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895年在北京应试的各省举人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由此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导致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2. “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
3. 虽然它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是维新思想从此唤醒和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救亡图存,并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上文中的“它”指的是( )
A.公车上书 B.创办《万国公报》
C.强学会成立 D.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4. 下边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从漫画中可以得出清政府的“新政”和立宪必然失败的原因是(?? ?)

A.?革命形势风起云涌
B.?未触及腐朽的封建制度
C.?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建立
D.?清政府没有实行“新政”
5. 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6. 下列各项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的准备的是(  )
A. 创办报刊   B. 组织学会
C. 开办学堂   D. 创办企业
7.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8.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9.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 《时务报》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B.?B?????????????????C.?C???????????????????D.?D
10. 梁启超早年曾领导百日维新,没有成功。在清王朝行将灭亡、人民革命不断发生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君主立宪,反对革命,尽管他40年中未忘一“国”字,但他的政治追求始终没有实现,也不可能成功。梁启超的政治追求不能实现说明 (  )
A.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理想都可能变成现实
B.对理想的追求要符合客观实际,好高骛远不能成功
C.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否则不能实现
D.只有良好的愿望不行,还得有实际行动
11. 《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下列“新闻”可能被它刊登的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洪秀全金田起义 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2. 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标志是(  )
A.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 《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C. 科举制度的废除
D. 新式学堂的创办
13. 下列所述,不属于戊戌变法历史意义的是(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
D.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14. 下列书籍和刊物,光绪帝不可能看到的是( )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申报》 D.《新青年》
15. 有人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一部悲喜剧。”围绕以上主题,如果你要探究这段历史,下列途径正确的选择包括( )
①阅读张謇传记 ②网上搜集资料
③调查百年国货品牌 ④翻阅《申报》影印材料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的报纸创刊于哪一年?创办地点在哪里?它主要刊载什么内容?
(2)图二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字是什么?在当时该出版机构主要出版什么书籍?
(3)今天你用的哪一种工具书是图二这一出版机构出版的?(举一例即可)
17.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变革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几年的时代象征是康有为。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牙,恐惧回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二 “对于这个严重丧权辱国的条约,全国各阶层人士无不为之痛心疾首。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也义愤填膺……发动了 1 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确切指出形势的危殆。”
材料三 1895年,康有为创办《万国公报》,宣传“新法之益”。不久,康有为在北京、上海组织强学会,并于1896年创办《强学报》,宣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1896年,梁启超等在上海创办《时务报》,这份报刊成为宣扬维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898年,梁启超入京创办京师大学堂,培养了大量具有维新倾向的新知识分子。
材料四 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军队;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中“发动了1 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清廷”的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有哪些。(写出两种即可)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失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维新变法有何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ABB 6-10DCBAC 11-15DBADA
二、非选择题
16. (1)1872年4月,上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2)商务印书馆。主要出版新式教科书、自然科学书籍、传统文化典籍、西方学术名著和辞典工具书。
(3) 《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小词典》。
17. (1)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海军。
(2)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有利于社会进步。
(3)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
18. (1)《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民族危机。
(2)公车上书。
(3)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兴办新式学堂。
(4)戊戌政变。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