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美国人说:这是我们在错误的时间,同错误的对象,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战争是指( ) A. 第二次世界大战 B. 中国国内的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美国侵越战争 2.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三大改造 D.西藏解放 3. 历史资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请看下列有关诗句的史料,正确反映抗美援朝的诗句是( ) A.谁敢立马横刀,唯我彭大将军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长江 4.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这句话中的“延续两千多年”应从何时算起 ( ) A.夏朝的建立 B.商朝灭亡 C.战国开始 D.秦朝建立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96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3%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6.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 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7. 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 8. 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人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这直接归功于 ( ? ?)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抗美援朝胜利 D.土地改革完成 9. 下图所反映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之一,使长春市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业城市。该成就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期间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土地改革期间 D.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10. 到1957年底,在工农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由此可知当时我国( ) A.已经迈进工业国家行例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除经济阶段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已经超额完成各项指标 11.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被誉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发展的里程碑”,因为这次会议( ) A.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12.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回顾历史,我国第一部国家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 ①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规定了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 ④规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土地改革最大的区别在于( ) A.范围不同 B.任务不同 C.合作程度不同 D.土地所有制性质不同 14. “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 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西藏和平解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B.《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和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制定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D.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 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 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 但没有入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 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鸭绿江水中。 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 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推断,这首诗表现的是哪场战争? (2)材料中“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的目的是什么? (3)请列举一两位“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的代表人物。 (4)你认为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对新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1)材料中的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哪两大历史事件? (2)图一和图二的做法在所有制方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图三属于我国哪一期间的成就?该成就的取得与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 18. 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的表格 (1)表格反应了我国在那一方方面比较落后?党和国家为了改变这一落后的状况制订了什么政策? (2)列举这一时期我国取得的成就。 (3)你认为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以上材料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是什么时候由什么机构颁布的? (5)该文献的性质是怎样的? (6)该文献主要规定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CCA 6-10DDDDC 11-15ADDBB 二、非选择题 16. (1)抗美援朝战争。 (2)保家卫国,同时支援朝鲜人民。 (3)黄继光、邱少云。 (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17. (1)1952年土地改革、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2)土地改革由封建土地制度转变为农民个体所有;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农民个体私有转变集体所有(公有制)。 (3)“一五”计划期间1952土地改革的完成,这使得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18. (1)工业落后。第一个五年计划。 (2)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研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新藏、青藏公路通车。 (3)党的正确领导,党和国家制订了正确的政策 ,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属于人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