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看不见的运动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物体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时刻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着,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2.了解气态、液态、固态分子的模型. 3.利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 课前准备 1.家庭实验 将一碗小米倒入一盆大豆里,晃动几下,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课上与同学交流.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记录下来: 合作探究 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活动1: 讨论猜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排列是密不透风呢还是有空隙? 1.自选器材,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现有器材: A.长玻璃管(带橡皮塞)一根 B.100ml的量筒两只 C.漏斗 D.烧杯 E.水 F.酒精 G. 玻璃棒 . 你选用的器材有 思考讨论:如何显示分子间有没有空隙? 2.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实验. 3.实验中你观察到 ; 你的结论: . 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思考讨论: 1.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分子的情况,怎样知道分子是否在运动? 2. 教材实验探究1中采用三种不同的放法是为了排除什么因素的干扰?其中哪种放法也可以排除这种干扰,为什么? 活动2:请完成教材实验探究1(a)、2.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活动3:如图,将注射器中吸入适量的水,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孔,试着用力推活塞,容易推动吗? 试写出你的结论 . 活动4:动手做一做: A.在一根铁丝圈中间松松的系一根棉线 B.把铁丝圈浸入肥皂水中,使它上面附着一层肥皂液膜 C.用手指轻轻的一碰棉线的任何一侧 D.被碰一侧的肥皂液膜破了,棉线被拉到了另一侧 思考讨论:是什么力把湿棉线拉到了另一侧? 思考讨论:同样是木棒,为什么粗的比细的难折断? 四、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活动5:阅读教材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栏目中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固、液、气三态中的分子作用最强的是 ,它有一定的 ;有一定体积但没有形状的是 态;既没确定体积也没固定形状的是 态. 说 明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将“家庭实验”的设计思路迁移到本实验,初步领会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不可直接感知事物的间接研究方法. 教材中通过玻璃瓶三种不同放法的比较,可有效排除重力促使物质运动的影响,事实上,单独(a)种放法也可排除这种干扰,为节省时间,可只进行(a)的实验.时间较紧时教师可安排学生部分组进行1(a),另一部分组进行2. 此思考题的设置目的,一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二是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培养集体意识. 若有条件制作并在课堂上播放动态资料片,会更形象直观. 过关检测 1..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 2.如图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 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 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3.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 )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 A.物质的温度 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 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参考答案 1. D 2. D 3. C 4. C 5.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