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三

资源简介

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三框题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学习目标:】
1、阐释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含义,知道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2、理解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的内涵和意义。
3、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方针,发挥农村党支部的积极效用,激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农村发展创造出更强的动力。
科学精神:探究村党支部、监督委员会和村委会的区别与联系,怎样配合工作;理顺5个民主的内涵与实践操作。
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村委会、居委会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建言献策,为基层民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层群众自治的内容;基层群众自治的特点。
难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与基层政权的关系。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资料收集法
【教学过程:】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导入:探究与分享。
有同学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拍到一张照片:李家村办公楼前通常挂着三个牌子,分别是中国共产党李家村支部委员会、李家村村民委员会、李家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围绕这张照片,大家提出了不少问题。
问题一:这三个机构是层级相同的村级组织吗?
问题二:村务监督委员会与另外两个机构是什么关系?
问题三:三块牌子挂在一起,说明三个机构的组成人员是一样的吧?
问题四: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委会是什么关系?他们管的事情一样吗?
问题五:村委会是如何产生的?
查找资料,谈谈你对这张照片的理解。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新课教学: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含义。
是指人民群众在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在居住地范围内,依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
领导者是基层党组织
管辖范围是居住地范围内
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村委会、居委会
法律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2、基层民主具有三个特点:发生领域的基层性、民主参与的直接性、管理活动的自治性。
3、村民委员会
性质:
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职能:
其主要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产生:
村民委员会成员由村民选举产生,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管理:
在农村基层治理实践中,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本村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的有效途径。
4、居民委员会
性质: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职能:
其任务是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产生:
居民委员会成员由居民选举产生,向居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管理:
居委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这大大调动了广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也有效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温馨提示:
①村委会和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②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政权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和政府)
③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权力机关(乡镇一级的人大)
④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行政机关(乡镇一级的政府)
⑤村委会和居委会≠基层党组织
⑥村委会和居委会≠社会团体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探究与合作:
观看视频:《发挥基层民主作用 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发展基层民主的认识。
学生活动:略
教师:总结
1、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之一:民主选举
农村村民自治 城市居民自治
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产生采取村民直接选举的办法,实行无记名投票、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 社区居委会正从过去的居民代表选举,向更高比例的居民直接选举发展,选举程序更加规范,给城市基层治理带来显著变化。
作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和城市的居民委员会,按法律规定均由本居住地的村民或居民选举产生
注意: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是居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3、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之二:民主协商
民主协商,城乡基层的公共事务千头万绪,应该也必须由众人商量着办。只有本着有序参与的原则,让居民或村民合理表达意见和建议,求同存异,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案,促成基层社会的和谐。我国城乡的基层民主协商,在街道或乡镇、社区或行政村以及企事业单位等不同的层次展开,也贯穿基层治理的全过程。
4、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之三:民主决策
民主决策,城乡基层的公共决策与每家每户的利益直接相关。按民主决策要求,在农村,凡关系村民公共利益的事项都要由村民以直接或间接参与的方式集体作出决定。在城市,社区公共事务的民主决策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进行。
5、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之三:民主管理
在法律上,基层公共事务的管理属于本村的全体村民或本区的全体居民;在现实操作中,一般要通过一定的程序,授权给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来进行。依法制定自治章程和议事规则,推动日常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是做好基层民主管理工作的关键。
6、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之三: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负责城乡基层公共事务管理的居委会和村委会,事实上都掌握一定的权力。要防止以权谋私,尽可能避免管理工作的失误,必须实行民主监督。凡是与基层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和需要让基层群众知晓的事项都应公开。让每个居民或村民了解,还应对基层自治组织的实际管理工作进行评议。
结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应该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加以推进。
【课堂小结:】
6.3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一)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
1、村民委员会
2、居民委员会
3、民主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4、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5、优越性
(二)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1、民主协商
2、民主选举
3、民主决策
4、民主监督
5、民主管理
6、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广泛而深刻的实践,将其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推进。
【课堂巩固:】
1.近半年来,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掀起一场“社区风暴很多居委会”“动起真格”决心把垃圾分类推行到底,纷纷根据实际摸索“妙招”狠招在这场攻坚战中,制定“妙招”“狠招”需要(D)
①居委会承担更多的行政管理责任
②社区居民认真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贵
③居委会征求民意,切实落实社区大事居民定
④社区居民献计献策,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为落实好农村低保政策,做到贫困人员应保尽保,某村委会召开了2019年度农村低保民主评议会由村委成员及村民组成的农村低保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参加会议,对全村低保申请户进行民主评议并投票表决,当场宣布评议结果,并将评议结果公布于村务专栏。该村委会的做法(D)
①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②创新了村民自治组织的组织体系
③能更好地促进该村民主政治建设
④方便村民用民主的办法管理村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