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11-1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全科)

资源简介

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注意: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共四大题22个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S时指的是物体在5S末时,是时刻
B.物体在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间隔
C.物体在第5S内指的是物体在4S末到5S末这1S的时间间隔
D、第4S末和第5S初指的是同一时刻
2.台球以10m/s的速度沿垂直与框边的方向撞击后以8m/s的速度反向弹回。若球与框边的接触时间为0.1s,则台球在水平方向的平均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为( )
A.20m/s2沿球弹回的方向 B.20m/s2沿球撞击的方向
C.180m/s2沿球弹回的方向 D.180m/s2沿球撞击的方向
3.自由落体运动是( )
A.物体不受任何作用力的运动 B.物体在真空中的运动
C.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D.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竖直下落运动
4.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不会运动 B.物体受力越大,运动越快
C.物体所受合外力最大时,速度可以为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最小时,速度可以最大
D.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但是,物体速度为零,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5.某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把其中一个力F1的方向沿顺时针转过60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两个力保持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 )
A.F1 B.F1 C.2F1 D.无法确定
6.人造地球卫星以地心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卫星的速度均是相同的,与半径无关 B.所有卫星角速度都相同,与半径无关
C.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小 D.半径越大,速度越小,周期越大
7.如图电路中,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端a滑动过程中,两表的示数情况为( )
A.电压表示数减少,电流表示数增大
B.电压表示数增大,电流表示数减少
C.两电表示数都增大
D.两电表示数都减少
8.一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mA,内阻为200Ω.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5A的电流表,则应在电流表上( )
A.并联一个200Ω的电阻
B.串联一个200Ω的电阻
C.并联一个0.4Ω的电阻
D.串联一个0.4Ω的电阻
9.如图所示,带电粒子以速度v刚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下列各图所标的带电粒子+q所受洛伦兹力F的方向中,正确的是( )
10.如图所示,来自宇宙的电子流,以与地球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向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则这些电子在进入地球周围的空间时,将( )
A.相对于预定点稍向西偏转
B.竖直向下沿直线射向地面
C.相对于预定点稍向东偏转
D.相对于预定点稍向北偏转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得0分)
11.飞机起飞时,其竖直方向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飞机经20min达到最高点
B.飞机飞行的最大高度为6000m
C.飞机经5min达到最高点
D.飞机飞行的最大高度为4500m
12.如图所示,物体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3.如右图所示,电场中有A、B两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势>,场强EA>EB
B.电势>,场强EA<EB
C.将+q电荷从A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正功
D.将-q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时具有的电势能EPA>EPB
14.关于电源电动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非静电力把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功等于电源的电动势
B.电动势是反映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C.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越多电动势就越高
D.电动势就是电源两极间的电压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三、实验题(共14分,第15、16题每空2分,第17题每小题2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5. (4分)下图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选出a、b、c、d共4个计数点,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则b点所对应的时刻小车速度是 ①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是 ② m/s2。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6.某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由于第一次选择的欧姆档(×10)不够合适,现改换另一欧姆档测量。两次测量时多用电表指针所指位置如图所示,下面列出第二次测量的有关操作:
A.将两表笔短接,并调零
B.将两表笔分别跟被测电阻的两端接触,观察指针的位置,记下电阻值
C.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调到×100档
D.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调到×1档
E.将多用电表面板上旋钮调到off位置
(1)根据上述有关操作,将第二次测量的合理实验步骤按顺序写出 。
(2)该电阻的阻值是 。
17.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测绘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的实验电路图。
①根据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②开关S闭合之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_____端(选填“A”、“B”或“AB中间”)
③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应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给分)。
18.(10分)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光滑圆形轨道竖直固定放置,质量为m 的小球在圆形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恰好与轨道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不计空气阻力。试求:
(1)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角速度的大小;
(3)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受到轨道支持力的大小。
19.(12分)微型吸尘器的直流电动机内阻一定,把它接入电压为U1=0.2 V的电路时,电动机不转,测得此时流过电动机的电流是I1=0.4 A;若把电动机接入电压为U2=2.0 V的电路中,电动机正常工作,工作电流是I2=1.0 A,求:
(1)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
(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输出功率及吸尘器的效率;
(3)如果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转子突然被卡住,电动机此时的发热功率(设此时线圈未被烧坏)。
20.(14分)如图所示,空间分布着方向平行于纸面且与场区边界垂直的有界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场区宽度为L。在紧靠电场右侧的圆形区域内,分布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未知,圆形磁场区域半径为r。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在M点离开电场,并沿半径方向射入磁场区域,然后从N点射出,O为圆心,∠MON=120°,粒子重力可忽略不计。求:
(1)粒子经电场加速后,进入磁场时速度的大小;
(2)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
(3)粒子从A点出发到N点离开磁场经历的时间。
剑川县民族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
理科物理答题卡
座位号:
(本试卷共四大题22个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1 12 13 14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三、实验题(共14分,第15、16题每空2分,第17题6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5.① m/s, ② m/s2。
16.(1) , (2) 。
17.如图甲所示,为某同学测绘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的实验电路图。
①根据电路图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中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②开关S闭合之前,图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_____端(选填“A”、“B”或“AB中间”)
③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丙中画出小灯泡的I-U特性曲线。
四、解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8.(10分)
19. (12分)
20.(14分)
剑川县民族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试卷
(物理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3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表格中。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正确的,漏选得2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表格中。
三、实验题(共15分,第15、16题每空2分,第17题7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5、① 0.249  ② 0.3 。
16.(1)CABE (2)2.0×103
17.①如图所示 ②A ③如图所示。
  
四、解答题(共36分)
18.(10分)解:(1)设小球通过轨道最高点时速度的大小为v1 ,根据题意和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分)
解得 (1分)
(2)设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
19. (12分) 解:(1)电动机不转时,设线圈电阻为R,则  (2分)
(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消耗的功率为P=U2I2=2.0×1.0 W=2.0 W             (2分)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线圈电阻损耗的功率为P损=I22R=1.02×0.5 W=0.5 W         (2分)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输出功率为P出=P-P损=2.0-0.5 W=1.5 W             (2分)
电动机正常工作时效率为            (2分)
(3)电动机转子被卡住时,电功全部转化为电热       (2分)
20.(14分)解:(1)设粒子经电场加速后的速度为v,根据动能定理有
qEL=mv2 (2分)解得: (2分)
(2)粒子在磁场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部分圆运动,设其半径为R,因洛仑兹力提供向心力,
所以有qvB= (1分)
由几何关系得   (2分)
所以     (1分)
(3)设粒子在电场中加速的时间为,在磁场中偏转的时间为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1==         (2分)
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周期为 (1分)
V
A
R1
R2
R3
b
a
P
10
0
5
15
20
t/min
v/m·s-1
5
A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I卷(共115分)第一部分:听力(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time is it now
A.2:15 pm. B.2:45 pm. C.3:00 pm.
2.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A. A bike. B.A cell phone. C.A pair of shoes. .
3.What’s the weather,like now
A.Rainy. B.Cloudy. C.Clear.
4.Why did Jim go to the US
A.To visit Alice. B.To go sightseeing. C.To study further.
5.Who broke the window
A.The man. B.Mary. C.Tom.
第二节:(共1 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前,你将有时间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作答时间。每段对话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What's the conversation mainly about
A.The exam. B.The neighbours. C.The camping.
7.Why didn’t the woman sleep well last night
A.She wasn’t feeling well. B.Her neighbors made much noise.
C.She was worried about the exam.
请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题。
8.How much is the man’s MP5 player
A.About 700 yuan. B.About 1,500yuan. C.About 2,200 yuan.
9.What does the man advise the Woman to do
A.Buy a cheaper MP5 player. B.Get a good cell phone.
C.Download music from the Intemet.
请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题:
10.What is the man doing
A.Writing his school paper. B.Checking his email.C.Writing to a friend.
11.Who is Li Feng
A.The man’s online friend. B.The man’sclassmate. C.The man’s cousin.
12.What does Li Feng ask the man to do
A.Travel with him in China. B.Study with him in the US.
C.Pay a visit to his hometown.
请听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题。
13.What is the main causc of Bill’s low spirits
A.The quarrel. B.The sleeplessness. C.The noise.
14.What did BilI do last night
A.He broke his friend’s radio. B.He quarreled with the woman.
C.He yelled at his roommate in return.
15.What was the man’s attitude to Brian at first
A.Kind. B.Rude. C.Cold.
16.What does the woman advise the man to do
A.Say sorry first. B.Move out of the house. C.Go to bed early.
请听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题。
17.How long did the speaker and Erik spend on the train
A.For 12 hours. B.For 20 hours. C.For 22 hours.
18.What did Erik do in the picnic area
A.He put up the tent. B.He made a campfire. C.He cooked rice.
19.What did the speaker and Erik do on the second day
A.They enjoyed the sunshine. B. They had a swim.
C.They went fishing.
20.Where did the speaker and Erik spend their last day
A.In the cave. B.In a hotel. C.In a farmer’s house.
第二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5分)
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
21.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____ our earth from _____.
A. to preventing; being polluted B. to prevent; being polluted
C. to preventing; polluting D. to prevent; polluted
22.—You mean I must not eat my favorite fried chicken any more
—______. Just eat it less often.
A. You’d better not B. That’s right
C. It’s up to you D. Not exactly
23._____ caused the accident is still a complete mystery.
A. What B. That C. How D. Where
24.My grandma is as ______ as a youth and takes an active part in different social activities.
A. advanced B. energetic C. curious D. violent
25.The students went out of the classroom,their lessons ______ .
A. finishing B. finished C. had finished D. went finished
26.So difficult ______ it to live in an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that I determined to learn English well.
A. I have felt B. have I felt C. did I feel D. I did feel
27.Shortly after graduating from college, the new teacher was well prepared for her
first lesson, because she wanted to leave her students a good ______ .
A. impression B. instruction C. appearance D. expression
28.The poor man, ________,ran out of the dark cave.
A. tiring and frightened B. tired and frightened
C. tired and frightening D. tiring and frightening
29.His report was so exciting that it was interrupted by applause(掌声).
A. constantly B. constant C. seldom D. never
30.He didn’t make ____ clear when and where the meeting would be held.
A. this B. that C. it D. these
31.With my money ______, I went back home.
A. ran out of B. ran out C.runing out D. running out of
32.——How do you like the party
——Wonderful. If you had come with us, you ____a good time.
A. had B. had had C. would have D. would have had
33.He’s got himself into a dangerous situation he is likely to be accused of meeting someone.
A. where B. which C. while D. why
34.Although there are so many people in the square, I could ______ my friend.
A. pick up B. pick out C. make up D. make out
35.I sight of an empty seat at the back of the bus and went directly there.
A. lost B caught C. looked D. took
第二节 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
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
Paul hated school. He did not do his homework. He did not like his teachers. Paul’s mother did not know 36 to do with him. His 37 did not know either. One afternoon, all his teachers at Pittsburgh Hight School met together with him to 38 his case. Paul was 39 . When he entered the 40 , his teachers were already there waiting for him.
He was tall 41 his age and very thin. His clothes were too small for him, but they were clean. He had a bright red 42 in the button hole of his black jacket. One of the teachers asked Paul 43 he had come to the meeting. Paul said 44 that he wanted to do better in school. This was a 45 . Paul often lied.
His teachers began to speak. They all agreed that Paul was the one to 46 . One said Paul talked to the other students instead of 47 attention to the lessons. Another said Paul always sat in class with his hands covering his eyes. A third teacher said Paul looked“out of the 48 ”instead of looking at her. His teachers 49 him without mercy.
Paul’s eyebrows (眉毛)moved up and down as his 50 never left his face, but his fingers 51 as he touched the flower on his jacket. At last the meeting was over, Paul’s smile got even wider. He bowed gracefully (优雅地)and left the room.
His teachers were 52 and confused. Then the art teacher came in and said there was something about Paul that other teachers didn’t 53 .“I don’t think he really 54 to be bad,”he said. “He’s just very 55 .”Then he told them that Paul had to work in a club every night to help support his family, for his single mother had been ill for several months.
36. A. how B. what C. when D. where
37. A. father B. brother C. teachers D. friends
38. A. solve B. discuss C. argue D. settle
39. A. early B. late C. worried D. sleepy
40. A. school B. gate C. flat D. room
41. A. for B. at C. of D. on
42. A. cloth B. leaf C. flower D. handkerchief
43. A. why B. how C. when D. whether
44. A. coldly B. politely C. surprisingly D. excitedly
45. A. truth B. problem C. wish D. lie
46. A. praise B. question C. blame D. punish
47. A. paying B. having C. holding D. attracting
48. A. glasses B. window C. book D. club
49. A. asked B. hated C. attacked D. examined
50. A. anger B. smile C. surprise D. examined
51. A. shook B. hurt C. bent D. moved
52. A. angry B. excited C. pleased D. satisfied
53. A. understand B. notice C. want D. know
54. A. means B. has C. manages D. decides
55. A. sad B. happy C. tired D. busy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D和E)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We all know how important human life is—it’s priceless. It doesn’t matter where you are from or what the color of your skins is—all people are human beings. Firstly, we can tell you that the lives of your relatives could depend on your ability to give first aid. If you think highly of human’s life, this website is for you! Here you can find information about first aid.
The very first thing that you should do when you see an accident is to evaluate the situation and prevent further dangerous incidents. First of all, you have to recognize what has happened and what the dangers to rescuers and victims are. Think about how to take care of the victims.
Helping usually takes place in very difficult conditions and injuries can be very bad. Therefore, you cannot be too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to help. Sometimes you have to face the fact that regardless of your actions and your efforts the victim’s condition might not improve—he or she could even die. In some cases even professional medical aid may not succeed. If you have done everything you think you should do, you shouldn’t feel guilty.
Do not expose yourself to danger. Giving first aid can dangerous. While trying to help a victim, do not forget about your own safety. If something happens to you, you won’t be able to help anyone.
Call for help after you find out the condition of a victim. But remember if a victim faints due to breathing failure caused by drowning, choking or poisoning, you should first take actions that help to bring back the heart beat and breathing. While calling, talk shortly but clearly. Always provide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he location of the accident, the kind of accident, the number of the injured and your full name and phone number and so on.
56. The Passage is probably taken from _________.
A. a newspaper B. the Internet C. a textbook D. a guide book
57. The underlined word “ evaluate” in Paragraph 2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_.
A. leave B. protect C. avoid D. judge
58. What’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3
A. You should learn som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bout first aid.
B. You shouldn’t feel guilty if you don’t know about first aid.
C. Try your best to give first aid and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D. Don’t make mistakes when you are giving first aid.
59. The author thinks that helping a victim can be ____________.
A. risky B. shocking C. exciting D. boring
60.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_____.
A. everyone must learn how to give first aid
B. you should forget about your own safety while giving first aid.
C. when you see an accident you should do nothing but call the police.
D. when calling for help you should give all relevant details.
B
Do you feel unsettled(紧张不安) and uncertain before a test Do you long to improve your methods of learning Many students complain that their serious problem is a lack of concentration. It severely affects their ability to study, so do their test results.
If so, use these tips(秘诀) to help you.
Study Techniques(学习技巧)
You should always study in the same place. You shouldn’t sit in a position that you use for another purpose. For example, when you sit on a sofa to study, your brain will think it is time to relax. Don’t watch TV while you are studying. Experts warn that your concentration may be reduced by 50 percent if you attempt to study in this way. Always try to have a white wall in front of you, so there is nothing to distract (make less concentrated) you. Before sitting down to study, gather together all the equipment you need. Apart from your textbooks, pens, pencils and knives, make sure you have a dictionary. If your study desk or table is needed when you are not studying, store all your equipment in a box beside it.
Your eyes will become tired if you try to read a text which is on a flat surface. Place your book at an angle of 30 degrees.
Be realistic and don’t try to complete too much in one study period. Finish one thing before beginning another. If you need a break, get up and walk around for a few minutes, but try not to telephone a friend or have something to eat.
Test-taking Skills(应试技巧)
All your hard work will be for nothing if you are too nervous to take your test. Getting plenty of rest is very important. This means : do not study all night before your test! It is a better idea to have a long-term study plan. Try to make a timetable for your study which lasts for a few months.
Exercise is a great way to reduce pressure. Doing some form of exercise every day will also improve your concentration. Eat healthy food too.
When you arrive in the examination room, find your seat and sit down. Breathe slowly and deeply. Check the time on the clock during the test, but not too often. Above all, take no notice of everyone else and fix your mind on the test paper.
61. All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not true EXCEPT____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Study in a different place every day, then you won’t get bored.
B. Check the time during the exam at a certain time.
C. Study while watching TV and you will improve your concentration
D. Stay up deep into the night going over lessons before test
62.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划线的) word “it” refer to(指---)
A. Your dictionary. B. Your textbook.
C.Your study desk or table. D. The equipment you need.
63. What can be inferred (推断出)from the Passage
A. You shouldn’t look at everyone else during the test.
B. If you feel tired during study, you can have something to eat.
C. You’ll concentrate more if there is nothing to distract you.
D. You will get on well with your study and exams by eating healthy diet.
C
At one time it was the dream of many little girls to become a nurse. Today, however, America is facing its worst nurse shortage since World War I. Recently about 2,000,000 nurses are needed and 60 percent of all hospitals in the US have shortages, large enough to threaten the quality of care provided. The demand for nurses spreads widely throughout the nursing field.
What has become of these women in white The answer lies in not one but several causes. One posibility is the fact that women have greater career options. In the past, women who chose to work outside the home had two basic choices:nursing or teaching. Today, more women than ever are in the workforce, but their options have greatly increased. There are women doctors, lawyers, firefighters and police officers. In fact, women today are found in nearly every field of work. Nursing has been left behind, as women move on to jobs with higher pay and greater status. A woman or man in the nursing field is often looked down upon as“merely a nurse”. Teachers many be also at fault. Many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actually away from nursing, told by teachers that they are“too bright to be a nurse”.
Americans are living longer than ever and requiring more medical attention. In fact, the number of elderly patients has almost doubled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Obviously a larger population requires more nurses. AIDS and other diseases have caused more and more people to need nursing care. Usually fatal (致命的) diseases mean long hospital stay, that is to say, more nurses are needed to care for these patients.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demand for nurses will be doubled the supply in the coming ten years.
64. What does the second paragraph mainly talk about
A. How nurses have been looked down upon.
B. Why women have chosen many different jobs.
C. What has caused nurse shortage.
D. How teachers have influenced their students.
65. The Passage tells that high school teachers are at fault for .
A. not mentioning the worst nurse shortage in the US
B. introducing jobs with higher pay and greater status to their students
C. not asking the government to raise the nurses’ payment
D. persuading the students not to be nurses
66. The author writes the Passage in order to .
A. describe the unequal treatment of women in the US
B. warn people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nursing problem
C. tell us women’s free choices of jobs today
D. call on women to choose different kinds of jobs
67.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
A.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nk themselves too bright to be nurses
B. women in the US have greater career choices than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
C. of all the hospitals in the world 60 percent more nurses are badly needed
D. nursing used to be a popular job among women
D
Married by arrangement at 13, Gandhi went to London to study law when he was 13. From 1893 to 1914 he worked for an Indian firm in South Africa. Gandhi was against the racial unfair treatment there. He accepted leadership of protest(抗议) campaigns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his techniques of nonviolent resistance(反抗)known as Satyagraha .
Returning to India in January 1915, Gandhi soon became involved in labor organizing. The Jallianwala Bagh mass murder of Amritsar (1919), in which troops fired on and killed hundreds of nationalist demonstrators(示威者), turned him to direct political protest. Within a year he was the important figure in the Indian National Congress. He launched on a policy of noncooperation with the British in 1920-22. Although total noncooperation was given up, Gandhi continued civil disobedience, organizing protest marches against unpopular British measures, such as the salt tax (1930), and refusing British goods.
Gandhi was repeatedly sent to prison by the British and used hunger strikes as part of his civil disobedience. His final imprisonment came in 1942-44, after he had demanded total withdrawal of the British (the "Quit India" movement) during World War II.
Gandhi also fought to improve the life of the lowest classes of society, the ‘Untouchables’, whom he called harijans ("children of God"). He believed in manual labor and simple living; he spun thread and made cloth for his own clothes and insisted that his followers do so, too. He disagreed with those who wanted India to industrialize.
Gandhi was also tireless in trying to form closer ties between the Hindu majority and the numerous minorities of India, particularly the Muslims. He was killed in Delhi on January 30, 1948, by a Hindu murderer who mistakenly thought Gandhi's policy was evil .
68. We can infer from the Passage that .
A. Gandhi had many children
B. Gandhi had a wonderful family life
C. Gandhi got married because his family wanted him to.
D. Gandhi was a good father
69. The underlined word “withdrawal” in Paragraph 4 most probably means .
A. removing B. staying C. making peace D. fighting
70.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 we know that
A. Gandhi would like to build modern cities
B. Gandhi would like to give parties
C. Gandhi would like to build many factories
D. Gandhi would like to live in a village
71.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 The murderer hated the Muslims very much
B. The writer thought well of the murderer.
C. Gandhi didn’t care about the poor
D. British measures were welcome in India
E
Every Christmas, we visit my parents who live nearly 400 miles away from us. It is always 9 to 10-hour drive, but we always try to make it because that’s the only time my parents get to see their grandchildren.
One year, I was the driver, my wife Adriana was in the passenger seat, my three kids----Jacob, Ethan and Caleb----sat in the back seat, and our dog Susie was placed by the kids’ feet.
That year, we traveled at night to avoid the heavy holiday traffic. We left the house at about 9:00 in the evening, so we could get to my parents’ house by about 6:00 the next morning.
The first three hours was fine. My wife and kids were all fast asleep, including Susie who was lying on Jacob’s lap. But by around 1 am, I was very sleepy. So I stopped at a small convenience store and tried to wake myself up with a cup of coffee. The coffee helped for several miles. But soon I was drifting in and out of sleep. I closed my eyes for what felt like a very short moment. What I didn’t know was that I was slowly driving towards the other lane and that a truck was coming quickly towards us.
I had fallen asleep at the wheel when Susie roughly woke me up by jumping onto my lap. When I opened my eyes, I saw the glaring headlights of the truck heading towards our car. I quickly drove the car back to our lane. I had narrowly missed hitting the truck and getting my family into what could have been a very serious accident.
I checked everyone to see if they were OK, and they were still fast asleep. I drove the rest of the distance very alert and awake. As soon as we got there, I told my wife, my kids and my parents what Susie had done and we could not have been more proud of our dog.
72. Why does the author visit his parents with his family every Christmas
A. Because Christmas is the only time he can relax every year.
B. Because his parents don’t like the 400-mile travel.
C. Because he missed his parents very much.
D. Because his parents can only see their grandchildren at that time.
73. What did the author do to wake himself up during the journey
A. He got off the car to breathe the fresh air.
B. He stopped to have a cup of coffee.
C. He talked with his wife and children.
D. He stopped every few miles.
74.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_____.
A. the author’s wife and kids had no idea about the narrow escape during the journey
B. the author was so frightened by the truck that he could hardly drive for the rest of the journey
C. no one but Susie kept awake for the whole journey
D. the author had never experienced a car accident before
75. The Passage tells us a story about ______.
A. a poor driver’s first driving experience
B. how the author’s family spent their Christmas
C. how a dog saved a whole family
D. the disadvantages of driving at night
四、第四部分:写作(共两节。满分35分)
第一节短文改错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此题要求改正所给短文中的错误。对标有题号的每一行作出判断:每行只有一个错误,请按下列情况改正:
该行多一个词: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词,并也用斜线划掉。
该行缺一个词: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该加的词。
该行错一个词: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在该行右边横线上写出改正后的词。
注意: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I went out to see a film with my brother after
Supper .On our way to the cinema, we meet an American 76.
girl named Alice, she had got lost and looked very 77.
anxious. We went up to see that was the matter, we 78.
then took him to the hotel .While going there, we 79
told her the great changes that had been taken place 80.
in our country in the past few years and Alice told 81.
us a lot about youth in America 82.
Although we missed the film, but we felt very happy 83
for we had not only helped Alice get out of troubles 84.
also knew something abut the States.We see English
can strength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85.
第二节 书面表达(满分25分)
假定你是李华,准备参加学校举办的主题为“健康成长”的英语作文比赛。请按要求写一篇短文,主要内容包括:
1. 乐观的人生态度;
2. 努力学习;
3. 参加体育锻炼。
生词:态度恶劣attitude
注意:1.词数100左右; 2.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 答题卡
姓名 班级 考场号 座位号
第一卷 选择题
1. [A] [B] [C] 6. [A] [B] [C] 11. [A] [B] [C] 16. [A] [B] [C]
2. [A] [B] [C] 7. [A] [B] [C] 12. [A] [B] [C] 17. [A] [B] [C]
3. [A] [B] [C] 8. [A] [B] [C] 13. [A] [B] [C] 18. [A] [B] [C]
4. [A] [B] [C] 9. [A] [B] [C] 14. [A] [B] [C] 19. [A] [B] [C]
5. [A] [B] [C] 10. [A] [B] [C] 15. [A] [B] [C] 20. [A] [B] [C]
21. [A] [B] [C] [D] 26. [A] [B] [C] [D] 31. [A] [B] [C] [D]
22. [A] [B] [C] [D] 27. [A] [B] [C] [D] 32. [A] [B] [C] [D]
23. [A] [B] [C] [D] 28. [A] [B] [C] [D] 33. [A] [B] [C] [D]
24. [A] [B] [C] [D] 29. [A] [B] [C] [D] 34. [A] [B] [C] [D]
25. [A] [B] [C] [D] 30. [A] [B] [C] [D] 35. [A] [B] [C] [D]
36. [A] [B] [C] [D] 41. [A] [B] [C] [D] 46. [A] [B] [C] [D] 51. [A] [B] [C] [D]
37. [A] [B] [C] [D] 42. [A] [B] [C] [D] 47. [A] [B] [C] [D] 52. [A] [B] [C] [D]
38. [A] [B] [C] [D] 43. [A] [B] [C] [D] 48. [A] [B] [C] [D] 53. [A] [B] [C] [D]
39. [A] [B] [C] [D] 44. [A] [B] [C] [D] 49. [A] [B] [C] [D] 54. [A] [B] [C] [D]
40. [A] [B] [C] [D] 45. [A] [B] [C] [D] 50. [A] [B] [C] [D] 55. [A] [B] [C] [D]
56. [A] [B] [C] [D] 61. [A] [B] [C] [D] 66. [A] [B] [C] [D] 71. [A] [B] [C] [D]
57. [A] [B] [C] [D] 62. [A] [B] [C] [D] 67. [A] [B] [C] [D] 72. [A] [B] [C] [D]
58. [A] [B] [C] [D] 63. [A] [B] [C] [D] 68. [A] [B] [C] [D] 73. [A] [B] [C] [D]
59. [A] [B] [C] [D] 64. [A] [B] [C] [D] 69. [A] [B] [C] [D] 74. [A] [B] [C] [D]
60. [A] [B] [C] [D] 65. [A] [B] [C] [D] 70. [A] [B] [C] [D] 75. [A] [B] [C] [D]
第二卷 非选择题
短文改错
I went out to see a film with my brother after
supper.On our way to the cinima, we meet an American 76. __________
girl named Alice, she had got lost and looked very 77. __________
anxious.We went up to see that was the matter. We 78. __________
then took him to the hotel. While going there, we 79. __________
told her the great changes that had been taken place 80. _________
in our country in the past few years and Alice told 81. _________
us a lot about youth in America. 82. _________
Although we missed the film, but we felt very happy 83. _________
for we not only helped Alice get out of troubles 84. _________
also knew something about the States. We see English
can strength understanding and friendship. 85. __________
方框内不得答题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答案
答案
One possible version:(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l 35.5 Na 23 Al 27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一、(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是( )
A.O与O B.H2O 与H2O2 C.O2与O3 D.液氯与氯水
2.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 供氧剂 B.烧碱: 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C.小苏打: 发酵粉主要成分 D.明矾: 净水剂
3.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石棉网和蒸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
A、萃取 B、蒸发 C、过滤 D、溶解
4.在实验室中,对下列事故或药品的处理正确的是( )
A. 氯水保存于棕色瓶中,用磨口玻璃塞密封放在阴凉处
B.金属钠着火燃烧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少量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含硫酸铜的废液倒入水槽,用水冲入下水道
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由单质之间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
A.Fe3O4 B.Na2O2 C.Cu2S D.FeCl2
6.合金是一类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下列物质中属于合金的是 ( )
A.钢 B.水银 C.金刚石 D.四氧化三铁
7.100ml 1mol/L的AlCl3溶液与100ml 3.5mol/L的NaOH溶液混合,得到沉淀为( )
A、7.8g B、0g C、91 g D、3.9g
8.除去下列溶液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用试剂不正确的是( )        
A.CO2〔HCl〕:用饱和的NaHCO3溶液
B. CO2〔SO2〕:用饱和酸性KMnO4溶液
C. Cl2〔HCl〕:用饱和的NaCl溶液 D. SO2〔HCl〕:用饱和的Na2SO3溶液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
B.1 mo1/L盐酸中含1 mo1HCl分子
C.在标准状况下,22.4LCH4与18gH2O所含有的分子数均为NA
D.22.4L的CO气体与lmol N2所含的电子数一定相等
10.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3﹢ +3H2↑
B.Al(OH) 3沉淀中滴加盐酸:Al(OH)3 + H﹢ = Al3﹢+H2O
C.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HCO3- + OH- = CO32- + H2O
D.碳酸钙与稀硝酸反应:CO32- + 2H+ = CO2↑ + H2O
11.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水的作用与其它三个反应不同的是( )
A.NO2溶解于水 B.Na溶解于水
C.Na2O2溶解于水 D.Cl2溶解于水
12.上海世博园地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的困扰。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是因为含有( )
A.FeO粉尘 B.Fe2O3 粉尘 C.Fe粉尘 D.碳粉
13.为了防止吸入氯气中毒,可以用浸有某种物质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这种物质最好是( )
A.浓NaOH B.Na2CO3 C.浓硫酸 D.NaCl
14.每做一次焰色反应实验,都要用一种试剂洗净铂丝,这种试剂是( )
A.Na2CO3溶液 B.NaOH溶液 C.浓盐酸 D.浓硫酸
1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16. 下列关于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苯主要是从石油分馏而获得的一种重要化工原料
B.苯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苯属于烯烃
C.苯分子中6个碳碳化学键完全相同
D.苯可以与溴水、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使它们褪色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淀粉、纤维素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蔗糖属于多糖,能发生水解
C.碘酒滴到土豆片上,可观察到土豆片变蓝
D.蛋白质、油脂、糖类是三大基本营养物质
18.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10H12O7
B.1mol该物质在常温下最多可与3mol NaOH反应
C.该物质不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D.该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
19. 欲除去混在苯中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分液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C.加入过量溴水,过滤 D.加入FeCl3溶液后,过滤
20.下列燃烧反应的反应热是燃烧热的是(  )
A.H2(g)+O2(g)===H2O(g) ΔH1
B.C(s)+O2(g)===CO(g) ΔH2
C.S(s)+O2(g)===SO2(g) ΔH3
D.H2S(g)+O2(g)===S(s)+H2O(l) ΔH4
21.当1 g氨气完全分解为氮气、氢气时,吸收2.72 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①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
②N2(g)+3H2(g)===2NH3(g) ΔH=-46.2 kJ/mol
③NH3(g)===N2(g)+H2(g) ΔH=+46.2 kJ/mol
④2NH3(g)===N2(g)+3H2(g) ΔH=-92.4 kJ/mol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全部
22.参照反应Br+H2―→HBr+H的能量对反应历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增大
D.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反应热与反应途径有关
23.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
①4P(白磷,s)+5O2(g)===2P2O5(s) ΔH=-a kJ/mol
②4P(红磷,s)+5O2(g)===2P2O5(s) ΔH=-b kJ/mol
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  )
A.aC.a>b D.无法确定
24. 按系统命名法:CH3CH2C(CH3)2CH(C2H5)CH3 的正确名称是( )
A.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4-二甲基-4-乙基戊烷
C.2,3,3-三甲基戊烷 D.3,3,4-三甲基已烷
第II卷(非选择题部分 共52分)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3分)
25. 书写下列微粒的电子式:(6分)
(1) CO2 ; (2) Na2O2 ; (3) H2O ;
26.(8分) (1)下列实验方法合理的是 (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A、用加热法除去食盐固体中的氯化铵
B、将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提取出来,可用酒精进行萃取
C、实验室制取Al(OH)3: 往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D、往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检验FeCl2是否已氧化变质
(2)SiO2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其用途也非常广泛,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也用于生产半导体材料硅。写出工业上用石英制备粗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铝是一种重要金属: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将10.7g 氯化铵固体与足量消石灰混合加热使之充分反应。生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 L
27(9分)、下表是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A
2 D E G I
3 B C F H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 ,只有负价而无正价的是 ,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 ,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 ;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酸性最强的是 ,呈两性的是 ;
(3)A分别与D、E、F、G、H形成的化合物中,最稳定的 ;
(4)在B、C、D、E、F、G、H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28.(10分)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它可通过不同化学反应分别制得B、C、D和E四种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反应的类型:A→C: 。
(2)在A~E五种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填代号)。
(3)写出由A生成B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HCHO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则在上述分子中所有的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的物质是 (填序号)。
(5)C能形成高聚物,该高聚物的结构简为 。
(6)写出D与NaOH溶液共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29.(12分)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烧杯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1盐酸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四、计算题:(7分)
30. 标准状态下,向100 mL 2 mol/L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气体3 . 36 L,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
期末考试化学答题卡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共33分)
25.(6分)(1) (2)
(3)
26.(8分)(1)
(2)
(3) (4)
27.(9分)(1)
(2) (3) (4)
28.(10分)(1) (2)
(3)
(4) (5)
(6)
三. 实验题(共12分)
29.(1)
(2)
(3)
(4)
四.计算题(共7分)
化学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3分)
25.(6分) 答案略
26.(8分) (1) AD (多选或错选不给分)
(2) SiO2 + 2C =Si +2CO↑
(3) 2Al + 2OH- +2H2O =2AlO2- + 3H2 ↑ (4) 4.48
27.(9分)(1) Ne、F、F2、Na (2)NaOH、HClO4、Al(OH)3 (3)HF (4)Na
三. 实验题
29.(12分) (1)减小热量散失 (2)偏小
(3)不相等 相等 因中和热是指稀强酸与稀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4)偏小


期第I 卷(选择题 共60分)
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鼎是商周时期王位和权力的象征。公元前6世纪初,楚庄王企图称霸中原,曾率军至周都洛邑郊外,并向周王的代表王孙满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称“楚王问鼎”。“楚王问鼎”的实质反映了( )
A.周王权力逐渐衰微 B.分封制度日趋崩溃
C.青铜铸造兴旺发达 D.诸侯势力急剧膨胀
2、元朝时期确定了以行中书省作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制度。下列地区中,不隶属于行中书省管辖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藏地区 ③云南地区 ④山西、山东、河北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其中的“品”是指( )
A.人才的等级 B.评定官的等级
C.人才的品德 D.评定官的官品
4、生产工具的变革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曲辕犁最先出现于( )
A.战国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5、战国时期,得益于都江堰和郑国渠的水利灌溉而迅速崛起的诸侯国是( )
A.秦国 B.齐国 C.赵国 D.楚国
6、《弟子规》是我国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传统读物,其中“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等句子,反映了儿童教育( )
A.突出个性教育特色 B.注重开发儿童智力
C.提倡老幼教学相长 D.重视儒家传统道德
7、任何宗教都带有迷信色彩,但在宗教活动中却意外产生了科学。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在宗教活动中意外产生了的中国古代科学成就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制造 D.指南针
8、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统治地位被进一步削弱,其主要原因是( )
A.科举考试淡化儒学作用 B.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
C.君主专制遭到猛烈抨击 D.理性禁欲主义脱离实际
9、明清之际的思想界非常活跃,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著名的思想家。这一时期的思想( )
A.彻底批判封建制度 B.形成巨大社会思潮
C.呼吁实行君主立宪 D.无情抨击君主专制
10、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走私 B.打开中国市场
C.增加资本积累 D.开放通商口岸
11、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已延伸至内地的( )
A.重庆 B.沙市 C.九江 D.汉口
12、按照天干地支纪年法,如果1901年是辛丑年;很么1910年是( )
A.壬子年 B.己酉年 C.庚子年 D.庚戌年
13、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①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②废除了封建制度
③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④宣传了民主科学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4、红军长征胜利完成时,中国政治局势的突出特点是( )
A.国共开始合作抗日 B.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
C.国共对峙仍然尖锐 D.国内阶级矛盾已经消亡
15、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针对( )
A.中缅关系 B.中日关系 C.中印关系 D.中美关系
16、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该文献发表的有利契机是( )
A.中美邦交关系的建立 B.“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中苏外交关系的恢复 D.“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17、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化”不包括( )
A.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B.外商企业开始出现
C.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D.民族工业逐渐兴起
18、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的一次自救运动,其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所以有人认为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成荫”的含义是指洋务运动( )
A.普遍使用机器生产 B.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
C.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征。“先天不足”是指( )
①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②资金不足 ③规模较小 ④技术力量薄弱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953年4月,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连环画《老孙归社》,讲述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老孙归社》中的“社”是指( )
A.农业合作生产组织 B.公私合营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生产组织 D.联产承包生产组织
2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是指( )
A.1949—1959年 B.1953—1963年
C.1956—1966年 D.1966—1976年
22、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即( )
A.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B.改革 调整 巩固 提高
C.提高 巩固 改革 充实 D.巩固 调整 提高 充实
23、邓小平在谈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判。此语一出,石破天惊!之所以“石破天惊”是因为( )
A.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例
B.市场与计划经济体制互相矛盾
C.市场经济会误导社会性质变化
D、国民思维长期受计划经济影响
24、美国1787年宪法对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贡献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防止专制独裁
C.实行分权制衡 D.弱化地方权力
2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可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由理想到现实”的史实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6、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逐渐转移至( )
A.地中海区域 B.大西洋沿岸 C.北美洲地区 D.太平洋沿岸
27、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规定:“凡进入英国或其殖民地港口的商船,必须是英国或该殖民地所有,……欧洲商船可以进入英国港口,但只能携带本国商品,……。”对《航海条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打击荷兰的海上航运业 B.维护海上国际贸易公平
C.扼制西班牙的海上优势 D.排挤殖民争霸劲敌法国
28、“做守法公民,为国效力,只到有蓝鹰标志的地方购物。”这已成为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民众的共识。罗斯福政府颁布蓝鹰标志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产品商标意识 B.宣传对外扩张思想
C.重视保护生态平衡 D.减少企业盲目生产
2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作用的相同点是( )
A.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 B.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巩固了工农联盟关系 D.捍卫了工农苏维埃新政权
30、苏联工业化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农业,苏联政府采取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农业政策是( )
A.农业集体化 B.余粮收集制
C.征收粮食税 D.联产承包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第Ⅱ卷共3大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 (17分)古老的中国有着辉煌灿烂的文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什么?
(2)(3分)结合西周、秦朝、元朝的历史,概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3)(12分)唐、宋、明三朝是如何解决相权和皇权矛盾的?并就此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特点。
32、(15分)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近百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下,建立了国共合作抗日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6分)列举中共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努力的三件主要史实。
(2)(3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3)(6分)以史实说明抗战初期国共合作抗日的重要表现。
33、(8分)为了应对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自1933年起,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实现经济复兴”、“实行社会救济,缓和社会矛盾”等为主要内容的“新政”。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依据是什么?其主要主张是什么?
(2)(5分)“新政”对农业采取怎样的干预政策?又如何减轻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
剑川县民族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答题卡
座位号:
第I 卷 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1[A][B][C][D] 9[A][B][C][D] 17[A][B][C][D] 24[A][B][C][D]
2[A][B][C][D] 10[A][B][C][D] 18[A][B][C][D] 25[A][B][C][D]
3[A][B][C][D] 11[A][B][C][D] 19[A][B][C][D] 26[A][B][C][D]
4[A][B][C][D] 12[A][B][C][D] 20[A][B][C][D] 27[A][B][C][D]
5[A][B][C][D] 13[A][B][C][D] 21[A][B][C][D] 28[A][B][C][D]
6[A][B][C][D] 14[A][B][C][D] 22[A][B][C][D] 29[A][B][C][D]
7[A][B][C][D] 15[A][B][C][D] 23[A][B][C][D] 30[A][B][C][D]
8[A][B][C][D] 16[A][B][C][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
31、(17分)
(1)(2分)
(2)(3分)
(3)(12分)
32、(15分)
(1)(6分)
(2)(3分)
(3)(6分)
33、(8分)
(1)(3分)
(2)(5分)
剑川县民族中学2011-2012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
31、(1)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2分)
(2)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推行郡县制、元朝创设行省制。(3分)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宰相权力,加强了皇权。(2分)宋朝在中央设参加政事,分割丞相行政权;设枢密院(枢密使),掌管军事权;设三司(三司使),总理财政权。(6分)明朝废除了丞相制,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2分)
发展特点:相权不断削弱,专制皇权日趋强化。(2分)注意事项:
1、本试卷为第I 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第I 卷50分,第II卷50分。
2、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 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说法中正确是: ( )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机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自治权
③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美国游客汤姆在中国某涉外商店看中了一只标价为2000美元的班镯。经过讨价还价,汤姆实际支付1400美元买下这只玉镯。在些次交易行为中,美元执行了 ( )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③支付手段 ④世界货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3、风险性是居民投资理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投资理财产的风险性从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
①金融债券 ②企业债券 ③国债 ④股票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②④①③
4、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因此,要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加快保障性隹房建设,加强市场监管,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从经济生活角度看,材料表明 ( )
A.房价受政策支配
B.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只有宏观调控才能对市场起调节作用
D.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5、近年来北京市食品垃圾呈现上升真挚,以至于垃圾分选站在回收类别中专门增加了“馒头类”。为此,北京市餐饮业积极倡导“均衡饮食,重质适量,剩饭打包,减少垃圾”的消费新理念。北京市餐饮业提出的消费新理念,其实质是 ( )
①提倡多在家庭用餐,尽量不外出消费
②促使人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③要培养前卫的消费观念
④要求人们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王女士近日欲购一套住房。在提交个人贷款申请后不久,银行工作人员告诉她,因她的信用卡账户有数次逾期还款的记录,银行将提高她的住房贷款利率。这表明 ( )
①个人信用状况决定房贷款率
②信用是人们不可忽视的无形容资产
③信用卡的使用导致了个人信用风险
④银行可通过利率杠杆规避信贷风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为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广东近期颁布了各类发展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企业的最低工资属 ( )
A.按劳分配 B.初次分配
C.其他分配方式 D.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
8、某社区居民委员会的一名成员提出一个事关居民利益的方案,建议在社区活动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室,以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该方案应该 ( )
A.由居民委员会主任决定 B.由居民委员会讨论决定
C.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 D.报请有关行政部门批准
9、从表面上看,网络议政只是一种对话形式的变化,实际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信息化表达的一种创新。公民进行网络议政 ( )
①是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
②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③有利于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④是政府权威的主要来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有人这样比喻政府机构中的分工和职责:蝗虫飞在天上,农业部门要管;落在树上,林业部门要管;趴在草丛里,畜牧部门要管;飞到公园,城建部门要管。针对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成本加大、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政府机构改革应该 ( )
A.坚持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型政府
B.科学划分职能,提高宏观管理效率
C.强化政府职责,推行行政问责制
D.取消职能交叉,增设宏观管理机构
11、针对“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暴力拆迁”等问题,国务院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草案)》。新条例草案中,用“搬迁”取代了“拆迁”这一概念,“拆迁”将成为历史。这体现了 ( )
①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我国政府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③任何公民的权利都要受到法律保护
④公民行使监督权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2、大蒜、绿豆价格暴涨,网民们戏称为“蒜你狠”“豆你玩”。26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相关部委联合整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的违法行为。这表明,我国政府积极履行 ( )
A.打击敌对势力的专政职能 B.加强市场监督的经济职能
C.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职能 D.宣传法制的文化职能
13、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拟取消盗窃罪等13个经济性暴力犯罪的死刑、75岁以上罪犯不适用死刑以及恶意欠薪、醉驾、飙车等首次入罪等。这些修改 ( )
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
③保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高决定权
④有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包容性增长”这一崭新概念首次出现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包容性增长”有多种内涵,包括让更多的人享受全球化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 、在经济增长中保持平衡等,可见,所谓“包容性增长”寻求的应是 ( )
①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 ②经济规模保持较快增长
③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④居民储蓄保持较快增长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假定去年生产一台电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一台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等于2台电脑。如果今年全社会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其他条件不变,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手机表示为 ( )
A.4台 B.8台 C.16台 D.32台
人权是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各国因国情和文化传统不同,对人权的理解也不同,不应该用一个标准、特别是西方的标准来衡量所有国家的人权。
16、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C.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 D.矛盾具有普遍性
17、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必将大大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因为 ( )
A.先进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8、近年来,在国外动画片不断占领中国市场的形势下,《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超强人气的长篇动画,以故事轻松诙谐,情节爆笑,对白幽默,并巧妙融入社会中的新鲜名词的鲜明特色,赢得了众多粉丝,在国内外各项动画比赛中更是屡获殊荣。上述材料说明 ( )
A.流行的和娱乐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C.发展大众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D.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19、每年央视的春节晚会都为我们奉献了一出精彩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每年春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这表明 ( )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②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所有人文化需求的产品
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0、在英国的选秀节目中,45岁的苏珊·博伊尔凭借着《我曾有梦》这首歌征服了观众和媒体,她的表演视频短时间内就达到3亿多人次的点击率,人们亲切地叫她“苏珊大妈”。“苏珊大妈”火爆全球说明了 ( )
①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④人们对苏珊的歌曲的认同说明文化理解没有障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吃“麦当劳”“肯德基”,玩数码宝贝,唱流行歌曲,追青春偶像,这是时下部分青少年追求的时尚文化,它与传统文化相比具有超强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对于时尚文化我们应该 ( )
A.自觉加以防范和抵制 B.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大力进行弘扬和创新 D.依靠政府予以改造
22、2010年8月8日,电影《唐山大地震》票房保守估计5.1亿,创国产影片同期票房新高。专家指出,该片的成功在于准确把握到了中国人的主流情感与价值观。这启示我们,发展大众文化要 ( )
A.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 B.以通俗文化为主
C.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 D.多种类型,多种风格
23、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人一生的宝贵财富。有人倡议:生活从家务劳动抓起,品德从孝心感恩抓起,文明从说话礼仪抓起。与此倡议反映的哲理相似的有 ( )
①奢糜之始,危亡之渐
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③物必先腐之,而后虫生之
④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4、中国一东盟贸易区建成启动后,中国与东盟成员国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实现了双边的互利共赢。下列观点与这一现象所包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
①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②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③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④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古人云:“打虎需要亲兄弟,上阵要靠父子兵。”这给我们哲学启示( )
A.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D.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第II卷
(本卷共50分,共4题)
26、材料一 继大蒜价格突飞猛涨超过猪肉之后,在许多地主,黑豆价格也离奇攀升,绿豆也卖到了一斤十块,由此,国内的网民们给难以控制的五谷杂粮价格取了一个个特殊的名字,大蒜涨价叫“蒜你狠”,绿豆、红豆、黑豆涨价被戏称为“豆你玩”,现在还有了“玉米藏”。为啥会出现这种现象,有媒体称源于一些电视台和报纸开辟养生节目或专栏,养生专家们说啥东西好,那东西很快就价格上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推动杂粮价格暴涨的幕后推手不会是养生节目,起码还有大量游资故事炒作和市场价格监管不力两大主因。当然还与总的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日趋上升,出口量增加有关。
材料二 5月22日,国家民改委召开全国物价局长会议,表示将加强对市场的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工作,并提出要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六月份,国家发改委又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接着又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答记者问。
(1)结合材料一,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你对五谷杂粮的价格异常波动的认识。(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对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意义。(10分)
27、材料一:2011年11月25日星期日,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将在昆明隆重开幕,秦光荣同志代表第八届省委作报告。《报告》的主要特点是主题新、目标新、理念新、措施新。《报告》鲜明提出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的主题。第一部分: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圆满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这部分主要是总结成绩。第二部分: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奋力推进云南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这部分集中分析形势。第三部分: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这部分集中部署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举措。第四部分: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这部分集中讲党的建设。
材料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各族群众福祉。增收是民生之源,就业是民生之本,保障是民生之安,教育是民生之基,健康是民生之福。必须把准民生脉搏,关注民生热点,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
(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执政方式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1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吟咏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8分)
29、山东省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和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应当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要成为实现山东新跨越的突破口。在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中,要根据科学务实、积极作为的工作基调,既要努力探寻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思路与体制机制保障,又要着力增强创新意识,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实现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上述要求是如何体现整体和部分、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
2012年高三年级第一次十校联考 答题卡
座位号:
1、本试卷考查内容为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教材
2、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3、请在规定的位置上填写基本信息。
4、选择题,使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使用碳素笔或黑色钢笔作答。
5、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作答,不按要求作答无效
第I 卷 选择题答题卡(每小题2分共50分)
1[A][B][C][D] 8[A][B][C][D] 15[A][B][C][D] 22[A][B][C][D]
2[A][B][C][D] 9[A][B][C][D] 16[A][B][C][D] 23[A][B][C][D]
3[A][B][C][D] 10[A][B][C][D] 17[A][B][C][D] 24[A][B][C][D]
4[A][B][C][D] 11[A][B][C][D] 18[A][B][C][D] 25[A][B][C][D]
5[A][B][C][D] 12[A][B][C][D] 19[A][B][C][D]
6[A][B][C][D] 13[A][B][C][D] 20[A][B][C][D]
7[A][B][C][D] 14[A][B][C][D] 21[A][B][C][D]
第Ⅱ 卷 问答题(共50分)
26、(1)(10分)
(2)(10分)
27、(1)(4分)
(2)(10分)
28、(1)(8分)
29、(8分)
2011-2012学年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政治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26、
(1)①供求影响价格,消费需求受从众等消费心理、商品使用价格等因素的影响;总供应量减少,国内市场需求量趋上升,出口量增加导致五谷杂粮价格一路飙升。②杂粮价格飞涨是价格规律作用的结果。价格的变动影响生产、经营,杂粮价格飙升吸引了大量游资的炒作。③杂粮价格的异常波动表明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等弱点和缺陷。如果任其发展,受伤的不仅是消费者,更会是农民和熟读产业,必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整顿规范市场,保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10分)
27、
(1)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党的执政方式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4分)
(2)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②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对人民负责的表现。③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要履行相应的国家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市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表现。④我国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人民收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重视社会事业发展,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正是以人为本的表现。(10分)
28、①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清明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传统清明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内容,去除封建落后的成分;采用节约环保的绿色过节方式,注入体现时代要求的新内容。③博采众长,以我为主。既吸取外来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国清明文化的民族特色。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倾向。(8分)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1.5分)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沙漠中的仙人掌,其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水 B、无机物 C、蛋白质 D、核酸
3、关于显微镜使用的有关问题,不正确的是【 】
A、先用低倍镜找到细胞,再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结构
B、先用细准焦螺旋调节,再用粗准焦螺旋调节
C、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高倍镜下的视野暗
4人和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有几种【 】
A.4和4 B.8和4 C.8和8 D. 4和8
5、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含两条肽链的蛋白质时,相对分子量减少了900,由此可推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
A.52、52 B.50、50 C.52、50 D.50、49
6、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与主动运输相关的载体在生物膜上合成
C.生物膜之间能够相互融合可以证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7、细胞中能够产生ATP的结构是【 】
①线粒体 ②高尔基体 ③ 叶绿体 ④ 细胞质基质 ⑤ 核糖体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8如图为a和b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
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若图示为红细胞,则a可代表氧气,b可代表葡萄糖
D.该图可以表示细胞内的其他生物膜结构
9、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分别是【 】
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B、胞吞、主动运输
C、主动运输、胞吞 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10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达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11、有氧呼吸中产生二氧化碳的阶段、氧气利用的阶段、水参与反应的阶段、有水生成的阶段分别是【 】
①第一阶段 ②第二阶段 ③第三阶段
A.②③②③ B.①②③③ C.②①③② D.③②②③
12、有丝分裂过程中,始终看不到核膜和核仁的时期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间期、前期和中期 D.间期、中期和后期
13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解离是为了将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漂洗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解离过度
用龙胆紫是为了使染色体着色
应连续观察一个细胞从前期到末期的变化
14、某细胞染色体数是2n,DNA 含量为2a,间期复制后染色体和DNA含量分别是【 】
A、2n和4a B、2n和2a C、4n和4a D、4n和2a
15、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绵羊的白毛和黑毛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16、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杂交,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后代中【 】
A.表现型4种,比例为3:1:3:1;基因型6种
B.表现型2种,比例为3:1,基因型3种
C.表现型4种,比例为9:3:3:1;基因型9种
D.表现型2种,比例为1:1,基因型3种
17、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
A.全部变蓝 B.全不变蓝 C.1/2变蓝 D.3/4变蓝
18、某动物的基因型的是AaBb。下列各组精子中,是该动物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一组是【 】
A、AB、aB、aB、AB B、aB、AB、Aa、ab
C、Ab、aB、Ab、aB D、Ab、AB、Ab、aB
19、关于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都是核糖核酸
C.同时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20、某DNA分子的S片段含900个碱基,问由该片段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有多少种氨基酸【 】
A.150 B.450 C.600 D.20
2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直接和间接地证明了DNA【 】
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 ②能进行自我复制,上下代保持连续性
③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④是生物体内主要的遗传物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22、人的促黑色素细胞激素是一个22肽化合物,它的合成过程中需要的转运RNA最多有多少种【 】
A.60种 B.22种 C.4种 D.64种
23、下列对基因突变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可以定向诱导突变性状,诱变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丰富了生物的“基因库”,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突变频率低.且突变性状一般有害,少数有利
D.它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24、大麻是雌雄异株植物,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获得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状况应是【 】
A.18+XX   B. 18+XY  C. 20+XX  D.18+XX或XY
25、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限制性内切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在细胞内完成
C.质粒都可以作为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2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①所有突变都是显性的,有害的 ②突变能够人为地促进产生③表现出亲代所没有的表现型叫做突变 ④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特点就是三者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⑤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 ⑥基因突变是基因内部的化学变化 ⑦基因突变有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之分 ⑧DNA分子结构改变能引起基因突变 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重要区别是基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到变化
A.③⑤⑦⑧⑨  B.④⑤⑥⑦⑧⑨ C.②③⑤⑥⑦⑨ D.②⑤⑥⑦⑨
27、下列各项中,与发生组织水肿无关的是 【 】
A.毛细淋巴管堵塞   B.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
C.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增多 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B.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D.淋巴和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血浆中蛋白质较少
29、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稳态的调节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B.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对稳态的调节作用需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执行
C.病原体侵入机体干扰稳态后,主要是免疫调节起作用
D.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可使机体的多项生理指标保持恒定不变
30、.下图表示一段离体神经纤维的S点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局部电流和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弯箭头表示膜内、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直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其中正确的是 【 】
31、切除幼年狗的垂体之后,不但会停止生长,还会出现食欲不振、行动迟缓等症状,原因是【 】
A.垂体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B.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减少
C.垂体分泌的甲状腺素减少 D.垂体能控制甲状腺的分泌活动
32、在方形暗箱内罩有放1盆幼苗,暗箱一侧开一小窗口,固定光源的光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暗箱能转动花盆不动),保持每15min匀速1周。1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 】
33、温室栽培的茄果类蔬菜,因花粉发育不良,影响传粉受精,如果要保证产量,可采用的补救方法是【 】
A.喷洒N肥 B.提高CO2浓度 C.喷洒P肥 D.喷洒生长素类似物
34、下列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块水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
35.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建立数学模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①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②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③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④提出合理的假设。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36、如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阴影部分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a为“J”型曲线,b为“S”型曲线
③阴影部分的个体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④K值为环境容纳量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37、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的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38、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C.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小
39、、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
4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二、简答题(共40分,每空一分)
41(5分)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代表叶绿体中的色素,其功能主要是吸收 光。
(2)在E阶段中物质的变化之一是:将水分解成B: 和[H]。
(3)在F阶段中,CO2 生成D,D最终被还原生成C5和(CH2O)。
(4)光合作用中,F阶段利用的能源是 。
(5)请写出C的结构简式: 。
42、(8分)下图中A→G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高等动物睾丸内细胞分裂图像和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细胞图像D→F属于______分裂;D→A属于______分裂。
(2)图中C细胞和A细胞分别叫做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一个D细胞经C细胞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
(4)图中D细胞在分裂产生配子时A和a的分离和a与a的分开分别发生在坐标G中的________、________阶段(用数字表示)。
(5)图A、B、C、E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43、(10分)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白化病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酮酸大量从尿液中排出。下面甲图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的代谢,乙图为某家系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分析甲图可以得知,在基因水平上,白化病患者是由于基因______发生突变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____________发生突变所致。
(2)通过A过程产生的苯丙氨酸进入内环境至少穿过______层生物膜,催化A过程的酶在合成及分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至少4个)
(3)分析图甲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图乙可知,苯丙酮尿症是由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性基因控制。
(5)图乙中Ⅱ5、Ⅱ8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Ⅲ10是患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
44、(7分)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___________。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__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____________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___________,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__________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___________;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5分)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此生态系统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________,
作为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________。
(2)生物甲和己的关系是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生物,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________。
(4)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________kg。
46、(5分)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皮肤中,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中。
(2)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右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答题卡
座位号:
(本试卷共二大题47个小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1.5分,共60分) 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表格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二、简答题(共40分,每空1分)
41(1)、 (2)、 (3)、 。
(4)、 。(5)、 。
42(1)、 ,
(2)、 , .
(3)、 。
(4)、 , 。(5)、
43(1)、 , (2)、 , 。
(3)、
(4)、 ,
(5)、 , 。(6)、
44(1)、 。
(2)、 , , ,
, ,
.
45(1)、 , 。(2) 。
(3)、 。 (4)、 。
46(1)、 。(2)、 , ,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A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个人认为,中华文化虽然博大精深,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它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人本精神,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一种文化。这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从中国远古的神话看起。在世界各民族的神话中,很多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上的神灵,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是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他们在天上俯视着人间,他们为人间恩赐幸福,有时也为人间带来灾难。但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就不是这样的。我们的大禹治水,我们的女娲补天,我们的后羿射日,这些神话里的主角都是凡向的人,都是人间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是某些氏族首领的代表。因为他们造福于民,或者为民除害,所以他们的人格就升格为神格,这样才构成了中华的神话谱系。在先秦时代,虽然诸子百家争鸣得很厉害。各种思想流派都提出了不同的观念,但我觉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就是当他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思考社会还是思考自然,他们的出发点在人,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也在人,这是一种人本文化、人本思想。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代影响最大、后来成为我们中华文化主流的两派,可能就是儒家和道家。这两派虽然互相论争,看上去好像水火不相容,但是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非常重视人。所不同的是,道家所重视的是个体的生命价值,而儒家所重视的是群体的利益。儒家是在重视个体的基础上更重视群体,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利益。所以在价值观方面,儒家与道家是互补的,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中国的古人,我们中华民族的先民,他们所处的自然环境不是非常优越,所以他们不能像印度人那样在热带森林里简易地谋生,非常容易地维持生命。我们在黄河流域,在这个水深土厚、气候也不是很温暖的地方而且有滔滔的大河需要治理,不治的话就会有水患。所以对中华民族来说,如果太强调个体生命而忽视群体利益的话,就不利于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存、繁衍。因此,以儒家的孔孟之道为代表的这种伦理观念、道德理想,就历史地被选择为我们这个文化的核心精神。也就是说,道家只是一种补充,儒家才是核心。这不是由于儒家特别善于宣传,善于著书立说,或是某个杰出的儒者努力奋斗的结果,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
1.下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以人为一切价值判断的出发点的以人为本的文化。
B.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这些神话中的人物行为体现了中华文化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
C.中华文化是一种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在起源上、价值判断的出发点上都完全不同的特有的民族文化。
D.先秦诸子百家在思考社会和自然的时候,他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人 本精神。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华文化的神话谱系是由某些具有非凡本领的 建立了丰功伟业的杰出人物由人格升为神格而形成的。
B.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在于它始终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民族文化,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人。
C.儒家也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只是在此基础上更重视一个家族、一个宗族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利益。
D.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精神的孔孟之道,是适应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产生,又适应了中华民族生存而发展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繁衍来看,注重群体利益是出于一种民族生存的选择。
B.道家所重视的个体生命价值与儒家所重视的群体利益在中华文化中是直补的,相辅相成的。
C.儒家文化在社会发展变化中始终占据着核心地位,这是中华民族生存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D.因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儒家文化,所以儒家思想的演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演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初,霍氏①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②,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疋③,后以为郎。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霍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选自《汉书·霍光传》,有删改)
[注] ①霍氏:指西汉权臣霍光的子孙。②突:烟囱③疋:同“匹",量词。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夫奢则不逊 逊:谦逊 B.在人之右,众必害之 右:右边
C.乡使听客之言 乡:从前,过去 D.害之者多矣 害:忌妒
5.下列各组语句中,能表现霍氏灭亡原因的一组是(3分) ( )
①霍氏奢侈 ①霍氏奢侈
A. B、
②霍氏泰盛 ②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
①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 ①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C、 D、
②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②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6.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霍氏掌权已久,奢侈不谦逊,茂陵徐生认为霍氏背天道而行,会招致祸患,事实证明果然如此。
B.文章借应重视建议徙薪曲突者的故事为喻,来劝谏皇上,应当奖赏茂陵对霍氏祸患有先见之明的徐生。皇上纳谏,奖赏了茂陵人徐生。
C.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刚即位的宣帝 时,霍光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害怕皇上。
D.徐福曾上书皇上说,霍氏一家权势太大,皇上您如果想厚待他们,也应当适时加以约束限制,不要让他们发展到灭亡的地步。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3分)
译文:
(2)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3分)
译文:
(3)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天子从容肆体,甚安近焉。(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8、诗的第一句表明了作者对涧边草的什么情感?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是哪个字?
9、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道,这两句描绘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又营造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2)西当太白有鸟道, 。(李白《蜀道难》)
(3)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4)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6)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 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你必须做出选择
奚同发
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
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
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 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
终于站在老师们面前,这是他在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拉琴,毕业考试的最后一项是自选曲目。当老师用目光示意他可以开始后,他的弓子一反常态地先是在琴弦上一碰,发出了很响的一震。继而,徐徐进入,不久已是琴声四溢,灌满了音乐室的角角落落。从来没有这样放松地拉过琴,时而弓飞如雨,时而间滑如泣,揉弦、双音、拨奏,悦耳、辉煌、明亮、阴
柔,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酸甜苦辣和
喜怒哀乐……
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
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位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
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
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
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他”既在痛苦磨炼中掌握了熟练的演奏技巧,又能在曲子中融入自己的感情,而最后一次“他”拉响的是内心控诉的乐章,技巧与情感的结合使他取得巨大成功。
B.“他”是一个内心压抑、痛苦而又具有叛逆个性的人。“他”对拉琴没有兴趣,是在父亲的逼迫、强制和严格监督下练琴的,积久的压抑爆发,酿成“他"叛逆的个性。
C.第二人称“你”,只能指小说中的“他”,“必须选择”以肯定的语气加以强调,又引发对“选择”的多种思考。标题醒人耳目,深化了主题。
D.教育者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到孩子头上,但不能以自己的模式去打造孩子。
E.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做出选择"的理解。(6分)
答:
(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6分)
答:
(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萧乾先生印象
刘炳善
我与萧乾认识,是在1988年夏天,我的《伊利亚 随笔选》出版,由北京三联书店介绍约见的。我按时来到复兴门外他家。那时他已年届八旬,在门外贴了一张小纸条,上写:“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我事后记下了见面的第一印象:“一敲门,走出一位身材高大、很有风度而又非常和气的老先生。萧老亲切、坦率地告诉我:外国古典作品,译起来很难。譬如说,英国十八世纪的东西就很不好翻译。翻译《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还可以参考莎士比亚全集中译本,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萧乾先生以委婉的语气对我的翻译5-作给予肯定。实际上,他在“文革”前已译过菲尔丁的巨著《汤姆·琼斯》和《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等,早已译著等身。正谈话中,进来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人,和他小声谈了一阵,离开。萧乾先生说,这是一位医生,教他如何保健。然后又像是有点儿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释说:“(他想)尽量延长(生命)……”当时我对他的坦率有点惊讶,后来明白:他的意思是打算一面保护健康,一面尽量多做些工作,“跑好人生的最后一圈”。
此后我与萧乾先生建立了大约十年的通信联系,偶有赴京的机会,又到他家去过两三次。
作为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大公报》驻英特派员,萧乾在伦敦大学教过课,在剑桥做过研究生。萧乾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让人感觉到他有点英国绅士的风度——这是在与他的接触中可以感触到的。举一个小例子,前面说过他因年老体衰,“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但一说话,往往会超过这个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有事着急,他也绝不会不客气地下逐客令,而是采取很含蓄委婉的方式向你客气地暗示。
有一次我到他那里,谈了一阵话后,他很和气地问我:“你害过荨麻疹没有 ”我说:“没有。害荨麻疹很痒吧 ”他说:“很痒。也疼。”我马上明白了,随即礼貌地告辞。
不过,萧乾先生身上绝无高贵士绅的那种矜持倨傲、老气横秋的样子,倒是更多地保持着一副年轻人的脾气:思维敏捷,说话直率,做事麻利……这可能跟他长期做新闻工作有关。这种脾气他保持了一生。他像一个长跑运动员一样,几十年来一直活跃在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还在为翻译《尤利西斯》而努力工作。
尽管萧乾先生待人温和,他的性格中也有较真儿、执著甚至“倔”的一面。因为曾经长期受到贬抑和屈辱,他在“改正”以后,对个人的尊严就特别敏感而且较真儿。我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种种争义、恩怨太多,当然其中有个是非曲直,只是如果只记住争议和恩怨,而忘掉了文学,则等于“把孩子和脏水一齐泼掉”,损失未免太大。我的意思是最好采仅“两分法”:争议的是非是一码事,每个人在文学史上的业绩是另一码事,不必混淆。这样,前人的正面文学业绩,后人可以安心继承,以利未来。
就我对萧乾先生的印象来说,尽管他所接受的主要是西方的教育、西方的文化,半个世纪以来又做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翻译工作,但从他为人处世的风格来看,他是一位厚道的老北京人。
(选自《书屋》,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萧乾先生看到作者能够翻译出《伊利亚随笔选》,给以极高的评价,其实这不过是一位译著等身的译坛长者的宽厚态度而已。
B.作者通过对萧乾先生注重保健的描述,很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性格中较真儿、执著、敏感,但又充满生气,容易交往的特点。
C.萧乾几十年来活跃于新闻界、文学界、翻译界、国际文化交流场合,这既反映出他的勤奋,也说明他的人生丰富多彩。
D.作者在文中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通过写自己与萧乾先生的几次来往,塑造了一个厚道、学养深厚的北京作家的形象。
E.作者认为,对文学史上的争论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着眼于是非本身,二是看到作家本人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否则,就会给文学的发展带来损失。
(2)从第一段可以分析出,萧乾先生对翻译外国古典作品的态度是怎样的 (6分)
答:
(3)文章两次提到写有“请来客谈话不超过十分钟”的小纸条,分别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4)作者在文中主要写了传主哪些方面的特点 这样写,对你有什么启发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 O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兔年伊始,央行再次加息。不少网友认为:央行这次扬汤止沸的举措将会有力地遏制房价上涨。
B.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O级地震,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这一消息让人听了心如刀绞。
C.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为政清廉,牢记“八荣、八耻”,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扭转不良的社会风气。
D.如果不能迅速遏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增长,放任其发展下去,那么将会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最后想要获得偿还债务的能力都很难。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政府倡导在共产党员中开展为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
B.在核能、海洋能等方面,欧美不仅对中国设置了多重障碍,而且在中国研发这类能源时,还往往会借口以“用于军事"为名,来制约中国发展。
C.大气中臭氧层的减薄及南极上空臭氧洞的不断扩大是人类大量释放氯氟等碳类物质造成的,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
D.目前,少数政府网站变成花架子的现象在全国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少地方政府赶时髦,“跟风上网”,而网络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没有及时跟上。
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壁, ,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
①也许是千军万马都无法将它攻克的,我真想朝着这雄伟的高墙长啸一声,还没有等自己发出声音
②这高亢的男声,这悠扬的女声,像多少箭镞似的一起射向平坦的岩壁,立刻又被弹拨了过来
③却已有多少乘着竹筏的游人,争先恐后的叫喊起来
④只见那硕大和壮丽的暗红色巨石,绵延着横在小溪之滨,约有半里之遥的路程,巍然屹立
⑤多么秀丽和神秘的山水
⑥这些震荡的回音融会在一起,像一曲交响乐似的,充满了欢乐的向往和惊讶的赞叹
A.④①③②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④①②③⑥⑤ D.⑤④③①②⑥
16、阅读下面的信息,提炼出北大今年自主招生面试的特点。(不少于2条)(5分)
本报北京3月12日讯(记者柴葳) 北京大学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工作今天开始,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笔试合格学生.与210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获推荐学生齐聚燕园,参加为期两天的面试,其中13日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考生专场面试。
本次面试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进行,5名考生一组面对3名评委,每组面试时间约50分钟。考生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面试题目,并有一次换题机会。考生在回答完抽到的问题之后,可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话题进行自由讨论。3名评委中两名给出95分,考生将直接获得北大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资格;如有两名评委判定不及格,考生则直接被淘汰。
北大招办责人表示,通过笔试对学生的学科素质作出基本评判之后,面试更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抱负、知识面宽度与深度、批判性思维、学术好奇心、发展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查。今年北大的面试题目囊括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环境、历史等内容,试题开放而富于想象力,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给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面试结束后,北大将对考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总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他们将获得北大当地高考录取线下降5分至3 O分的优惠,特别优秀的还可适当放宽。
答:
17.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分) ( )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那忠贞爱国的热切与无望;个性就是 ;个性就是 。当个性化为一种精神、一份力量,当个性成为一种气质、一种风度时,你能不快乐地接受并享有吗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渔夫.他有一个习惯,每次打鱼前都要立下一个誓言有一年春天,他听说市面上墨鱼价格最高,于是立下誓言:这次出海只捕捞墨鱼,好好赚一笔.但他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归。上岸后他才知道螃蟹比墨鱼价格还高。他后悔不已,发誓以后只捕捞螃蟹。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却全是墨鱼,于是他又空手而归。这次墨鱼比螃蟹价格更高。
他很懊悔,发誓今后要把螃蟹和墨鱼都捕回来。第三次出海,他见到的却都是马鲛鱼,渔夫再一次空手而归……还没等渔夫第四次出海.他已经在饥寒交迫中死去:
请根据材料内容及含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4)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体。
答案:B解析:右:上,
答案:B解析:A②举说的是霍氏的情况,不是灭亡原因;C②句是说霍光让皇上很害怕;D①句是说霍光让皇上很害怕,②句是一种传言,不是灭亡原因。
答案:C解析:“霍光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害怕皇上”有误。“上内严惮之”是说皇上害怕霍光。
⑴天下人都忌妒他,而他又被天道而行,怎么可能不灭亡呢?
⑵您的烟囱应改为弯曲的,并把柴火移走,否则将有火患。
⑶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霍光做了骖乘,天子才能从容地舒展身体,感觉身边很安。
译文:
后来霍氏(获罪)被诛杀,那些告发霍氏的都封赏。有人就为徐生(感到不平)向皇上上书,说:“我听说有客人拜访主人,看到他的烟囱笔直,旁边放着干柴。客人就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曲的,远离那些干柴,否则会有火灾。主人笑笑着不回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都来救火,幸亏把火扑灭了。于是就杀牛设宴,答谢邻居们。烧焦烫伤的就坐在上边,其他的按功劳大小依次就座,却不邀请那建议把烟囱改曲的人。人家就对主人说:‘你如果听那客人的话,不用花费牛肉酒食,终究没有火灾。现在论功宴请宾客,那建议把烟囱改曲,远离干柴的人没有功劳,为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却成为座上宾吗?’主人才醒悟了,邀请了那客人。现在茂陵的徐福屡次上书,说霍氏会有变故,应该及早防止杜绝。如果原先徐福说的能得到实行,那么国家就没有分裂土地、赏官赐爵的花费,臣民没有叛逆作乱的败迹。事情已经过去了,徐福却独独没有蒙受功劳,希望陛下能够明察,尊崇那些迁徙柴火弯曲烟筒(有先见之明、防范于未然)的建议,让这样的人地位在烤焦了头发烧伤了额头(只会效死力的人)之上。”皇上就赐给徐福十匹帛,后来让他做了官。
作者对涧边草的感情是喜爱;体现感情的字是“怜”。
意象:春潮、雨、野渡、舟自横;意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感情: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⑴〔B〕〔E〕(5分。对一个给2分,全对得5分)
⑶. “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是本文的高潮部分,(2分)作者这样安排,更充分展现“他”内心的压制和反抗,使人物形象丰满而富有张力。(2分)本次演奏的成功和听众的赞赏,与前面拉琴缺乏艺术、大家对他失望形成对比,深化了文章主题。(2分)(6分。意思对即可)
⑷.示例:
①这篇小说是对应试教育的控诉。从儿时起近二十年,主人公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但在父亲的逼迫下从未间断过练琴。父亲的逼迫无所不用其极,他与父亲进行一次次智力较量,他没法战胜的,恐怕不止是父亲的智力。(6分)干事情不可强迫,应该尊重个体的不同需求和爱好。(2分)
②这篇小说是对艺术规律的理解。技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则是生命感受和技术的完美融合。主人公原先令教授们失望,而最后一次演奏成功,正是从相反的两个侧面阐释了这个艺术规律。(6分)人们应该从实际出发,遵从规律,否则达不到目的。(2分)(8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12.⑴答案:CE.解析:A项,从“要译《伊利亚随笔》就得独立工作了”可以看出,萧乾先生对作者的翻译工作是给予肯定的,“不过表明……”与文意不符。B项,作者写这段故事是为了表现萧乾的坦率。D项,“运用委婉的修辞手法”不对,委婉是传主说话的方式。
⑵答案:①萧乾先生认为这项翻译工作比较难,他对此持鼓励、支持、肯定的态度。②他主张对已有相关翻译的,在借鉴、参考的基础上更好地完成;对未翻译过的作品,要独立思考。
⑶.答案:第一次是全面介绍萧乾先生的需要,第二次是为了补充说明萧乾先生受过西方文化的熏染,说话文雅和蔼,待人彬彬有礼,言谈举止中注意尊重他人。两次提到这个纸条,前后照应,更好地表现了萧乾先生虽年老体衰却仍注意尊重他人,不矜持倨傲、老气横秋的特点。
人就跟着怎么干。(多指不好的事),是贬义词。D“尾大不掉”:旧时比喻部下的势力很大,无法指挥调度。现比喻机构庞大,指挥不灵。此处望文生义。
14. .答案:C解析:A.病因:成分残缺、暗换主语。应为“开展……的活动,这体现了……”。B.句式杂糅,“借口”与“以……为名”杂糅。D.“少数”与“普遍”在逻辑上有矛盾。
15.答案:A解析:④句写山的绵延高峻,正与“竹筏又掠过一列比城墙还光滑和高耸的峭壁”衔接,①句对此发出赞叹,③句续写同一“竹筏”上游人的欢呼,②句用比喻写回声之快,⑥句用比喻写回声之美,⑤句合写山水,具有小结作用,恰与“把前来接受洗礼的远方游子,几乎都变成了潇洒而又钟情的诗人”合为一体。
16.⑴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⑵注重学术好奇心、发展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考查;⑶试题开放而富于想象力,不设标准答案。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
1、有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下图所示,这个几何体可能是一个( ).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第1题)
A.棱台 B.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棱锥 C.棱柱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正八面体
2、关于直线m,n与平面 , ,有下列四个命题:
①m∥ ,n∥ 且 ∥ ,则m∥n; ②m⊥ ,n⊥ 且 ⊥ ,则m⊥n;
③m⊥ ,n∥ 且 ∥ ,则m⊥n; ④m∥ ,n⊥ 且 ⊥ ,则m∥n.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已知A和B是两个命题,如果A是B的充分条件,那么是的 (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抛物线的准线方程是 ( )
A. B.
C. D.
5、有下列4个命题:
①“菱形的对角线相等”;
② “若,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④“若,则”的逆否命题。其中是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右图是计算 的值的一个程序图,其中判断框内应填入的条件是
A、 B、
C、 D、
7、设A,B是x轴上的两点,点P的横坐标为2,
且|PA|=|PB|,若直线PA的方程为x-y+1=0,
则直线PB的方程是( ).
A.x+y-5=0 B.2x-y-1=0
C.2y-x-4=0 D.2x+y-7=0
8、 从分别写有A、B、C、D、E的5张卡片中,任取2张,这2张卡片上的字母恰好是按字母顺序相邻的概率为( )
A. B. C. D.
9、为了了解某地区高三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抽查了该地区100名年龄为17.5岁~18岁的男生体重(kg),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根据下图可得这100名学生中体重在[56.5,64.5]的学生人数是( )
A.20 B.30 C.40 D.50
10.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60°,直线a⊥c,则直线b与c所成的角的范围为(   ).
A.[30°,90°] B.[60°,90°] C.[30°,60°] D.[30°,120°]
11、已知圆的方程,若抛物线过定点且以该圆的切线为准线,则抛物线焦点的轨迹方程是( )
A. B.
C. D.
12、在△ABC中,AB=2,BC=1.5,∠ABC=120°,若使△ABC绕直线旋转一周,则所形成的几何体的体积是( ).
A.π B.π C.π D.π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3、以点(-3,4)为圆心,且与x轴相切的圆的方程是
14、若方程x2+ky2=2表示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15、命题“”的否定是 .
16、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是
三、解答题:(共有6个大题,共70分)
17、(本题满分10分)过点作直线,使它被两已知直线和所截得的线段恰好被平分,求此直线方程。
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
设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求函数在时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9、(本题满分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中,,
(1)设分别为的中点
求证:
(2)求证:
20、(本题满分12分)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是椭圆上的点,且.
(1)求的周长;
(2)求点的坐标.
21、(本题满分12分)在数列中,
(1)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
22、((本题满分12分)设函数.
(1)确定函数f (x)的定义域;
(2)判断函数f (x)的奇偶性;
(3)证明函数f (x)在其定义域上是单调增函数;
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科数学试题答案
选择题、(共12题,每题5分,共60分)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3、(x+3)2+(y-4)2=16. 14、(1,+∞)
15、 16、
三、解答题:(共有6个大题,共70分)
18、解:
(1)∴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2)

∴当时,即时,
当时,即时,
19、(1)证明:
的中点
20、解:椭圆中,长半轴,焦距
(1)根据椭圆定义,
所以,的周长为
(2)设点坐标为
由得,



∴,则
∴点坐标为或或或
21、(1)证明:由已知得
因此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由(1)可知,即


由①-②得
22、解: (1)由得x∈R,定义域为R.
(2)是奇函数.
(3)设x1,x2∈R,且x1<x2,
则. 令,
则.
=
=
=[考生注意]
【1】本科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答题时必须答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2】请在规定栏内认真填写 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3】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各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正确的选项的序号填入答题卡)
1.下列不属于天体的是( )
A.恒星 B.星云 C.陨石 D.运行中的宇宙飞船
2.在太阳系中地球位于下列哪组星球之间( )
A.水星与金星 B.木星与海王星 C.金星与木星 D.金星与火星
3.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是( )
A.中国 B.美国 C.加拿大 D.俄罗斯
4.地球在太阳系中既是一颗普通行星又是一颗特殊行星其普通性主要表现在( )
A.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很相似,自转周期较短
B.从结构特征看,地球属类地行星,体积质量适中,比巨行星小,比远日行星大
C.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七大行星十分相似
D.从结构特征看,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周期适中
5.地球是人类目前所探测到的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关于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生命诞生以来,太阳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光照条件相对稳定
B.地球与小行星以外的其他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C.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适中,为液态水的存在创造了条件
D.日地距离适中,适中的引力可以使某些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了大气层
6.岩浆发源于( )
A.下地幔 B.地壳 C.上地幔顶部 D.地核
7.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球的深度 B.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C.岩浆的深度 D.岩石的坚硬度
8.太阳源源不断的能量来源于( )
A.太阳内部核裂变 B、太阳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 C、太阳内部物质的核聚变
D、强烈的太阳风射向宇宙
9.由沿海向内陆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分异规律明显的地区是( )
A.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C.北半球高纬度地区 D.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10.有关从赤道到两级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热量和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B.以水分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C.地表景观沿经线方向交替 D.以热量为基础的分异规律
11.大面积砍伐森林可能引发温室气体增加,引发各种环境问题,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B.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C.地理环境的阶段性 D.地理环境的开放性
12.维持地表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也是联系地理环境四大圈层的桥梁和纽带的是( )
A.圈层间的物质运动 B.圈层间的物质交换
C.圈层间的能量产生 D.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读图1景观回答13~14题
13.据景观地貌推测该地区( )
A.岩石具有坚硬性 B.岩石具有腐蚀性
C.岩石具有可溶性 D.岩石具有不可溶性
14.与该地地貌形成相似的地貌是( )
A.黄土高原地貌 B.桂林山水地貌
C.东北林海地貌 D.横断山区地貌
15.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的是( )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水资源 D.土地资源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6题
时 间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5 8 13 14 23
土地沙化速度(平方千米/年) 1560 2100 2460
16.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17.引起“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的人类活动是下列中的( )
A.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B.石油化工的利用排放大量二氧化硫
C.人类活动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及大量砍伐森林
D.城市工业排放过量的废水、废渣
18.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将年年会有“瑞雪兆丰年”的景象
B.一月0℃等温线将移到秦岭—淮河以南
C.海南省的陆地面积将变大 D.冬季大理苍山雪线将上升
19.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 )
A.昼夜交替 B.昼夜长短 C.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 D.地方时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量车通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20~22题
20.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21.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 D.方便产品运输
22.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原料生产环节 B.加工环节 C.运输环节 D.销售环节
23.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洼沟谷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如图2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24~25题
24.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 )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25.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一水圈一生物圈一岩石圈
B.岩石圈一大气圈一水圈一生物圈
C.水圈一生物圈一大气圈一岩石圈
D.水圈一生物圈一岩石圈一大气圈
读图3,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分析回答26~27题:
26.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7.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正确的是( )
A.70% 鼓励生育 B.60% 计划生育
C.15% 采取移民政策 D.30% 鼓励人员出国
图4为“木桶效应”图,读图回答28~29题
28.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则 “短板”最有可能是( )
A.自然资源 B.人力资源 C.科技力量 D.消费水平
29.如果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则木桶的“短板”决定( )
A.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 B.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
C.环境合理承载力的大小 D.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
30.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
A.城市人口增加 B.城市人口占总人口中的比重
C.城市数量 D.城市用地规模
31.从城市的起源角度来看,拉萨、麦加、耶路撒冷三城市的共同之处是( )
A.疗养城市 B.以军港和兵营为中心的城市
C.工矿城市 D.作为宗教圣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32.在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中,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已经很弱的因素是( )
A.政治和交通 B.军事和宗教 C.地形和资源 D.气候和河流
33.下列关于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
B.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
C.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
D.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
34.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相比,不同的特点是( )
A.地域上的灵活性 B.动植物分布的地域性
C.季节上的不平衡性 D.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性
35.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 )
A.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长江口河道向南偏,使北支水道不断淤塞
C.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D.产生“磁暴”现象
36.下列工业部门属于市场指向型的是( )
A. 炼铝厂 B.制糖厂 C.啤酒厂 D.普通服装厂
37.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38.有关区域及其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里的人们,也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标划分出来的
3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人类活动以资源开发为主人地关系已显现出不协调
B.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区域规模不断扩展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C.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D.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人地关系矛盾消失
40.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
A.GPS信号接收机 B.全球定位技术 C.地理信息技术 D.遥感技术
41.近年来,哈尔滨市开设了许多南方鲜花专卖店,促使这些专营鲜花的商业网点形成的条件有( )
①靠近商品生产基地 ②快速交通运输作保证 ③保鲜技术的发展 ④市场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珠江三角洲一些城市也有水资源紧张之感,其主要原因是( )
A.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气候变得干旱
B.珠江上中游流域修建众多大中型水库,使流入下游水量明显减少
C.立体农业及大棚农业兴起,用水量大增
D.水体污染及咸潮导致水质性缺水
43.长江三峡工程的修建,带来的影响是( )
A.长江航运被大坝完全阻断
B.防止长江上游地区洪水灾害
C.长江中游平原耕地盐碱化现象加剧
D.使坝址上游洪水发生机率减少
44.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土壤肥力低 B.垦荒难度大,成本高
C.粮食过剩,不必再开发 D.保护湿地、维护生态环境
45.我国政府推动西部地区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①给予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
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部产品的竞争
④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46.有关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47.制约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 )
A.地形 B.热量 C.水源 D.市场
48.下列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中,能反映地中海气候类型的是( )
近期研制出利用玉米叶片加工、编织购物袋的技术,这种购物袋易分解且物美价廉。据此回答49~50题
49.以该种购物袋替代目前广泛使用的同类用品,对环境保护的直接作用是( )
A.减轻大气污染 B.促进生物多样性
C.减轻“白色污染” D.减轻酸雨危害
50.该种购物袋的生产原料在我国的最大产地是( )
A.河南省 B.山东省 C.四川省 D.吉林省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5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第一小题3分,其它每空1分,共10分)
(1)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这一天是 月 日前后,北半球的节气是 。
(3)此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4)A、B、C三点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5)H点的地方时是 点,C地 点钟日出。
5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5分)
(1)在地球公转轨道上的A、B、C、D四点中,公转速度最慢的是 ,此时,地球公转至 (近日点还是远日点)附近。
(2) 地球公转至C时,正午太阳直射 (纬度)。
(3) 地球由A向B运动时,地球上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 。
(4) 地球在D位置时,北半球是 (节气)。
53.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4分)
(1)判断A、B两地的地质构造:A为 。
(2)在地貌上,B构造形成岭的原因是 。
(3)在A、B两地中,若打井钻探找石油和地下水,A地可能储有 ,B地可能储有 。
54.读图10,思考回答:(每空1分,共11分)
(1) 假如该图为大气三圈环流中的北半球低纬环流圈,
A、D表示近地面,那么图中D处为 气压带,
丁表示 风带。
(2)假如该图为我国东部季风环流示意图,A为陆地,D为海洋,那么该图表示的是 (冬、夏)季,此时我国大陆盛行 风,亚洲大陆的气压中心是 。
(3)假如该图为中低纬度的大洋环流的一部分, 则该图表示海域在 (南、北)半球。若该图表示的是太平洋,丙为 流。B处形成的著名渔场是 渔场。
(4)假如该图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示意图,那么,此时北半球为 (冬、夏)季,南亚地区盛行 风。其形成原因是 。
55.读图11,完成下列要求:(每空1分,共10分)
(1)图中A、B、C为农业区,布局均合理,将各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小麦区 花圃 奶牛场
(2)图中D、E、F为工业企业,布局也均合理,请将字母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钢铁厂 自来水厂 服装厂
(3)该城市拟建一座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在H、G两地中较合理的是 ,理由是 。
(4)J处有一工厂,其区位明显不合理,但仍然留在原地,
这是由于工业 所致。图中工业属于劳动力指向型的是 。
56.根据以下几组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每空1分,共5分)
A组: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05年11月1日零时,全国总人口为130628万人,年平均增加809万人。
B组:2007年水利部最新调查显示,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余个供水不足,32个特大城市中,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国土资源部预计,中国石油开采年限为15年。2005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3﹪。
C组:2006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达到了536.8亿吨,比上一年增加2.3%;二氧化硫达2588.8万吨,比上一年增加1.5%。《2004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37.1%,遍及所有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从上述资料可见,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很大,主要表现在 、
、 几个方面。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必须走 的道路,其明确的定义是 。
57.图12为我国跨世纪的四大工程示意图,读图后完成:(共5分)
请选择其中一项工程,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建设该工程的艰巨性以及工程建成后的重要意义。(考生任意选择其中一项工程回答,建设艰巨性2分,意义3分,共5分)。
工程名称 建设困难 意 义
剑川县民族中学高二年级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答题卡
[考生注意]
【1】本科试卷分第Ⅰ卷、第Ⅱ卷两部分,答题时必须答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2】请在规定栏内认真填写 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3】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51、(10分)
(1)
(2) ; ; ;
(3) 。
(4) 。
(5) ; 。
52、(5分)
(1) ; 。 (2) 。
(3) 。 (4) 。
53、(4分)
(1) 。 (2) 。
(3) ; 。
54、(11分)
(1) ; 。
(2) ; ; 。
(3) ; ; 。
(4) ; ; 。
55、(10分)
(1) ; ; 。
(2) ; ; 。
(3) ; 。
(4) ; 。
56、(5分)
(1) ; ; 。
(2) , 。
57、(5分)
工程名称 建设困难 意 义
剑川县民族中学高二年级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试卷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5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51、(第一小题3分,其他每空1分,共10分)
(1)
(2) 6 ; 22 ; 夏至 ;
(3) 23°26′N,120°W 。
(4) C 。
(5) 10 ; 6 。
52、(每空1分,共5分)
(1) A ; 远日点 。 (2) 23°26′S 。
(3) 南移 。 (4) 春分 。
53、(每空1分,共11分)
(1) 背斜 。 (2) 向斜底部受挤压作用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
(3) 石油 ; 地下水 。
54、(每空1分,共11分)
(1) 副热带高 ; 东北信 。
(2) 夏 ; 东南 ; 亚洲低压 。
(3) 北 ; 加利福尼亚寒 ; 北海道 。
(4) 夏季 ; 西南季; 南半球东南信风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
(4) 工业惯性(或:历史原因) ; J E 。
56、(每空1分,共5分)
(1)、庞大的人口压力(或:数量多,素质低,结构不合理), 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或:资源丰富人均占有少,利用率低,资源短缺), 深刻的环境危机(或:生态破坏,污染严重)。
(2)、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
57、(考生任意选择其中一项工程回答,酌情给分,建设艰巨性2分,意义3分,共5分)
工 程 建 设 困 难 意 义
西气东输 线路长,所经地区地形复杂,植被稀疏,生态脆弱,投资大 把西部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改变东部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改变东部环境状况,改善沿线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青藏铁路 遇有多年冻土,高原缺氧,高原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投资巨大 有利于缓解青藏地区交通闭塞问题,体现党中央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关怀,增强民族团结、支援西藏建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电东送 水电建设一次性投资大,火电建设要处理好对当地环境污染问题 可以缓解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紧张问题,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减轻我国能源运输方面的紧张状况。
南水北调 调水中、西线没有现成线路,工程浩大,投资巨大;东线沿运河调水,要逐级提水,耗费能源巨大 可以有效缓解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状况,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地区生态环境,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
图1
图2
图3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