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清朝后期,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令??? B.?公车上书??? C.?强学会的创办?? D.?光绪帝接见康有为 2.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公车上书”的发生与下列哪一事件的直接触动有关(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 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 A.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 B.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本质区别是( ) A. 是否要发展民权 B. 是否要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 是否要自强求富 D. 是否要学习西方政治体制 5. 戊戌变法下列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措施是( ) 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 B.兴办私人企业方面 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 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 6. 戊戌年间,国难深重。维新志士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但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的荣誉和进身之道,使其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7. 戊戌变法时期,在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仁人志士是湖南浏阳人( ) A.蔡锷 B.梁启超 C.康有为 D.谭嗣同 8.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则自有其成功之处。”材料肯定了戊戌变法(??? ) A.?抵御了西方的侵略?????????????????????????????????????????????? B.?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 9. 1898年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以下内容最能体现发展资本主义愿望的是( ) A.裁撤冗员 B.开办新式学堂 C.训练新式军队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10. 维新派想要通过光绪皇帝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同时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但是他们并没有群众基础,广大的人民群众依旧被封建思想所毒害,统治者内部也有一大批的守旧派。上述材料论述了维新变法最终失败的原因是( ) ①缺乏民众的支持 ②封建思想的影响 ③统治者内部反对者居多 ④光绪帝的软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 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 12. 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标志是(?? ? )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新式学堂的创办 13.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14.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其中在文教方面“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清政府在百日维新期间决定创办的新式学堂是( ) A.福州船政学堂 B.北洋西学堂 C.南洋公学 D.京师大学堂 15. “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宣传了欧洲启蒙思想 B.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是中国现代化的起步 二、非选择题 16. 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上图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代表的是当时的哪一政治派别? (2)1895年春,他们亲自参与并领导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3)1898年夏,他们又积极筹划了什么变法?结果如何?有何历史影响? 17. 阅读下列图示,回答问题。 (1)①图示中A指的是哪一次列强的侵略战争? 这次战争战败后,签订了哪一条约,促使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②图示中B这一历史事件,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请说出此事件的名称。 ③图示中C这一事件,导致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 ④图示中D指的是戊戌变法运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请你试着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填充,并展开叙述戊戌变法运动的作用有哪些。 (2)图示知识拓展: ①今年(2018年)是纪念戊戌变法多少周年?请列举出领导戊戌变法运动的两位重要领导人,并说出他们为了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努力。(两项即可) ②结合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说一说给你的感想与启示。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活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 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很多的史学家认为:“在向西方学习上,洋务派学习西方长技,使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变化只是停留在“器物层次”,不变的是体制;维新变法也变了,变的是触及到了体制,要求变革封建专制制度,不单是皮毛。” 材料三 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巩固朝廷。” (1)材料一中“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朝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活动”, 这个实践活动是指什么事件?其代表人物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皮毛”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3)材料二中,中国维新派触及到了体制,要求变革封建专制制度。拉开维新变法序幕的事件?请简单说明变法失败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BDA 6-10BDBDA 11-15ABCDB 二、非选择题 16. (1)图一:康有为,图二:梁启超。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2)历史事件:公车上书。 重大意义: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由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变法:戊戌变法。 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变法运动失败。 影响: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17. (1)①A: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②B:公车上书。 ③C:戊戌政变。 ④D:思想启蒙。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①120周年。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为变法制造舆论,培养人才。 ②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启示: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只有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才能实现中国真正的富强。(言之有理即可) 18. (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皮毛: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大量西方机器的引进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公车上书。触及到了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了抵制和反对,而光绪帝又没有实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