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九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6.2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2. 1956—196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巨大成就,又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包围、封锁
3. 观察下面的折线图,造成1958—1960年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自然灾害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 下图是某报登载的一则新闻,它反映了(  )
A.土改后农民创造的生产奇迹
B.人民公社的优越性
C.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科学种田取得丰硕成果
5. 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曾出现违背经济规律的重大失误,它们是( )
①大跃进”运动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 ④“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6. 当时的报纸上宣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中的失误。你认为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召开 ②受朝鲜战争的影响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7. 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红卫兵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应发生(? )
A.“文化大革命”时期? ????? 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镇压反革命运动时期
8. 一对上海夫妇给今年出生的孩子取名叫世博,反映了中国人起名往往与时代特征和重大意义社会事件有一定的联系。请判断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A. 出生1949年10月或之后,取名叫建国
B. 生于1961年到1965年,取名叫文革
C. 生于1958年到1960年,取名叫跃进
D. 生于1951年到1953年,取名叫援朝
9.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罪恶活动有( )
①策划篡夺中央到地方的政权
②打击迫害老干部
③林彪等策划谋害毛泽东,发动反革命政变
④“四人帮”残酷镇压四五运动
⑤策划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阴谋颠覆无产阶级专政
A 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③④
10. “文化大革命”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  )
A.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估计
B.毛泽东的个人专断
C.被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
D.出现“右倾翻案风”
11. 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12. 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错失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下列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A. 原子弹爆炸  B. 蒸汽机 
C. 蒸汽机车 D. 螺旋桨飞机
13. “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  )
A.原子弹和氢弹 B.核弹和导弹
C.炮弹和炸弹 D.原子弹和导弹
14. 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15. 10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某同学在教材推荐的历史网站上以“革命精神”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图片,按其形成历史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两弹一星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延安精神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②③①
二、非选择题
16. 识下图,回答问题。
(1)这张漫画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这种现象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4)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17. 材料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请例举出这一规划取得的两个主要成就。?
(2)材料二中,由A到B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 B到C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由C到D变化的原因是中央实行了哪种方针?
(4)从材料二曲折的农业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的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存在什么问题?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而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这两大运动对经济建设造成了什么影响?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ABCC 6-10CABCC 11-15DADAB
二、非选择题
16. (1)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现象
(2)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的结果。
(3)使国民经济正常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国家正常工作无法进行
(4)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
17. (1)一五计划;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交通成就: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宝成、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2)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4)教训: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首位等等。
18. (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3)两大运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4)经济建设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符合本国国情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