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1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禁毒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早在鸦片战争前,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就显示了中国人民禁毒的决心。“虎门销烟”距今( ) A.160周年 B.170周年 C.180周年 D.190周年 2. 坐落在淮安的关忠节公祠是为了纪念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关天培而修建的。他当时率军抵抗的是( ) A.荷兰殖民者 B.英国侵略者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3. 《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 ??) ①破坏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②封建着经济消亡??? ③使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市场和原料市场??? 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 一个西方学者曾经这样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古老帝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因此,没有鸦片战争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这一观点( ) A.正确评价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B.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实质 C.指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D.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 5. 之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 A.都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而发动的战争 B.都是因鸦片输入而引起的 C.两次鸦片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 D.两次战争都是为了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6. 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是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 ) A.红巾军 B.太平军 C.义和团 D.洋枪队 7. 下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注:時——时;開——开;豐——丰;廣東——广东;國——国;圓明園——圆明园;燒——烧)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 A.1840年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8.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俄国 9. 雨果说:“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10.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11.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两个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②都没有真正实施 ③二者的经济主张是互相矛盾的 ④都不利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 1895年3月,李鸿章等人乘坐德轮“礼裕”“公义”号,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启程议和。李鸿章等人此行的目的地是( ) A.英国伦敦 B.日本马关 C.法国巴黎 D.美国纽约 13.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 C.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4. 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保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利益 C.抢夺圆明园的财物 D.帮助清政府镇压农民起义 15. 直隶总督裕禄在六月十五日的奏折中说:“现在中国兵力、饷力,即一国尚不可与敌,况以中国而敌八国之兵,其势万难与争衡,断无失和之理。”该奏折涉及的历史事件( ) A.发生在1901年 B.引发了戊戌政变 C.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D.标志着清王朝的覆灭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现代化的敌人。” (1)材料一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不平等条约? (2)材料二的战争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这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3)结合以上的历史说说你的感悟。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领土表 时间 不平等条约 割占领土范国 割占领土面积 1858 年 中俄《暧坪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 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 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 年、1864 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 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万多平方千米 19世纪80年代 中俄《改订条约》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材料二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材料三 1858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率兵船闯到瑷珲城下,向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提出重新划分中俄边界的无理要求。奕山不答应。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气势汹汹地来见奕山。他声称:“以河为界,同意与否,我只能等到明天。”说完,他一甩袖子,转身就走。当天夜晚,沙俄兵船放炮示威。腐朽无能的奕山屈服了。 (1)据材料一,请你计算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我国多少领土?沙俄割占的我国领土集中在什么地区? (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沙俄用什么方式得到我国的领土? (3)材料三反映出清政府对待沙俄这种行为采取了什么态度?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 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 ——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中的演说 材料三 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 ——孙中山《建国方略》 (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人?他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份报告的? (2)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主张什么?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材料三中的“庚子失败”指的是什么事件? (4)“庚子失败”对中国社会有什么危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CBA 6-10BDDDA 11-15BBDBC 二、非选择题 16. (1)《南京条约》 (2)鸦片战争;政治制度及军事技术远远落后于英国 (3)鸦片战争失败的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败,根本原因—中国腐朽落寞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中国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抵抗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鸦片战争留给我们的历史教训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17. (1)面积:150多万平方千米。地区:集中在东北和西北地区。 (2)方式:以武力为后盾,采用威胁恐吓的方式。 (3)清政府腐败无能,采取妥协的态度。 18. (1)人物: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 背景: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顽强抵抗后写了这份报告。 (2)主张: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中国。 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3)事件: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求和。 (4)危害: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