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 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三课: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在斯大林逝世后,推行一系列改革的继任者是(
????)
A.?列宁??????????????????????????????B.?赫鲁晓夫??????????????????????????????C.?戈尔巴乔夫??????????????????????????????D.?叶利钦
2.苏联解体的时间是(????
)
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
3.在东欧剧变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但有一个国家却在这次剧变中的得到了统一,它是(??
)???????
A.?苏联????????????????????????????????????B.?匈牙利????????????????????????????????????C.?德国????????????????????????????????????D.?英国
4.下图是某同学在历史课上做的笔记。由此判断,该同学学习的是(???

A.?东欧剧变???????????????????????????B.?华约建立???????????????????????????C.?美苏争霸???????????????????????????D.?苏联解体
5.1992年,国内一旅游团要出国旅游,在旅游行程表中不会出现的国名是(???

A.?法国????????????????????????????????????B.?苏联????????????????????????????????????C.?意大利????????????????????????????????????D.?英国
6.历史研究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20世纪末欧洲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实质理解正确的是(???

A.?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B.?各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C.?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D.?各国政府推行的社会改革失败
7.“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二次大战建大功,一朝解体两极终。”材料生动地描述了(  )
A.?美国的历史???????????????????????B.?苏联的历史???????????????????????C.?法国的历史???????????????????????D.?英国的历史
8.“横空出世一战中,社会制度初显优。旷世奇功二战中,一朝解体两级终。”与这首小诗描述内容相关的国家是(???

A.?东德??????????????????????????????????B.?波兰??????????????????????????????????C.?南斯拉夫??????????????????????????????????D.?苏联
9.“1991年12月25日19点38分,印有镰刀锤子的红旗从克里姆林宫楼顶徐徐地、却是永久地降下。它从事实上宣告一个时代就此终结了”。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斯拉夫分裂????????????????????B.?两德统一?????????????????????C.?苏联解体????????????????????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10.?1990年,当选为苏联首任总统的是(????
)
A.?斯大林?????????????????????????????B.?叶利钦?????????????????????????????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90分)
11.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一个长期探索的历程。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摘自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材料三????允许经济活动有某些自由,承认商业、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对农民和私人资本让步。……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了市场关系的作用,它构成了这一政策的核心。???
——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历史事件?
指出当时在理论上、思想上对哪两个重大问题缺乏深刻的认识而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简要分析这一事件导致的后果。???
(2)根据世界历史知识,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
并简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评述的是苏俄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政策的核心是什么????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指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最大启示是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它们在学习苏联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由于照搬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
请回答:???
(1)赫鲁晓夫主要是针对什么问题进行改革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赫鲁晓夫改革作一简要评价。???
(2)“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苏联“垮了”是在哪一年?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改革较为突出的是哪个国家?请写出这个国家在政治上的改革措施。???
(4)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政党,纷纷丧失政权。请你写出东欧剧变的三个表现。???
(5)中国和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都曾经存在过什么问题?中国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3.材料一: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由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既是超级大国,也不是超级大国。美国是惟一的军事超级大国,但靠军事力量有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少。至于其它问题,如经济力量,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以美国抗衡的其他国家。
------------基辛格1993年的说话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旧的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新的世界格局确立,将取决于何种因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克服斯大林时期的一些弊端,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米欠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1963年苏联粮食产量比1962年减少3270万吨。1964年苏联被迫增加了粮食的进口。
材料2: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1)材料1表明赫鲁晓夫经济改革的重点在哪一生产行业?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2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材料一中的图(a)和图(b)分析赫鲁晓夫改革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进行的。
(2)图(c)中赫鲁晓夫的墓碑由黑白两色的花岗石交叉在一起,“黑白相间的墓碑,毁誉参半的一生”是他最好的写照。从改革的角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面临怎样的形势?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材料三中的“某大国解体”有什么关系?
(4)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和苏联都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了不同的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2.【答案】
C
3.【答案】
C
4.【答案】
A
5.【答案】
B
6.【答案】
B
7.【答案】
B
8.【答案】
D
9.【答案】
C
10.【答案】
D
二、材料分析题
11.【答案】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2)1991年底,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结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①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
12.【答案】
(1)问题: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进行改革。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2)时间:1991年底。依据: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3)国家:匈牙利。措施: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
(4)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5)问题:照搬苏联模式。解决:实行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使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增强。???????????????????
13.【答案】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3)大国综合国力。
14.【答案】
(1)重点:农业方面。原因: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不尊重客观规律,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2)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执政期间,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相对迅速;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15.【答案】
(1)经济、政治方面。
(2)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苏联模式,但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济体制。
(3)形势:经济发展面临停滞,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关系: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了改革,在改革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