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方法速查——答题模板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方法速查——答题模板 素材

资源简介

方法速查——年代换算
一、解题知识必备
1.公元纪年的界
公元纪年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以元年为界。元年前称为公元前××年,元年后称为公元××年。每一个10年为一个年代,例:30年代指30~39。
2.世纪纪年
一个世纪为100年,前20年为世纪的初期,后20年为世纪的末期。
3.中华民国纪年
是从中华民国建立开始纪年的方式,称作中华民国××年,简称民国××年。这种纪年方式以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第1年,即中华民国元年,与公元纪年相差1911年。
二、年代计算方法
1.世纪纪年的计算方法
(1)年代换为世纪:百位上加1,其他不变。举例:公元1840年就是19世纪,只要在百位“8”上加1就行了;公元前2070年就是公元前21世纪,也是在百位“0”上加1就行。
(2)世纪换为年代:一个世纪(100年)的跨度。举例:19世纪指从1800~1899年;公元前6世纪指从公元前599~公元前500年。
(3)世纪初和世纪末的区分:公元后的大数为末期(后期),小数为初期(前期);公元前大数为初期(前期),小数为末期(后期)。举例: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应该是公元前6世纪末。而像1999年澳门回归,就是20世纪末。
例1 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并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解析 世纪纪年法需要在百位“2”上加1,应该是公元前3世纪。又因为公元前大数为初期,那么公元前273年就是公元前3世纪前期。
答案 A
2.时间间隔的计算方法
(1)不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差。如:前190—前145年,其时间差应该是190-145=45。
(2)跨元年的等于二者的和减去1。如:前6年—公元57年,其时间差是6+57-1=62。
例2 秦朝(前221~前207年)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它共存在了(  )
A.10年 B.14年
C.15年 D.25年
解析 首先,不跨元年,时间差是221-207=14年;其次,前207年这一年秦朝依然存在,故还应再加1,所以秦朝存在的时间应是14+1=15年。
答案 C
3.中华民国计算方法
(1)公元纪年转为民国纪年方法:用公元年-1911。
(2)民国纪年转为公元纪年:用民国年+1911即可。
举例:民国26年也就是1911+26=公元1937年;公元1945年也就是1945-1911=民国34年。
例3 翻开原南京总统府办公桌的台历,透过历史的尘埃,我们还能看到上面写有“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的字样。其寓意是(  )
A.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B.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C.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D.抗日战争获得最终胜利
解析 民国纪年转为公元纪年,用民国年+1911,即1911+38=1949年。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方法速查——开放性主观题答题模板
一、改革篇
1.史实
(1)中国改革史: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改革开放。
(2)外国改革史:日本大化改新;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
2.考查角度及答题模板
(1)根本原因: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
(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
(3)过程:具有曲折性、艰难性。
(4)决定改革成败的因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进步的改革有时也会失败,这就取决于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策略方针是否得当。
(5)改革的启示:改革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要符合国情,符合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既要抓住时机又不急于求成;改革要注意政治、经济、思想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等;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二、革命篇
1.史实
(1)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年)。
(2)外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法国大革命;拉美独立运动。
2.考查角度及答题模板
革命带来的启示
(1)落后野蛮的制度最终是要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2)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思想解放,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4)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力量必然会被推翻和粉碎。
(5)国家独立和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前提和基础。
三、思想解放篇
1.史实
(1)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外国: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考查角度及答题模板
思想解放带来的启示
(1)思想理论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思想解放推动政治运动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四、世界大战篇
1.史实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2.考查角度及答题模板
(1)战争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国实力发生变化。
(2)战争带来的启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决不能重演;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国与国之间应和平相处,人类命运休戚与共,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战争客观上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五、科技革命篇
1.史实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至今)。
2.考查角度及答题模板
(1)科技发展的影响: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极大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促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2)科技发展的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②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动力,每个国家都应该努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③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它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也带来了如战争、环境、资源消耗、高科技犯罪等消极影响。
④青少年应该自觉履行历史使命,刻苦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国家民族振兴做贡献。
六、国家建设道路探索篇
1.史实
(1)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外国: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美国、西欧、日本的发展。
2.考查角度及答题模板
改革道路带来的启示
(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发展经济一定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国家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4)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七、经济全球化篇
1.史实
(1)新航路的开辟。
(2)20世纪经济全球化。
2.考查角度及答题模板
经济全球化的启示
(1)科技的发展和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主动融入全球化浪潮,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防范风险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