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
认识生物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生物的特征
实例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绿色植物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自身需要的有机物;动物以植物或者别的动物为食;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生物能进行呼吸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的分解,释放能量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植物落叶;人出汗、排尿、呼出气体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含羞草、猎豹追捕羚羊
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种子萌发成为幼苗;幼苗生长成为植株;植株开花结果,产生果实和种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子代和亲代之间相同的特征,是遗传;不相同的特征,是变异;一目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生物的分类: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病毒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可
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物因素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光影响鼠妇的分布;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合作、寄生关系等
生物适应环境
骆驼和骆驼刺适应沙漠中缺水的环境;海豹适应寒冷水域的环境;青蛙冬眠;
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蚯蚓松土;大树底下好乘凉;
5、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试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单一变量)。通常将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组作为实验组,未做变量处理、处于正常状态的组作为对照组。如果多次试验后所得的实验数据与做出的假设不符,说明假设错误,应该重新提出假设再进行试验
6、光对鼠妇的分布的影响的实验中,用多只鼠妇、重复实验求平均值的目的是减少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做一个个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植物——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动物——消费者(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吃现成的动物或植物)
细菌和真菌——分解者(能把动物和植物的遗体和粪便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非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连接生物与环境的两个重要的组成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3、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4、食物链的书写: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指向捕食者(消费者)。食物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含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5、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最初来源是阳光;有机物的最初来源是生产者。
6、随着食物链中营养级的升高,食物链中每种生物的数量、所含的物质、所含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逐级减少(数量最多的是植物,数量最少的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有毒物质含量逐级增多
7、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成分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2、森林生态系统: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
结构名称
作用
支持部分
镜座
显微镜底部,稳定和支持镜身
镜臂
支持和固定其他部件,是手握的地方。取镜时应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载物台
用于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通光孔,压片夹位于通光孔两侧
镜筒
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物镜位于转换器上
调节光线
反光镜
反射光线,使光线通过通光孔进入镜筒,有两面;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
遮光器
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称为光圈,调节进入视野的光线量;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光线强时,用小光圈
转换器
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转动转换器可以把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调换到镜筒下方
光学部分
镜头
包括目镜和物镜,放大物像;
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反目成仇)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调焦
准焦螺旋
包括粗、细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调节焦距;顺时针转动镜筒下降;逆时针转动镜筒上升
2、光线在显微镜中经过的路径: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
3、使用显微镜的步骤
①、取镜和安放。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②、对光:三转三找
一转转换器,找低倍物镜;二转遮光器,找较大的光圈;三转反光镜,找光源
对光完成的标志: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③、观察:(镜筒先降后升,准焦螺旋先粗后细,镜头先低倍后高倍)
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眼睛看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眼睛看目镜,直到看清物像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④、收镜: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需用擦镜纸
3、显微镜成像特点:
物像是倒像,物像和实际物体左右相反,上下颠倒;视野中物像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移动方向相反。
物像不在视野中央时,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应将玻片标本向哪个方向移动,这样才能使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物像偏哪标本往哪移)
放大倍数越大
物像大
视野范围小
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少
放大倍数越小
物像小
视野范围大
观察到的细胞数量多
4、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
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污点不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物镜上;
转动目镜,若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栋,说明污点在物镜上。
第二节
植物细胞
+
第三节
动物细胞
1、显微镜下被观察的材料应该是薄而透明的,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2、玻片标本的类型:切片、涂片、装片
3、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步骤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的作用是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注意要展平,不能重叠
涂抹均匀,不要重叠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用碘液
用稀碘液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
结构
功能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
细胞膜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细胞质
细胞质
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
细胞核
细胞核
近似球形,内含遗传物质,细胞的控制中心
线粒体
线粒体
是能量转换器,把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成细胞能够利用的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液泡
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叶绿体
是能量转换器,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第四节
细胞的生活
1、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2、细胞中的物质
物质分类
种类
特点
无机物
水、氧气、无机盐等
分子较小、结构简单、一般不含碳
有机物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分子较大、结构复杂、一般含有碳
3、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膜使细胞内部形成一个稳定的环境;2、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4、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植物细胞中还有叶绿体。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并产生氧气;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能够分解有机物,把细胞中的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5、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DNA上有指导生物发育的所有信息。
克隆羊的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6、小羊多莉的身世
与多莉的身世相关的母羊有三只,母羊A提供无核卵细胞,母羊B提供细胞核,母羊C提供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多莉长相与B羊十分相似,说明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与上述有关的生物技术叫做克隆技术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的。
细胞的分裂使细胞的数量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细胞分裂的过程

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

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动物细胞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
植物细胞
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染色体: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相同的;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染色体进行复制,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进入到两个新细胞中。分裂后的两个新细胞及原细胞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三节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动物和植物的发育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性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组织: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器官: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驶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
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人体(动物体)和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人体(动物体)
植物体
细胞: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
上帝神机妙算
上皮组织
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功能
组织
(口诀:宝岛养生鸡)
保护组织
分布在植物的体表,由表皮细胞构成,有保护作用
结缔组织
骨组织、血液,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功能
输导组织
导管: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具有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营养组织
储存营养物质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
分生组织
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成不同的组织。根尖分生区、芽、茎的形成层是分生组织
机械组织
对植物体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器官
如大脑、胃、心脏
器官
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系统
人体八大系统
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口诀:尿内神生云霄呼唤)

人体(动物体)
植物体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从蕨类植物开始出现了真正的根和输导组织,所以蕨类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从裸子植物开始出现了真正的种子;被子植物因为有发达的输导组织,果实能保护种子及帮助种子传播,所以被子植物分布最广泛;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生活环境
有的生活在海水中,有的在淡水中,有的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陆地上潮湿的环境中
陆地上阴湿的环境中
陆地上
陆地上
形态结构
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有的是单细胞,有的是多细胞)
一般都很矮小,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
具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有根、茎、叶和种子,种子裸露。有输导组织
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有输导组织
繁殖方式
孢子
孢子
孢子
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种子有休眠期,所以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种子(生命力比孢子强,种子有休眠期,所以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
代表植物
海带(海水中)
衣藻、水绵(淡水中)
葫芦藓、地钱
满江红、卷柏、肾蕨
银杏、水杉、油松等
农作物、水果植物、杨树等
与人类的关系
释放氧气、鱼类的食物、人类食用、工业和医药
作为检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因叶只有一层细胞,易被有毒气体侵害)
药用、食用、绿肥、饲料、形成煤
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
种子的结构
菜豆种子(双子叶植物)
玉米种子(单子叶植物)

胚芽
先发育成芽,再发育成茎和叶

胚芽
先发育成芽,再发育成茎和叶
胚轴
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胚轴
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
胚根
发育成根
胚根
发育成根
子叶
两片,储存营养物质
子叶
一片,转运营养物质
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果皮和种皮
保护种子内部结构
胚乳
储存营养物质(可被碘酒染成蓝色)
相同点:都有种皮和胚;
不同点:菜豆种子子叶两片,无胚乳;玉米种子子叶一片,有胚乳
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种子的萌发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已度过休眠期
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水——转运营养(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
植株的生长
根尖的结构
根尖的结构
细胞特点
作用
根冠
根尖的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
保护
分生区
属分生组织;细胞很小,排列紧密
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补充伸长区的细胞数量
伸长区
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
细胞生长,体积变大;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最后会成为成熟区细胞
成熟区
有根毛
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的细胞生长增加细胞体积
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芽中有分生组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新的枝条。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茎的加粗是茎的形成层(分生组织)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的结果
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开花和结果
花的结构(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形成果实和种子有关)
结构
作用
雄蕊
花药
花药里面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
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
为了弥补自然状态下传粉的不足,可以给植物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传粉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花丝
雌蕊
柱头、花柱
子房
子房里面有胚珠,胚珠里面有卵细胞
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卵细胞发育成胚
花柄、花托、萼片、花瓣
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植物的花必须完成传粉和受精过程,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部位
水的吸收

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成熟区有根毛,增加了吸收面积;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一起被吸收
水的运输
导管
根、茎、叶脉中都有导管;导管是中空的管道;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
水的利用
叶肉细胞
一部分水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环境中
水的散失
叶片中的气孔
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主要通过叶片进行
叶片的结构
表皮
上表皮与下表皮,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不含叶绿体。表皮上分布有气孔。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张开时可以让二氧化碳进入,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水分也会通过气孔散失
叶肉
叶片的主要部分,由叶肉细胞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叶脉
叶脉中有输导组织
蒸腾作用的意义
一方面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植物的各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一方面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天竺葵的实验
①方法步骤:暗处理——遮光——光照——脱色——漂洗——染色——漂洗后观察
②暗处理的目的: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有机物运走耗尽。
③遮盖的目的: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是为了设置对照
④脱色方法:把叶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热
⑤现象:叶片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遮光布芬不变色
⑥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是光合作用。
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叶绿体
有机物的作用:有机物经筛管运输到植物体各处的细胞,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直至整个植物体。构成植物体干重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有机物。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还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原料
条件
主要器官
主要场所
产物
水、二氧化碳


叶绿体
淀粉(通过天竺葵的实验验证)、氧气
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
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能;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2、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方面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部位
叶绿体
线粒体
条件

有光、无光均可
原料
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产物
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能量变化
光能→化学能(储存能量)
化学能→能量(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①适时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有助于呼吸作用②储存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降低氧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