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 民族区域的自治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四课 民族区域的自治与发展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第六单元第四课
民族区域的自治与发展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湖北省有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宜昌市有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它们的设置与我国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政治协商制度
2.70年前的五月一日,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中,庄严宣告成立。这表明我国在该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民族平等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自1965年以来,西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人均收入逐年提高、温饱问题基本解决、高楼逐渐增多,升学率渐渐提高,铁路(公路)开通……”西藏发生巨变的制度保障是(
)???????????
A.?郡县制?????????????????????????B.?中央集权制?????????????????????????C.?一国两制?????????????????????????D.?民族区域自治
4.2015年
3月5日-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本次全国人大有2907名代表,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占代表总名额的12%左右,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这说明我国在民族关系上坚持的原则是(
)???????????
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共同繁荣???????????????????????D.?民族区域自治
5.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材料反映的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
)???????????
A.?村民选举制度?????????????????????????????????????????????????????B.?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
6.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2017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占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内蒙古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这充分证明了(???

A.?我国已经建成了全面小康社会
B.?祖国统一是我们各族人民的心愿
C.?各族人民是一家.就能造就一个更加美好的内蒙古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8.相较于其他地区,民族地区发展基础一般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艰巨,且民族之间、城乡之间、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经济状况更加错综复杂,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强调民族地区更需要精准扶贫,是基于(??
)
①实现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需要?
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需要
③保证民族地区都充分享有自治权的需要
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需要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9.2018年12月11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纪念日,如图是庆祝活动的徽标,由醒目的“60”造型和壮锦、凤凰等广西民族文化元素构成。关于徽标的设计意图,下列理解你不赞同的是(??
)
A.?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历史、合乎国情、顺应民心?????B.?体现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C.?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促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D.?说明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不协调
10.56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体现了我国是(??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历史最悠久的国家?????C.?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D.?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8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结合材料说出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意义。?
(2)如今我国不断地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0世纪末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等率领一千多名官兵,乘海船横渡某海峡,到达夷州。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地之间的友好关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回答,确保汉朝和西域频繁交往的通道被称为什么?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材料二中的“夷州”是指今天哪一地区?
它曾被哪两个殖民者侵占过?
今年(2014年)距最后一次被侵占时的那场战争已有多少周年????
(3)材料三中的“蕃”主要是指今天的哪一地区?
这一地区是在哪个朝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
(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我国对上述三个地区采取了什么政策????
13.2016年是孙中山诞辰15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深切缅怀了孙中山先生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1)请举两例说明孙中山领导近代中国民族革命的不朽功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主要指什么?
(2)明清时期为了更好的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3)我们青少年能为国家统一做些什么?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一制度的实行,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材料二:1990年9月.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提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他说:“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个民族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材料三:2006年7月,青藏铁路全线开通,长期制约西藏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解决。如今,西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
(1)材料一反映出新中国重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依据材料回答这一制度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怎样的?
(3)2015年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50周年,习近平亲题匾额“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结合实际,说一说新中国成立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有利条件。
1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由于恶劣的交通状况,直至20世纪初,地处“世界屋脊”的西藏仍是难以进入之地。20世纪50年代中国修通了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
材料三 进入21世纪,党和人民政府更加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某铁路工程计划投资约262亿元。这条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该工程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1)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已建立几个省级自治区?本项制度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2)20世纪50年代中国修通了哪几条西藏公路?
(3)材料三中提到的这条铁路的名称是什么?它的建成,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2.【答案】
B
3.【答案】
D
4.【答案】
A
5.【答案】
D
6.【答案】
B
7.【答案】
D
8.【答案】
C
9.【答案】
D
10.【答案】
A
二、材料分析题
11.【答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义: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西部大开发战略。
12.【答案】
(1)丝绸之路;
新疆。
(2)台湾;荷兰、日本;
120周年
(3)西藏或青藏高原一带;
元朝。
(4)新疆、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台湾:一国两制
13.【答案】
(1)领导辛亥革命;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建立等。成立新中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明朝戚继光俞大猷抗击倭寇;清朝平定准格尔部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设立驻藏大臣;打击沙俄入侵等。
(3)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理解、支持和宣传民族区域自
治政策;尊重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独特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和历史传统;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敢于与分裂势力和分裂行径做斗争。
14.【答案】
(1)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治前提: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
(2)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3)有利条件: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9年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一五”计划期间,新藏、青藏、川藏公路的建成;实行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
15.【答案】
(1)五个。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2)康藏公路、青藏公路和新藏公路。
(3)名称:青藏铁路。意义: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西部大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