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人口迁移(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分类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掌握分析人口迁移案例的思路和方法3、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原理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学习重点: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学习难点:推拉理论自主学习:(预习课本P16-17)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一)、人口迁移的概念1.人口变动包括两个方面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 素 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释 义 人口________的高低决定人口增长的快慢 _______人口的增加值影响人口增长的多少影响 世界人口 影响_______ _____影响,只是空间位置变化特定国家地区 产生影响 有时产生______显著影响2.人口迁移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的关系概念 移动时限 住所是否改变 联系人口迁移 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人口流动 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完成课本P17活动题1(二)、人口迁移的分类类型 概念 迁移范围 主要方式_______迁移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超越国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超越行政边界 由_____到_____、由经济________到经济________地区完成课本P17活动题2二、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1.世界人口迁移时间 特点 流向十五世纪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旧大陆移往新大陆;已开发国家移向未开发国家 ____洲流向美洲、大洋洲;__________被贩卖到美洲;亚洲人向国处移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劳务输出成主流;国际难民数量多;短期流动工人增加,定居移民减少;迁移流向发生变化 从_______国家流向______国家,发由亚洲向东到北美洲,向南到大洋洲,向西到欧洲;由南美洲向北到北美洲;另个还有因为灾害和战争而引起的迁移路线2.我国人口迁移(参考P19阅读)时间 特点 流向建国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 有____、有_____进行,流量小 由东部向西部及东北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 由中、西部经济______区向东部经济______区三、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_____力是消极因素,是排斥力;____力是积极因素,是吸引力。以城乡迁移为例,城市化初期城市有较多的____力因素,人口由乡村涌向城市;城市化发展的后期,城市环境恶化、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成为____力因素,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我的问题合作探究1.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2.你认为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各有什么影响?课堂练习完成世纪金榜P8课堂基础达标的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人口迁移(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并认识不同时期影响因素的变化2、理解人口移动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学习重点: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学习难点:人口迁移的原因分析自主学习: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一、自然生态环境因素1.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中哪些是拉力?哪些是推力?2.参考世纪金榜P11完成因素 气候 水资源 土壤 矿产 自然灾害案例3.分析课本P18“阅读”,说明什么是环境移民?三峡移民是否为环境移民?二、经济因素1.经济因素中的拉力、推力分别是什么?2. 参考世纪金榜P11完成因素 经济发展 交通 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案例完成课本P19活动题三、政治因素(参考世纪金榜P11完成)因素 政 策 战 争案例四、社会文化因素(参考世纪金榜P11完成)因素 文化教育 家庭婚姻 宗教信仰案例完成课本P21活动题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学习目标: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学习重点:中外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学习难点:文化的纵横对比及不同文化产生的社会根源自主学习:一、文化与地域文化1.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化背景与人口因素 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实例初婚年龄偏低,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小,从而如快了人口增长 许多发展中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较多,可以降低人口出生率 许多发达国家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种状况长期存在,一般会降低出生率 西方国家关系稳定,会造成多子生育,提高出生率 非洲国家为了扩大势力,不反对人口增殖 天主教影响下的拉美三、中国文化与人口影响因素 文化的地域成因 时代婚姻观 早婚早育 古代晚婚晚育 现代生育观 多育多子 古代只生一个 现代择业观 学而优则仕 古代全民皆商 现代居住观 安土重迁 古代四海为家 现代我的问题课堂练习世纪金榜基础训练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出生率,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2、研究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3、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地区分布及其成因。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自主学习:一、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历程: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曲线呈“____”形,且有____有____。这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某地区自然增长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公式为:人口自然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立完成课本P2-3活动1、2、3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课本P3活动14.根本原因: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水平二、人口增长模式(一)“高——高——低”模式:1.______人口增长模式: 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时期: 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2.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立完成课本P5活动1、2、3、4(二)“高——低——高”模式:(过渡型)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低——低——低”模式:(现代型)基本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我国的人口增长1.增长模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主要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4.基本国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立完成课本P9活动1我的问题合作探究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过高,会给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产生人口问题。那么是否就意味着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越低越好呢?为什么?2.讨论地图册P5-6的图课堂练习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1-2的习题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2、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及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学习重点: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学习难点: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自主学习:一、“人口爆炸”1.“人口爆炸”一词形象地反映了近100多年来世界的_____________现象。2.人口的指数增长: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_________________独立完成课本P10活动二、环境的限制性(一)自然资源与人类的关系1.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2.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__________3.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的人均消耗量________________4.自然资源是______的,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良性循环,以实现____________独立完成课本P12活动1活动2活动3(二)环境限制性的表现1.土地: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一方面,__________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独立完成课本P13活动,并试着描述图表反映的因果关系2.矿产资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量_____________;由于矿产资源的大量消耗,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________________;有的甚至____________3.水:人类能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资源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4.森林:人类不合理的____________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面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口合理容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立完成课本P14活动,说出你的观点3.人口容量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4.环境承载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口容量有三个特点:一是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独立完成课本P15活动1、2我的问题合作探究1.环境容纳人口的数量主要受哪些因素的限制?你认为首要的因素是哪一个?2.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口合理容量就一定很小吗?3.有人说:“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因而研究人口合理容量意义不大。”这种说法正确吗?4.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有何区别?5.城市、乡村和牧区的人口容量有何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课堂练习完成世纪金榜P8课堂基础达标的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高一地理2-1-1.doc 高一地理2-1-2.doc 高一地理2-1-3(1).doc 高一地理2-1-3(2).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