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1届高三下学期4月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深圳市龙岗区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地 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1 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
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图1示意我国南方地区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山谷风势力较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其它聚落相比,M聚落规模较大,主要原因是M聚落
A.邻近河流分布 B.对外联系便利 C.地形低缓平坦 D.自然灾害较少
3.在该区域能够看到的植被类型是
A.山地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山地高寒草甸 D.山地针阔叶混交林
图2为一中学生根据地球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绘制的甲、乙、丙三个地点一年的昼夜
变化图。据此完成4~6题。
4.甲、乙、丙三地由北向南排序正确的是
A.乙、甲、丙 B.乙、丙、甲
C.甲、乙、丙 D.丙、甲、乙
5.甲地极夜后的第一次日出,大约出现在
A.冬至日的第二天 B.冬至日的前一天
C.夏至日的第二天 D.夏至日的前一天
6.与甲、丙相比,乙地
A.昼夜变化幅度大于12小时 B.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C.天文四季交替明显 D.地方时早于甲、丙两地
一位游客利用假期到海边旅游,拍摄了一幅海蚀柱照片(图3),并在网上查询海蚀
柱的涵义及形成原因。了解了海蚀柱指的是在沿海地带与海岸分离的岩柱。据此完成7~
8题。
7.该游客根据资料推断,塑造海蚀柱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与潮汐沉积 B.风力与洋流搬运
C.物理与化学风化 D.海浪与风力侵蚀
8.该游客对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做了如下推理,其中合理的是
A.海蚀崖--海蚀桥--海蚀柱 B.海蚀洞--海蚀桥--海蚀柱
C.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 D.海蚀桥--海蚀崖--海蚀柱
图4示意北京、上海6~10月平均气温统计。据此完成9~11题。
9.6~7月份,北京和上海月平均气温差异较小,主要原因可能有
①北京白昼长于上海 ②上海接受太阳辐射高于北京
③北京仍受冬季风影响 ④上海正值梅雨季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8月份北京与上海平均气温差值最大,说明上海
A.频受台风侵袭 B.正值副高控制
C.正午太阳高度增高 D.日照时间延长
11.由气温变化特点推测,与上海相比,北京
A.离冬季风源地距离较近,大陆性强 B.秋高气爽,白天气温较高
C.雨季较短,接受太阳辐射多 D.春季气温回升快,风沙大
图5为澳大利亚大陆及附近地区某年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
成12~13题。
12.该日降水可能性最大的地点位于澳大利亚大陆的
A.西南沿海 B.东南沿海 C.中北部 D.中东部
13.澳大利亚大陆北部的低气压属于
A.东南信风带的一部分
B.赤道低气压带的一部分
C.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一部分
D.副极地低气压带的一部分
托木尔峰属天山山脉中天山区,海拔7443.8米,是吉尔吉斯斯坦的最高峰。图6示意托木尔峰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14~16题。
14.该山地Q坡最可能是
A.缓坡 B.陡坡 C.背风坡 D.迎风坡
15.高山寒冷垫状植被、地衣带分布上限P坡高于Q坡,说明P坡
A.热量条件较好 B.水分条件较好
C.土壤发育较好 D.光照条件较好
16.托木尔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主要原因是
A.生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
B.气候冷干、地势起伏大
C.干热河谷发育,风力侵蚀强
D.海拔高,雨水冲蚀力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二、本卷包括第17~20题,共计52分。其中19、20题为地理选做题,考生只需从19题、20题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的方框涂黑。注意所答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题号一致。如果多选,则按照所答的第1题给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自西向东汇入黄河,全长81 8千米,流域面积134766平方千米。渭河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为黄土高原。渭河将渭河谷地塑造成了地势平坦的渭河平原。图7示意渭河水系。
(1)分析渭河流域南部支流短于北部支流的原因。 (6分)
(2)渭河中下游径流的年际变化,表现为南部小,北部大。就此做出合理解释。(8分)
(3)阐释渭河水系在渭河谷地演化为渭河平原过程中的作用。 (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新地岛位于北冰洋,介于巴伦支海与喀拉海之间,主要由南、北两大岛组成,从东北向西南延伸达1 000千米,多山地,最高点海拔1 590米。岛上未覆冰的地带是以沼泽为主的苔原植被。这里冬季平均温度为-16℃~-22℃,夏季2℃~7℃,气候严寒,多雾和大风天气。图8示意新地岛位置、地形与临海。
(1)分析新地岛气候严寒,多雾与大风天气的原因。(8分)
(2)阐释新地岛沼泽地的形成与气候的关系。(6分)
(3)新地岛仅有1/4的面积有冰川覆盖率,阐释其可能的原因。(8分)
19.海洋地理(10分)
图9示意大西洋表层某月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变化图。
指出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的涵义。根据①、②、③的纬度变化特点推测图示月份,并说明理由。
20.环境保护(10分)
桉树具有巨大的树干和较大的叶片,原产于澳大利亚,从19世纪开始逐步引入其它国家和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也有很多的桉树林。有关人士认为桉树会破坏生态环境。缘由是桉树生长周期较短,对土壤水分和营养元素吸收效率高,会出现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地下水位下降,淡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但有些学者与之观点相反,认为桉树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应该大力推广。
简要分析我国南方地区引种桉树的有利气候条件及桉树林具有的生态价值。
地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B C C D B D B
11 12 13 14 15 16



A B B D A B



二、综合题(2分,其中17、18为必做题,共42分;19、20为选做题共10分)
17.(20分)
(1)渭河干流距离秦岭山脉较近,发源于秦岭山脉的支流,快速流入渭河干流,致使流程较短; (3分)渭河流域北面为广阔的黄土高原,支流发育空间大,流程长。 (3分)
(2)渭河中下游南部多为发源于秦岭山脉的支流,秦岭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雨季长,降水丰富且年际变化小, (2分)加上有山地积雪融水补给,径流年际变化小; (2分)北部支流发源于降水较少,雨季较短,降水年际变化大的黄土高原, (2分)且少积雪融水补给,径流年际变化大。 (2分)
(3)渭河两侧众多支流顺地势汇入渭河谷地, (2分)与渭河干流共同携带大量泥沙, (2分)随流速降低,沉积于渭河谷地,使地表趋于平坦,形成平原地貌。 (2分)
18. (22分)
(1)新地岛位于N以北,终年接受太阳辐射少, (2分)受到寒冷的极地东风影响,气候严寒; (2分)新地岛受极地东风带控制,周围为辽阔的海洋,风力强劲; (2分)受海洋调节,空气湿度较大,接近寒冷陆面的空气在缺少抬升条件下,形成大雾天气。(2分)
(2)严寒的气候下冻土广布、深厚,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3分)岛上虽然降水少,但因寒冷,蒸发微弱,大量地表水积存于浅洼地带形成沼泽地。 (3分)
(3)一是终年在极地东风带影响下,风力强劲,难以形成降水, (2分)降水较少,冰川补给量小; (2分)二是岛屿狭窄,海洋调节作用较大, (2分)夏季气温在0℃以上,不利于积雪冰川的储存。 (2分)
19. (10分)
①为海水温度、②为海水盐度、③为海水密度(6分)。
7 (8)月份。 (2分)7(8)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海水温度最高值出现在赤道以北,从而导致海水密度与海水盐度相对低值也出现在赤道以北。 (2分)
20. (10分)
气候条件:我国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和热量充足,降水丰富, (2分)能够满足桉树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光热条件。 (2分)
生态价值:桉树具有巨大的树干和较大的叶片,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缓解气候变暖趋势;体内储存一定的水分,通过蒸腾,调节和改善区域气候;庞大的根系,可以牢牢地“抓住”土壤细微颗粒,使其不被地表径流冲蚀和流动,因而具有较好的防止水土流失功效;大量的枯枝落叶,为土壤补充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每点2分,任答其中3点得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