.75~0. 80)
20解析:(1)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设ab边的线速度为v,则
该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BLabv
与此同时线圈的cd边也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2=BLcdv
线圈产生的总感应电动势为Em=n(E1+E2),因为Lab=Lcd,
所以Em=n·2BLabv
线速度v=ωLbc,所以
Em=nBLabLbcω,而S=LabLbc(S表示线圈的面积),所以所求表达式为:Em=nBSω.
(2)设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I,则I==0.60 A
设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
则R==5.0 Ω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R+r)=3.6 V
发电机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Em=E,Em=nBSω
解得:ω== rad/s≈2.55 rad/s.
(3)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为Q=IEt,t=100T=100
解得:Q≈5.3×102 J.
答案:(1)见解析 (2)2.55 rad/s (3)5.3×102 J
21.(1)与隔板成450角的粒子进入磁场后的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R,则有: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②
由于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700,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由①②③得
到达隔板的位置与小孔0的距离为: ⑤
(2)所有通过O点射入的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如图所示,
由图知面积为: ⑥
代入得: ⑦
22.(1)下滑过程中安培力的功即为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由于,因此

(2)金属棒下滑时受重力和安培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

(3)此解法正确。
金属棒下滑时受重力和安培力作用,其运动满足
上式表明,加速度随速度增加而减小,棒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无论最终是否达到匀速,当棒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一定为过程中的最大。由动能定理可以得到棒的末速度,因此上述解法正确。

23.解析:(1)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时做类平抛运动,则
垂直电场方向d=v0t,平行电场方向=t
得vy=v0,到A点速度为v=v0
在磁场中速度大小不变,
所以从C点出磁场时速度大小仍为v0
(2)在电场中偏转时,出A点时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
vy=t=,并且vy=v0
得E=
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R=d
又qvB=,且v=v0
得B=
解得=v0.
答案:(1)v0 (2)v0
24.解析:(1)U=E·=,U∝v,因U随时间均匀变化,故v也随时间均匀变化,金属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象k==·=a· 则金属杆运动的加速度
a== m/s2=2.4 m/s2.
(3)由牛顿第二定律F=F安+ma=BIL+ma=+ma=0.04t+0.24(N).
(4)第2.5 s末外力F的瞬时功率P=Fv=(0.04t+0.24)at=2.04 W.
答案:(1)见解析 (2)2.4 m/s2 (3)F=0.04t+0.24 N (4)2.04 W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物理参考答案
1.BD 2.D 3.BD 4.C 5.BCD 6.B 7.D 8.AC 9.D 10.A 11.A 12.BD 13.C 14.BD 15.C 16.D
17,略
18.(1)(1分) a
(2)(1分)图略
(3)4.8 (1分) 小(1分)
随着灯丝中的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灯丝的电阻率增大,电阻增大。(1分)
19. (1 )b D或R1 ; (2) 1.48(1.48士0.02) 0.77(0.75~0. 80)
20解析:(1)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最大,设ab边的线速度为v,则
该边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1=BLabv
与此同时线圈的cd边也在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E2=BLcdv
线圈产生的总感应电动势为Em=n(E1+E2),因为Lab=Lcd,
所以Em=n·2BLabv
线速度v=ωLbc,所以
Em=nBLabLbcω,而S=LabLbc(S表示线圈的面积),所以所求表达式为:Em=nBSω.
(2)设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为I,则I==0.60 A
设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R,
则R==5.0 Ω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E=I(R+r)=3.6 V
发电机感应电动势最大值为Em=E,Em=nBSω
解得:ω== rad/s≈2.55 rad/s.
(3)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为Q=IEt,t=100T=100
解得:Q≈5.3×102 J.
答案:(1)见解析 (2)2.55 rad/s (3)5.3×102 J
21.(1)与隔板成450角的粒子进入磁场后的轨迹如图所示,设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R,则有:

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周期: ②
由于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所对应的圆心角为2700,则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

由①②③得
到达隔板的位置与小孔0的距离为: ⑤
(2)所有通过O点射入的带电粒子可能经过的区域如图所示,
由图知面积为: ⑥
代入得: ⑦
22.(1)下滑过程中安培力的功即为在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由于,因此

(2)金属棒下滑时受重力和安培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

(3)此解法正确。
金属棒下滑时受重力和安培力作用,其运动满足
上式表明,加速度随速度增加而减小,棒作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无论最终是否达到匀速,当棒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一定为过程中的最大。由动能定理可以得到棒的末速度,因此上述解法正确。

23.解析:(1)粒子在电场中偏转时做类平抛运动,则
垂直电场方向d=v0t,平行电场方向=t
得vy=v0,到A点速度为v=v0
在磁场中速度大小不变,
所以从C点出磁场时速度大小仍为v0
(2)在电场中偏转时,出A点时速度与水平方向成45°
vy=t=,并且vy=v0
得E=
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
由几何关系得R=d
又qvB=,且v=v0
得B=
解得=v0.
答案:(1)v0 (2)v0
24.解析:(1)U=E·=,U∝v,因U随时间均匀变化,故v也随时间均匀变化,金属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2)由图象k==·=a· 则金属杆运动的加速度
a== m/s2=2.4 m/s2.
(3)由牛顿第二定律F=F安+ma=BIL+ma=+ma=0.04t+0.24(N).
(4)第2.5 s末外力F的瞬时功率P=Fv=(0.04t+0.24)at=2.04 W.
答案:(1)见解析 (2)2.4 m/s2 (3)F=0.04t+0.24 N (4)2.04 W
(甲)
(乙)
(丙)
(丁)
P Q P Q P Q P Q
座次号
姓名 班级 考号
t=0时刻 t=1/4T时刻 t=1/2T时刻 t=3/4T时刻 t= T时刻
图甲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生物试卷
第Ⅰ卷(共50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钠,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外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D.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2.人体神经调节过程中部分有关的结构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
①神经递质存在于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兴奋在①处以电信号的形式单向传导
③丙图中与结构②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其中物质释放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④若甲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⑤在人体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
B.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反射
C.胚胎发育过程中也存在细胞衰老或凋亡现象
D.用小鼠不同器官和组织构建的cDNA文库不完全相同
4.有关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记忆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后都能迅速产生抗体
B.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经抗原刺激后都能不断进行分裂
C.一个浆细胞内的基因数目与其产生的抗体数量是相同的
D.浆细胞的寿命比记忆B细胞短而所含的内质网相对发达
5.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
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
6.下列关于人体的免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两部分
B.T细胞是在胸腺中成熟的,而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
C.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人体的三道防线会同时起作用
7.在温带地区的秋末冬初,树叶纷纷降落,与此生物现象密切相关的激素是[ ]
A.生长素 B.乙烯 C.细胞分裂素 D.脱落酸
8.下列对植物激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它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 B.它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C.它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 D.它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9.用玉米胚芽鞘或大豆胚轴片段做实验,测得生长素能在10 min内使细胞某些RNA含量增加。对以上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作用于细胞的首要条件是被细胞识别和接受
B.生长素促进了基因的表达
C.生长素可长期作用于细胞
D.生长素促进了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为细胞生长提供了必要物质
10.植物生长素的特点不包括[ ]
A.可移动性 B.稳定性
C.微量高效性 D.两重性
11.科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
招潮蟹类 厚蟹类 沙蚕类 泥螺类 蛤类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物种数 个体总数
裸露泥滩 5 18 1 14 2 12 1 10 2 14
米草群落 3 12 2 9 0 0 1 10 0 0
①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②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③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④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12.右图为某种生物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推断错误的是[ ]
A.a点和c点时的种群数量相等
B.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d点对应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从0到d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
13.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B.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也可以采用样方法
C.五点取样和等距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法,不需要遵循随机取样的原则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只
14.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15.2010年夏季,四川和重庆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有关当地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持续降雨会引起当地生物种群增长曲线由“J”型变为“S”型
B.当地植物基因突变产生的某种新性状有可能适应水生环境
C.持续降雨导致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锐减,抵抗力稳定性减弱
D.水分是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的重要生态因素之一
16.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果树数量,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D.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17. 在光裸的岩地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发展期到成熟期群落演替的趋势较为明显。下列四项趋势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生态特征 发展期 成熟期
A 营养结构 简单 复杂
B 有机物总量 较多 较少
C 抵抗力稳定性 弱 强
D 动物类群丰富度 较低 较高
18.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19.从“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这个例子来看,群落自然演替的一般方向是[ ]
A.朝着最大限度地利用能量的方向发展 B.朝着更充分利用水分的方向发展
C.朝着更充分利用土壤条件的方向发展 D.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20.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在人们期盼的春天提前到来的时候,许多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的物种,开始出现生殖发育不同步的危险变化。如图所示在某国家公园记录到的随着橡树发芽长叶时间的提前出现的一些现象。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图示相关的食物链是“橡树→毛虫→鸟”
B.由于气温上升提前的刺激,鸟类哺育幼鸟的时间也提前,适应新环境
C.橡树发芽长叶时间提前,哺育幼鸟时期缺少食物,使幼鸟的成活率下降
D.全球变暖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1.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实际上就是把DNA上某些化学键打断。一种能对GAATTC专一识别的限制酶,打断的化学键是[ ]
A.碱基G与碱基A之间的键 B.碱基G与碱基C之间的键
C.碱基A与碱基T之间的键 D.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的键
22.下列除哪项外,均是农杆菌的特点[ ]
A.农杆菌的Ti质粒上有T—DNA
B.自然条件下只能感染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
C.能受到植物伤口处的细胞分泌的大量酚类化合物吸引,移向这些细胞
D.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插入到植物细胞染色体的DNA上
人体细胞内含有抑制癌症发生的p53基因,下图表示从正常人和患者体内获取的p53基因的部分区域。根据图片信息,请回答23~25题:
23.从上图可知,患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 ]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改变 D.基因数目改变
24.已知限制酶E识别序列为CCGG,若用限制酶E分别完全切割正常人和患者的p53基因部分区域,那么相应的区域被切成的片段个数分别为[ ]
A.3、3 B.2、3 C.3、2 D.2、1
25.如果某人的p53基因部分区域经限制酶E完全切割后,共出现170、220、290和460对碱基对的四种片段,那么该人的基因型为:(以A表示正常基因,a表示异常基因)[ ]
A.AA B.Aa C.aa D.AA或Aa
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下图。请回答26~28题:
26.基因2~5中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有可能是基因[ ]
A.2 B.3 C.4 D.5
27.图中所示细胞中功能最为近似的两个细胞是[ ]
A.1与6 B.2与3 C.2与5 D.4与5
28.欲研究基因1和7连接后形成的新基因的功能,导入质粒前,用限制酶切割的正确位置是[ ]
29.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A.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植物杂交的后代不会出现一定的性状分离比
30.下列与遗传有关的几种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限制酶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
B.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DNA片段,DNA聚合酶连接DNA片段与单个脱氧核苷酸
C.解旋酶能够打开氢键,在细胞周期的分裂期含量多并且有较高活性
D.RNA聚合酶在转录和RNA复制中起作用,其催化活性受温度影响
31.下列哪一个不是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部分[ ]
A.终止密码子 B.目的基因
C.标记基因 D.启动子
32.在高光强、高温和高氧分压的条件下,高粱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其利用CO2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从高粱的基因组中分离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pc基因),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系统将其转入水稻体内,从而提高水稻的光合效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此过程中会用到限制酶、DNA连接酶和载体等工具
B.此技术与单倍体育种技术相结合,可以快速获得纯合子,缩短育种周期
C.Ppc基因导入受精卵是此技术的关键,否则不能达到该基因在各组织细胞都表达的目的
D.此项技术是否成功必须测定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植株同化CO2的速率
3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由细菌产生的,其生理意义是[ ]
A.修复自身的遗传缺陷 B.促进自身的基因重组
C.强化自身的核酸代谢 D.提高自身的防御能力
34.蛋白质工程的实质是[ ]
A.改造蛋白质 B.改造mRNA C.改造基因 D.改造氨基酸
35.人的糖蛋白必须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合成。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人的糖蛋白基因得以表达的受体细胞是[ ]
A.大肠杆菌 B.酵母菌 C.T4噬菌体 D.质粒DNA
36.在下列过程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①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②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植株
③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棉铃虫的植株
④利用细胞工程培养“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⑤无子西瓜的大量繁殖
A.①②③ B. 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37.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38.由基因型为Aa植株的花粉和基因型为Bb植株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可以得到多少种基因型不同的细胞(仅考虑两个细胞融合)[ ]
A.6种 B.8种 C.10种 D.12种
39.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愈伤组织再分化需要用一定比例的植物激素调控
B.动物细胞培养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
C.基因工程中常用DNA探针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
D.生态农业能够提高物种丰富度和能量传递效率
40.从基因型为 Aa 的绿色植物某器官中获取组织,显微观察如右图。下列对该图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X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此过程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B.若将Y细胞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目的是使其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C.XY两个细胞进行杂交,形成杂种细胞,发育成基因型为AAaa的杂种植株是不育的
D.如果XY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有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信使RNA的不同
41.利用细胞杂交可以对基因进行定位。现有三种人—鼠杂交的细胞系X、Y、Z,各细胞系内含有的人染色体如下表(“+”有,“—”无)。同时测定各细胞系中,人体不同染色体上所具有的a、b、c、d四种特征酶的活性。结果是:①三个细胞系均有c酶活性;②X细胞系另有a、d酶活性;③Y细胞系另有b酶活性;④Z细胞系另有b、d酶活性。若人基因的作用不受鼠基因影响,则控制a、b、c、d酶合成的基因依次位于人的第几号染色体上[ ]
细胞系 人染色体编号
1 2 3 4 5 6 7
细胞系X + + + + - - -
细胞系Y + + - - + - -
细胞系Z + - + - + - +
A.4号、5号、2号、7号 B.4号、5号、1号、3号
C.3号、4号、6号、2号 D.6号、5号、7号、4号
42.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拯救濒危的珍稀植物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43.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B.用人工薄膜包装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愈伤组织,制备人工种子
C.基因工程改良动植物品种最突出的优点是打破常规育种难以突破的物种之间的界限
D.“白菜—甘蓝”培育过程中运用了植物细胞工程中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44.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要用特定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在这种培养基上不能存活、增殖的细胞是[ ]
①B淋巴细胞 ②小鼠骨髓瘤细胞 ③B淋巴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④小鼠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 ⑤杂交瘤细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⑤ C.②④ D.①③
45.动物细胞的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都用到的原理是[ ]
A.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细胞的全能性 D.细胞核的全能性
46.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当贴壁的甲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称为接触抑制
B.为了防止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
C.甲、乙细胞培养都应在36.5±0.5℃、pH7.2~7.4的环境中进行
D.人们通常把从正常肝脏组织消化后初次培养乙细胞的过程称为原代培养
47.在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中,定期使用胰蛋白酶处理的目的是[ ]
A.去掉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
B.去掉细胞膜暴露出原生质体便于细胞融合
C.促进蛋白质水解为多肽
D.将贴满瓶壁的细胞分瓶继续培养
48.下列是有关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用于培养的细胞大都取自肌肉组织或老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
B.人的成熟红细胞经过培养能形成细胞群
C.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是50代以内
D.可大规模生产病毒疫苗、干扰素等
49.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①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②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浆细胞
③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 ④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⑤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
⑦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
A.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⑦⑤④③⑥
B.对⑤过程产生的杂交瘤细胞需进行克隆化培养
C.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单克隆抗体最主要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50.下列不属于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是[ ]
A.无毒、无菌的环境 B.合成培养基中通常需加血浆或血清
C.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D.95%O2+5%CO2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51.(8分)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①表示 系统;“甲”表示增殖分化,产生 细胞。
(2)若乙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对乙分泌具有调节作用的两种激素名称是 、
。这两种激素对乙分泌的调节效应 (相同/不同)。
(3)当人紧张时,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4)由上图可知, 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52.(6分)抗菌肽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是生物体用来抵御外来病原体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它不仅具广谱抗菌活性,而且对某些病毒、真菌、病原虫和肿瘤细胞也有抑杀作用。在科研和临床上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抗菌肽是一类免疫效应因子,是生物体中 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抗菌肽可以在细菌细胞膜上穿孔而形成离子孔道,从而改变细菌细胞膜的 ,引起细胞内容物大量外流,最终导致细菌死亡。
(2)为检测人工合成的家蚕抗菌肽的活性,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将一定浓度的某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液均匀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然后在培养基上贴A、B、C三张无菌小纸片。
②在A处滴加含有人工合成的抗菌肽缓冲液,在B处滴加浓度相同且等量的含有 的缓冲液,在C处只滴加 ,培养一段时间后,测量抑菌环的直径推断抗菌肽活性的强弱。
③实验结果:A、B处形成的抑菌环大小相近,说明: ;
C处没有出现抑菌环,说明: 。
53.(10分)下列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图例,回答相关问题。
上图一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根据图一回答下列(1)~(2)小题。
(1)碳经②的传递形式主要是 。参与过程④的生物呼吸作用类型是 。
(2)图中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 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图中的 过程。
上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根据图二回答下列(3)~(5)小题。
(3)图示食物网中共有食物链 条,鹰与狐狸的关系是 。
(4)图中E表示牧草一年固定的太阳能总量,E1、E2、E3分别表示流入牲畜、昆虫、鼠的能量。则该食物网中由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
(5)假如鹰的食物1/4来自食虫鸟,1/2来自鼠、1/4来自狐狸,则鹰的能量增加100 kJ,牧草提供的能量最少为 kJ。
上图三表示调查小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回答第(6)小题。
(6)该种群在1~2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 。
54.(16分)美国科学家将分离得到的成熟的胡萝卜根的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由单个细胞发育成了完整的新植株。过程图解如下,回答与之有关的问题:
(1)科学家所用的这种生物技术叫做 。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
性。②过程称为 ,③过程称为 ,C经 和
形成D。
(2)通过②过程产生的愈伤组织细胞与根的韧皮部细胞在染色体的数目上是否相同? ;
染色体上所含的遗传物质是否相同? ;细胞的形态结构是否相同? 。
(3)在培养过程中,除了提供水分、无机盐、糖类、维生素以及氨基酸外,还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 。同时,在培养过程中,除必需的温度、光照和氧气等外界条件外,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操作过程必须保证 。
(4)如果要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生产药物或食品添加剂,要培养至 阶段,若要生产人工种子,则需要培养至 阶段。
(5)从育种的角度来看,植物组织培养与有性繁殖相比,优势主要有(列举两条):
、 。
(6)该技术在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 状态,因而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突变体经过筛选进而发育成为新品种。




2011~2012下学期一调生物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0 CDBDC BDDCB 11-20 CACDA BBAAB
21-30 DBACB AABBC 31-40 ACDCB DCCAD
41-50 BBBAA ADDCD
51.(8分)(1)免疫 浆细胞和记忆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甲状腺激素 不同
(3)神经递质 反射弧
(4)神经—体液—免疫
52.(6分)(1)非特异性 通透性
(2)天然抗菌肽 等量的缓冲液 人工合成的抗菌肽与天然抗菌肽的杀菌作用相同
抑菌环的形成与缓冲液无关
53.(10分)(1)含碳有机物 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2)光合  ③④⑤
(3)4 捕食和竞争
(4)(E1+E2+E3)/E
(5)7500
(6)20  0
54.(16分)(1)植物组织培养  全能  脱分化  再分化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2)相同  相同  不同
(3)植物激素(或植物激素类似物)  无菌
(4)C愈伤组织 D胚状体
(5)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培养周期短,繁殖效率高;能培育无病毒植物(列出两条即可)
(6)不断分生
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信息分子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抗原


体液
B细胞
甲状腺
肾上腺
细胞反应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一调试题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
1、1-6,12-17题为单项选择题,共33分,依次涂在答题卡上。
2、其他题为主观题,共117分,写在答题纸上。书写认真工整,卷面分占在5分左右。
第Ⅰ卷 阅读题
一、古诗文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也。父静,周沧州刺史。万岁少英武,善骑射,骁捷若飞。好读兵书,兼精占候。年十五,值周、齐战于芒山,万岁时从父入军,旗鼓正相望,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
尉迟迥之乱也,万岁从梁士彦击之。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万岁谓士彦曰:“请射行中第三者。”既射之,应弦而落,三军莫不悦服。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邺城之阵,官军稍却,万岁谓左右曰:“事急矣,吾当破之。”于是驰马奋击,杀数十人,众亦齐力,官军乃振。及迥平,以功拜上大将军。
尔朱绩以谋反伏诛,万岁颇相关涉,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其戍主甚骁武,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辄大克获。突厥无众寡,莫之敢当。其人深自矜负,数骂辱万岁。万岁患之,自言亦有武用。戍主试令驰射而工,戍主笑曰:“小人定可。”万岁请弓马,复掠突厥中,大得六畜而归。戍主始善之,每与同行,辄入突厥数百里,名振北夷。窦荣定之击突厥也,万岁诣辕门请自效。荣定数闻其名,见而大悦。因遣人谓突厥曰:“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突厥许诺,因遣一骑挑战。荣定遣万岁出应之,万岁驰斩其首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复战,遂引军而去。由是拜上仪同,领车骑将军。平陈之役,又以功加上开府。
及高智慧等作乱江南,以行军总管从杨素击之。万岁率众二千,自东阳别道而进,逾岭越海,攻陷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余战,转斗千余里,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万岁以水陆阻绝,信使不通,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汲者得之,以言于素。素大悦,上其事。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还拜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突厥达头可汗犯塞,上令晋王广及杨素出灵武道,汉王谅与万岁出马邑道。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至大斤山,与虏相遇。达头遣使问曰:“隋将为谁?”候骑报:“史万岁也。”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候骑曰:“是也。”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节选自《隋史·史万岁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原创) (  )
A.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 治:整理;备办。
B.军次冯翊,见群雁飞来 次:驻扎
C.请射行中第三者。 请:命令
D.坐除名,配敦煌为戍卒 坐:定罪或因犯……罪
2.下列选项全都能直接表现史万岁“实怀智勇”的一组是(原创) (  )
A.①万岁令左右趣治装急去  ②及与迥军相遇,每战先登 
B.①乃置书竹筒中,浮之于水。 ②每单骑深入突厥中,掠取羊马 
C.①万岁诣辕门请自效 ②达头闻之,惧而引去
D.①高祖嗟叹,赐其家钱十万 ②攻陷溪洞不可胜数
3.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原创) ( )
A.俄而周师大败,其父由是奇之。——不久,周军大败,他的父亲因此对他感到很惊异。
B.士卒何罪过,令杀之,但当各遣一壮士决胜负耳。——士卒有什么罪过,你令人射杀他们,只应当各派一名壮士一决胜负罢了。
C.寂无声问者十旬,远近皆以万岁为没。——中间没有音信十旬,远近的人都以为万岁全军覆没。
D.突厥复问曰:“得非敦煌戍卒乎?”——突厥又问:“莫不是那个敦煌戍卒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
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原创) ( )
A.然此心不果 果:现实
B.骁勇便弓马 便:熟悉
C.轨竟见诛 竟:竟然
D.伐罪吊民 吊:凭吊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 )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将渡江,酹酒而祝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大列旗帜,营幕被野
⑦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⑧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⑦ C.①②④⑧ D.③⑤⑥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谨慎小心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
B.周武帝时,担任记室一职。当皇帝问及太子情况时,贺若弼说:“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回答诡辩谨慎,因而在新帝即位时保全了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故设疑阵,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军令威严整肃,在陈地秋毫不犯。后陈将鲁达等人向他发起进攻,他屡屡败退,最后督军死战,终于大获全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①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6分)
②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4分)
③(课内翻译)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5分)
(三)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11分)
梅花绝句 见梅
陆游 何应龙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云绕前冈水绕村,忽惊空谷有佳人。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天寒日暮吹香去,尽是冰霜不是春。
注释:坼,绽放。
8.这两首诗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指出并赏析其修辞效果。(5分)
9.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试作简要分析。(6分)
(四)10.名句默写(6分)
①或曰:六国互丧, 曰:
②诸侯之地有限, , ,侵之愈急
③ ,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④夫 ,而 ,岂独怜人也哉!
⑤ ,开妆镜也; ,梳晓鬟也;
⑥岁暮阴阳催短景,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季羡林的缺憾人生
卞毓方
①季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
②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买英文书,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日本东京的丸善书店。……每次接到丸善书店的回信,我就像过年一般地欢喜。我立即约上一个比较要好的同学,午饭后,立刻出发,沿着胶济铁路,步行走向颇远的商埠,到邮政总局去取书,当然不会忘记带上两三元大洋。走在铁路上的时候如果适逢有火车开过,我们就把一枚铜元放在铁轨上,火车一过,拿来一看,已经轧成了扁的,这个铜元当然就作废了,这完全是损人而不利人的恶作剧。要知道,当时我们才十五六岁,正是顽皮的时候,不足深责的。
③少年的天真、活泼、顽皮,在这里表现得充分无遗,假若季羡林能以这种心态度过他的青春岁月,呈现在我们今天面前的,将会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形象。
  ④可惜,那只是短暂的返璞归真。须知,这是在济南城,不是在老家官庄,这是寄身于叔父的家,不是依偎在自己父母的膝下,环境变了,季羡林的个性也随之发生改变。怎么变?朝哪一方向变?季羡林晚年总结,他说:从我小时候的作风看,我本是一个外向的人,然而,后来怎么就转成了内向呢?这个问题,过去从未细想,现在回顾在济南那段生活,忽然有所感触,也就顺便给它一个解答。我认为,“三字经”中有两句话:“性相近,习相远”,可以作为参考,古人说得对,“习”是能改造“性”的。我六岁离开父母,童心的发展在无形中受到了阻碍。试想,我能躺在一个父母之外的人的怀抱中,撒娇打滚吗?不,不能,这是难以想像的。叔父当然对我好,但他“望子成龙”,要求十分严格。课余除了抓学习,还是抓学习,偶尔有一点示爱,比如给我从乡下带回几只小兔,也让人感到距离,那种只能身感,不能言传的距离。说到婶母,我不能说她虐待我,那样说不真实;但在日常生活中,小小的歧视,在她可能是不经意,在我却是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叔父有个女儿,我叫作秋妹的,她和我的待遇明显不一样。比如说,做衣服,有时就给她做,不给我做。偏心自己的亲生女儿,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实事求是地说,拿一个母亲的标准去要求一个叔婶,本来就是不现实的。话又说回来,要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有大人的开通,这是不可能的。一件两件,我也许不放在心上,三件四件五件,经得多了,难免潜移默化,影响到自己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
  ⑤季羡林的终生遗憾,是在母亲去世之前,整整八年,他没有回家看望一次。八年啊,八年!这期间,他读完初中,上高中,停学一年,再读,娶妻,生女,高中毕业,上大学,寒暑假回济南……如此漫长的过程,如此曲折精彩的变化,竟然没有抽出一些日子,回家看看。季羡林事后捶胸顿足,懊悔不迭,可以说,他一辈子浸泡在悔恨里。
  ⑥终生遗憾,应该还有婚姻。且慢,季羡林在《寸草心》中,不是对妻子评价很高吗?请看他文章开头的叙述:“我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德华长我四岁。对我们家来说,她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上有公婆,下有稚子,丈夫十几年不在家;公公又极难侍候,家里又穷,经济朝不保夕。在这些年,她究竟受了多少苦,她只是偶尔对我流露一点,我实在说不清楚。”注意,这里说的是妻子的为人,那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也正因为这一点,季羡林对她十分敬重。敬重是一回事,疏离隔膜又是一回事。不信,再请看下列事实:季羡林1929年结婚,次年离家上清华,1934年毕业,回济南教书,1935年赴德,一去就是11个春秋。1946年回国,进北大,按说,他应该把家属接来同住的,那时一没有户口障碍,二没有经济之虞,但是———他没有!直到1962年,德华才迁来北京。算算看,从结婚到再度聚首,夫妻分居竟长达31年!
⑦人生有憾,至少是不完满。朱光潜先生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季先生是大明白人,对一切早已参透,所以他有一篇随笔,题目就叫“不完满才是人生”。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文章第二段写季羡林少年时期在到邮局取书时把铜钱放铁轨上让火车轧,目的是为了说明他是一个“损己而不利人”的捣蛋鬼。
B.作者评价季羡林先生如果一直保持天真、活泼、顽皮的性格,就会成为另外一种“形象”,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
C.童年时期的季羡林生活在济南城叔父家中,不是依偎在父母的身边,环境的改变,使季羡林的个性也随着发生了改变。
D.婶母对自己亲生女儿的偏心对季羡林的价值取向以至性情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季老对此耿耿于怀。
E.季羡林与妻子一生分多聚少,晚年回忆中季羡林对贤妻良母的妻子怀有深深的敬重和愧疚之情。
(2)季羡林的人生遗憾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分)
(3)简要分析文章第三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6分)
(4)文章最后引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和季老先生的一篇随笔的题目结尾有何作用?朱光潜先生的话和季老的“不完满才是人生”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实际简要探究一下。(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原创) (3分) ( )
A.2012年的寒假不一般,距离高三已不足150天,因此我将制定一份具体而微的寒假计划,帮助我更好的完成假期充电。
B.面对群众的提问,部分官员出言无状,或者打官腔或者耍无赖,种种“雷人语录”引发舆论一片哗然。
C.为使思科降低成本,改善盈利状况,钱伯斯采用了战略收缩的办法,但是并不能因此被缚住手脚,画地为牢,追求一时的盈利,而忽视了整个市场。
D.《国门英雄》上映之前,剧组人员对李幼斌和史兰芽的关系讳莫如深,可对于熟悉两人的群众而言,这个不是秘密的秘密反而成了该片提升收视率的最大噱头。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原创)(3分) ( )
A.诗歌的没落折射出当代人精神世界的落寞,能否构筑精神的家园,重拾诗意是唤醒诗歌激情的根本所在。
B.“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选活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爱生意识,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C.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及天然气利用,将有计划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D.很多人会利用春节假期外出旅游,怎样才能使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出了相关提示。
14.下列句子的排列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文本解读,核心是“文本”。 。 。可是在现代西方文论中,text 作为学术话语,和课文有着不可忽略的区别。 。 。阅读并不仅仅是被动的接收,而且是主体的“同化”,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历,不同素养,不同价值取向的读者的主体不同,因而“同化”(受孕)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孙悟空。
①文本的内涵,则只有经过读者心灵的填充、同化,才能投胎受孕成形
②本来我们不叫“文本”,而叫“课文”
③文本的意义,是由读者决定的
④课文,是客观存在,其意义是确定的,不以读者的主观意向为转移
⑤这两个词,在英语里都是text,原来都是正文、本文、原文的意思
A、③②⑤④① B、②⑤④①③ C、②⑤①④③ D、①③②⑤④
15. 找出下列与“惟兄嫂是依”句式相同的一项(原创) (2分) ( )
A.不吾知也 B.喜怒不形于色
C.适富民有犯法者 D.为天下笑
16.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原创) (2分) ( )
A.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亲附) 吾往河阳省坟墓(探望)
B. 方山子傥见之于(倜傥) 将成家而致汝(使……来)
C. 折节读书(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抑本其成败之迹 (推究、探究)
D. 貌甚寝( 丑陋 )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先例)
17.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是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原创) (2分) ( )
①朝歌夜弦 ②一夫夜呼 ③燕赵之收藏 ④函梁君臣之首 ⑤礼天下之奇才
⑥负而前驱 ⑦日削月割 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⑨岁得帛千匹
A. ①②③⑤ B. ④⑤⑦⑨ C. ⑤⑥⑦⑧ D.②⑥⑦⑨
四18.作文(60分)
国家广电总局于2011年颁布的“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由于对娱乐性质节目多有调整,因此也被坊间不准确地称为“限娱令”。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包含:各卫视晚上黄金时间,每周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提高新闻、经济、文化、科教、少儿、纪录片等多种类型节目播出比例,降低婚恋交友类、才艺竞秀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综艺娱乐类、访谈脱口秀、真人秀等类型节目比例;各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还要开办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道德建设栏目;控制港台明星参与节目数。
对此你有什么样的看法?请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写作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袭或套作。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一调试题答案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一)1C 解析 “请”在这里是“请允许我做某事”的意思。 2A 3B
附译文:
史万岁,是京兆杜陵人。父亲史静,是周沧州刺史。史万岁少时英武,善于骑射,骁勇敏捷如飞。好读兵书,并且精于占卜。十五岁时,正赶上北周和北齐在洛阳城北的北芒山交战。史万岁当时随父从军,双方旗鼓正相望时,史万岁命令左右迅速换装离去。不久,周军果然大败,他的父亲因此对他感到很惊异。
尉迟迥作乱的时候,史万岁随梁士彦前往征讨。军队驻扎在冯翊,看见有群雁飞来,史万岁对梁士彦说:“请让我射杀雁行中的第三只。”发弓射去后,雁应弦而落,三军无不心悦诚服。等到与尉迟迥军相遇,史万岁每战必身先士卒。邺城之战,官军初战不利,稍稍退却,万岁对左右的人说:“情势危急,我去破敌。”于是飞马奋勇击杀,连杀几十人。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官军士气复振。平定尉迟迥后,史万岁因功被授予上大将军。
大将军尔朱绩因谋反被杀,万岁深受牵连,犯罪除名,发配敦煌为戍卒。敦煌戍主很勇武,常单骑深入突厥境内,夺取羊马,总能大有收获。突厥人无论多少,都不敢抵挡。这个人非常自负,多次辱骂史万岁。史万岁非常忧虑,于是说自己也精于骑射。戍主令其骑马射箭,见果有功底,笑着说:“这小子一定值得任用。”史万岁请要弓马,又单骑驰马入突厥境内,夺取六畜而归。戍主这才开始对史万岁友善,常与他同行,总是深入突厥境内数百里,名振北夷。窦荣定攻打突厥的时候,史万岁到辕门请求效命。荣定多次听说他的名声,见后非常高兴。于是派人对突厥说:“士卒有什么罪过,让他们互相攻杀,只应当各派一名壮士一决胜负罢了。”突厥答应了,于是派一骑兵挑战。荣定派万岁出来应战,万岁纵马斩那人的头颅而还。突厥大惊,不敢再战,于是引军而去。因此被授予上仪同,兼任车骑将军。平陈的战役,又因功加封上开府。
等到高智慧等在江南作乱,史万岁以行军总管的身份跟随杨素征讨他们。万岁率兵二千,从东阳别的道路进军,翻山越海,攻陷的溪洞不可胜数。前后七百多次战斗,转战一千多里,中间没有音信十旬,远近的人都以为万岁全军覆没。万岁因为水陆阻隔,信使不通,于是放置书信在竹筒中,让它在水上漂浮。打水的人得到了,告诉了杨素。杨素很高兴,上奏他的事。高祖赞叹,赐给他家钱十万,回朝后授予他为左领军将军。
开皇末年,突厥达头可汗侵犯边塞,皇上让晋王杨广及杨素从灵武出师,汉王谅和史万岁从马邑出师。史万岁率柱国张定和、大将军李药王、杨义臣等出塞,到大斤山,与突厥相遇。达头派使者问:“隋将是谁?”候骑报称:“是史万岁。”突厥又问:“莫非是那个敦煌戍卒吗?”候骑说:“是。”达头听了,害怕而领兵退去。
(一)4 B 5 D 6 B
7、参考答案:
①贺若弼回来之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严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严则生命难保,这就是不敢轻易议论的原因。”
(既、让、密、失身、所以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②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即使死也将没什么好遗憾的。
(乖违、且、恨各1分。语句通顺1分)
③假如我们凭仗着这样大的国家,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老路,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苟、天下之大、下、故事、是各1分)
附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说:“朝廷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骐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 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
(三)8、【答案】比喻.(1分)
《梅花绝句》把梅花比作雪堆,形象生动地突出梅花之盛.(2分)
《见梅》把梅花比作从天而降的美人,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的孤独和外形美。(2分)
9、【答案】相同点:都表现了诗人看到梅花盛开的惊喜之情.(2分)《梅花绝句》写诗人冒着严寒去赏花,惊喜发现满山的梅花盛开.《见梅》写诗人在空旷寂寥的环境中发现梅花的掠喜。(分析2分)
不同点:《梅花绝句》突出诗人对梅花的痴情.(1分)《见梅》突出诗人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心情。(1分)
附:《梅花绝句》鉴赏
诗头两句写得很平实朴素:听说梅花冲破早春的严寒在清晨寒风中开放,诗人闻讯后,自然欣喜万分,于是马上出游寻访。结果,他看到的景象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想,晓风中开放的梅花,不是唐代诗人齐已笔下的“一枝”,也非宋代诗人林逋所吟的“疏影”,而是,树树枝头如瑞雪普降,漫山遍野竞相开放。诗人面对四周花海,竟一下子不知欣赏哪一处为好。
紧接的两句,突发奇思“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能变出千万个放翁,使每一株梅花下面都有自己在那里分身欣赏。身化千亿,设想可谓奇妙之至。梅花与诗人面面对应,是梅耶?是人耶?一时实难轻分,这又是诗人命笔奇特之处。这两句虽是点化柳宗元“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尽望乡”的诗意而来,但用在“雪堆遍满四山”的梅花世界中,不唯妥贴自然,而且情景相生极富有意趣。理由至少有三:以诗人78岁的高龄,面对树树姿态有异的梅山花海,一时当然不能逐个寻芳,所以化身分之赏之,自属妙想,此其一。又陆游年事虽高,但童心未泯,平时常有“梅花重压帽檐偏,曳杖行歌意欲仙”的“出格”举动惹人注目,此时他突发奇思,想学仙人的分身法,亦是童心使然,很合乎心理,此其二。再者陆游常以梅花自比,且心中常存伯仲之间不分高下的感觉,如今面对千万树盛开的梅花,诗人自负当然不甘心以一身仰视,须化身千亿才能与之匹敌相称,方不辜负诗人对梅花的一番感情。综观这三方面,此句表面上虽有借鉴之处,深入地体会实属情景相生之辞,正如当年林逋点化江为诗成梅花绝唱一样,均经过诗人的再创造,融会陶铸古人诗意而自出机杼,且能翻出新意,使诗更富有盎然的诗意和逗人入胜的意境。
此诗虽小,然意趣甚丰,诗人爱梅入微,曾断言“后五百年君记取,断无人似放翁颠。”读了此诗,可知此言不虚。
(四)10、答案:
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二、11、(1)CE(A“说明了他是一个‘损人不利人’的捣蛋鬼”,是为了表现他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少年生活。B无中生有,“不能成就今天人生辉煌”在文中没有依据。D“耿耿于怀”错误,因为季老说这是“人之常情,不足为怪”。)
(2)①童年没有在父母膝下欢娱,寄居在叔父家中,改变了自己的性格。②整整八年没有回家看望母亲,母亲去世,懊悔不迭。③夫妻聚少离多,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三个要点,每点2分)
(3)①文章第三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分)上承季老少年时代天真、活泼、顽皮个性,下启季老一生中三件遗憾之事。(3分)
(4)作用:总结了全文,照应了文题“缺憾人生”;深化了主题(升华了主题)
人生总有缺陷、不完满,才能够敦促人去追求。朱光潜先生的 “缺陷”说和季羡林先生的“不完满”说,都说明了人生是有缺陷的。既然有缺陷就需要去努力填充生活的“缺陷”,就需要去奋斗。这样人们在生活中就有希望、有想象的余地。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这话表面看去,不通已极。但是实含有至理。假如世界是完美的,人类所过的生活——比好一点,是神仙的生活,比坏一点,就是猪的生活——便呆板单调已极,因为倘若件件事都尽美尽善了,自然没有希望发生,更没有努力奋斗的必要。人生最可乐的就是活动所生的感觉,就是奋斗成功而得的快慰。世界既完美,我们如何能尝创造成功的快慰?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像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
(意思相近即可,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三、12 A 13 D 14C 15 A 16 B 17 D
参考文章:
“限娱令”是为了更健康的娱乐
2012年1月3日,广电总局称,在“省级卫视限娱令”发出后,“今年过度娱乐化倾向得到明显遏制”。相比去年,全国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的娱乐性较强节目减少了2/3,新闻类节目增加了33%。
“限娱令”推出以来,引发了电视圈、文化圈的广泛议论,笔者也不禁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的警告,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我们应该避免中国社会滑入过度娱乐化乃至“娱乐至死”的轨道。
其实,“限娱令”这个说法不是特别准确,这样一个管理意见,从严格意义上讲并非限制娱乐和限制娱乐节目,而是防止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防止出现低俗的节目和现象。从电视节目的经营来说,长期以来,很多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推出了一些比较吸引眼球的节目,各种海选、PK选秀节目以及婚恋类节目在电视屏幕上泛滥,电视文化方面出现全民娱乐化的倾向。
这种“全民娱乐化”可能会造成负面的社会效果,尤其是对青少年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选秀节目有时给青少年造成一种印象,即青少年可以通过选秀这条途径“一夜成名”。如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倾向于以这种方式取得成功,显然对社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现在婚恋、交友类节目中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的情况,例如某些节目组自编自演,以增强节目的戏剧性效果,有些情况已经被报道。因此,“限娱令”的初衷是加强对这种过度娱乐化情况的管理。如果没有这样的管理意见,各个电视频道被市场利益驱动,很难有效自律。
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很多内容是针对社会大众的,电视节目内容的设计和倾向性都有一定的文化导引作用。不能因为现在一些老百姓爱看一些节目,就说这些节目好;很可能有更好的节目因为电视频道出于利益考虑没有被制作出来和传播出去。通过这个管理意见,我们可以重新引导文化走向,提供更多更优秀的节目,而不是被雷同的、一味追求娱乐的节目所左右。相信这样的选择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有利的。
娱乐是人的基本需求,“限娱令”并未取消一切娱乐活动,而是倡导积极健康的娱乐。在许多国家也存在类似的对娱乐节目的管理,这种管理不是单向的,并非禁止某方面节目而不提供替代型节目。在进行管理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关于加强这些方面优秀节目建设的意见。从这个角度去引导,可能有助于人们更清楚更全面地理解“限娱令”的内容。
另外,如果适当引导,有效区分收视人群的优秀节目可能会给大众、媒体和广告商带来共赢的局面。就政府而言,它本身有责任对公共资源进行管理。综上所述,这样的管理意见出台,从总的方面来看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建设和电视节目制作发展。
“限娱令”的利与弊
近日,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
此“意见”一出,相信一定会激起相关媒体和舆论的千层浪。说是“意见”,实则这个意见是让人无奈的强制性意见,是电视台等媒体不得不遵守的“圣旨”。那么“限娱令” 对现有媒体娱乐界究竟会造成多大的影响?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呢?笔者结合“限娱令”的部分内容,对其利弊做一点分析,个人愚见,供大家参考。
最近关注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人应该都知道,全会的绝大多数内容是文化,文化建设已经被提到了非常重要和突出的位置。“限娱令”其实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应运而出。
先说“限娱令”个人认为比较有利的一方面。首先,它限制的内容里面的确对于娱乐节目的整体能够起到一个有效的净化作用。近几年来,地方电视台甚至是央视的娱乐节目泛滥成灾,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同类型的节目数量过多,模仿同行或者是境外媒体的诸如相亲类、选秀类、娱乐竞技类节目呈直线上升的态势,为了追求收视率,盲目扩张节目数量;二是娱乐节目的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当然有良性的,但是是很多是不良的娱乐内容,污染了娱乐空气;三是娱乐节目大多找不到一个思想主旨,都是为了收视和炒作随性而为,说难听的,就是电台娱乐成了金钱的奴隶,长此以往,毕将给人的心灵和文化氛围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由此看娱乐节目确实需要一定的强制性限制,不能任其随意发展。
其次它的良性作用表现在增加知识类、文化类、新闻类节目的播出。这项规定似乎让“娱乐”习惯了的人们难以接受,但是从长远来看,娱乐节目的泛滥其实对于人的品位和思想境界影响极为不利。而新闻类,知识类的节目虽然很多人不喜欢看,但确实是对人的整体影响有益的,毕竟人的脑子不能一直沉浸在娱乐中,甚至是污七八糟的娱乐节目中。
再次,此令对于过多的娱乐节目形成的不良社会氛围以及对于阴暗面的过度盲目引导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任何社会都有阴暗面,但如果人们过分关注社会阴暗面而忽略了良性的东西,人就会进入一种“心死”的悲哀。哀莫大于心死,心死了,失去了追求与梦想,多了抱怨与懒散。毕竟社会的进步,需要各界共同推动。何况许多所谓的娱乐节目,也是黑幕重重,诸如虚假,诸如炒作等等。
还有一点很重要,由于娱乐节目的泛滥,太多人一夜成名的梦想膨胀,必将给整个社会造成必然的浮躁。须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事情都要一步一步做起,抬得高,代价重,摔下来,也会很疼。“限娱令”能够有效地对此类社会现象进行控制。
个人认为“限娱令”除了上述利处之外,还有以下弊端。
第一点是“限娱令”的内容和执行过程中不但抑制了不良的娱乐节目,势必对于那些有益的良性的娱乐节目也是一种无法避免的遏制。其实很多的好的娱乐节目,是将人性、道德好的方面融入了其中,娱乐之余收益颇多。这类节目在“限娱令”硬性的时间段以及节目数量的规定下必定受到严重的冲击,甚至被扼杀。一棒打死是对观众的不负责,应该对于节目的审查更加精细化,做到去伪存真,从中筛选好的节目予以保留。
第二点是十月底到明年一月一日只剩下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短时间内娱乐媒体想做出调整难度是不小的,“限娱令”能不能循序渐进?不仅是娱乐媒体作出调整难度很大,广大的观众想要做出相应的适应都很不容易。习惯了诸多娱乐节目的民众大多数已经选择好了自己必看的娱乐节目,如今一旦遭到遏制,单从情绪上也是难以承受的。
第三点是诸多强制性的措施有没有提前进行过有效的调查,广泛吸收各界意见呢?在日益开放的当今社会,每项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包括媒体自由安排节目的权利以及民众欣赏节目的权利。“限娱令”的颁布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是对这些权利的冲击。民众更希望的,其实是经过调查之后以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的形式出现。
第四点,诸如道德类、新闻类节目的硬性规定是不是会推动娱乐之后另外一种粗制滥造的伪道德、为新闻类节目的新一类节目的出现。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于新节目的审查标准必须要相应制定。不能为了应付而盲目制作节目。如果这种情况出现,受害的只有广大的观众。
第五点是对于台湾艺人的控制让人多少有些摸不着头脑。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文化差异确实存在,但是这种限制能不能起到一种真正的良性作用,大的方面会不会影响两岸统一大业?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总之,被网络媒体冲击日益严重的电视台在“限娱令”的影响下势必面临新一轮的考验。当然,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只有想方设法让它尽可能起到更大的良性作用。对于“限娱令”应该表示一定的支持,但是执行过程中,怎样更加人性化尤为重要。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60个小题,每题1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关于以上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指
A.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抗战的作用是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B.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正面战场胜利
下列有关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强调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B.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C.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1999年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表l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我知道,1954 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
A.中美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八条规定:“出卖的物品一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旨在
A.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B.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
C.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D.保护罗马公民的财产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他这句话是对
A.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抨击 B.查理一世专制统治的批判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否定 D.查理二世复辟统治的不满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宪法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包括
①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④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
A.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C.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D.《四书章句集注》始编成
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中国能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表2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 100 153
A.2 B. 31 C. 73 D. 193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一五计划的实施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是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
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
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A. 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B. 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D. 哥伦布到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军事战争募集到足够粮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2009年5月24号,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法国《解放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
A.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
B.国家统一定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
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下列哪一组是对顾炎武的主张及历史作用的正确解读
①反对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②“以分权于下”实现对中央的制衡
③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的统治
④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启蒙和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 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 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 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 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 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段表述有悖史实的是
A.西晋都城是洛阳 B.造纸术已经发明
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 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
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平等外交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
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粱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
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
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订
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许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因这种回归而陷于困境的思想理念是
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 C.因信称义 D.先定论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维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明
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C.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下图是毕加索的《葡萄与小提琴》,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探索绘画的视觉与幻觉之间的关系
它体现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和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用几块平面片断在心目中构成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
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使其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61题20分,第62题20分,共40分。
61.(2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为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6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 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2分)
(4)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4分)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BCBCC ACBAA CDCBA DACCB DCCDB CDCDA
DCBDB CCDCB CACCC CBCBC ABBDD BBABD
二、主观题
61.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6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6分)
(2)简评: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62.
(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4分)
(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8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分)
(3)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4分)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BCBCC ACBAA CDCBA DACCB DCCDB CDCDA
DCBDB CCDCB CACCC CBCBC ABBDD BBABD
二、主观题
61.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6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6分)
(2)简评: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62.
(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4分)
(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8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分)
(3)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4分)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共4页,第Ⅱ卷共2页。共105分。考试时间110分钟。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 12 O 16 Ag 108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10分)
1、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汽油 B.C2H4 C.煤焦油 D.福尔马林
2、实验式相同,既不是同系物,又不是同分异构体的是(  )
A.1 丁烯和环己烷 B. 1 辛烯和3 甲基 1 丁烯
C.1 氯丙烷和2 氯丙烷 D.甲苯和乙苯
3、下列物质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
  ③1 丁醇  ④CHCl2CHBr2 
⑤2,2 二甲基 1 丙醇 ⑥环己醇 ⑦ (CH3)3CCH2Cl
A.①⑤ B.②③④⑥⑦ C.②③④⑥ D.②③④
4、将a g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迅速插入下列溶液中,然后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洗涤、干燥后称其质量为b g。下列所插入的物质与铜丝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无水乙醇:a=b B.石灰水:a>b
C.NaHSO4溶液:a>b D.盐酸:a>b
5、 下列关于乙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醛的官能团是—CHO
B.乙醛与H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
C.银镜反应说明乙醛有还原性
D.乙醛中加入Cu(OH)2粉末并加热可看到红色沉淀生成
6、由乙醇制取乙二酸乙二酯,最简便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  ⑧缩聚反应
A.⑤②①③⑥ B.①②③④⑤⑦ C.⑤②①③⑧ D.①②⑤③⑥
7、下列实验能获得成功的是(  )
A.将乙醛滴入银氨溶液中,加热煮沸制银镜
B.苯与浓溴水反应制取溴苯
C.向浓溴水中加几滴苯酚观察沉淀
D.1 mol·L-1 CuSO4溶液2 mL和0.5 mol·L-1 NaOH溶液4 mL混合后加入40%的乙醛溶液0.5 mL,加热煮沸观察沉淀的颜色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过量的KI溶液后分液
B. 葡萄糖、蔗糖都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发生反应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既能和强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
D.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9、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A的同分异构体中带苯环的化合物(烯醇结构除外)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0、柠檬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有关柠檬烯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它的一氯代物有6种
B.它和丁基苯()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它的分子中所有的碳原子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
D. 一定条件下,它分别可以发生加成、取代、氧化、还原等反应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20×2=40分)
11、下列物质哪些与苯酚互为同系物(  )
A. B.
C. D.
1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能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
B. 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C7H8O4)n
C.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氧化反应
D.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可得芳香烃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1 mol聚乙烯含有的原子数目为6NA
B.20℃时,1 mol己烷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原状态,生成气态物质分子数为6NA
C.1 mol甲基含10 NA个电子
D.2.8 g乙烯和丙烯的混合气体中所含碳原子数为0.2NA
14、利用某有机物之间的转换可以贮存太阳能,如原降冰片二烯(NBD)经太阳光照可转化成四环烷(Q),其反应式可表示为:
;ΔH=+88.62 kJ/mol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定条件下,1 mol NBD最多可与2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B.物质Q的内能比NBD的低
C.物质Q的一氯取代物只有3种
D.NBD和Q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15、咖啡鞣酸具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其结构简式如下所示:关于咖啡鞣酸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16H18O9
B.与苯环直接相连的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1 mol咖啡鞣酸水解时可消耗8 mol NaOH
D.与浓溴水既能发生取代反应又能发生加成反应
16、已知二甲醚和乙醇是同分异构体,下列鉴别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A.利用金属钠 B.利用质谱法
C.利用红外光谱法 D.利用核磁共振氢谱
17、下面是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简)式或名称:
⑦CH3COOH ⑧硬脂酸甘油酯 ⑨蛋白质 ⑩聚乙烯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一定有①②④⑩
B.投入钠一定能产生H2的是⑤⑦⑧⑨
C.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的黑烟的是①
D.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⑧⑨⑩
18、分子组成为C9H12苯的同系物,已知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的一溴代物最多有6种同分异构体
B.该有机物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能使溴水褪色
C.该有机物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 该有机物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但能发生取代反应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无论乙烯与丙烯酸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二者总物质的量是个定值,完全燃烧时所消耗的氧气也一定是个定值
B.鉴别甲苯、苯乙烯、苯酚、丙烯酸溶液可选用KMnO4溶液、溴水
C.可以利用燃烧法来区别聚乙烯塑料和聚氯乙烯塑料、毛和棉
D.装溴水、高锰酸钾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因为橡胶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20、下列有机物命名不正确的是
A. 2-乙基丙烷 B. (CH3)2CHCH2CH2OH 1-戊醇
C. CH3--CH3 1,4-二甲苯 D. 2-甲基丙烯
21、化学式为的有机物,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时, 有如下性质:
①能分别与和反应;
②脱水生成一种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该物质只存在一种结构;
③能生成一种分子式为的五元环状化合物。
则的结构简式为( )
A. B.
C. D.
22、有机物X可以还原成醇,也可以氧化成一元羧酸,该醇与该一元羧酸反应可生成化学式为C2H4O2的有机物,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X具有较强氧化性     B.X分子中含有甲基
C.X的式量为30   D.X中的含碳量为40%
23、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A 乙炔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B 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溴水层接近无色
C 甲烷和氯气混合后,放置在光亮的地方,混合气体颜色逐渐变浅
D 将裂化获得的汽油滴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24、聚乳酸可在乳酸菌作用下分解而排除白色污染,下列有关聚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聚乳酸完全燃烧消耗O23mol B.聚乳酸的单体是
C.聚乳酸是由单体之间通过加聚而合成的 D.聚乳酸是一种酸性高分子材料
25、碳原子数为4的某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一个羰基和一个羟基,此有机物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但不能与Na2CO3溶液反应,此有机物的结构可能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6、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NaOH溶液 分液
B 甲烷(乙烯) KMnO4溶液 洗气
C 乙酸乙酯(乙酸) NaOH溶液 蒸馏
D 蛋白质(硝酸钾) 醋酸铅溶液 过滤
27、最近美国宇航局(NASA)马里诺娃博士找到了一种比二氧化碳有效104倍的“超级温室气体”—全氟丙烷(C3F8),并提出用其“温室化火星”使其成为第二个地球的计划。有关全氟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三个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B.全氟丙烷的电子式为:
C. 全氟丙烷与全氟乙烯互为同系物 D.全氟丙烷分子中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
2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尼泊金酸与碳酸氢钠反应:
B.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2 H++Cu(OH)2 → Cu2++2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6H5O— + CO2 + H2O → C6H5OH+HCO3—
D.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HCHO+2[Ag(NH3)2]++2OH- CO32-+2NH4+ + 2Ag↓+ 2NH3+ H2O
29、已知两个羟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结构不稳定。某醇在适当条件下与足量的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的酯的相对分子质量a与原来醇的相对分子质量b的关系是a=b+84,有关该醇应该具有的结构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醇至少含有两个碳原子 B.该醇分子中一定没有甲基
C.该醇分子中一定含有甲基 D.该醇分子中含有一个醇羟基
30、某一有机物A可发生下列反应:
已知C为羧酸,且C、E均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可能结构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Ⅱ卷(非选择题 共55分)
31、填空(10分)
(1) 二甲苯苯环上的一溴代物有六种同分异构体,用还原法制得三种二甲苯,它们的熔点分别
如下表:
六种溴二甲苯的熔点 234℃ 206℃ 213.8℃ 204℃ 214.5℃ 205
对应还原二甲苯的熔点 -13℃ -54℃ -27℃ -54℃ -27℃ -54℃
熔点为234℃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熔点为-54℃的分子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2)现有下列烃①丙烷(C3H8)、②丁烯(C4H8)、③乙烯(C2H4)、④己烷(C6H14)(填序号)
等物质的量的上述五种烃,耗氧量最小的为 ,等质量时,则耗氧量最大的为 。
(3) 0.2 mol某烃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各1.2 mol。试回答:
A 若烃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
则烃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B 若烃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加成反应后生成2,2-二甲基丁烷,则烃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C 比烃A少两个碳原子且能使溴水褪色的A的同系物有________种同分异构体
32、(9分)有机物A是常用的食用油抗氧化剂,分子式为C10H12O5,可发生如下转化:
已知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分子中只含一个甲基。C的结构可表示为:
注:—X、—Y均为官能团。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系统命名法B的名称为__________。
(2)高聚物E的链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分子结构上看,A具有抗氧化作用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序号)。
a.含有苯环    b.含有羰基   c.含有酚羟基
33、(10分)
1 mol仅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A在稀硫酸中水解生成1 molB和1 molC。B分子中N(C)∶N(H)=4∶5,135<Mr(B)<140;C与B分子中C原子数相同,且Mr(B)=Mr(C)+2。
(1)C的分子式为 ,A的摩尔质量为 ;
(2)B的分子具有高度对称性,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B能与金属Na反应但不能与NaOH反应。写出B的结构简式 ;
(3)C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的同分异构体有 _______种;
(4)C分子中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两种。写出A的结构简式 。
34、(12分)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得到F和高分子化合物G,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分子式为________,化合物E中所含两个官能团的名称是 、 。
(2)写出下列反应过程的反应类型:丙烯直接形成高分子 ;A→B 。
(3)1molA与NaOH的醇溶液反应(生成物仍为卤代烃)的化学方程式为:

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M具有如下性质: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1mol M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可产生1mol H2,则M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 ____。(注:两个羟基连在同一碳上的结构不稳定)
35、(14分)苄佐卡因是一种医用麻醉药品,学名对氨基苯甲酸乙酯,它以对硝基甲苯为主要起始原料经下列反应制得:
(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C的结构简式:A____ ____、B_____ ___、C_____ ___。
(2)用核磁共振谱可以证明化合物C中有________种氢原子处于不同的化学环境。
(3)写出同时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合物C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E、F、G除外)
①化合物是1,4-二取代苯,其中苯环上的一个取代基是硝基
②分子中含有结构的基团
注:E、F、G结构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F、G中有一化合物经酸性水解,其中的一种产物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写出该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_______。
(5)苄佐卡因(D)的水解反应如下:
+C2H5OH
化合物H经聚合反应可制成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导弹、宇航等领域。
请写出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河北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化学答案
1-15 B A C B D A C C C D B D D B C
16-30 B C A B AB C CD D B D A D C A B
31、⑴ (1分) (1分)
⑵③(1分) ① (1分)
⑶ A 环己烷的结构简式(2分)
B 3,3-二甲基-1-丁烯(1分)结构简式略(1分)
C 3(2分)
32、 (1)1 丙醇(1分) (2) (1分)
(3)HOHOHOCOOCH2CH2CH3HO(2分)
(3分)
(5)C(1分)
33、(1)C8H8O2(2分) 256g/mol (2分) (2) HOCH2——CH2OH (2分)
(3)6 (2分) (4)CH3——COOCH2——CH2OH (2分)
34、(1)C9H12(2分) 羟基、羧基 (2分)
(2)加聚反应(1分) 取代反应(或水解反应,1分)
(3) (3分)
(3分)
(化学式2分,反应条件1分;化学任错一个0分))
(4) (2分)HOCH2CHOHCHO
35、(1) (3分)
(2)4(1分)
(4分)
(4) (3分)
(5) (3分)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文科)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 “或是假命题”是“非为真命题”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 阅读下列程序,输出结果为2的是 ( )
3.如右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有一张封闭曲线围成的笑脸.在正方形中随
机撒一粒豆子,它落在笑脸区域的概率为,则笑脸区域面积约为( )
A.  B. C. D.无法计算
4.已知在矩形中,AB=5,BC=7,在其中任取一点P,使满足,则P点出现的概率为 ( )
A B C D不确定
5.某程序框图如下中图所示,该程序运行后输出的的值是( )
A. B. C. D.
6 .从五件正品,一件次品中随机取出两件,则取出的两件产品中恰
好是一件正品,一件次品的概率是( )
A. 1  B.  C.    D. 
7.直线交抛物线于M,N两点,弦MN中点
E的横坐标为,则的值为( )
A.2 B.1 C. D.
8. 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 )
A. B. C. D.
9.设在上可导,且,则当时有( )
A. B. C.D.
10.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为,,是此双曲线上一点,若,,则该双曲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11.若, , 且函数在处有极值,则的最大值等于( )
A. 2 B. 3 C. 6 D. 9
12.已知双曲线:和圆:(其中原点为圆心),过双曲线上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若双曲线上存在点,使得,则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3. .曲线C:在处的切线方程为_________
14.今有四张卡片上分别写有“好”、“ 好”、“ 学”、“ 习”四个字,现将其随机排成一行,则恰好排成 “好好学习”的概率是 .
15.某校从参加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学生中抽出60名学生,将其成绩(均为整数)分成六段,…后画出如下部分频率分布直方图,观察图形的信息,可知这次考试成绩
的平均分为 .
16.如图,F1,F2分别为椭圆
的左、右焦点,点
P在椭圆上,△POF2是面积为
的正三角形,则的值是
三、解答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某校在2012年的自主招生考试成绩中随机抽取100名学生的笔试成绩,被抽取学生的成绩均不低于160分,且低于185分.下图是按成绩分组得到的频率分布表的一部分(每一组均包括左端点数据),且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的频数之比依次为3:2:1
(1)请完成频率分布直方图;
(2)请依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估计考生成绩的众数;
(3)为了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学生,该高校决定在笔试成绩较高的
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6名学生进
入第二轮面试,求第三、四、五组每组各抽取多少名学生进入
第二轮面试
18.(本小题满分12分)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观察向上的点数,求:
(1)两数之和为5的概率;
(2)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奇数的概率;
(3)以第一次向上点数为横坐标x,第二次向上的点数为纵坐标y的点(x,y)在圆x2+y2=15的内部的概率.
19. (本小题满分12分)椭圆的一个顶点为,离心率
(1)求椭圆方程;
(2)若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的两点,若满足,求直线的方程.
20.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
(1)当时,求的单调递增区间;
(2)若的极大值是,求的值
21.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以及椭圆的上、下焦点及左、右顶点均在圆上.
(1)求抛物线和椭圆的标准方程;
(2)过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不同点,交轴于点,已知
为定值.
22.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
(1)讨论的单调性,
(2)当时,若对于任意,都有,求的取值范围.
2011—2012学年度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高二 (文科)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 A A B A A C D B C A D A
54
17.解:(Ⅰ)由题意知第组的频数分别为:,.故第组的频数之和为:,从而可得其频数依次为,其频率依次为,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右图.    ……(4分)
(2)成绩众数为167.5 ……(6分)
(Ⅱ)由第组共人,用分层抽样抽取人.故第组中应抽取的学生人数依次为:  
第组:;第组:;第组:.  ……(10分)
18.解:将一颗骰子先后抛掷2次,此问题中含有36个等可能基本事件
(1)记“两数之和为5”为事件A,则事件A中含有4个基本事件,
所以P(A)=;答:两数之和为5的概率为.
(2)记“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奇数”为事件B,则事件B与“两数均为偶数”为对立事件,
所以P(B)=;答: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奇数的概率.
(3)基本事件总数为36,点(x,y)在圆x2+y2=15的内部记为事件C,则C包含8个事件,
所以P(C)=.答:点(x,y)在圆x2+y2=15的内部的概率.
19.解:(1)依题意,有,解得 …3分
∴椭圆方程为. …5分
(2) 由 消去并整理得,
. …9分
设、、
则,∴

即 …11分
∵,∴直线的斜率为
由,得,
解得 (此时满足判别式) …13分
∴直线的方程为. …14分
20.
21. 解:(Ⅰ)由焦点在圆上得:
所以抛物线:
同理由椭圆的上、下焦点及左、右顶点均在圆上可解得:
得椭圆:
总之,抛物线:、椭圆:
(Ⅱ)设直线的方程为,,则.
联立方程组 消去
得:,
, 故
由,得,
整理得,,
22.解:(1)
时恒成立此时在上单调递增;
时,令得:
得:
的递增区间为()的递减区间为
(2)由(1)知时在上单调递增
不妨设则可化为

令则在单调递增
对恒成立
第5题
第15题
第16题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英语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二卷试题在答题纸上的相应位置作答。
◇◇◇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第一卷(选择题 共105分)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满分2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 To reduce smoking. B. To give up smoking. C. To see a doctor.
2.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Both of the speakers liked sports very much.
B. The man liked reading more than watching movies.
C. Neither of the speakers liked watching movies.
3. What is the woman’s attitude towards her late arrival
A. She is worried. B. She feels sorry. C. She doesn’t care.
4.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man should not give up.
B. The man should find a new partner.
C. The man didn’t practice hard.
5. How is the man feeling now
A. Nervous. B. Tired. C. Excited.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各个小题;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和第7题。
6.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 The woman is the man’s wife. B. The woman damaged her bike. C. The woman is a student.
7. Why is the man so angry
A. Some of his flowers are dead.
B. Some of his flowers are missing.
C. The flower pots are broken.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第9题。
8. Where is the man
A. Next to the Youth Hotel. B. In the fire department. C. In his house.
9. How long has the fire been burning
A. About 5 minutes. B. About 10 minutes. C. About 15 minutes.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第12题。
10. When will the final exam take place
A. Next Tuesday. B. Next Thursday. C. This Thursday.
11. Why does the man feel nervous
A. Because he hasn’t prepared for the exam yet.
B. Because he can’t find a person to help him.
C. Because he is too busy to prepare for the exam.
12. What is the speakers’ plan
A. They will help each other in study.
B. They will go to school together every day.
C. They will go to the library together every day.
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第16题。
13. When was the man born
A. In 1950. B. In 1945. C. In 1943.
14. Where did the man buy a farm
A. In Australia. B. In England. C. In Indonesia.
15. What did the man do before he worked for television
A. He wrote the novel The Cold Earth. B. He worked in farming. C. He produced films.
16. Why did the man give up television work
A. He wanted to write novels. B. He wanted to be an actor. C. He wanted to make films.
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第20题。
17. Why didn’t Susan get the job at the coffee bar
A. Because she was late for the job interview.
B. Because the job was too challenging for her.
C. Because she couldn’t work on Saturdays or Tuesdays.
18. Where did Susan see an advertisement later
A. In a newspaper. B. At the bus stop. C. On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19. How did Susan go to the clothing shop
A. By bus. B. By subway. C. By bike.
20. What job did Susan get at last
A. A bus conductor. B. A shop assistant. C. A waitress.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 (共二节,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21. It’s _______ comfort to know there is someone to keep _______ eye on the kids.
A. a; the B. /; an C. a; an D. /; the
22. After five hours’ drive, they reached ______they thought was the place they’d been dreaming of.
A. what B. where C. that D. which
23. We must the construction pace(速度)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people.
A. set up B. speed up C. carry up D. bring up
24. your answer, I would have come back two weeks ago.
A. If I received B. Should I receive C. If I could have received D. Had I received
25. The traffic problem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________should have attracted the local government’s attention.
A. solved B. solve C. to solve D. solving
26. Tony was very unhappy for ________the secret.
A. having not been told B. not having told
C. having not told D. not having been told
27. It is through learning that the individual ______many habitual ways of reacting to situations.
A. benefits B. arranges C. acquires D. achieves
28. Luckily, we’d brought a road map and without we would have lost our way.
A. it B. what C. one D. which
29. John is very__________---if he promises to do something he’ll do it.
A. independent B. confident C. flexible D. reliable
30. Ten years ago the population of our village was ________that of theirs.
A. as twice large as B. twice as large as C. twice as much as D. as twice much as
31. I would let you use my car in normal ________, but today I need it.
A. circumstances B. appointments C. consequences D. environments
32. The film is said to have won several Oscar Awards in 2011 and I can _____ you will enjoy it.
A. announce B. analyse C. guarantee D. evaluate
33. Your performance in the driving test didn’t reach the required standard—________,you failed.
A. in the end     B. after all C. in other words D. at the same time
34. Einstein liked Bose’s paper so much that he ________ his own work and translated it into German.
A. gave off     B. turned down C. took over D. set aside
35. -I don’t think I can walk any further.
-______. Let’s stop here for a rest.
A. Neither I can B. Neither can I C. I don’t think so D. I think so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各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That was the morning, when John, 14--year--old, was to begin his duck shooting. He had 36 the whole idea ever since his father had bought him a gun and had 37 him a trip to this island, but he loved his father and wanted to 38 him.
They came to the beach. To ease(减轻) the sense of 39 , he took a picture of his father. Then he put the camera aside and 40 the gun. His father said 41 , “I’ve been waiting a long time for this day. I'll let you shoot. ” He leaned forward, eyes narrowed. “There is a small flight(飞翔的一群)now. Keep your head down; I’ll give you the word. ”
John’s heart was 42 wildly. “No, don’t let them come, please!” But they came, closer, closer... “Now, take them!” cried his father. John felt his body 43 . He stood up, leaned into the gun the way his father taught him. In the same instant, the ducks saw the gunners and flared(突然飞走) wildly. For a second he hung there and balanced between life and death. There was no sound. John stood 44 , seizing the gun.
“What happened Why didn’t you shoot ” his father said in a controlled voice. The boy didn’t answer. His lips were trembling. “Because they were so 45 .” He said and burst into tears. He sat down, face 46 in his hands and wept. All hope of pleasing his father was 47 . He had his 48 and he failed.
49 a moment his father was silent. And then he said, “Let's try again.” John didn’t 50 his hands. “It’s no use. I can’t. ”
“Hurry, you’ll miss him. 51 !”Cold metal touched John. He looked up, 52 . His father was handing the camera to him and said softly. “Quick!” John stood up and pressed his shutter release (快门)button in a flash. “I got him.” His face was 53 .
John saw there was no 54 in his father's eyes, only pride and love. “I’ll always love shooting. But that doesn't mean you could. Sometimes it takes as much 55 not to do a thing as to do it.” He paused. “I think you could teach me how to operate that machine.”
36. A. enjoyed B. envied C. hated D. preferred
37. A. allowed B. promised C. suggested D. permitted
38. A. please B. surprise C. excite D. interest
39. A. hatred B. pleasure C. shock D. fear
40. A. broke up B. picked up C. got up D. put up
41. A. happily B. angrily C. tiredly D. hurriedly
42. A. shaking B. beating C. hitting D. jumping
43. A. do B. obey C. move D. follow
44. A. silent B. quiet C. calm D. still
45. A. far B. lovely C. small D. brave
46. A. put B. placed C. buried D. laid
47. A. lost B. missing C. gone D. leaving
48. A. chance B. ability C. problem D. advantage
49. A. In B. After C. For D. During
50. A. put B. lower C. leave D. ask
51. A. Here B. Give you C. For you D. Bring it
52. A. unhappy B. unbelieving C. unnoticed D. untouched
53. A. red B. excited C. bright D. pale
54. A. pain B. disappointment C. fun D. happiness
55. A. time B. energy C. courage D. care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A
I work in a major U.S. factory. We make refrigerators. Four thousand five hundred new refrigerators are made every day. It is a union workshop and it’s gradually shrinking(萎缩) as many blue collar factories seem to be but that is not what this story is about. This story is about one man who works in this huge factory.
I’ve seen him around for years but never paid much attention. He always seemed just a little odd(古怪的). A little short. A little...dity. Always the same old red ball cap(帽子). And always a garbage bag in one hand. He walks around this big old factory on his breaks and his lunch time collecting aluminum (铝) cans. Day after day, month after month on hot days and cold days. Over the years I’ve followed him as he walked to his old pickup truck on the coldest day with snow blowing and everyone with their collars turned up and their hands in their pockets. He would be there with a 40 gallon garbage bag full of aluminum cans. He’d throw it into the back of his truck and jump in and I’d reach my car and jump in and we’d all race to the exit of this big half empty parking lot.
Today I was working on a broken machine in this factory and the can man came by with his bag picking up cans. Our manager was standing there because the machine I was working on had been “down” for a couple of hours and he was getting worried that we might run out of the parts for one of the assembly(装配) lines. I was finishing and I stood up just as the manager asked the can man what he did with all those cans. I’d never thought to ask him that question because I always just assumed(假想) he cashed them at the recycle center. The can man said: “I give them to my neighbor. He’s disabled and can’t hold a job. ” I blurted out: “You mean you’ve been collecting all those cans for all these years to give to your neighbor ” “It isn’t much,” he said, “but I give them to him. He can’t hold a job. ” Right then and there in that factory I found myself staring at him. He was wearing a T-shirt and an old red ball cap and he had a garbage bag full of aluminum cans in his hand! I don’t even know his name, but I thank him for the lesson he’s taught me.
56.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
A. the author didn’t like the way the can man collected cans
B. making friends at work was not encouraged
C. the author drove a very old pickup truck
D. aluminum cans could be recycled
57. What’s the possible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phrase “blurted out” in the last paragraph
A .said suddenly without thinking much. B. screamed at somebody in anger.
C. spoke in a low voice thoughtfully. D. shouted to somebody cheerfully.
5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The boss was angry seeing the man picking up cans in his factory.
B. The boss thought the can man sold the cans for extra money.
C. The boss was worried because he might be short of cans.
D. People turned up their collars to protect themselves from cold.
59. What lesson does the author learn from the story
A. Always treat neighbors as family members.
B. Don’t work in a factory as a blue collar worker.
C. Never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
D. Kindness is important in our daily life.
B
Attend the Next Forum!
For the last fourteen years CPSB has had the pleasure of hosting a learning event we call a Forum. We started offering programs in Sarasota in February in 1991 and our first Forum was held in 1992 as a small group meeting. Being from the Northern USA, this was a particularly good time to go south for the warmth of our friendship with Dr. Treffinger and Dr. Noller and to keep away from the cold winter.
The Forum is the only chance to learn about various topics of the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革新)and from those who have rich experience and interest in the field. The theme of the 2012 Forum includes searching for a few new methods, sharing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and exchanging ideas on cutting-edge research. Space is limited, so early registration (登记)is welcome.
Meeting the Innovation Challenge
February 6 and 7, 2012 Lido Holiday Inn
Sarasota, Florida
$ 750 (registration includes some meals and materials)
Interested in becoming qualified (有资格的)to use the VIEW assessment of Problem Solving Style The two days just before our Forum provides you just that chance.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VIEW see pages 24-25.
VIEW Qualification Course
February 4 and 5, 2012 Lido Holiday Inn
Sarasota, Florida
$650 (registration includes lunch and course materials)
Special Offer: If you would like to attend the VIEW qualification course and the Forum, you can register for both events for $ 1050.
60. According to this advertisement, at the Forum people _______.
A. come together in order to form an organization
B. express different opinions and discuss public matters
C. eat together to celebrate their success or victory
D. work together for the purpose of business or trade
61. If you register both the VIEW qualification course and the Forum at the same time, you will save _______.
A. $100 B. $300 C. $350 D. $400
62.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Space is limited, so early registration is welcome” means ______.
A. space is limited, so you can’t register now
B. space is too limited for you to register
C. you’ll lose the good chance if you don’t register soon
D. you’ll be given a special offer if you register now
63.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advertisement is to ______.
A. encourage more people to attend the Forum in time
B. promise everyone can pay less money to attend the Forum
C. call on the people in the north of the USA to go south for holidays
D. introduce some new activities and topics of the Forum
C
It’s certain: for twins, life really does imitate art. My twin brother, Kirk, and I grew up being constantly mistaken for each other. Classmates, friends, teachers, even relatives couldn’t tell us apart. As a result, we were often unfairly punished or rewarded.
Eventually, we learned how to use the Mistaken Identity(身份) Syndrome (MIS) to our advantage. For example, we would play tricks on our friends and classmates, pretending to be the other twin. Nor were teachers immune(免疫的) to our tricks. On at least one occasion, when Kirk was sick, I covered for (替代) him by taking his tests. We also tried our little game out on Mom, but she always knew who was who. Once we grew up, we even covered for each other at work. We didn’t mean any harm; we simply started this as an experiment to see whether our bosses and co-workers could tell the difference.
As a bank manager, I meet with dozens of clients(顾客) on a daily basis, while my brother manages a staffing service for local employers. As a result, Kirk is constantly approached by people who want to discuss their various money accounts, while I'm frequently thanked on the street as a department store customer service representative.
However, the MIS took a truly embarrassing turn when Kirk and I found ourselves unable to tell each other apart. Once, my brother and I were traveling in a car with several friends. My brother's hair must always be in place. Kirk was driving when he noticed in the rearview mirror (后视镜) that his hair was a bit messy.
He lifted his right hand to brush his hair back into place and was disturbed when his hand didn't appear in the mirror. Several times he repeated this action. Finally, he started laughing.
64. According to the first paragraph, we know that ___________.
A. few people can tell the author from Kirk
B. the author was punished more than Kirk
C. the author was always rewarded though he was wrong
D. being twins is really a good thing for both twins
6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Mistaken Identity Syndrome is ___________ .
A. a kind of disease difficult to cure B. the situation of mistaking identities
C. the tricks that children like to play D. the way to separate two similar things
66.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when the author covers for his brother at work, ______________ .
A. he is often successful B. he means to harm his boss
C. his brother is seriously ill D. he often behaves strangely
67. Why did Kirk laugh at last
A. He felt embarrassed about his hair. B. His brother’s hair was really messy.
C. His brother was doing the same thing. D. He became the victim(受害者) of the MIS.
D
Too often, today’s teens meet the wrong message of how they’re expected to be. Role models, peers(同龄人), parents, all contribute to the misconception(误解)of how teens are expected to act, thus, leaving this question left, “What is really expected of me ”
The media(媒体)describe teens as the worst thing there ever was, always showing the negative actions of teens, such as: sex, drugs, and alcohol. Magazines tell teens that they won’t get anywhere without the best clothing, jewelry, and anything else that’s in style. In fact, teens don’t need this to be popular. Teenage girls are always flaunting(炫耀)themselves , and guys are trying to be the best body builders to impress the girls.
What worries every parent most is that their teen will get caught up in the misconception of society. Parents want their teen to be the best, that is, to be respectful, kind, caring , an individual who would drop everything to attend to someone else’s needs. In fact, because they act like society says they should, they won’t. Sure teens want their parents to be happy and proud of them, but with all the mixed messages, teens never know what is expected of them. Parents of today’s teens didn’t grow up with all the confusion. They are used to people accepting you for who you are, not society’s image(形象).
Teens will be teens as kids will be kids. It’s their choice on what to do or how to act. After all teens are young adults and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Society, parents and peers are all influences, good and bad. There will always be that question: “What am I expected to do ” Many teens handle this stage in life very well while others handle it like complete fools, as is stated at many high schools: “Make it a great day or not, the choice is yours.”
68. What problem do teens face nowadays
A. They have many bad habits. B. They have no expectations of themselves.
C. They have a negative image in society. D. They are confused about how to behave themselves.
69. What parents worry about most is that ___________ .
A. teens lose their judgment in society easily
B. teens don’t grow up without puzzlement
C. teens don’t act like society says they should
D. teens can’t be accepted by society
70.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we can infer that ___________ .
A. teens are too young to make their choices
B. it is teens that should decide what they do
C. society has a bad influence on teens
D. teen’s choices influence the future of the world
E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涂卡:E=AB, F=AC, G=AD)
Weight loss is a hard topic. Lots of people aren’t satisfied with their present weight, but most people aren’t sure how to change it. You may want to look like the models or actors in magazines or on TV, but those goals might not be healthy or realistic for you. _______71_______
So what should you do about your weight control
______72______ The best way to find out if you are at a healthy weight or if you need to lose or gain weight is to talk to a doctor or dietitian(营养学家) _____73_____ If it turns out that you can benefit from weight loss then you can follow a few of the simple suggestions listed below to get started.
______74______People who lose weight quickly by crash dieting or other extreme measures usually gain back all of the pounds they lost, because they haven’t permanently changed their habits. Therefore, the best weight management ways are those that you can maintain for a lifetime.
Small changes are a lot easier to stick with (坚持) than large ones. Try reducing the size of what you eat. ______75_______ Once you have that down, start gradually introducing healthier foods and exercise into your life.
It’s a good idea to maintain a healthy weight because it’s just that healthy.
A. Try giving up regular soda for a week.
B. Try to pay attention as you eat and stop when you are full.
C. Weight management is about long-term success.
D. Besides, no magical diet will make you look like someone else.
E. Being healthy is really about being at a weight that is right for you.
F. Changing from whole to nonfat or low-fat milk is also a good idea.
G. They will compare your weight with healthy standards and help you set goals.
第二卷(共45分)
第一节 单词拼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根据下列句子所给汉语意思,写出空缺处各单词的正确形式。
76. Please send an email to me at your________(方便).
77. This is a country __________(组成) of 32 provinces.
78.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is one of the main __________(挑战)facing the government.
79. ___________ (乐观的)people are more likely to catch the opportunities in the job market.
80.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s being c___________(集中) in the west of China.
81.Their babies may have a smaller birth weight or even be ___________(不正常) in some way.
82. If you develop AIDS, your chances of ___________(幸存) are very small.
83. He was a____________(绝对) right.
84. Many disabled people find the website b_________(有益的).
85. Please call me before you buy a new ________ (数码的)camera so I can go with you.
第二节:句子翻译(共5分)
86.I should try to use both sides of pap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何有可能).
87. Meanwhi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场激烈的讨论正在班级进行) in our class and different students hold different opinions.
88. The disabled are also human beings and deserve our respect. Some even ________________(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
89. Just accept them for who they are, and give them encouragement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着和你一样丰富充实的生活).
90. His name was Tony and he seem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其说像一个机器人不如说更像一个人).
第三节: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同学相互修改作文。假设以下短文为你同桌所写,请你对其进行修改。文中共有10处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错误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词符号∧,并在此符号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词下面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
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不计分。
Last Saturday the students of our class made a bike trip of a small town by the Taihu Lake. We set off earlier in the morning. After got to the town, we visited some places of interests. At noon, we had picnic near the town. Everybody was attracted by the beautifully scenery and we took a lot of pictures there. In the afternoon, some of us went fishing, some rowed boats on the water, but some others flew kites. We have had a wonderful time! It was a pleasant trip for us, during it the boys offered the girls a lot of help. We have learned to help, understand and sharing with others. In a word, we have got quite a lot from it.
第四节:书面表达(满分20分)
你和李华参加了一次野外生存训练。请根据内容,以“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为题写一篇英语短文,简要描述野外训练活动的过程,并谈谈个人感受。
携带物品:指南针、地图、急救包、帐篷、手电筒、火柴、食品和衣物等。
活动过程:1. 途中翻过三座山,游过两条河;在穿越森林时迷了路,靠指南针找到了正确方向; 2. 在营地,支起帐篷,自己生火、做饭; 3. 学习紧急救护。
离开时间:下午 5:00
注意:1. 短文的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2. 可根据提示内容适当发挥;使行文连贯;
3. 词数:100左右。
参考词汇:compass 指南针;flashlight手电筒; first-aid kit急救包;
campsite营地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oday my friend Li Hua and I took part in a wildness survival progr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英语试卷参考答案
听力:1-5 ACCAA 6-10 CAABB 11-15 AACBB 16-20 CCAAB
单选:21-35 CABDA DCADB ACCDB
完形:36-40 CBADB 41-45 ABBDB 46-50 CCACB 51-55 ABCBC
阅读: (A) 56-59 DADC (B) 60-63 BCCA (C) 64-67 ABAD (D) 68-70 DAB
(E) 71-75 DEGCA
单拼:76. convenience 77. consisting 78.challenges 79.Optimistic 80. concentrated 81.abnormal 82. survival 83.absolutely 84. beneficial 85.digital
翻译: 86. whenever(it is) possible 87. a heated discussion is being held
88. set a good example to us 89. live as rich and full a life as you do.
90. more like a human than a machine.
短文改错:
Last Saturday the students of our class made a bike trip of a small town by the Taihu Lake. We set
to
off earlier in the morning. After got to the town, we visited some places of interests. At noon, we
early getting interest
had ∧picnic near the town. Everybody was attracted by the beautifully scenery and we took a lot of
a beautiful
pictures there. In the afternoon, some of us went fishing, some rowed boats on the water, but some others
and
flew kites. We have had a wonderful time! It was a pleasant trip for us, during it the boys offered the
which或在during前加and
girls a lot of help. We have learned to help, understand and sharing with others. In a word, we have got
share
quite a lot from it.
书面表达:One possible version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oday my friend Li Hua and I took part in a wildness survival program.
Before we started, we were equipped with a compass, a map, a first-aid kit, a tent, flashlights, matches, some food and clothing, and so on. On the way we climbed three hills and swam across two rivers. We lost our way in the forest. Luckily we found the right direction with the compass. As soon as we arrived at the campsite, we put up our tents, made a fire and then started cooking. We also learned how to give first-aid. Both of us were working in high spirits. It was not until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that we left.
Through the program, we learned to use the knowledge gained in class to solve problems. It was quite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 me.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英语试卷参考答案
听力:1-5 ACCAA 6-10 CAABB 11-15 AACBB 16-20 CCAAB
单选:21-35 CABDA DCADB ACCDB
完形:36-40 CBADB 41-45 ABBDB 46-50 CCACB 51-55 ABCBC
阅读: (A) 56-59 DADC (B) 60-63 BCCA (C) 64-67 ABAD (D) 68-70 DAB
(E) 71-75 DEGCA
单拼:76. convenience 77. consisting 78.challenges 79.Optimistic 80. concentrated 81.abnormal 82. survival 83.absolutely 84. beneficial 85.digital
翻译: 86. whenever(it is) possible 87. a heated discussion is being held
88. set a good example to us 89. live as rich and full a life as you do.
90. more like a human than a machine.
短文改错:
Last Saturday the students of our class made a bike trip of a small town by the Taihu Lake. We set
to
off earlier in the morning. After got to the town, we visited some places of interests. At noon, we
early getting interest
had ∧picnic near the town. Everybody was attracted by the beautifully scenery and we took a lot of
a beautiful
pictures there. In the afternoon, some of us went fishing, some rowed boats on the water, but some others
and
flew kites. We have had a wonderful time! It was a pleasant trip for us, during it the boys offered the
which或在during前加and
girls a lot of help. We have learned to help, understand and sharing with others. In a word, we have got
share
quite a lot from it.
书面表达:One possible version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oday my friend Li Hua and I took part in a wildness survival program.
Before we started, we were equipped with a compass, a map, a first-aid kit, a tent, flashlights, matches, some food and clothing, and so on. On the way we climbed three hills and swam across two rivers. We lost our way in the forest. Luckily we found the right direction with the compass. As soon as we arrived at the campsite, we put up our tents, made a fire and then started cooking. We also learned how to give first-aid. Both of us were working in high spirits. It was not until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 that we left.
Through the program, we learned to use the knowledge gained in class to solve problems. It was quite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 m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