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
A.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维新变法推翻清朝
D.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2. 北京承载着中国历史的辉煌与屈辱。1895年居住在京城的居民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
A.英法联军烧杀抢掠
B.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公车上书
C.慈禧太后仓皇出逃
D.火烧圆明园
3. 公车上书后,为了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派从事的活动包括(  )
①创办报刊 ②组织学会 ③创办新式学堂 ④领导武装起义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4. 有人说,这场变革既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又得罪了军队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也没有顾及广大农民的利益,仅仅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所以短短三个多月就以失败告终。这场变革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
5. 以下人物,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 ]
A.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林旭、刘光弟、杨锐
B.康有为、谭嗣同、林旭、刘光弟、杨锐、杨深秀
C.谭嗣同、林旭、刘光弟、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D.梁启超、谭嗣同、林旭、刘光弟、杨锐、康广仁
6.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是戊戌变法哪一政策的结果(   )
A.改革机构,开放言论
B.兴办企业,奖励发明
C.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
D.更新装备,训练新军
7. .“戊戌变法历残害,赤心肝胆辉百日。”下列有关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起因
B.康有为是变法的主要筹划者
C.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大力支持
D.彻底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8.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学习西方的技术
B.西方的学校教育
C.学习西方的制度
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9. 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 奖励发明 B. 废除八股
C. 精减机构 D. 裁汰冗员
10.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起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B.?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变法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D.?改变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11. 践行了自己“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的豪言壮语,为变法图强甘愿流血牺牲的爱国志士是(  )
A.邓世昌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12.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该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提倡“自强”“求富”,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是中国人民多年反抗列强侵略义愤的总爆发,客观上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步骤
13. 它设立于戊戌年间,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  )
A.京师同文馆 B.燕京大学
C.京师大学堂 D.东吴大学
14. 假如你生活在20世纪初,你可以做些什么(  )
①从《申报》上了解时事 ②报考京师大学堂
③考中状元光宗耀祖 ④买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的是(  )
A.《申报》、商务印书馆
B.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
C.《申报》、京师大学堂
D.商务印书馆、北京大学
二、非选择题
16.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在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下列图片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的变革。
仔细观察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哪一历史事件的成果?这一事件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
(2)图2反映出这场政治变革产生的作用是什么?
(3)图3反映的清末民初人们在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有哪些?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治也,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会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材料一中李鸿章的言论代表了清政府内哪一派别的主张?说出一个该派别为“学习外国利器”而兴办的企业名称。
(2)请对李鸿章所属派别的努力作简要评价。(至少答出两点)
(3)材料二中康有为在探索中国富强之路的问题上与李鸿章有何异同?
(4)康有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请举出一例予以说明。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a)]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至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图(b)]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生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一位“秀才”共商国是。[图(c)]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1)图(a)所指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有何影响?
(2)指出图(b)中两位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3)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4)图(c)反映的是谁英勇就义的情景?为什么他说自己 “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的什么精神?
(5)这场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BABC 6-10ABCBC 11-15DCCDD
二、非选择题
16. (1)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思想启蒙(其他与题意相符的答案也可给分)
(2)推翻了封建帝制;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3)发式由长辫变成短发,称呼由“老爷”、“奴才”变成“先生”,见面礼由跪拜变成握手,服装由长袍变为西装。(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
17. (1)洋务派: 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种局或江南制造总局。
(2)洋物运动引进了机器,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为民族自强作了努为;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3)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而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外.更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不能,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18. (1)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康有为和光绪帝。
(3)戊戌政变。谭嗣同。
(4)他为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所以他说自己“死得其所”。我们应该学习他为了民族的振兴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
(5)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