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1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12份)

资源简介

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20分(其中选做1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总计45分)
1. 单摆的摆球是一个装满水的空心金属球,摆动时水从底部的小孔流出,直到流完,那么在摆动过程中,单摆的周期将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减小
C. 先变大后变小,最终恢复到原来的大小
D. 逐渐变大,最后保持最大
2. 关于横波和纵波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介质质点上下振动的波一定是横波
B. 介质质点水平振动的波一定是纵波
c. 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而介质质点在竖直方向上下振动,这类波一定是横波
D. 介质质点沿水平方向振动,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这类波一定是纵波
3. (1)夏天里在一次闪电过后,有时雷声轰鸣不绝;(2)“闻其声而不见其人”:(3)围绕振动的音叉转一圈会听到忽强忽弱的声音;(4)当正在鸣笛的火车向着我们急驶而来时,我们听到汽笛声的音调变高。这些物理现象分别属于波的
A. 反射、衍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B. 折射、衍射、多普勒效应、干涉
c. 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D. 衍射、折射、干涉、多普勒效应
4. 如图所示分别为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图象和在=6m处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象,则这列波
A. 沿轴的正方向传播
B. 沿轴的负方向传播
C. 波速为200m/s
D. 波速为2.5m/s
5. 有一列波沿绳子传播,绳子有相距的点和点,它们的振动图线如图所示。其中实线为点的图线,虚线为点的图线,则该列波的波长和波速的可能值为
A. 6m,30m/s
B. 6m,12m/s
C. 2m,12m/s
D. 3m,10m/s
6.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均为的完全相同的金属球壳与,其壳层的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将它们固定于绝缘支座上,两球心间的距离为球半径的3倍,若使它们带上等量异种电荷,使其电量的绝对值均为,那么、两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库仑力分别满足
A.
B.
C. D.
7. 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倾角,底边长为,处在水平位置,斜边是光滑绝缘的,在底边中点处放置一正电荷,一个质量为、电荷量为的带负电的质点从斜面顶端从静止沿斜面滑下,滑到斜边上的垂足时速度为,加速度为。质点到达底端时的速度为,加速度为,则下列关系式错误的是
A. B.
C. D.
8.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
A. 带电油滴将沿竖直方向向上运动
B. 点的电势将降低
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
D. 若电容器的电容减小,则极板带电量将增大
9. 如图所示,是将滑动变阻器作分压器用的电路,、为分压器的输出端,若把变阻器的滑动片放在变阻器中央,下列判断哪个是错误的
A. 空载时输出电压
B. 当接上负载时,输出电压
C. 负载的阻值越大,越接近
D. 负载的阻值越小,越接近
10. 用伏安法测电阻,按图(甲)方法测得为,按图(乙)方法测得为,若电阻的真值为,则有
A. b.
C. D.
11. 如图所示,三个灯完全相同,电源内阻不计,不考虑灯丝电阻随温度变化,闭合前、后相比较
A. 灯功率之比为3:4
B. 灯功率之比为9:4
C.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之比为4:3
D. 电源提供的功率之比为5:4
12. 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和,当闭合开关,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B. 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 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13. 在研究微型电动机的性能时,应用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当凋节滑动变阻器并控制电动机停止转动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0.50 A和2.0 V,重新调节并使电动机恢复正常运转,此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2.0 A和24.0v。则这台电动机正常运转时输出功率为
A. 32 W B. 44 W C. 47W D. 48 W
14.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并沿电场线从运动到,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设、两点的电场强度分别为、,电势分别为、,则
A. B.
C. D.
15. 两个异号点电荷的质量分别为、,电荷量分别为、,相距为,在库仑力作用下(不计万有引力)各自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己知静电力常量,则它们的总动能为
A. B. C. D.
二、实验题(共14分)
16. 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
(1)图示中的三个图分别为用螺旋测微器测金属线的直径、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过程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情况。从图上可以读出:该金属丝的直径为__________mm,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V,电流表的示数I为____________A。
(2)写出用直接测量量表示的测量金属电阻率的分式:__________,若已知金属导线的长度是38cm,根据上面读出的数据计算结果是:金属电阻率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7. 下图所示是一个两用电表电路图,电流计的满偏电流为0.6mA,内阻为280Ω。当选择开关S接时,作量程是1mA的毫安表使用,当S接时,作量程为10V的电压表使用,则=___________________Ω,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1分)
18. (10分)如图所示,电阻,,电源内阻,如是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40W,电源输出功率为37.6W,则电源电动势和的阻值分别为多大?
19. (10分)如图所示,一个挂在丝线下端的带正电的小球静止在图示位置,质量为,电荷量为。固定的带正电的球电荷量为,,和在同一水平线上,整个装置处于真空中。求:、两球间的距离(和均可视为点电荷,静电力常量为)。
20. (10分)如图所示,电量为,质量为的电子沿与电场垂直的方向从点飞入匀强电场,初速为,当它从另一点飞出电场时,速度与场强方向成角。那么,、两点间电势差多大?(电子重力忽略不计,的大小未知)
21. (10分)两个半径均为的圆形平板电极,平行正对放置,相距为,极板间电压为,板间电场可以认为是均匀的。一个粒子从正极板边缘以某一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极板之间,到达负极板时恰好落在极板中心。已知质子电荷为,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视为,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
求:(1)极板间的电场强度;(2)粒子在极板间运动的加速度;(3)粒子的初速度。
22. (11分)如图所示,边长为2的正方形内存在两个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有界匀强电场,中位线上方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下,下方的电场方向竖直向上。从某时刻起,在、两点间(含点,不含点)连续不断地有电量为、质量为的粒子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射入电场。其中从点射入的粒子第一次穿越后就恰好从点沿水平方向射出正方形电场区。不计粒子的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
(1)从间入射的粒子穿越电场区域的时间和匀强电场的场强的大小;
(2)在间离点高度为多大的粒子,最终能沿水平方向从间射出正方形电场区?
(3)上一问中能沿水平方向射出正方形电场区的这些粒子,在穿越时的速度大小。
四、选做题(10分)
23. 在轴的和两位置上,各有一个电量均为的固定点电荷,在处有一电量为、质量为的自由小球,且和同号。今使小球沿着轴方向稍稍偏离位置,设小球只受两固定带电质点的库仑力,其他作用力均可忽略。试证明小球将在轴上围绕点做简谐振动,并求出小球的振动周期。
【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C C A B A C D B D A B D A B B
二、实验题
16. (1)2.000;6.0;0.50
(2),
17.
三、计算题
18. 20V
19.
20.
21. (1) (2) (3)
22. (1)(提示:轨迹如图1所示,上下两段对称)
(2)(提示:轨迹如图2所示,每小段抛物线的水平长度为边长的1/2n)
(3)(提示:粒子每次到达中位线的速度大小相同,从进入电场到第一次到达中位线过程用动能定理,将、代入得答案)
四、选做题
23.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考试时长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应用(每小题4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创伤(chuāng) 泥古(ní) 文采斐然(fěi) 虚与委蛇(shé)
B. 慰藉(jiè) 下载(zǎi) 曲(qǔ)意逢迎 不落言筌(quán)
C. 豢(juàn)养 熟稔(rěn) 锐不可当(dāng) 闭目塞(sè)听
D. 洞穴(xué) 联袂(mèi) 涸辙之鲋(hé) 不省人事(xǐng)
2. 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隐讳 优渥 三令五申 徇私舞弊
B. 追缴 辐射 微言大意 两全齐美
C. 坐谈 经络 转瞬急逝 出奇制胜
D. 凋弊 斡旋 锱铢必较 独辟溪径
3.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欣逢您一百一十周年华诞,我们谨向您——亲爱的母校,致以热烈的祝贺!
一百一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
亲爱的母校,是您厚实的沃土孕育了我们的未来,是您严谨的学风和优良的传统赋予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力量,是您把我们这些懵懂少年培养成今天的栋梁之材。饮水思源,母校永远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A. 莘莘学子 B. 运筹帷幄 C. 首当其冲 D. 饮水思源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不能遏制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和面积仍然在不断扩大。
B. 收看了来自地震灾区的采访录像,对我们每一位不在现场的年轻人的启发和教育都很大,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C.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用人观念的转变,各类技术人员深受生产企业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D. 总结这一次农村实践经历,我们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树立起依靠科学技术,加快解决农民强烈的致富愿望和落后的生产技术这一突出矛盾。
5. 下列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去来兮辞》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可以错落参差。一般都比较讲究文采,内容上以抒情为主。
B. 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c.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他也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他与英国的欧·亨利和法国的莫伯桑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
D. 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名是人们之间相互区别的符号,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字是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和名没什么关系。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
二、阅读与鉴赏(6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6—1O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欧阳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①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镂刻骈偶,淟涊②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③,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掖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奉诏修《唐书》纪、志、表,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叙其文曰:“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识者以为知言。
[注]①嶷(yí)然:超绝的样子。②淟涊(tiǎn niǎn):污浊。③赜(zé):精微。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及冠,嶷然①有声 冠:弱冠,指成年
B. 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 体裁:文学作品的样式,如小说、散文等
C. 为歌诗相倡和 倡和:同“唱和”,应和酬答
D. 法严词约 约:简约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咸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 门虽设而常关
B. 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谨拜表以闻
c. 向之嚣薄者伺修出 之二虫又何知
D. 修即游其声誉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 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读书辄成诵
B. 街逻不能制(聚集于马前起哄的人)
C. 谓(苏轼)必显于世
D. 识者以(苏轼的评价)为知言
9.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欧阳修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的一组是( )
①苦志探赜,至忘寝食
②为古文,议论当世事,以文章名冠天下
③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
④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
⑤曾巩……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
⑥奉诏修《唐书》纪、志、表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⑤ D. ③⑤⑥
10.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欧阳修能以文章名冠天下,主要得力于研读名家名篇,并以此作为自己追求奋斗的目标,还得力于和当世诗文名家的交游切磋。
B. 欧阳修极力提倡韩愈式古文,反对五代以来只追求形式美的污浊文风;又运用自己的权力,大力排抑“太学体”险怪奇涩的文风。
C. 欧阳修以文章独步天下,并在文坛上反对颓败风气,推崇充实向上的文风,受到天下文章家的拥戴,成为当之无愧的北宋文坛领袖。
D. 欧阳修慧眼识才,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等人,原来都寂无声名,经欧阳修亲自选拔、教授,后来都成为知名的古文家。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1、12题。(每小题4分,共8分)
苏 幕 遮
[宋]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①浦。
[注]①芙蓉,荷花的别名。
11. 下列关于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燎沉香”也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B. “鸟雀”二句是说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
C. “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
D. “久作长安旅”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词中用“长安”借代汴京。
12. 赏析这首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B. 这首词即景抒情,而“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所寄。
C. 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例如:消溽暑——呼晴——干宿雨——风荷举。
D. 这首词想象神话,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在封建制度的上升时期,《诗经》、乐府、神话传说都是政府为了解民情,从民间搜集来的;“小说”本是“稗官”从民间搜集来,供施政参考的。志人志怪小说也是文人学习、参与民间创作的成果。唐代文人自感文意枯索,转向民间学习,从而开拓了小说创作的新境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说话”艺术出现后,民间的话本如《三国志平话》等,都是既粗糙又不准确的,不能代表说话艺术的成就,也不能作为流传的读物;而其中的错误、疏漏、粗糙之处,后来在文人再创作的《三国演义》中都得到了改正与润色、丰富,从而取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这是具有规律性的情形。
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之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虽然这时的小说已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甲];但中国小说总是不来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和行的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唐代刘知几的《史通》总结了史传文学的经验,其中说:“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矛盾的统一体,不可能有纯粹的东西。一方面有善恶、是非之分;但好人身上有缺点,坏人身上有长处。这完全符合辩证法。中国古典小说对史传文学传统的继承,首先表现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史传文学作品如《左传》《史记》等则采取“实录”的态度写人物,写得真实丰满、有血有肉。我国古典小说中真正地吸收史传文学写人艺术经验的第一部作品,是文人参与创作的《水浒传》。《水浒传》笔法好,首先表现在它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的高明的写人艺术上。从《水浒传》开始,而后才有《儒林外史》《红楼梦》。史传文学[乙]。
再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就是中国为群众长期热爱的小说创作多是立足于现实,不脱离现实,否则就没有生命力。任何神话都是产生于现实,是为了牵涉到现实问题,根据一个现实问题的触发而幻想出来的。幻想一旦脱离了现实,神话也就不易广泛流传。小说创作也是如此。
另外,中国小说受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发展极为艰难。明清人士更以写小说为耻辱,以致许多伟大的作家生活、创作条件都全无保障;许多伟大的作品不知道作者是谁。从这里可以感受到封建文化对小说创作的残酷扼杀;也更可以感觉到那些古典现实主义大作家和他们的不朽作品的崇高可贵。
(节选自吴组缃《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
13. 依次填入[甲]、[乙]两处的文字,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描绘人物 不是流,而是源
B. 描绘人物 不是源,而是流
C. 展示技法 不是源,而是流
D. 展示技法 不是流,而是源
14. 对“《水浒传》笔法好”这一评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爱憎分明,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都写得血肉丰满。
B. 作者对历史人物不故意拔高或贬损,不追求艺术再造。
C. 作者多侧面展示人物的鲜明个性,使其形象丰满真实。
D. 作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实录”的态度描写人物。
15.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规律”的一项是( )
A. 文人独立创作改变了民间创作注重情节的倾向,使小说步入塑造人物形象的正轨。
B. 在各个阶段都有优秀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写出了传世之作。
C. 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是立足于现实的,在对人的看法和描写上深受史传文学的影响。
D.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长期受封建文化的压迫摧残,其发展进程是极为艰难的。
(四)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6-19题。(共25分)
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
冯曙光
双牛镇1945年8月15日的这天清晨,一个日本军人用刀柄重重地撞在尤再三酒店的门上。尤再三提着裤子打开门,把腰弯成一架桥:“太君,早请早请!”
“酒店的开了开了,我的喝酒!”
听了这话,尤再三长出一口气。情绪的巨大落差使他眼前一片黑暗,险些跌倒。双牛镇人也都觉得奇怪:这个刽子手,怎么敢一个人出来喝酒?
中午,据点那边几声沉闷的枪响后,田中正二一声嚎叫,出现在小镇的石板街上。
这一天,不仅对田中正二,对双牛镇,对整个中国、整个世界,都是一个重大的日子。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
田中正二没醉。他一下跪在地上,两眼注视着远方。那里的天地已经区别开来,一线玫瑰色的红霞正冉冉升腾……
又有一连串枪声从据点那边传来。他的部下在自杀。他一把撕开军衣,抽出军刀。这一刻,他觉得神圣庄严,丝毫没有绝望。
双牛镇的人壮起胆步步挪动地围上来。就在他们嘴里要惊叫出声的时候,巷尾,张货郎挑着货担边跑边喊:“乡亲们,日本鬼子投降了,据点的鬼子全死了!”这是一声炸雷。也就这时,田中正二对自己举起的刀,收了回来。
张货郎拨开人群指着田中正二:“这样死便宜了他,乡亲们,把他捆起来!”
人群挤动了一下,张货郎借势一推。未及田中正二顺过刀柄,十几个人便压在了他的身上。
血从田中正二嘴角流出。他被捆成一团,这使他的形体失去了军人所有的气质,包括他的残忍和孤傲。还是张货郎的声音:“给他灌辣椒水,再剥皮,烧死他!”
这个小贩,长期在据点里进进出出,拍着日本人的屁股骂自己祖宗,还把骗来的闺女往据点里引。怎么一夜间换了另一个模样?
张货郎找来辣椒,撕碎,浸泡在一碗酒里,酒即刻鲜红。他端起酒,向田中正二走去……
“住手!”一声呐喊,抽打在张货郎身上,使他一颤。双牛镇德高望重的寿星,96岁的贝母大爷威严地出现在眼前。他的一只手被田中正二砍去。贝母大爷说:“就是砍下我的头,我还是说你们的日子长不了!”
贝母大父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
“田中队长,今天并不是我们双牛镇的人要你死,这是天意,是阎王爷要招你们这群害人精回地狱!我不想再提起这只手,不过当时有一句话,不知你忘了没有?”
田中正二燃烧着双眼,他没有忘记这位可以做他爷爷的老人与他打的赌。对,那是一次极不公平的打赌,他肆意地砍去了一个中国人的手臂。为了要贝母大爷看到他们的胜利,田中正二没杀死他。结果他赌输了。今天,他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嗨!你的赢了!”
人群蠕动了一下,没有欢呼。长期的煎熬,人们麻木了。
张货郎抱来了一堆干草,叫道:“贝母大爷,把辣椒酒给他灌了,再点燃他,好看得很哩!”
贝母大爷的手一挥,碗飞出在墙上撞了个粉碎。他凝视着张货郎:“你是人吗!”
“我怎不是人?”张货郎惊讶。
“你连畜牲都不如!”
张货郎指着贝母大爷,一边后退一边惊呼:“你……你疯了。”
这是二次大战在双牛镇的最后一天。这一天,双牛镇上自杀了一个日本军人,他很年轻。这一天,双牛镇赶走了一个中国人,一个小贩。人们忘不了这一天,用刀,刻在心里。
捆绑田中正二的绳索被割开,为此,他跪向一片灾难深重的大地,跪向一群被他们践踏蹂躏的人民。然后举起刀,奋力剖开自己的胸膛。
这一天,从不哭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扶着拐杖,扶着镇上那棵干死的大树,全都哭了。
16. 下列对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6分)( )
A. 作品开篇写尤再三“情绪的巨大落差”,反映了日寇铁蹄践踏之下中国普通百姓惶恐、惊惧的状态,自然,真实。
B. 日本无条件投降,“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这里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争中的人们麻木不仁的心理。
C. “天地区别开来”“红霞冉冉升腾”的景物描写,预示着抗战胜利的美好图景,预示着一个苦难民族的新生就要到来。
D. 作品结尾写田中正二这个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最终剖腹自尽,表现了作者对日寇的无比愤恨。
E. 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又不失文学色彩,特别是人物的对话,不仅简练生动,而且突出了各自鲜明的性格。
17. 小说中的贝母大爷、张货郎是特定条件下特定人群的典型代表。想一想,他们各代表什么样的人?他们性格中的典型特点各是什么?请分别作答。(8分)
贝母大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货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结合作品,简析“贝母大爷接过碗,向田中正二走去”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作品的结尾耐人寻味:“这一天,从不哭的双牛镇人,扶着门框,扶着拐杖,扶着镇上那棵干死的大树,全都哭了。”请写一段文字,赏析这一结尾的妙处。(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识记(1 0分)
20.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句子填写完整。(每空1分,共10分)
1. 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2. __________,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
4.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5.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滕王阁序》)
6.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情表》)
7. 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8.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四、作文(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块冰走进了荒凉、死寂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不久就被融化得只剩一小块。
砾石嘲笑它说:“愚蠢的冰!为什么要来到沙漠?北极才是你的天堂啊。
沙子安慰它说:“不要伤心!等到冬天到来,你又会成为一块大大的冰。
一棵正在发芽的小草满怀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冰!若不是你,我恐怕早就死了。”
冰没有吱声,它有自己的想法。
一阵风吹过,沙漠又恢复了平静。
读了以上文字,你有何感想?请自定文体,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应用(20分)
l. D 2. A(微言大义、两全其美、座谈、转瞬即逝、凋敝、独辟蹊径)
3. C
4. C(本题考查语病辨析。A项中“中国每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不断扩大”搭配不当。B项句子中“收看了来自地震灾区的采访录像”与“对我们每一位不在现场的年轻人的启发和教育都很大,让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句意杂糅,结构混乱。D项中“树立起”后缺少宾语,句子成分残缺)
5. B
二、阅读(60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6. B 7. A 8. C 9. C 10. D
(二)诗歌鉴赏(8分) 11. B(鸟雀窥檐语) 12. D(想象奇特)
(三)科技文阅读(12分) 13. B 14. C 15. A
(四)小说阅读(25分)
16. [B][D](每项3分)[B项中“但双牛镇的人不知道”,是平淡的叙述语,与“生动形象”无缘;且交代的情况属实,与“麻木不仁”无关。D项中对田中正二的分析失当。侵华战争的“罪魁祸首”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而非个人,田中正二代表的日本军人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作品中贝母大爷对田中说的话和结尾“双牛镇上自杀了一个日本军人,他很年轻”,都表明了作者对日本军人虽恨而又同情的态度。]
17. (1)贝母人爷:坚强、勇敢、善良、正直,不畏强敌,富有同情心,代表着人性中的真、善、美。(2)张货郎:欺软怕硬、卑鄙无耻、缺乏同情心。对手强大时就奴颜卑膝,甘做汉奸;对手弱小时就凶神恶煞,冷酷无情,代表着人性中的假、丑、恶。[评分建议:本题8分,二个人物分析各4分。贝母大爷应抓住“勇敢”“善良”两个关键,张货郎应抓住“汉奸嘴脸”“卑鄙无耻”两个关键,其代表性从人格、人性角度分析均可。简单的好坏辨析酌情给分。]
18. ①内容方面,突出这位受尽苦难的老人的可敬,为下文写质问侵略者、控诉侵略者做准备;②情节结构方面,制造悬念,为后文写挥手摔碗、痛斥张货郎做铺垫。[评分标准:本题4分,每个要点2分。1
19.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从多方面作答。但无论怎样作答,都应包括内容、形式(艺术手法)两个方面。以下几点可判卷时参考:(1)内容上:抗战胜利后人们喜极而泣,情不自已;从麻木、诧异到宣泄的情感变化。(2)形式上:①对比(“从不哭”“全都哭了”),通过前后情感的变化,突出了侵略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创伤;②排比(“扶着……扶着……扶着……”),细腻、逼真地写出了历经劫难的人们疲惫、无助的情态,如一声声叹息,富有表现力、感染力;③象征(“干死的大树”),形象地写出了战争给生灵带来的灾难,使人产生联想,丰富了作品的意蕴。[评分标准:本题共7分,分要点给分。内容2分,手法3分,语言表述2分。]
20. (10分)略。
21. (60分)根据北京市2010年高考作文评阅标准判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郑氏,发誓严守节操,不肯改嫁,亲自教他学习;家里贫穷,以致用芦苇画地来学习写字。他自幼思维敏捷,颖悟过人,读书往往能背诵下来。刚刚成年,就出类拔萃,卓有名声。宋朝建国将近百年,为文的风格还沿袭五代的积习,着意在骈俪词藻上下功夫,内容却空乏污浊无振作之气。士人习惯于旧时的陋习,持论卑下而无力。苏舜元、苏舜钦、柳开、穆修等人,都有意振作和发扬它,但力度不够。欧阳修到随州游学,在一个竹箱中找到唐代韩愈的手稿,读后内心仰慕。于是就苦心探究它的精微,甚至废寝忘食,决心要追随他,同他并驾齐驱。进士科考试时,他名列南宫第一,被选入甲科。后来调任西京推官。开始与尹洙交往,写作古文,议论当代实事,相互称为师友。又与梅尧臣交游,创作诗歌相互酬答,于是以文章而名满天下。嘉祐二年主持科举考试。当时的读书人推崇险怪艰涩的文章,号称“太学体”,欧阳修极力排斥它,凡是这样的文章就废弃它。考试后,先前那些推崇险怪艰涩文章的人等欧阳修出门,就在他的马前群聚鼓噪,连街上的巡查人员都不能制止;但科举考试的风气从此大为转变。欧阳修写文章自然天成,丰满和简约都合乎规范。语言简洁而明了,信实而通畅,引征事物联系同类,用最正确的理论调理贯通,使人心悦诚服。终至独步天下,没有人能企及,所以天下人一致学习并尊重他。他奖励提拔年轻人,如恐担心他们赶不上自己;得到他赏识的人,都成为著名的人才。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之子苏轼、苏辙,原来都是普通百姓,居于民间,不为人知,欧阳修各处宣扬他们的声誉,认为他们一定会名显于世。后欧阳修奉帝命编写《唐书》中的纪、志、表,自己撰写《五代史记》,章法严谨,言辞简约,大都采取了《春秋》遗留的要旨。苏轼介绍他的文章时说:“议论大的道理有如韩愈,评论具体事物很像陆贽,记事则如同司马迁,而写诗作赋又和李白相似。”了解他的人都认为这是知者之言。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第Ⅰ卷(模块卷)
选择题(×10=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条件中,能使的条件是( )
A. 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平面
B. 平面与平面同平行于一条直线
C. 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平面
D. 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平行于平面
2. 若直线的倾斜角为,则直线的斜率为( )
A. B. C. D.
3.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 )
A. B. C. D.
4. 给定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②若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相互垂直;
③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
④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与它们的交线不垂直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也不垂直。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5.若直线与直线互相垂直,则值为( )
A. 1 B. C. 或1 D. 5或
6. 直线将圆平分,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直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7. 已知正四棱锥的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它的斜高为,则这个正四棱锥的体积是( )
A. B. C. D.
8. 设、、、是空间四个不同的点,在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与共面,则与共面
B. 若与是异面直线,则与是异面直线
C. 若,,则
D. 若,,则
9. 一个正三棱柱的侧棱长和底面边长相等,体积为,它的三视图中的俯视图如下图所示,左视图是一个矩形,则这个矩形的面积是( )
A. 4 B. C. 2 D.
10. 已知正方体中,点为线段上的动点,点为线段上的动点,则与线段相交且互相平分的线段有( )
A. 0条 B. 1条
C. 2条 D. 3条
填空题(×5=20分,)
11. 圆:的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
12. 若两点的坐标分别满足,,则经过、两点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__。
13. 已知圆及直线,当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为时,则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如果实数满足,则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图是某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则几何体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体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共有3小题,满分40分)
16. (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圆经过两点和,且圆心在直线上。
(Ⅰ)求圆的方程;
(Ⅱ)若以圆为底面的等边圆锥(轴截面为正三角形),求其内接正方体的棱长。
17. (本小题满分13分)如图,已知⊙所在的平面,AB是⊙的直径,,是⊙上一点,且,分别为中点。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
(Ⅲ)求三棱锥-的体积。
18.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点,及⊙:。
(Ⅰ)当直线过点且与圆心的距离为1时,求直线的方程;
(Ⅱ)设过点的直线与⊙交于、两点,当,求以线段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填空题(×2=10分)
19. 给定一点及两条直线,则过点且与两直线都相切的圆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高为的四棱锥-的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点、、、、均在半径为1的同一球面上,则底面的中心与顶点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题(共40分)
21. (本小题满分13分)
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侧面底面,且。
(Ⅰ)求证:平面;
(Ⅱ)求证:平面平面;
(Ⅲ)求三棱锥-的体积。
22. (本小题满分13分)
已知圆和直线,
(1)求证:不论取什么值,直线和圆总相交;
(2)求取何值时,直线被圆截得的弦最短,并求出最短弦的长;
23. (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方程,
(1)若此方程表示圆,求的取值范围;
(2)若(1)中的圆与直线相交于、两点,且(为坐标原点),求的值;
(3)在(2)的条件下,求以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试题答案】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B D C C A C B B
11. 15
12.
13.
14. ;
15. ,
16. (Ⅰ)。(Ⅱ)
17. 证明:(Ⅰ)在中,分别为中点,,
又面,面,面
(Ⅱ)面,面,,是⊙的直径,
,又面。面,
面,
(Ⅲ)在中,,的面积,
面,
18. 解:(Ⅰ)或;(Ⅱ)
19. 或
20.
21. 解:(Ⅰ)证明:连结,则是的中点,为的中点
故在中,, …………….2分
且平面,平面,
平面 …………….4分
(Ⅱ)证明:因为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又,所以,平面, ………..6分
又,所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即 ………….7分
又,平面, …………..8分
又平面,
所以平面平面 …………..9分
(Ⅲ)取的中点,连结,,
又平面平面,平面平面,
平面, …………..11分
22. (1)点(4,3)在圆内;(2),最短弦
23. 解:(1)的范围是;(2);(3)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 谷物种植 B. 房屋建造 C. 陶器制作 D. 牲畜饲养
2. 关于我国早期衣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世界上最早培育了水稻和粟
②已经懂得除草培土,开沟排水
③松土的工具耒耜出现并得到普遍使用
④铁犁牛耕是先秦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 西周时,“天子之豆(豆:古代盛食器具)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西周天子大权独揽,至高无上
B. 西周时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c. 西周奴隶主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
D. 西周的饮食礼俗体现了贵贱有序的思想
4.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代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金石并用,生产力相对落后
B. 是家国一体的部族国家
c. 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官学占据主导地位,私学渐趋活跃
5.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②燕国都城是北方的商业重镇
③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④各诸侯国经济交流没有障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能够反映战国时期新型生产关系形成的历史现象是
A. 广泛使用铁制工具进行农业生产
B. 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城市
C. 逃亡者“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
D. 出现了大型水利工程
7. 2011年6月,潘基文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引用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话“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该思想家属于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8.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政府,他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 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 局部的中央集权制开始取代分封制
C. 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 郡县制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9. 以下关于先秦时期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编出最早的星表 ②记录哈雷彗星
③建立数学体系 ④创制浑仪、简仪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中,最能对中华民族形成稳定的共同体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 创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B.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C. 以秦小篆为通用全国的字体 D. 北筑长城,南凿灵渠,设四郡
11.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 炫耀文治武功 B. 祭祀天地神祗
C. 神化君主统治 D. 报答天地之恩
12.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国古代智慧的中国人民修建了不少闻名世界的水利工程。按时间先后,下列水利工程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③④②  B. ④②①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①④
13. 秦朝郡县制度之所以能够适应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B.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不能世袭
14. 历史是复杂的。有时错误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A. 秦二世而亡,汉初无为而治,轻徭薄赋
B. 秦二世而亡,汉初部分恢复西周旧制
C. 隋二世而亡,唐任贤纳谏,以民为本
D. 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的法令
15.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和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机构最大的变化是
A. 出现了内外相制的权力结构 B. 扩大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监察体系
C. 加强了三公九卿的官僚体系 D. 增强了以丞相为首的中枢机构权力
16. 下图描绘了我国古代的播种工具,下列现象与其发明者无关的是
A. 耦犁的推广
B. 翻车的发明
C. 代田法的推行
D. 条播机雏形的出现
17. 《汉书·诸侯王表》记载“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真实意图是
A. 仿效周朝,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B. 郡国并行,加强中央集权
C. 分化事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
D. 分化诸侯实力,削弱王国力量
18. 在汉代,某人要修建储存粮食的仓窖,他可以参考的书籍是
A. 《黄帝内经》 B. 《九章算术》
C. 《氾胜之书》 D. 《石氏星表》
19. 西汉东方朔撰文上书汉武帝,所用竹简需两人抬进宫,以后改变携书不方便现象首先得益于发明了
A. 制墨技术 B. 防腐技术 C. 造纸技术 D. 活字印刷
20. 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 城市商品经济飞速发展
B. 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的状态
C. 黄河流域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D.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21.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魏晋南北朝时期菜肴形式日益多样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中外交流的空前频繁 B. 民族融合的加深
C. 士族在饮食享受上的追求 D. 丝绸之路已经开通
22. 《齐民要术·序》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
A. 目的是发展商品经济
B. 反映出作者重农抑商的思想
C. 告诫统治者应舍本逐末
D. 反映了南方水田技术的成熟
23. 唐太宗说:“隋末无道,上下相蒙,主则骄矜,臣惟谄佞。上不闻过,下不尽忠,至使社稷倾危,身死匹夫之手,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这段材料说明唐朝统治者
①吸取隋朝灭亡教训 ②重视人才的选拔任用
③鼓励群臣直言进谏 ④重文轻武以拨乱反正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4. 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 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B. 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 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D. 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5. 对下图生产工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首先出现在江东地区
B. 使犁入土深浅可以调节
C. 是古代农具改革的重大突破
D. 是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命
26. 下列关于盛唐时期长安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宫殿宏伟,街道整齐
B. 夜市兴旺,商业活动活跃
C. 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
D. 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27. “翻倒,翻倒,唱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28. 如果生活在唐太宗时期,我们可以看到的场景有
①囹圄常空,马牛遍野,外户不闭,粮价低廉
②来自吐蕃的贵族子弟在长安学习汉族文化
③很多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学习、做官
④士人信奉“物皆有理”,“格物致知”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9. 汉武帝、唐玄宗统治时期均出现过盛世景象。他们走上权力最高峰的时间分别是公元前141年、公元712年,两者相距
A. 851年 B. 852年 C. 853年 D. 571年
30. 下图为中国古代科技馆网站首页的一部分,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链接,最合适的应是
A. 浑天仪 B. 翻车
C. 造纸术 D. 数学
31. 史书记载,某人为平民时常因向人借书而碰壁。他感叹道:“余恨贫不能致,他日稍达,愿刻板印之,庶几天下学者。”待显贵后,他果然兑现了诺言。此事应该发生在
A. 秦朝 B. 汉代 C. 北魏 D. 唐代
32.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A. 春秋战国时期 B. 两汉时期
C. 魏晋南北朝时期 D. 隋唐时期
第Ⅱ卷
本卷共三道小题,33题18分,34题20分,35题14分,共计52分。
33. (18分)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的竞争尤重人才,中国自古强调得人才者得天下,重视选官制度的革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选官制度的改革引人注目。
国家 选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燕国 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
楚国 裁免无能多余官吏,奖励军功
秦国 利禄官爵专出于兵
(1)依据材料一,归纳燕、楚、秦三国选官改革的共同点(4分)
材料二《汉书》卷五十八《公孙弘卜式倪宽传》:“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文章则司马迁、相如,……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其余不可胜纪。”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产生上述现象的历史背景(6分)
材料三
清朝学者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概括汉、唐选官制度创新的相同历史作用,依据材料,指出唐朝选官改革的局限性。(8分)
34. (20分)民生问题是关系国运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上述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涉及政策的积极作用。(10分)
材料二
西晋灭亡之后,北方长期处于战乱状态,中原地区的农业人口大量死亡或迁移,致使土地被大量抛荒,导致农业经济严重衰退。……长期的战乱虽然产生了大量无主的土地,但这些土地大多被强宗豪族霸占,一般的小自耕农仍无法得到足够的耕地。
——许兆昌等著《魏晋南北朝简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晋灭亡后北方农业的基本情况。针对此问题,北魏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三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廖矣。”——《旧唐书》
(3)材料三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4分)
35. (14分)作为我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是不断发展和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4分)
材料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他谨慎地观察现实,潜心地研讨百家学说,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儒学体系。
一一摘编自百度
(2)结合所学说明董仲舒的儒学体系新在何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时儒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2分)
【试卷答案】
第Ⅰ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D D A C A B A C C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D B A B D B C B A B D A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D B C A B D D C
第Ⅱ卷(共三道小题。33题18分,34题20分,35题14分,共计52分)
33. (1)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把军功大小作为选官的基本条件。(4分)
(2)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日盛;推行一系列实现大一统的措施;实行察举制,广泛选拔人才。(6分)
(3)作用: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为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人才;加强了中央集权。(6分)
局限:官员出身分布仍不合理,世家大族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分)
34. (1)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化;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经济;法家等诸子学说为各国进行改革提供了理论武器;各国为富国强兵进行改革。(6分)作用: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4分)
(2)情况:农业人口减少,土地荒芜、自耕农没有足够的土地,农业生产衰退。(2分)措施:推行均田制,按照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实行租调制,规定每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4分)
(3)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2分)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租庸调制)。(2分)
35. (1)主要内涵:把民众视为邦国之本,强调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政治:君主用贤人,行仁政。(4分)
(2)新:把道家、法家、阴阳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6分)影响: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成为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3)儒释道出现相互渗透的趋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2分)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文科)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这是
①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②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③决定各种哲学的性质和方向的问题
④决定各种哲学对其他哲学问题回答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 下列关于世界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B.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正确看法
D. 有的人有世界观,有的人没有世界观
3. 恩格斯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C. 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D. 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4. 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这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唯物主义前提,只有肯定这一条,我们才能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这主要说明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对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不同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 思维与存在的性质是不同的
5. 从下图漫画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6.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为进一步增强北京文化软实力,充分发挥城市精神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中的导向、凝聚、激励作用,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北京精神”提炼培育工作,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集思广益,向广大市民征求意见。“北京精神”提炼体现了
①存在决定思维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A. ②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7. 喝上干净水是我国干旱地区农民一直以来的梦想。在我国开展了10多年的援建“母亲水窖”活动是将雨水集到水窖储存,配备专用的雨水净化器,让干旱地区农民喝上干净水。“母亲水窖”的创意
A. 源自人们的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
B. 说明实践的结果由认识主体决定
C. 说明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D. 说明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8. 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蕴涵的哲理一致的是
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合理的理财方法,可以让家庭有限的资金保值或增值。下表中的理财公式及其解读体现的哲理是
理财公式 解读
理财=50%稳守+25%稳攻+25%强攻 一半资金购买低风险理财产品用来保本,一半资金投资股票及基金获取风险收益。
可承担风险比重=100-目前年龄 进行积极性投资时,以可承担风险比重作为资金分配参照。例如,30岁可承担的风险比重是70,表示可将闲置资金中的70%进行积极性投资。
①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②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理解物质是运动的
④来自实践的认识推动事物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④
10. 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客观实在”是指
①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②物质具有的固有属性
③各种概念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④物质具有的唯一特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 《深圳特区报》曾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 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C.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3.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特性
④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某一动物死后,它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停止了活动,当把它焚烧后,这一动物就不存在了。这说明
A. 物质的运动停止了 B. 物质的运动形式没有改变
C. 物质有生有灭 D. 被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15. 核能被认为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2011年3月,日本的大地震使其位于福岛核电站的机组发生爆炸并导致重大核泄漏事件,引发了人类对核能的审视和反思。某报以《审慎推进核能开发利用》为题撰写了这样的评论:“1979年美国发生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首次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促使人们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强核安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安全利用核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这表明
A. 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无往而不胜
C. 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6.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7. 下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 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 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 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8. 下列说法中,哪些属于规律
①日夜更替,四季变化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⑤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⑥万有引力
A. ①④⑤⑥ B. ③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求真了还要务实。根据材料回答19-20题
19.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
A.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 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D. 探究生命的起源
20. 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 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 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21. 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主要告诉人们
A. 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
B. 正确的思想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C. 有了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
D. 观念等于经验,经验等于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
22.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然而他们写出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①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②人脑对鬼神的虚幻的反映
③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④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原型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23. 下图中的画师借助于哈哈镜观察创作对象,把现实中的“瘦子”画成了“胖子”。漫画家用夸张的笔法表现了他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看法,这给我们在认识论上的启示是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②认识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认识是主体创造客体的过程
④认识是客体显现自身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华君武的漫画《永不走路,永不摔跤》讽刺了一些人
①不懂得只要善于总结实践经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②不理解缺乏敢想敢闯的精神就会一事无成
③不了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是宝贵财富
④因怕犯错误而不敢实践的行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5. 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上述材料表明
A. 电脑最终也会具有意识
B. 电脑能够模拟人脑,是人脑的延伸
C. 电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D. 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26.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7. 北京市放眼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依据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强劲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丰富的人才资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合理规划,积极建设数字娱乐示范基地、“798”艺术区等多个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合理规划。这一做法坚持的原则是
A. 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B. 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C. 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 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8.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 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9.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是因为
A. 实践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
B. 实践是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
C. 实践的主体、手段和对象都是客观的物质的东西
D. 实践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活动
30. 当前一些地方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一方面存在一哄而上、盲目发展的倾向,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扶持引导政策措施不到位的情况。这告诉我们,发展文化产业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改造世界
④要立足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问答题 本大题共40分
3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绘制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宏伟蓝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制定“十二五”规划,国家组织国内67个部门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1万多名专家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系统学习和领会党的十七大报告,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努力做到符合规律、符合国情。8个调研组分赴13个省区市,并到上百个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实地调研,为顺利制定“十二五”规划奠定了重要基础。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相关部门和专家是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32. 近年来农民工外出打工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许多农民工春节过后不再盲目的选择去东部沿海地区打工,而是比较外出打工和留乡打工哪个更划算。很多农民工选择留在家乡发展,一些有技能、有经验的成为当地的宝。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不断出台新政策吸引农民工回流,有人形象地称为“一江春水向西流”。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相继出现了“用工荒”,这与20世纪80年代,数以千万计的民工大军从中西部涌向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农民工怎样才能成为当地的宝 (6分)
33. 屠呦呦于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终于在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此后,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在这种情况下,屠呦呦于1972年8-10月,偕同有关医务人员携药赴海南昌江地区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30例青蒿抗疟的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10分)
34. 在2009年我国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调结构”确定为2010年的经济工作重点。某班同学围绕“调结构”这一主题,开展研究和讨论。
同学甲:展示图表(材料一)
注:最终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终动力。世界平均消费贡献率超过60%。
评论:2009年尽管我们实现了保增长的目标,但经济结构还不够合理。2010年,“调结构”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结合同学甲的材料,请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为什么“调结构”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12分)
【试题答案】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60分)
1-5 ABABC 6-10 CDDCB 11-15 CDBDC
16-20 CDBAA 21-25 BBACB 26-30 DABCB
第Ⅱ卷
二、问答题(本题共40分)
31. ①系统进行理论学习,并深入基层单位实地调研,做到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
②深入研究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做到了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分)
③立足国情,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新举措。做到了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分)
32.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农民工应该有目的的积极参与各种培训,增强自身的劳动技能和劳动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当地的宝。(2分)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农民工在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自身的特点后,做出了留在家乡发展的决定,他们意识到在哪里打工更划算。(2分)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农民工要通过实践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2分)
33.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终于在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3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3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青蒿素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3分)
④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1分)
34. (1)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投资,出口和最终消费这三大需求和GDP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分)
整体与部分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提高三大需求的贡献率,争取实现GDP的快速平稳增长目标。(4分)
宏观经济结构还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通过调整三大需求的合理比例,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4分)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B.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 所有东经度的经线都位于东半球,所有西经度的经线都位于西半球
D. 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2. 读下图“四幅经纬网示意图”,①~⑤各地,地理坐标相同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⑤
3. 某地位于10°W,25°S,关于该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地位于东半球 B. 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 该地处于中纬度地带 D. 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热带
4. 读下图“等温线分布图”(aA. 若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则北京盛行西北风
B. 若图示区域为陆地,则②处可能是山脊所在地区
C. 若图示区域为海洋,则①处可能有暖流
D. 若图示区域为城乡过渡地带,则①处可能为城区
我国的三个极地考察站是:中山站(69°22′S,76°23′E)、长城站(62°13′S,58°58′W)、黄河站(78°55′N,11°56′E),回答第5题。
5. 关于我国三个极地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极昼极夜现象的是中山站 B. 自转线速度最慢的是黄河站
C. 自转角速度最快的是长城站 D. 终年盛行东南风的是黄河站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6-7题。
城市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甲 7:23 20:27
乙 5:28 19:00
6. 甲地位于乙地的
A. 东北方 B. 西北方 C. 东南方 D. 西南方
7. 下列地理现象此时发生的是
A. 广东正值雨季 B. 华北地区小麦播种
C. 密西西比河处于汛期 D. 南极圈内有极昼
8. 读下图,两幅“等高线地形图”,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较乙图大 ②EF处的坡度比E′F′处大
③M点在N点的东北方 ④N点海拔可能是58米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9. 读下图,图中MN、XY两条地形剖面线的交点,在剖面图中对应的是
A. ①、③点 B. ②、④点 C. ①、④点 D. ②、③点
下图是某地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回答10-13题。
10. 图中河流的流向是
A. 东北向西南 B. 西南向东北 C. 东南向西北 D. 西北向东南
11. 图中索道A、B两地的高差是
A. 100米 B. 80米 C. 120米 D. 无法确定
12. 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选择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 甲、乙 B. 丙、丁 C. 丙、甲 D. 乙、丁
3. 图中瀑布的落差不可能为
A. 60米 B. 50米 C. 40米 D. 30米
下图是等值线图,a、b分别为等值线的数值(a>0,b>0)。回答14-15题。
14. 如该图为等高线图,则
①海拔高度:P<(a+b) Q>a
②海拔高度:P>(a+b) Q③在较为开阔平缓的山坡上,P地为洼地
④在较为开阔平缓的山坡上,Q地为洼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5. 如该图为等温线图,则
①从自然角度考虑,P可能为山峰 ②从自然角度考虑,Q可能为山峰
③从人文因素考虑,P可能为城镇或工业区
④从人文因素考虑,Q可能为城镇或工业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下图是甲(30°N)、乙两地某日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 乙地的日落时间(地方时)为
A. 4:00 B. 16:00 C. 18:00 D. 19:00
17. 当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A. 30°N B. 0° C. 15°N D. 15°S
18. 有关甲、乙两地方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地在乙地的东北 B. 乙地在甲地的东北
C. 甲地在乙地的西北 D. 乙地在甲地的西北
读下图,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分飞越日界线(图中P点)。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4时。回答19-21题。
19. 该日P地的昼长约为
A. 8小时 B. 12小时 C. 14小时 D. 16小时
20. 此时,新的一天约占全球范围的
A. 二分之一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三 D. 六分之五
21. 该季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 洛杉矶正处于多雨季节 B. 北京河流处在汛期
C. 漠河比三亚白昼时间短 D.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 甲、乙、丙三艘船从其所在海域同时沿图示方向驶向180°经线,若时速相同,则
A. 行驶方向相同 B. 甲、乙两船向西行,丙船向东行
C. 到达的顺序是丙、乙、甲 D. 到达的顺序是甲、丙、乙
23. 关于图中甲、乙、丙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A. 甲、乙位于西半球,丙位于东半球 B. 甲在乙的正北方向
C. 丙在乙的西南方向 D. 甲在丙的东北方向
读下图,虚线是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的晨昏线,①点与②点的距离约为3330千米,回答24-25题。
24. 图中②点的地方时是
A. 4时 B. 昨天20时 C. 12时 D. 16时
25. 图中③点的昼长是
A. 8小时 B. 10小时 C. 14小时 D. 16小时
26. 若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天,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此时太阳直射点在西半球 B. 伦敦的昼长大于北京
C. 华北地区正值雨季 D.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2009年3月28日,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在全球展开。全球上千个城市,在当地区时20点30分至21点30分这一个小时里,依次熄灭电灯、关闭电源。读下图并结合材料,回答27-28题。
27. 活动当天,按照20点30分来临的顺序,各城市依次熄灭电灯。图中五城市熄灭电灯的顺序是
A. 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
B. 伦敦-雅典-莫斯科-惠灵顿-旧金山
C. 伦敦-旧金山-惠灵顿-莫斯科-雅典
D. 惠灵顿-莫斯科-雅典-伦敦-旧金山
28. 关于图中城市说法正确的是
A. 其中有四个城市位于东半球
B. 其中有两个城市是世界金融中心
C. 雅典和惠灵顿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相同
D. 雅典和莫斯科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相同
读下图,回答29-30题。
29. 我国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的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 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30. 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A. 西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中国横渡勇士张健率领队员于当地时间2月25日8时19分入水,历时8小时5分钟,成功横渡新西兰的库克海峡。之后,他们将横渡甲、乙、丙、丁四个海峡或运河,完成对五大洲的连接。据此回答。(10分)
(1)横渡队员登陆时,北京时间为
A. 2月25日16时24分 B. 2月24日12时24分
C. 2月25日12时24分 D. 2月26日20时24分
(2)他们将横渡的海峡或运河的名称:
甲: ,乙: ,丙: ,丁: 。
(3)写出图中岛屿或半岛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32. 读图完成。(6分)
(1)左图中弧CAB是一段晨昏线,斜线表示黑夜,请据此在右图中绘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此时北京时间为 ,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慢)。有一架飞机从a点飞往b点,走最近航线,其飞行方向的变化过程是先向 ,再向 。
33. A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若此刻A点正值正午,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 ,此时北京时间是 。
(2)图中B、C、E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按大小顺序用“>”排列 。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34.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图中北部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南部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2分)
(2)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该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开挖 (2分)
(3)现在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1分)
(4)若该地区位于(51°N,8.6°E)附近,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5分)
35.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0分)
(1)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是:A ;B 。
(2)丁山在王庄的 方向。若王庄海拔50米,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8.8℃,丁山顶上七月份平均气温约为 。
(3)周庄至王庄的图上距离约3厘米,实际水平距离 。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5 BBAAB 6-10 DCDCD 11-15 ADADB
16-20 CCADD 21-25 BDBAB 26-30 ADCAC
二、综合题(共40分)
31. (10分)(1)A
(2)白令海峡、曼德海峡、直布罗陀海峡、巴拿马运河
(3)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格陵兰岛、马达加斯加岛
32. (5分)
(1)略 (2)23°26′N,45°E;15点;慢;先东北再东南。
33. (5分)
(1)23°26′N,120°E;12点
(2)C>B>E; 46°52′
34. (10分)
(1)自东向西 自西向东(2分)
(2)甲、乙间距离较短,但等高线较密,地形起伏大,工程艰巨,不利于开挖运河。(2分)。
(3)图略(沿两条600米等高线中间)(1分)
(4)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无冰期;中下游流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水流平稳,航运便利。(5分)
35. (10分)
(1)山顶 陡崖 (2)西北 24℃ (3)4.5千米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文科)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夏天夜晚,路灯的灯泡周围,聚集了许多蚊虫,这一现象说明这些蚊虫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 适应性 B. 应激性 C. 遗传性 D. 进化性
2. 下列物质合成时,不需要氮元素的是:
A. 蛋白质 B. DNA
C. 纤维素 D. RNA
3. 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24日在北京圆满闭幕。在马拉松比赛中,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A. 水 B. 钙盐 C. 钠盐 D. 尿素
4. 用化学分析法测得某有机物的化学元素及含量如下表所示,该物质最可能是:
元素 C O N H S Fe
含量(%) 55.64 19.80 16.64 7.34 0.39 0.34
A. 核酸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
5.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参与新陈代谢 ②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③良好的溶剂 ④储存能量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 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 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c. 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 淀粉只能水解成麦芽糖
7. 细胞中脂肪的主要作用是:
A. 储能 B. 调节正常代谢活动
c.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 保护细胞,减少散热
8. 下列脂类物质中,能够对生物体的正常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是:
A. 脂肪 B. 磷脂 C. 固醇 D. 植物蜡
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A. 唾液淀粉酶 B. 生长激素 C. 雄性激素 D. 细胞膜上的载体
10. 下列物质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其中能组成生物体蛋白质分子的全部氨基酸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叫做:
A. 二肽 B. 三肽 C. 四肽 D. 蛋白质
11. 现有102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46个,羧基1058个,由它们合成的一个含四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A. 1019、27、39 B. 1019、1、1 C. 1016、26、38 D. 1016、30、42
12. 下列依次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基本支架的化合物组合是:
A. 糖类,脂类、核酸 B. 蛋白质、核酸、磷脂
C. 蛋白质、糖类、核酸 D. 蛋白质、磷脂、核酸
13. 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和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检测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甲基绿可以使DNA呈蓝绿色
B. 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应将双缩脲甲液和双缩脲乙液分别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
C. 甘蔗茎和甜菜的块根中提取的糖都可以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D. 鉴定脂肪组织的苏丹Ⅲ试剂,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橘黄色油滴
14.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和克雷格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 RNA是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B.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C. 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D. RNA和DNA的一些碱基是相同的
1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结构共性的是:
A. 都具有遗传物质 B. 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结构
C. 都具有核糖体 D. 都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16. 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关于其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通常伴随能量的消耗
B. 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需要①
C. ②和③是可以运动的
D. 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被转运至细胞内
17. 在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A. ①③ B. ④⑤ C. ⑤⑦ D. ②⑥
18. 下图是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供选答案中不正确的是:
A. 1与2均有选择透过性
B. 暗反应是在4中进行的
C. 光反应是在3处进行的
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均分布在3上
19. 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线粒体和核糖体
C. 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D.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20.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内质网功能的是:
A. 参与细胞内脱水缩合反应 B. 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C. 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D. 扩展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21.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 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分子层的层数为4层
C. 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 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2. 下列哪种生理活动将促使ATP转化为ADP:
A. O2进入红细胞 B. 植物根尖吸收水分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23.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转运和主动运输 B. 胞吞和主动转运
C. 主动转运和胞吞 D. 被动转运和主动运输
24. 下列关于ATP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其中含有大量的能量
B. ATP是细胞内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
C. 能产生ATP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 ATP是生物体内唯一的贮藏能量的物质
25. 下列有关细胞与能量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生物体内,能量可以被消灭,也可以被创造
B. 在生物体内,能量从化学能转变为多种形式的能
C. 萤火虫发光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中的化学能
D. 细胞是开放的系统,摄取有机物的同时也摄取了能量
26. 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鉴定的是:
①细胞的死活
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③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
④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
⑤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
⑥细胞膜是单层膜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27. 将小麦种子分别置于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依次取等量的萌发种子分别制成提取液Ⅰ和提取液Ⅱ。取3支试管甲、乙、丙,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然后按图加入等量的提取液和蒸馏水,45℃水浴保温5分钟,立即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本尼迪特试剂并煮沸2分钟,摇匀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A. 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 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 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 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28. 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某酶 2ml 2ml 2ml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反应物 2ml 2ml 2ml
A. 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 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 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 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29. 某科学家用含有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 二氧化碳→类胡萝卜素→ATP
c.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D. 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糖类
30.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1. (12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请根据其主要功能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E在动物体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2)B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F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C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形成G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是指__________________,H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出两种G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分)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这一个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所指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3)图中②是细胞核,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③是________________,它提供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_______,它将合成的多肽链送入_________进行加工;
(6)与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包装直接相关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___;
(7)若此图是个蓝藻的结构模式图,则它不应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 (8分)下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物质为抗体,请据图回答:
(1)此细胞排出抗体的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
(4)此细胞需要K+时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方式从外界吸收。此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帮助并消耗_______________;
(5)若将此细胞放入蒸馏水中,水分子将以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因为它没有_________________保护,所以一段时间后会涨破。
4. (10分)将酵母菌研磨,取一部分匀浆离心,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将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进行以下几项实验: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三支试管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丙酮酸溶液,三支试管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重复实验一,三支试管中的产物分别是:
甲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发光物质),重复实验一和二,从理论上分析,发光最强的是___________试管(填实验组号和试管号)。
【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C D A A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C C D D D D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B A A D B C B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40分)
1. (每空1分,共12分)
(1)葡萄糖;糖元;淀粉
(2)甘油和脂肪酸;脂肪
(3)氨基酸;;脱水缩合
(4)核苷酸;核酸
(5)抗体;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即可)
2. (每空1分,共10分)
(1)[4]叶绿体
(2)细胞质基质(或细胞溶胶);新陈代谢
(3)储存复制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线粒体;能量
(5)⑥核糖体;内质网
(6)④高尔基体
(7)②③④⑤⑧⑨
3. (每空1分,共8分)
(1)胞吐
(2)⑤④③②①
(3)[⑥]线粒体
(4)主动转运;载体;能量
(5)被动转运(自由扩散);细胞壁
4. (每空1分,共10分)
(1)C2H5OH、CO2;无;CO2、H2O
(2)无;CO2、H2O;CO2、H2O
(3)C2H5OH、CO2;无;C2H5OH、CO2
(4)实验一的丙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试卷说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a-23 Cl-35.5 Br-80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干洗衣服的干洗剂主要成分是四氯乙烯,对环境有害。家用不粘锅内侧涂覆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对人体无害。下列关于四氯乙烯和聚四氟乙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它们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 它们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它们的分子中都不含氢原子 D. 它们都可由乙烯只发生加成反应得到
2. 下列各物质中,互为同系物的是
A. 丙三醇和乙二醇 B. 正丁烷和2,2-二甲基丙烷
c. 甲苯和苯乙烯 D. l,3-丁二烯和1-戊炔
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H2ClCH2Cl的系统命名是二氯乙烷
B. 乙烯的实验式是C2H4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是
D. 2,5-二甲基己烷的核磁氢谱中出现三组峰
4. 下列物质中,沸点最高的是
A. 乙烷 B. 丙烷 C. 乙醇 D. 乙二醇
5. 有机物具有下列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滴入石蕊试液不变色,加入少量碱液并滴入酚酞试液,共煮后红色消失。原有机物是下列物质中的
A. 甲酸乙酯 B. 乙酸甲酯 C. 乙醛 D. 甲酸
6. 将0.2mol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得到6.72 L二氧化碳(标准状况
下)和7.2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有甲烷 B. 一定有乙烯 C. 一定没有甲烷 D. 可能有乙烷
7. 已知丁基共有4种,可推断分子式为C5H10O2属于羧酸的同分异构体数目有
A. 3种 B. 4种 C. 5种 D. 6种
8. 下列各组有机物只用一种试剂无法鉴别的是
A. 乙醇、甲苯、硝基苯 B. 苯、苯酚、己烯
C. 苯、甲苯、环己烷 D. 甲酸、乙醛、乙酸
9. 针对下图所示乙醇分子结构,下述关于乙醇在各种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情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与金属钠反应时,①键断裂
B. 与浓硫酸共热至170℃时,②、④键断裂
C. 与醋酸、浓硫酸共热时,②键断裂
D. 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①、③键断裂
10.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乙酸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H4+HCO3-CO2↑+H2O
B. 醋酸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CH3COOH+OH-→CH3COO-+H2O
C. 苯酚溶液与Na2CO3溶液:2C6H5OH+CO32-→2C6H5O-+CO2↑+H2O
D. 甲醛溶液与足量的银氨溶液共热
HCHO+4[Ag(NH3)2]+4OH-CO32-+2NH4++4Ag↓+6NH3+2H2O
11. 下列高聚物必须是由两种单体加聚而成的是
12. 下列各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 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和水反应制丙醇
B. 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遇高锰酸钾制苯甲酸
C. 由氯代环己烷制环己烯,由丙烯制1,2-二溴丙烷
D. 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3. 下列反应的产物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是
A. 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反应
B. 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
C. 甲苯与Cl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D. 邻羟基苯甲酸与NaHCO3溶液反应
14. 某有机物X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为Y和z,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Y和Z的蒸气所占体积相同,化合物X可能是
A. 乙酸丙酯 B. 乙酸甲酯 C. 乙酸乙酯 D. 甲酸甲酯
15. 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温度计的装置示意图,其中所做实验与装置不相符的是
16. 下列各组混合物的物质的最均为mol,组内物质按任意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不变的是
A. 甲烷、甲醇、甲醛 B. 乙炔、苯、1,3-二烯
C. 丙烯、2-丁烯、环己烷 D. 乙醇、乙烯、丙烯酸
17.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用盐酸溶液清洗盛过苯酚的试管
B. 向放有电石的圆底烧瓶中,滴入饱和食盐水可产生乙炔气体
C. 将2%的NaOH溶液4~5滴,滴入2 mL10%的CuSO4溶液中制得Cu(OH)2悬浊液,加入乙醛溶液加热,用以检验醛基存在。
D. 将卤代烃加入到热氢氧化钠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上层液体,加入AgNO3液产生沉淀,则证明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
18. 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M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M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
B. 1 mol M最多能与3 mol Br2发生加成反应
c. 1mol M与足量NaHCO3反应能生成2 mol CO2
D. 1 mol M与足量的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最多消耗4 mol NaOH
1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有机物燃烧只生成CO2和H2O,二者物质的量相等,此有机物的组成为cnH2n
B. 相同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生成的CO2越多,说明烃中的碳元素的含量越大
c. 相同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消耗O2越多,烃中的氢元素的含量越高
D. 某气态烃cXHy与足量O2恰好完全反应,如果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温度>100℃),则y=4;若体积减小,则y>4;反之,则y<4
20.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甲基(-CH3)中含有电子的数目为10NA
B. 1 mol乙醇在O2中完全燃烧,电子转移数目为12NA
C. 1 mol乙醇(c2H5OH)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7NA
D. 标准状况下,22.4 L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 NA
21. 某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若取等质量的A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新制的Cu(OH)2充分反应,理论上消耗这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2:1 B. 3:2:2 C. 6:4:5 D. 3:2:3
22. 下列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又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醛的是
23. 体育竞技中服用兴奋剂既有失公平,也败坏了体育道德。某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遇FeCl3溶液呈紫色
B. 滴入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即证明其结构中肯定存在碳碳双键
C. 1 mol该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2 mol和7 mol
D. 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可以共平面
24. 对羟基扁桃酸是合成香料的重要中间体,它可由如下反应制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反应的原子利用率是100%
B. 对羟基扁桃酸的核磁共振氢谱有6个吸收峰
C. 对羟基扁桃酸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和氧化反应
D. 1 mol对羟基扁桃酸分别与足量Na、Na2CO3、NaHCO3、NaOH反应,用量之比为3:2:l:2。
25. 某有机物A(C4H4O3)10.0 g与足量NaHCO3充分反应,可生成CO22.24 L(标准状况),且A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下列关于A的叙述正确的是
A. 1 mol A充分燃烧消耗4 mol氧气
B. A一定可在铜催化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醛
c. 符合上述条件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2种
D. A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加成、消去、氧化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共50分)
26. (8分)I. 在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制备某些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
完成下列表格:
序号 气体 装置连接顺序(填字母) 制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乙烯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 乙炔 A→C→E ___________
II. 工业上用乙烯和氯气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合成聚氯乙烯(PVC):
甲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7. (7分)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填写所选用的除杂试剂和除杂方法
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操作
1 甲烷(乙烯)
2 粗苯甲酸 ——
3 苯(甲苯)
4 乙醇(水)
28. (7分)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完成比较乙酸、碳酸和苯酚的羟基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实验。
(1)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实验装置,其中A管接________(填字母,下同)口,B管接________口,C管接________________中。
(2)丙同学查资料发现乙酸有挥发性,于是在试管F之前增加了一个盛有_________溶液的洗气装置,使乙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加完善。
(3)完成装置中反应方程式(Ⅰ)__________________(Ⅱ)_____________;(Ⅲ)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 (6分)只需用一种试剂即可将酒精、苯酚溶液、四氯化碳、环己烯、甲苯五种无色液体区分开来,该试剂是____________(填序号)①FeCl3溶液②溴水③KMnO4溶液④金属钠其中所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8分)某有机物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由A可以转化为有机物B、C、D和E;C又可以转化为B、A。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D的蒸气密度是氢气的22倍,并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1)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B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阶段变化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
31. (4分)从樟科植物枝叶提取的精油中其中含有下列甲、乙两种成分:
(1)甲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甲转化为乙需经下列过程(已略去各步反应的无关产物,下同);其中反应Ⅰ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Ⅱ(Y→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注明反应条件)。
32. (10分)有机物A常用于食品行业。已知9.0gA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5.4g和13.2g,经检验剩余气体为O2。
(1)A分子的质谱图如下图所示,从图中可知其相对分子质量是90,则A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
(2)A能与NaHCO3溶液发生反应,A一定含有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
(3)A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个锋,峰面积之比是1:1:1:3,则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4)0.1mol A与足量Na反应,在标准状况下产生H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L。
(5)A在一定条件下可聚合得到一种聚酯,用于制造手术缝合线,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选做题:
33. (10分)2010年美、日三位科学家因钯(Pd)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获诺贝尔化学奖。一种钯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如下:
(R、R’为烃基或其他基团)
应用上述反应原理合成防晒霜主要成分K的路线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
已知:①B能发生银镜反应,1 mol B最多与2 mol H2反应。
②C8H17OH分子中只有一个支链,且为乙基,其连续氧化的产物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其消去产物的分子中只有一个碳原子上没有氢。
③G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④核磁共振图谱显示J分子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
请回答:
(1)B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_____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3)D→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有机物的结构简式:G___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有(包括顺反异构)______________种,其中一种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a. 与D互为同系物 b. 相对分子质量是86
(6)分离提纯中间产物E的操作:先用碱除去D和H2SO4,再用水洗涤,弃去水层,最终通过___________操作除去C8H17OH,精制得E。
【试题答案】
Ⅰ卷(1~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D D A A B C C D B D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C D B D C B D B D C B
Ⅱ卷(26~32题,共50分)
26. (8分)
Ⅰ. (1)B→D→E
CH3CH2OHCH2=CH2↑+H2O
(2)CaC2+2H2O→CHCH↑+Ca(OH)2
Ⅱ. CH2ClCH2Cl
27. (共27分)
1 Br2(CCl4)或Br2(H2O) 洗气
2 —— 重结晶
3 KMnO4(H+)、NaOH溶液 分液
4 新制CaO 蒸馏
28. (7分)(1)D(或E),E(或D),F(2)饱和NaHCO3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产生白色沉淀
29. (6分)浓溴水 方程式略
30. (共8分)CH2=CH2 CH3CHO 方程式略
31. (共4分)(1)羟基(2)加成反应
32. (10分)
(1)C3H6O3 (2)羟基
(3) (4)2.24
(5)
33. (共10分)
(1)碳碳双键 醛基
(2)氧化反应
(3)
(4)
(5)4种;任写一种
(6)蒸馏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理科)
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第Ⅰ卷(共7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哲学的任务是
A. 追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B. 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
c. 获得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 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2. 如何看待自然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下列组合选择中,全部属于世界观的是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客观的
②人的生存发展是依赖于自然的
③人的实践活动受自身意识的影响
④中国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这说明
A.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
C. 哲学与具体科学互为前提和基础
D. 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
4.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 物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 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5. 下列说法不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 水是万物的始基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6. “揠苗助长”事与愿违;“庖丁解牛”事半功倍。这两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A. 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反应
B. 规律对于人们的活动不都是有意义的
C. 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D. 人们面对客观规律不是无能为力的
7. 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 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 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
D.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8. 有这样一个故事: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朋友被他的诡辩激怒了,便狠狠地揍了他。从哲学的角度看,欧布里德错误在于
A. 割裂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 否认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C. 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 肯定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9. 2010年春夏季中国报纸十大流行语真实记录了我国社会与国际社会今年春夏季走过的轨迹:地震、上海世博会、低碳、房价调控、南非世界杯、维和警察、债务危机、校园安全、十二五规划、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客观地映照了时代发展中出现的诸多社会现象,反映了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的热点、焦点信息。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 物质决定意识
B. 意识具有创造性,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
C. 我国是一个开放兼容的社会
D. 经济活动决定人的认识活动
10. “正是有了我们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 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1.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客观实在”是指
①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②物质具有的固有属性
③各种概念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④物质具有的唯一特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2. 下图反映的哲理是
A. 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B. 离开了整体的部分就不能称其为部分
C.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D.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13. 下图是杭州的城市标志。该标志是以篆书“杭”字演变而来。城标运用江南建筑中标志性的翘屋角、圆拱门作为表现形式,将航船、城郭、建筑、园林、拱桥等诸多要素融入其中,巧妙地表达了城市、航船、建筑、园林、拱桥与水的亲近感。它是杭州城市独特文化和精神的直观展现。这说明艺术创作
①是意识能动性的体现 ②根源于现实生活
③是对现实生活的复制 ④完全是想象力的产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4. 某一动物死后,它所有的生理机能都停止了活动,当把它焚烧后,这一动物就不存在了。这说明
A. 物质的运动停止了 B. 物质的运动形式没有改变
C. 物质有生有灭 D. 被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15. 古希腊的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针对这两种观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两者都正确反映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 两者都错误地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C. 前者承认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 后者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16.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7.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中国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按照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这说明
A. 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 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 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18. 下列说法中,哪些属于规律
①日夜更替,四季变化 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④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⑤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⑥万有引力
A. ①④⑤⑥ B. ③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据此材料回答19—20题。
19. 求真了还要务实。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
A. 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C. 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 D. 探究生命的起源
20. 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
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
A. 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B. 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
c. 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
D. 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
21. 恩格斯说:“一切观点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主要告诉人们
A. 不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要经过客观世界的检验
B. 正确的思想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人脑中的反映
C. 有了人脑再加上现实就等于意识
D. 观念等于经验,经验等于意识,所以意识来源于人脑的观念
22. 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然而他们写出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①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②人脑对鬼神的虚幻的反映
③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④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原型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23. 世界上最大的斜拉索桥——上海杨浦大桥、北京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鸟巢”,都是先由工程师设计,后由建筑工人按图纸施工来完成的。这说明
A. 人们能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B. 有客观存在就能形成人的意识
c. 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先于物质产生
D. 意识决定物质,是本原
24. 甲、乙两位同学就物质概念进行了辩论。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甲、乙的观点
A. 前者正确,后者错误
B. 前者错误,后者正确
C. 两者各自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都是不正确的
D. 都正确,前者是就物质总体而言,后者是就具体事物而言
25. 被誉为“爱因斯坦以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英国科学家斯蒂芬·霍金说:“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最终电脑将像人的大脑一样发达,甚至能够自行设计出新的智能电脑。”上述材料表明
A. 电脑最终也会具有意识 B. 电脑能够模拟人脑,是人脑的延伸
C. 电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D. 电脑与人脑的功能趋于一致
26. 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7. 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作品。画面上明明画了一只逼真的烟斗,而画上的法文写的却是“这不是一只烟斗”。当我们面对这幅画的时候,图形与文字共同组成的这幅画又启发我们思考艺术作品与现实对象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表达两者关系的有
①艺术作品是不依赖原型的主观创造
②艺术作品体现了对原型的摹写与创造的统一
③艺术作品是对原型的审美再现
④艺术作品应不断追求更逼真地反映原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8.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 舆论导向对事物发展有决定作用
B. 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 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29. 天气预报之所以要更加准确,除了2008年奥运会每个场馆需要具体气象信息外,其他一些重大活动也在要求气象预报越来越精细。这表明
A. 只要人类需要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
B.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发展
D.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0. 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A. 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B.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 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
D.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1. 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基本要素。以往人们通过食物获取这些微量物质,科学的发展使人们能够通过服用某种或某几种维生素来弥补食物摄取方式的不足。一些科学家认为,大量服用某些维生素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另一些科学家警告说,服用过量的维生素可能对健康造成损害。关于维生素的问题的争论表明
①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总是有条件和不完善的
②人们获得正确认识仅在一定时期内是真理。
③人们获得的正确认识不具有终极真理的性质
④人们的认识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2.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其哲学寓意是
A. 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B.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
C. 一切真知都来自于实践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3. “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34. 思维着的精神之所以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因为它
①如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 ②直接反映了客观存在
③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④具有主观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5. 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是
A. 蜘蛛结网 B.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提出
C. 医生治病 D. 人们认识事物的现象和本质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0分)
二、简答题 本大题10分
36.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__________________,哲学是具体科学的___________________,对具体科学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 在空格里作答,紧扣题意,简明扼要
观点 属于哪种哲学派别
例:水是世界的本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38.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______________的必然的___________的联系。
39. 荀子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至矣,行之,明也。”
这一名言体现的认识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机械设计中,“等强原则”是指设计一个零件要使每个部分的强度相等,这样才能保证机器整体使用寿命相等,不会因部分零件报废造成浪费。“等强原则”符合_____________的方法论要求。
三、问答题 本大题共20分
41. 屠呦呦于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
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1969年2月,屠呦呦接受了中草药抗疟研究的艰巨任务。她首先从收集整理历代医藉、本草、地方药志的单、验方入手,还走访当时中医研究院内老中医专家,整理了一个从2000余方药中选编的以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终于在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
抗疟发掘的成功。……此后,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在这种情况下,屠呦呦于1972年8-10月,偕同有关医务人员携药赴海南昌江地区试用,从间日疟到恶性疟,从本地人口到外地人口,首次取得30例青蒿抗疟的成功。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A A D C B A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A D C C A B A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A D B D B C C A
31 32 33 34 35
B B C D C
二、简答题(本题共l0分)
36. 基础 概括和总结 指导作用
37.
观点 属于哪种哲学派别
例:水是世界的本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存在就是被感知,心外无物 主观唯心主义
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辩证唯物主义
38. 本质 稳定
39.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40. 系统优化
三、问答题(本题共20分)
41.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进行实验研究,组织鼠疟筛选,终于在第191次实验(先后筛选方药200余种)中,获得了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6分)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她又进行了深入的药理、毒理研究,为确保用药安全她还亲自试服。(6分)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青蒿素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6分)
④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2分)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文科)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选题(45分)
1. 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它们间的静电力为,如果将它们所带的电量都增大为原来的2倍,同时将它们之间的距离也增大为原来的2倍,它们之间作用力的大小将等于( )
A. 2 B. 4 C. /2 D.
2. 带电微粒所带电量不可能是下列值中的( )
A. 2.4×10-19C B. -6.4×10-19C
C. -1.6×10-18C D. 4.0×10 17C
3. 在磁感应强度为2.0×10-2T的匀强磁场中,放一个面积是5.0×10-2m2的导线环。当环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穿过导线环的磁通量等于( )
A. 2.5×10-3Wb B. 1.0×10-3Wb C. 1.5×10-3Wb D. 4.0×10-3Wb
4. 下列四个实验现象中,不能表明电流能产生磁场的是( )
A. 甲图中,导线通电后磁针发生偏转
B. 乙图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C. 丙图中,电流方向相同时,导线相互靠近
D. 丁图中,电流方向相反时,导线相互远离
5. 下图中画出了电流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6. 将条形磁铁极插入螺线管过程中螺线管会产生感应电动势,若要增大螺线管内的感应电动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A.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减小磁铁进入螺线管的速度
B.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螺线管的匝数
c.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换磁性弱的磁铁
D. 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用磁铁的S极插入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B.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D. 安培首先提出磁场对电荷有力的作用
8. 线框位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下列哪些措施能使线框中产生感应电流( )
A. 向左匀速拉动线框
B. 向左加速拉动线框
C. 线框垂直纸面前后运动
D. 线框以为轴向纸面外翻转
9. 某变压器原线圈的匝数为1000,副线圈的匝数为200,在原线圈两端加220V交流电压时,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
A. 0V B. 220V C. 44V D. 1100V
10. 一负电荷从电场中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它运动的图象如图甲所示。则、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图乙中的( )
11. 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周围能自由转动的小磁针、、、已静止,指向正确的是( )
A. 小磁针 B. 小磁针
C. 小磁针 D. 小磁针
12. 如图长为30cm、质量为0.1kg的金属棒中通有2A的电流,电流方向自左向右,金属棒用绝缘细线悬吊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0.5T,此时悬线的拉力为(g取10m/s2)( )
A. 1.3N B. 0.3N C. 1N D. 0.7N
13. 干燥的冬季,小明伸手去开自来水龙头,感觉被“电”了一下,缩回了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定是小明家的电器漏电了,使水管带了电
B. 可能是小明身上摩擦起了电,电荷在他手指尖分布较密,发生了尖端放电
C. 小明一定是碰到水龙头才被电到的
D. 如果小明立刻再伸手去碰水龙头,一定还会被电到
14. 一个带电的微粒(重力不计)穿过图中所示的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区域时,恰能沿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此带电微粒一定带正电
B. 此带电微粒一定带负电
C. 若让带电微粒从右向左进入此区域,微粒仍然能够沿直线运动
D. 若让带电微粒从右向左进入此区域,微粒将不再能够沿直线运动
15. 如图所示,甲图中是一条电场线,乙图则是放在电场线上、处的试探电荷所受电场力大小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间的函数图象,则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场源是正点电荷,则场源位置在B侧
B. 若场源是负点电荷,则场源位置在B侧
C. 处的场强大于处的场强
D. 处的场强小于处的场强
二、多选题(9分)
16. 关于电场强度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在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
B. 在电场中某点不放电荷,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一定为零
c. 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D. 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就是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17. 为了减少远距离输电时在输电线上的电能损耗,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
A. 应提高输电电压 B. 应降低输电电压
c. 使用电阻率高的导体材料 D. 使用电阻率低的导体材料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闭合S后,不亮
B. 乙图中,闭合s后,比晚亮
c. 丙图中,闭合瞬间,两灯同时亮;断开瞬间,两灯同时灭
D. 若将甲图中的电源换成交流电,两灯都会亮
三、填空题(16分)
19. 某金属导体中通有0.4A的恒定电流,则在5s内通过该导体某横截面的总电量为___________C;通过此横截面的电子数为____________个。
20. 一台电动机,额定电压是220V,线圈电阻是4Ω,在额定电压下通过的电流是5A,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是___________w,提供的机械功率是_____________w;若用此电动机向上匀速提升重400N的重物,重物的速度是___________m/s。
21. 下图所示的正弦交流电的频率为__________Hz,电压的有效值为________V;将该正弦交变电压加在10Ω的电阻两端,则在20s内电阻上产生的焦耳热为___________J。
四、计算题(30分)
22. 在真空中O点放一个点电荷,直线通过点,的距离=30cm,点放一个点电荷,如图所示。已知静电力常量,求:
(1)在点受到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2)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
(3)拿走后点的场强
(4)、两点的场强哪点大
23. 如图,不计电阻的无限长导轨、左端由电阻相连,不计电阻的导体棒垂直放置在两条导轨上,且与导轨接触良好,整个装置置于匀强磁场中。已知导轨间距离=0.2m,电阻Ω,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若以=10m/s的速度匀速向右运动,问:
(1)在10s内与所围成的回路的磁通量增加了多少
(2)此过程中通过的电流强度是多大
24. 水平放置的金属导轨上放一导体棒,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如图,导体棒质量为=1.2kg,棒长=1 m,棒中通入=3A的电流时,它可在导轨上匀速滑动;若电流增大为=5A时,棒可获得=2m/s2的加速度,求
(1)导体棒匀速滑动和加速滑动时所受安培力之比
(2)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强度的大小。
【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B B D B D D C C C D B D C
二、多选题
16 17 18
AC AD ABCD
三、填空题
19. 2C 1.251019个
20. 1100W 1000W 2.5m/s
21. 50Hz V(或7.07V) 100J
四、计算题
22. (1),方向向左
(2),方向向右
(3)场强仍为,方向向右
(4)点场强大
23. (1)0.4Wb
(2)0.008A
24. (1)3:5
(2)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一卷和第二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一卷
第一部分 听力(共两节, 满分30分)
第一节 (共5小题, 每小题1.5分, 共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道小题, 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将有10秒钟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你将听一遍。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共7.5分)
1. What kind of jacke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 A darker one. B. A thicker one. C. A brighter one.
2.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bank B. In a shop. C. In a hospital.
3. what is the man’s attitude towards the dog
A. Friendly. B. Rude. C. Afraid.
4. Where will the woman go
A. To the bookstore.
B. To the Student Centre.
C. To the convenience store.
5. What are the speakers probably talking about
A. A paper. B. A report card. C. A curriculum schedule
第二节 (共10小题, 每小题1.5分, 共15分)
听下面4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道小题,从每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5秒钟的时间阅读每小题。听完后,每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做答时间。每段对话你将听两遍。
听第6段材料, 回答第6至7题。
6.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Giving advice.
B. Making a request.
C. Making an apology
7. What did the man do last night
A. He made the carpet dirty.
B. He drank too much.
C. He broke a cup.
听第7段材料, 回答第8至9题。
8. How long has the woman waited
A. About 20 minutes.
B. About 30 minutes.
C. About 60 minutes.
9.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A. Have her meal.
B. Wait a little longer.
C. Write to the manager
听第8段材料, 回答第10至12题。
10.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Looking at paintings.
B. Buying paintings.
C. Drawing paintings.
11. what style of painting does the woman like better
A. Ones whose colors are complicated.
B. Ones whose colors are soft.
C. Ones whose colors are deep.
12.·What will the man do next
A. Take the woman to see more.
B. Introduce the woman to the artist.
C. Have a talk with the artist by himself.
听第9段材料, 回答第13至15题。
13. Why does the woman want to sell the car
A. She is spending lots of money repairing it.
B. She wants to buy a new one.
C. She needs money.
14. How much will it cost to advertise the car on the Internet
A. $15 for one week.
B. $20 for two weeks.
C. $40 for two weeks.
15. How is the woman going to sell the car
A. She’ll sell it through the man.
B. She’ll put an ad in the paper.
C. She’ll put an ad on the Internet.
第三节 听取信息(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共7.5分)
听下面一段独白, 请根据题目要求, 从所听到的内容中获取必要的信息, 填入标号为16-20的空格中。听录音前你将有10秒钟的阅题时间, 录音读两遍。你将有60秒钟的做答时间。
A Police Report
Suspect(嫌疑人) A quite tall man who was wearing a(n)______16____
Case ________17_________
Time of case At about_____18______
Scene of case A(n)________19________ in a small town in California
Loss _____20_______dollars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 满分45分)
第一节 单项选择(共15分, 每小题1分)
21. Whenever we hear of a natural disaster, even in a distant part of the world, we feel sympathy for the people_________________.
A. to have affected B. to be affected
C. affected D. having affected
22. Simon made a big bamboo box________ the little sick bird till it could fly.
A. keep B. kept C. keeping D. to keep
23. Every morning, he drives to the subway station, ________ his wife, and then drives to his own workplace.
A. picks up B. drops off C. puts up D. catches up with
24. Do you wake up every morning_______________ energetic and ready to start a new day
A. feel B. to feel C. feeling D. felt
25. The best part__________ to Peter, John was so disappointed that he felt unwilling to continue his taking part in the play.
A. given B. giving C. to give D. having given
26. When I caught him____________ me, I stopped__________ things there and started dealing with another shop.
A. cheating;buying B. to cheat;buying
C. cheating;to buy D. to cheat;to buy
27. Claire had luggage___________ an hour before her plane left·
A. check B. checking C. to check D. checked
28. Alibaba has become China’s largest online commercial company, ___________ a profit of 1.36 billion yuan in 2006.
A. earns B. earning C. earned D. to have earned
29. There were many talented actors out there just waiting_____________.
A. to discover B. to be discovered
C. discovered D. being discovered
30. It’s difficult to_____________ American culture.
A. get used to B. contrary to C. turn to D. look forward to
31. It is worth considering what makes “convenience” foods so popular, and_________ better ones of your own.
A. introduces B. to introduce C. introducing D. introduced
32. We must __________ freedom and license(放纵).
A. protest about B. participate in
C. look out for D.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33. ______________to reach them on the phone, we sent an email instead.
A. Fail B. Failed C. To fail D. Having failed
34. —Can I see the doctor today
—You could, but as you haven’t got an appointment, it would mean__________ for a few hours.
A. to wait B. being waiting C. waiting D. having waited
35. Before visiting him, I called him up_________________.
A. in detail B. in public C. in advance D. in favorer of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 每小题1. 5分, 共30分)
A Love Note To My Mom
When I was a little girl, I would often accompany you as you modeled for fashion photographers. It was years later that I finally understood what role modeling______36______ in your life. Little did I know you were______37_______ every penny you earned to go to____38______school.
I cannot thank you enough for______39_________you told me one autumn afternoon when I was nine. After finishing my homework, I wandered into the dining room where you were buried_____40_____piles of law books· I was_______41_____ .Why were you doing what I do—memorizing textbooks and studying for____42_____ When you said you were in law school, I was more puzzled. I didn’t know Moms_____43______be lawyers too. You smiled and said, “In life, you can do anything you want to do. ”
As young as I was, that statement kept_____44_______ in my ears. I watched as you faced the____45______of completing your studies, starting companies with Dad, while still being a ___46_____and a Mom of five kids. I was exhausted just watching you_____47____. With your words of wisdom in my_____48______mind, I suddenly felt unlimited freedom to dream. My whole world______49___. I set out to live my life filled with____50______, seeing endless possibilities fo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achievements.
Your words became my motto. I____51______ found myself in the unique position of being either the first(woman doctor in Maryland Rotary)_____52_____ one of the few women(chief medical reporters)in my field. I gained strength every time I said, “Yes, I’ll try that. ”
Encouraged by your____53________, I have forged ahead(毅然前行)with my life’s journey, less afraid to make mistakes, and____54______meeting each challenge. You did it, and now I’m_______55_____ it. Sorry, got to run. So much to do, so many dreams to live.
36. A. found B. played C. kept D. provided
37. A. saving B. making C. donating D. receiving
38. A. business B. fashion C. law D. medical
39. A. what B. that C. which D. where
40. A. at B. to C. upon D. under
41. A. amused . B. worried C. puzzled D. disappointed
42. A. roles B. tests C. positions D. shows
43. A. must B. ought to C. need D. could
44. A. ringing B. blowing C. falling D. beating
45. A. choices B. chances C. challenges D. changes
46. A. professor B. doctor C. reporter D. model
47. A. in danger B. in action C. in trouble D. in charge
48. A. weak B. powerful C youthful D. empty
49. A. came back B. closed down C. went by D. opened up
50. A. hope B. hardship C. harmony D. sadness
51. A. constantly B. shortly C. hardly D. nearly
52. A. and B. but C. or D. for
53. A. description B. statement C. praise D. introduction
54. A. secretly B. curiously C. carelessly D. eagerly
55. A. doing B. considering C. correcting D. reading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共20小题, 每小题2分, 共40分)
第一节 阅读文章, 选出问题的最佳选项。
A
RichardSolo 1800 Rechargeable Battery
In just minutes a day, plug in and charge your iPhone quickly!
Just plug RichardSolo 1800 into your iPhone once or twice a day, for fifteen minutes, and keep your iPhone charged up. At your desk, or at dinner, plug RichardSolo into iPhone to instantly transfer charge. No more battery worries. RichardSolo will charge iPhone to full 1.5 times, and it is good for 3-5 years of recharges.
Use the iPhone while charging it. Even charge the RichardSolo 1800 and iPhone together at the same time. Take only one charger when traveling and wake up in the morning with the RichardSolo and the iPhone charged.
RichardSolo 1800 is largest in its class and holds its charge for months. Work with almost all iPhone cases.
Your satisfaction is guaranteed, with our 30-day return privilege. If you’re not satisfied for any reason, we’ll email you a pre-paid return label.
Actual customer comments:
To have your company exhibit such good service is unbelievably refreshing. —P.S.
This is what I call great customer support. I wish more companies would figure this out these days. Thank you so much. —D.C.
You have provided me one of the best services I have ever seen on any online/telephone shopping. —T.K.
You must have the fastest processing and shipping in the industry! —M.C.
This is the best customer service experience I have had in a long time. —L.L.
I’ve read online about your amazing customer service, and I must say. I’m now a true believer. —B.L.
56. How long does it take the battery to charge up an iPhone
A. 15 minutes. B. 30 minutes. C. 1.5 hours. D. 3 hours.
57. What is special about the battery
A. It is built in an iPhone.
B. It is the smallest of its kind.
C. It can also be used as a charger.
D. It keeps power for about 30 days.
58. Who mentions the transporting of the battery
A. P. S. B. B. L. C. M. C. D. T. K.
59. The customer comments on the battery are mainly about its___________.
A. quality B. service C. function D. shopping
B
Are you sometimes a little tired and sleepy in the early afternoon Many people feel this way after lunch. They may think that eating lunch is the cause of the sleepiness. Or, in summer, they may think It is the heat, However, the real reason lies inside their bodies. At that time-about eight hours after you wake up— your body temperature goes down. This is what makes you slow down and feel sleepy. Scientists have tested sleep habits in experiments where there was no night or day. The people in these experiments almost always followed a similar sleeping pattern. They slept for one long period and then for one short period about eight hours later.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people take naps(小睡)in the middle of the day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warmer climates, where the heat makes work difficult in the early afternoon. Researchers are now saying that naps are good for everyone in any climate. A daily nap gives one a more rested body and mind and therefore is good for health in general. In countries where naps are traditional, people often suffer less from problem such as heart disease.
Many working people, unfortunately, have no time to take naps. Though doctors may advise taking naps, employers do not allow it! If you do have the chance, however, here are a few tips about making the most of your nap. Remember that the best time to take a nap is about eight hours
after you get up. A short sleep too late in the day may only make you feel more tired and sleepy afterward. This can also happen if you sleep for too long. If you do not have enough time, try a short nap-even ten minutes of sleep can be helpful.
60. Why do people feel sleepy in the early afternoon according to the text
A. They eat too much for lunch.
B. They sleep too little at night.
C. Their body temperature becomes lower.
D. The weather becomes a lot warmer.
61. If you get up at 6:30 am, what is the best time for you to take a nap
A. About 12:30 pm. B. About 1:30 pm.
C. About 2:30 pm D. About 3:30 pm
62. 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Just for a Rest B. All for a Nap
C. A Special Sleep Pattern D. Taking Naps in Warmer Climate·
C
Almost every day we come across situations in which we have to make decisions one way or another. Choice, we are given to believe, is a right. But for a good many people in the world, in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choice is a luxury, something wonderful but hard to get, not a right. And for those who think they are exercising their right to make choices, the whole system is merely an illusion, a false idea created by companies and advertisers, hoping to sell their products.
The endless choice gives birth to anxiety in people’s lives. Buying something as basic as a coffee pot is not exactly simple. Easy access to a wide range of everyday goods leads to a sense of powerlessness in many people, ending in the shopper giving up and walking away, or just buying an unsuitable item(商品)that is not really wanted. Recent studies in England have shown that many electrical goods bought in almost every family are not really needed. More difficult decision-making is then either avoided or trusted into the hands of the professionals, lifestyle instructors, or advisors.
It is not just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goods that is the problem, but the speed with which new types of products come on the market. Advances in design and production help quicken the process. Products also need to have a short lifespan so that the public can be persuaded to replace them within a short time. The typical example is computers, which are almost
out-of-date once they are bought. This indeed makes selection a problem. Gone are the days when one could just walk with ease into a shop and buy one thing;no choice, no anxiety.
63, What does the author try to argue in Paragraph 1
A. The exercise of rights is a luxury.
B. The practice of choice is a difficult.
C. The right of choice is given but at a price.
D. Choice and right exist at the same time.
64. Why do more choices of goods give rise to anxiety
A. Professionals find it hard to decide on a suitable product.
B. People are likely to find themselves overcome by business persuasion.
C. Shoppers may find themselves lost in the broad range of items.
D. Companies and advertisers are often misleading about the rage of choice.
65. By using computers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wants to prove that_______.
A. advanced products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B. products of the latest design fold(覆盖)the market
C. competitions are fierce(激烈的)in high-tech industry
D. everyday goods need to be replaced often
66. What is this passage mainly about
A. The variety of choices in modern society.
B. The opinions on people’s right in different countries.
C. The problems about the availability of everyday goods.
D. The helplessness in purchasing decisions.
D
We can achieve knowledge either actively or passively(被动地). We achieve it actively by direct experience, by testing and proving an idea, or by reasoning.
We achieve knowledge passively by being told by someone else. Most of the learning that takes place in the classroom and the kind that happens when we watch TV or read newspapers or magazines is passive. Conditioned as we are to passive learning, it’s not surprising that we depend on it in our everyday communication with friends and co-workers·
Unfortunately, passive learning has a serious problem. It makes us tend to accept what we are told even when it is little more than hearsay and rumor(谣言).
Did you ever play the game Rumor It begins when one person writes down a message but doesn’t show it to anyone. Then the person whispers it, word for word, to another person. That person, in turn, whispers it to still another, and so on, through all the people playing the game. The last person writes down the message word for word as he or she hears it. Then the two written statements are compared Typically, the original message has changed.
That’s what happens in daily life. The simple fact that people repeat a story in their own words changes the story. Then, too, most people listen imperfectly. And many enjoy adding their own creative touch to a story, trying to improve on it, stamping(打上标记)it with their own personal style. Yet those who hear it think they know.
This process is also found among scholars and authors:A statement of opinion by one writer may be re-stated as fact by another, who may in turn be quoted(引用)by yet another; and this process may continue, unless it occurs to someone to question the facts on which the original writer based his opinion or to challenge the interpretation he placed upon those facts.
6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assive learning may occur in______________.
A. doing a medical experiment B. solving a math problem
C. visiting an exhibition D. doing scientific reasoning
68. The underlined word “it” in Paragraph 2 refers to____________.
A. active learning B. knowledge
C. communication D. passive learning
69. The author mentions the game Rumor to show that_____________.
A. a message may be changed when being passed on
B. a message should be delivered in different ways
C. people may have problems with their sense of hearing
D. people tend not to believe in what they know as rumor
70.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passage
A. Active learning is less important.
B. Passive learning may not be reliable.
C. Active learning occurs more frequently.
D. Passive learning is not found among scholars.
第二节 根据短文内容, 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In the 60s, people asked about your astrological(about star)sign. In the 90s, they want to know your website. _______71_______Your website is an electronic meeting place for your family, friends and potentially, millions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Best of all, you may not have to spend a cent. The Web is filled with all kinds of free services and all it takes is some
time and creativity.
_______72_________Like the table of contents of a book or magazine, the home
page is the front door. Your site can have one or more pages, depending on how you design it.
While web pages vary greatly in their design and content, most use a traditional magazine layout(版面设计). At the top of the page is a banner(横幅)GRAPHIC. Next comes a greeting and short description of the site Pictures. text, and links to other websites follow.
________73_________ Think about whom the site is for and what you want to say. Next, gather up the material that you want to put on the site.
While there are no rules you have to follow, there are a few things to keep in mind:____74____If you want too much at the beginning, you may never get the site off the ground. You can always add to your site.
Less is better. Most people don’t like to read a lot of long texts online. ______75____
Smaller is better. Since it can take a long time to download large files, keep the file sizes small.
Have the rights. Don’t put any material on your site unless you are sure you can do it legally. Always remember to get the permission from the writer first.
Now it’s time to 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start building.
A. Start simply.
B. Break it into small pieces.
C. Draw a rough layout on a sheet of paper.
D. Many websites are considered very interesting.
E. Before you start building your site, do some planning.
F. Think of your home page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your website.
G. These days, having a web address is almost as important as a street address.
第二卷(共35分)
一、根据句子意思和首字母提示写出适当的词, 注意词形。(共10题, 每小题1分, 共10分)
1. The bomb was timed to e_______________ during the rush hour.
2. I d ____________________ an apology.(要求)
3. The driver was not to b_______________ for the accident. It’s not his fault.
4. I like her a_______________ to the problem.(方法)
5. He was awarded a merit badge(奖章)for his b_____________ in the battle.
6. Every weekend, he likes to w_______________ over the countryside. (漫步)
7. He i______________ his willingness to join us with a nod of his head. (表明)
8. The firefighter managed to save the baby from the fire but i__________ himself.
9. The long walk gave him a good a___________.(食欲)
10. Every year Africa____________ a large amount of beef to Europe. (出口)
二、根据句意, 补全句子。(共5小题, 每小题2分, 共10分)
1. 一些当代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
Some contemporary advertisements main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调查结束前, 警察拒绝对其发表评论。
____________________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rime until it is completed.
3. 他坚持陪我走到车站来为我送行。
He insisted on walking me to the statio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为了避免对英国小费制度的困惑, 你要查看账单是不是包括小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ou need to check your bill to see if a tip is included or not.
5. 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个小女孩儿变得越来越依恋她的妈妈。
As time went b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面表达(15分)
假定你是李华, 3个月前离开北京到英国留学, 你的朋友李越写信询问你的近况。请你根据下列要点写封回信。
要点:1. 气候潮湿多雨, 但人们很少用伞;
2. 饮食多样融合, 中餐馆多;
3. 没有教科书, 课少, 但需要自学的东西很多;
4. 不像一般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多数英国人友好开朗, 已结交了一些朋友。
注意:1. 词数100左右;
2. 可适当增加细节, 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与结尾已为你写好。
Dear Li Yue
I’m so gla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about my life here in Brita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ve Li Hua
【试题答案】
第一卷 听力:
1-5. ACABB 6-10. CACCA 11-15. BBACB
16. mask 17. robbery 18. 3:30 19. bank 20. 10, 000
单选:21-25:CDBCA 26-30:ADBBA 31-35:CDDCC
完形填空:
36-40 BACAD 41-45 CBDAC 46-50 DBCDA 51-55 ACBDA
阅读理解:
第一节:56-60 ACCBC 61-65 CBBCB 66-70 DCDAB
第二节:71. G 72. F 73. E 74. A 75. B
第二卷:
一、1. explode;2. demand/demanded;3. blame;4. approach/approaches;5. bravery;6. wander;7. indicates/indicated;8. injured;9. appetite;10. exports
二、
1. aim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society
2. The police refused to comment on
3. to see me off
4. To avoid getting confused about the British tipping system
5. this girl is becoming/became more and more attached to her mother北京市师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8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1. 夏天夜晚,路灯的灯泡周围,聚集了许多蚊虫,这一现象说明这些蚊虫具有的生物基本特征是:
A. 适应性 B. 应激性 C. 遗传性 D. 进化性
2. 下列物质合成时,不需要氮元素的是:
A. 蛋白质 B. DNA
C. 纤维素 D. RNA
3. 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24日在北京圆满闭幕。在马拉松比赛中,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发生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排汗而向外排出了过量的:
A. 水 B. 钙盐 C. 钠盐 D. 尿素
4. 用化学分析法测得某有机物的化学元素及含量如下表所示,该物质最可能是:
元素 C O N H S Fe
含量(%) 55.64 19.80 16.64 7.34 0.39 0.34
A. 核酸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糖类
5. 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水在生物体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参与新陈代谢 ②参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③良好的溶剂 ④储存能量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6. 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 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c. 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 淀粉只能水解成麦芽糖
7. 细胞中脂肪的主要作用是:
A. 储能 B. 调节正常代谢活动
c.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 保护细胞,减少散热
8. 下列脂类物质中,能够对生物体的正常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的是:
A. 脂肪 B. 磷脂 C. 固醇 D. 植物蜡
9.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蛋白质的是:
A. 唾液淀粉酶 B. 生长激素 C. 雄性激素 D. 细胞膜上的载体
10. 下列物质中,有的是氨基酸,有的不是。其中能组成生物体蛋白质分子的全部氨基酸经缩合反应形成的物质叫做:
A. 二肽 B. 三肽 C. 四肽 D. 蛋白质
11. 现有1020个氨基酸,共有氨基1046个,羧基1058个,由它们合成的一个含四条肽链的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分别是:
A. 1019、27、39 B. 1019、1、1 C. 1016、26、38 D. 1016、30、42
12. 下列依次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基本支架的化合物组合是:
A. 糖类,脂类、核酸 B. 蛋白质、核酸、磷脂
C. 蛋白质、糖类、核酸 D. 蛋白质、磷脂、核酸
13. 关于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和检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检测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时,甲基绿可以使DNA呈蓝绿色
B. 鉴定蛋白质的实验中应将双缩脲甲液和双缩脲乙液分别加入到蛋清稀释液中
C. 甘蔗茎和甜菜的块根中提取的糖都可以用于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D. 鉴定脂肪组织的苏丹Ⅲ试剂,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橘黄色油滴
14.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和克雷格因为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下列关于RNA的描述,错误的是:
A. RNA是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
B.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C. RNA只分布在细胞质中
D. RNA和DNA的一些碱基是相同的
15. 下图是艾滋病病毒(HIV)和大肠杆菌噬菌体(T4)的结构模式图。比较二者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不具备细胞结构,核心物质的结构完全相同
B. HIV的外壳成分含有磷脂,T4外壳含有核酸
c. 二者的核心物质都是核酸,外壳的化学结构不同
D. HIV有细胞膜的结构,T4有细胞核的结构
16.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结构共性的是:
A. 都具有遗传物质 B. 都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结构
C. 都具有核糖体 D. 都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17. 下图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关于其结构和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选择性的物质运输通常伴随能量的消耗
B. 完成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需要①
C. ②和③是可以运动的
D. 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被转运至细胞内
18. 下图是植物细胞部分膜结构示意图,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结构,按①②③④顺序依次是:
A. 细胞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核膜
B. 叶绿体膜、细胞膜、线粒体膜、核膜
C. 细胞膜、叶绿体膜、线粒体膜、内质网膜
D. 线粒体膜、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
19. 在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磷脂分子的一组细胞器是:
①线粒体 ②核糖体 ③叶绿体 ④细胞核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A. ①③ B. ④⑤ C. ⑤⑦ D. ②⑥
20. 两种细胞分别具有下列特征。从表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特征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壁 有 有
核糖体 有 有
细胞核 无 有
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 有 无
细胞呼吸 有 有
A. 细胞I是原核生物,可能是蓝藻
B. 细胞II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C. 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D. 细胞II在化石记录中出现的时间比细胞I要晚
21. 下图是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供选答案中不正确的是:
A. 1与2均有选择透过性
B. 碳反应是在4中进行的
C. 光反应是在3处进行的
D.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均分布在3上
22. 与胰岛素合成和分泌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是:
A.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线粒体和核糖体
C. 中心体和高尔基体 D. 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23.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内质网功能的是:
A. 参与细胞内脱水缩合反应 B. 提供核糖体附着的支架
C. 提供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D. 扩展细胞内膜面积,有利于酶的附着
24. 下图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是:
A. 图中能产生ATP的结构有1、2、5
B. 1中产生的一分子CO2,扩散出来进入2中被利用,穿过的磷脂双层的层数为4层
C. 2与4中都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色素
D. 3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5. 下列哪种生理活动将促使ATP转化为ADP:
A. O2进入红细胞 B. 植物根尖吸收水分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26. 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
A. 主动转运和主动运输 B. 胞吞和主动转运
C. 主动转运和胞吞 D. 被动转运和主动运输
27. 下列关于ATP生理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TP是细胞中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其中含有大量的能量
B. ATP是细胞内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
C. 能产生ATP的结构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D. ATP是生物体内唯一的贮藏能量的物质
28. 下列有关细胞与能量的表述,错误的是:
A. 在生物体内,能量可以被消灭,也可以被创造
B. 在生物体内,能量从化学能转变为多种形式的能
C. 萤火虫发光需要的能量来自于食物中的化学能
D. 细胞是开放的系统,摄取有机物的同时也摄取了能量
29. 通过质壁分离和复原可以鉴定的是:
①细胞的死活
②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③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相当于一个渗透系统
④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的吸水性依次递减
⑤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的
⑥细胞膜是单层膜
A. ①②③ B. ②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30. 探索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需进行如下步骤:①取3支试管,编号并注入2毫
升淀粉溶液②向各试管注入1毫升淀粉酶溶液③向各试管滴l滴碘液④将3支试管分别放在60℃的热水、沸水和冰块中维持温度5min⑤观察实验现象。
最合理的实验顺序应为: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③→④→②→⑤ D. ①→④→②→③→⑤
31. 藻类和草履虫在光照下生活于同一溶液中,已知草履虫每星期消耗0.1摩尔葡萄糖,藻类每星期消耗0.12摩尔葡萄糖,现在该溶液每星期光合作用产生葡萄糖的总量为0.25摩尔,则每星期该溶液中氧的净产量是:
A. 0.03摩尔 B. 0.60摩尔 C. 1.32摩尔 D. 0.18摩尔
32.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只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直接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
④蛋白质都是酶;
⑤有的酶是蛋白质,有的是RNA:
⑥酶有的是有机物,有的是无机物;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殖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 ①②⑤ B. ②③⑦ C. ④⑤⑥ D. ③⑤⑧
33. 下列图表是有关某种酶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Ⅰ 试管Ⅱ 试管Ⅲ
某酶 2ml 2ml 2ml
pH 8 8 7
温度 60℃ 40℃ 40℃
反应物 2ml 2ml 2ml
A. 甲物质可能抑制该酶的活性
B. 该酶比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下起作用
c. 该酶在中性环境下的催化效率比碱性环境高
D. 该酶在作用35min后便失去活性
34. 下图所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生成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解读此图可获得的信息是:
A. 三个处理中b是此酶促反应的最适条件
B.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不可能是酶制剂的量不同
C.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可能是反应底物的量不同
D. 三个处理条件的差异很可能是处理温度的不同
35. 某科学家用14C标记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转移途径,发现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 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 二氧化碳→类胡萝卜素→ATP
c. 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D. 二氧化碳→五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糖类
36. 在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水的分解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B. 光反应和碳反应中都有许多酶参与
c. 温度降到0℃,没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D. NADP+在暗反应中起还原作用
37. 将生长旺盛的叶片剪成5毫米见方的小块,抽去叶内气体,做下列处理(见图及图注),这四个处理中,深入底部的叶片最先浮起的是:
38. 关于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 B. 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C. 不产生二氧化碳 D. 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
39. 下列有关4条曲线所表示的生物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B. 乙图可表示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
c. 丙图可表示呼吸作用中氧气浓度与二氧化碳生成量的关系
D. 丁图可表示细胞中氧气浓度与ATP生成量的关系
40. 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 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c. 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 氧浓度为d时,无氧呼吸的强度与有氧呼吸相等
第Ⅱ卷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60分)
1. (12分)下图表示细胞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请根据其主要功能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E在动物体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在植物体内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
(2)B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F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C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结构通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形成G的反应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是指__________________,H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列出两种G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0分)下图是绿色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这是一个叶肉细胞,其区别于根细胞的是此细胞具有[ ]________________;
(2)3所指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3)图中16是细胞核,它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的11是_________________,它提供的______________是细胞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它将合成的多肽链送入____________进行加工;
(6)与细胞分泌物的加工、包装直接相关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若此图是个蓝藻的结构模式图,则它不应该有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 (8分)下图是某种淋巴细胞,膜外颗粒物质为抗体,请据图回答:
(1)此细胞排出抗体的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抗体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顺序是(填标号)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分泌抗体时要消耗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的能量。
(4)此细胞需要K+时必须以__________________方式从外界吸收。此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帮助并消耗_______________;
(5)若将此细胞放入蒸馏水中,水分子将以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因为它没有_________________的保护,所以一段时间后会胀破。
4. (10分)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和马铃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22.1 mg/g 23.3 mg/g 25.8 mg/g 37.6 mg/g 40.5 mg/g 47.4 mg/g 54.7 mg/g 68.9 mg/g 45.3 mg/g 28.6 mg/g
(1)由表可见,温度为70℃时甘薯还原糖含量最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本尼迪特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70℃水浴保温5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等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min。
实验结果:A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的作用,食用马铃薯后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后发生的最主要代谢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9分)将酵母菌研磨,取一部分匀浆离心,得到上清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细胞器)。将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离心的匀浆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分别进行以下几项实验:
(1)实验一: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葡萄糖溶液,乙和丙试管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实验二: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丙酮酸溶液,三支试管中的最终产物分别是: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
(3)实验三:隔绝空气的情况下,重复实验一,三支试管中的产物分别是:甲____、乙__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荧光素(萤火虫尾部提取的可发光物质),重复实验(1)和(2),从理论上分析,发光最强的是___________试管(填实验组号和试管号)。
6. (11分)图l为植物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为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CO2浓度为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其叶片碳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色素分子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上;①表示CO2的__________甲表示_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______;碳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物质A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3化合物、C5化合物)。
(3)在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物质B的浓度比A的低,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CO2浓度从1%迅速降低到0.003%后,物质B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CO2浓度为0.003%的环境中,暗反应中C3和C5化合物浓度达到
稳定时,物质A的浓度将比B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高)。
(5)CO2浓度为0.003%时 ,该植物光合速率最大时所需要的光照强度比CO2浓度为1%时的_____________(高、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5 BCBCD 6-10 AACCA 11-15 DBCCC 16-20 DDBDC
21-25 DDACC 26-30 BBAAD 31-35 DDBDC 36-40 BCCBB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60)
1. (每空1分,共12分)
(1)葡萄糖;糖元;淀粉
(2)甘油和脂肪酸;脂肪
(3)氨基酸;;脱水缩合
(4)核苷酸;核酸;
(5)抗体;血红蛋白(是蛋白质即可)
2. (每空1分,共10分)
(1)[4]叶绿体
(2)细胞质基质(或细胞溶胶);新陈代谢;
(3)储存复制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4)线粒体;能量;
(5)核糖体;内质网
(6)高尔基体
(7)4、5、11、12、14、16
3. (每空1分,共8分)
(1)胞吐 (2)⑤④③②① (3)[⑥]线粒体 (4)主动传运;载体;能量 (5)被动转运(自由扩散);细胞壁
4. (每空1分,共10分)
(1)还原糖的产生是酶作用的结果且此酶的最适温度为70℃
(2)不含淀粉酶
(3)①淀粉酶水解淀粉产生还原糖
②还原糖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第二步:淀粉溶液;第三步;本尼迪特试剂;
实验结果:A管砖红色;B管蓝色或不变色
(4)唾液淀粉酶;氧化分解为CO2、H2O及释放能量
5. (每空1分,共9分)
(1)无;CO2、H2O
(2)无;CO2、H2O;CO2、H2O
(3)C2H5OH、CO2;无;C2H5OH、CO2
(4)实验一的丙
6. (每空1分,共11分)
(1)类囊体膜(基粒片层膜;固定;NADPH(或[H]);ADP+Pi;叶绿体基质
(2)C3化合物
(3)碳反应速率在该环境中已达到稳定,即C3和C5化合物的含量稳定,根据碳反应的特点,此时C3化合物的分子数是C5化合物的2倍;
当CO2浓度突然降低时,C5化合物的合成速率不变,消耗速率却减慢,导致C5化合物积累
(4)高
(5)低;CO2浓度低时,碳反应的强度低,所需ATP和NADPH(或[H])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