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人口合理容量 学案(湘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一、“人口爆炸”1.描述对象:20世纪出现的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①______的现象。2.人口的指数增长:即世界人口的“②__”形曲线增长,特点是开始时数量比较③____,但很快就会④________________。二、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2.自然资源对人口的限制(1)原因:自然资源是⑧________的。(2)要求:人类与自然之间应当建立⑨________________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3)表现自然资源 对人口的限制土地资源 ⑩__________________大幅度下降;用于______________的土地面积显著缩小矿产资源 大量消耗导致其迅速减少,有的甚至______________水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正日益严重地困扰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森林资源 大面积毁林导致______________加剧,______________下降,耕地沙化加速,大气污染程度加深和气候反常事件增多三、人口的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____________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________人口数量。(2)特点:__________、相对性、__________。2.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______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______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3.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______规模的大小。 基础达标练考查点1 “人口爆炸”1.下列对马尔萨斯人口学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A.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在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中根本不存在B.马尔萨斯有意夸大人口繁殖力与土地生产力的巨大差异C.马尔萨斯人口学说荒谬至极,毫无意义D.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考查点2 环境的限制性2.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表现为( )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考查点3 人口容量3.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 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考查点4 人口的合理容量4.下列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B.它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C.它是指地球空间能容纳的人口数量D.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就是人口合理容量方法技巧练图示法巧记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水平和生活消费水平都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2)题。(1)以下组合关系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获取资源数量——人口容量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人口容量C.科技水平——人口容量——资源获取数量D.人口文化——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2)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方法技巧活动思考从第一个10亿开始,每增加10亿人口经历的时间分别是100、30、14、13、12年。增长的速度明显是越来越快。(P10)活动探究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不在于他的科学性,而在于他的学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两种级数说”在世界整体上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局部地区、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的,如果人类不加以自觉地控制生育,将有可能步入类似“两种级数说”的泥淖中无法自拔,所以活动中的观点二是有道理的。(P10~P11)活动探究1.自然资源是指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用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2.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越来越多,加上技术的进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也越来越高,可见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在不断增加的。不同的自然资源,其数量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规律。对于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来说,数量是越来越少的,甚至现在已经有些矿产资源面临枯竭了;对于可再生资源,有些是真正的可再生资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有些可再生资源则是有条件的可再生,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等等,必须是在人类合理利用、保护好的前提下才能永续利用。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山水等风光也是可以当作自然资源的,比如可以作为旅游资源。(P11~P12)活动思考(P12)活动思考中间派的看法比较折中。乐观派过分夸大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类可以更多地从环境中获取自然资源,而忽视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悲观派则过多地看到人类对地理环境的破坏作用,忽视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P14)活动探究1.我国最多可以承载162 480万人,即16.2亿左右。2.我国的不同地区,土地的生产潜力不同,可以生产的农产品多少不同,所以分别可以养活不同的人口数。南方因为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地的生产潜力很大,可以得到很多的农产品,所以可以养活的人口数量最多;北方因为热量条件相对不足,单位面积的年生物量不如南方高,所以环境人口承载力较南方小。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环境人口承载力较大;而西部地区则因为气候干旱,青藏高原气候寒冷,所以环境人口承载力相对较小。(P15)参考答案知识清单①猛增 ②J ③小 ④急剧膨胀 ⑤自然资源 ⑥资源⑦人均消耗量 ⑧有限 ⑨良性循环 ⑩人均土地拥有量 农业生产 趋于枯竭 淡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 经济社会 最高 临界性警戒性 持续 经济 维持相对稳定 经济基础达标练1.D [马尔萨斯“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因而马尔萨斯人口学说在当今尤其值得人们关注。]2.B [要保证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足够的自然资源,但是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3.C [人口容量是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产物。人口容量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临界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容量相当,表明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如果实际人口超出人口合理容量,则表明这种协调发展将受到破坏。要么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要么自然资源会遭受到灾难性的破坏。二是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不同地区、不同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三是警戒性。人口容量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需要达到的人口数量,相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人口容量,并以此作为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4.B [A项是人口容量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与地球空间无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方法技巧练(1)A (2)C [第(1)题,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人口容量的变化。第(2)题,资源数量越多,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类社会越发展,人口容量就越大,因此这三个因素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人口的消费水平越高,一定数量的财富可供养的人口数就越少,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