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9.《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课件(38张PPT+5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下9.《中国有了共产党》第三课时--红军不怕远征难 教学课件(38张PPT+5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新知导入
1928—193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创建了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指挥红军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发动的四次“围剿”。
1933年9月,蒋介石亲自任总司令,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这时,毛泽东已被迫离开红军领导岗位。中共临时中央放弃了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经验,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等口号,命令红军主力同数倍于己的敌人硬拼,打阵地战、消耗战,结果遭受重大损失。
历史回眸
国民党军队一次次“围剿”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反“围剿”。1934年
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
新知讲解
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
视频:红军不怕远征难-长征路线-教育-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优酷1
长征的路线
中央革命根据地(1934年
10月,江西瑞金)→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向贵州进军,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5年
1月)→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被称为“死亡陷阱”)→陕北吴起镇会师(1935年
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
10月)。
在地图上找一找红军经过的地区,查一查资料,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想一想红军当时可能面临怎样的困难。
长征时的险恶环境,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
皑皑雪山,无边草地,大渡河横,泸定索桥,
湘江乌江,赤水沙江。
1.过雪山:饥寒交迫、中弹受伤甚至死亡。
2.翻越高海拔金山:高山严寒缺氧,红军战士都穿单衣,不少人冻坏了脚。在强烈阳光下得了雪盲,有些人坐下休息,就起不来了。有些人不慎滑下悬崖而牺牲。
3.沿途民众战时受骗带来的困难:红军途经地区,绝大多数属于国民党统治区,不是革命根据地,由于受国民党反动派造谣欺骗的影响,当地民众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部队缺乏了解,一度对红军存在怀疑和恐惧情绪。
4.敌军围追堵截造成的困难:红军长征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蒋介石指使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进行围追堵截。
……
长征之“难”
长征途中,红军不仅要冲破国民党重兵的围追堵截,还要克服自然界的重重险阻。过大雪山时,空气稀薄,气候寒冷,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只要休息一下,就会浑身冻僵,长眠在那里。过草地时,许多战士陷入沼泽,不幸牺牲。粮食奇缺的红军只能吃树皮、草根维持生命。30万红军在长征结束时人数已不足3万人。
长征之“难”

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斗。
官兵日行50公里以上,平均每天一场遭遇战。平均每
前进300米,就有1名战士献出生命。
长征之“难”
红军在长征途中,不仅要穿越敌军的枪林弹雨,还要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做斗争,忍饥挨饿。在长征途中,有一座雪山叫岷山,它位于四川省和甘肃省的交界处,海拔4000米左右,南北连绵500千米,有“千里岷山”之说。因终年雪飘,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神仙山”。他们告诉红军只有神仙才能登越这样的大雪山。
突破人类生存极限
漫漫征路,巍巍雪山,猎猎风暴,辘辘饥寒。
军需处长,管物管钱,衣物紧缺,粮秣艰难。
口粮送人,不舍己餐,寒衣送人,不留己穿。
野菜果腹,单衣御寒,冷饥罹难,无私泰然。
如此军队,如此党员,赢得日月,换了新天。
突破人类生存极限
跨越江河
近百条
(包括世界上最险峻汹涌的峡谷大江)
攀越高山
40余座
(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有20余座,5座位于世界屋
脊之上。)
穿越草地
松潘草地
(海拔在3500米以上,面积一万五千多平方公里。草地其
实就是沼泽,气候极为恶劣,雨雪风暴来去无常,鸟兽绝
迹,人烟荒芜,被称为“死亡陷阱”。)
资料2
突破人类生存极限
在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600余次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翻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以顽强意志一次次突破人类生存极限。
突破人类生存极限
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但是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常人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
长征之“难”
在长征途中,中央红军开了很多会议,其中的遵义会议具有重要意义。
遵义会议会址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从此开始走上胜利之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遵义会议后,红军排除万难,挥师北上。
遵义会议
回忆伟大征程
百岁红军老战士杜宏鉴坐在家中讲述自己的长征记忆。说到动情处,他双手撑膝站立,声音高昂洪亮,就像一名年轻的战士。当年,20岁的杜宏鉴身着单衣,披着一块生羊皮,冻得瑟瑟发抖,嘴里的一截皮带嚼了一天,实在难以下咽,但对于胜利的信心却从未动摇过,如今他依然能流利地背诵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这段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已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心里,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
读诗而知长征难
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写下了《七律·长征》这首壮丽诗篇。
读了这首诗,你们读到了些什么?
1934年10月间,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体现了毛泽东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读诗而知长征难
这场远征为什么这么“难”?红军又为什么“不怕”?让我们通过“四渡赤水”
“飞夺泸定桥”
“一块银元”
“七根火柴”等故事,一起探寻其中的秘密。
视频:红军四渡赤水
泸定桥是一座铁索桥,长100米,铁索上铺着木板。红军一昼夜飞速行军120千米,赶到泸定桥时,铁索上的桥板已被敌人拆除,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铁索,桥下是奔腾咆哮的大渡河。22名红军突击队员在火力掩护下,冒着敌人密集的弹雨,攀着铁索,冲向对岸,惊恐的敌人在桥头燃起大火,企图阻止红军的前进。红军战士勇猛地冲过火海,消灭守敌,占领泸定桥。飞夺泸定桥成为红军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一战。
飞夺泸定桥
视频:飞夺泸定桥纪录片_腾讯视频1
彝海结盟
长征途中,红军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和帮助。1935年5月,中央红军进入川西彝族聚居区。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在彝海按照彝族风俗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shà)血为盟,结成兄弟。彝海结盟,实现了民族团结,帮助红军顺利通过这一地区,成为红军长征中的一段佳话。
刘伯承为什么要和彝族结盟?
视频素材:红军长征
历经艰难险阻,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毛主席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的破产,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胜利完成
长征以其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精神养分,让革命事业一代代薪火相传。长征没有终点,长征依然在路上。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
坚持“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
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传承长征精神
在新的时代,我们该怎样学习和传承长征精神?和同学讨论,写下你的想法。
长征精神
举世闻名的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铸就了不怕牺牲、百折不挠、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伟大的长征精神,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卓绝奋斗的坚定信念,凝聚着人民军队不断走向胜利的坚强意志,凝聚着中华民族不懈奋斗、自强不息的伟大品格。
视频: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在哪?
课堂总结
历史是不断向前的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蓝图已经绘就,我们要大力弘扬伟的大长征精神,不怕牺牲、百折不挠,不怕困难、英勇无畏,在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