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央人民政府派谁为司令员率军入朝作战( ) A.彭德怀 B.林彪 C.邓小平 D.刘伯承 2. 如图中的纪念馆坐落在朝鲜平壤,馆内展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的有关图片和实物资料,介绍了志愿军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图中的“祖国解放战争”在中国被称为( ) A.人民解放战争 B.抗美援朝战争 C.朝鲜解放战争 D.朝鲜统一战争 3.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的表现是( ) A.在亚太地区建立一系列军事基地,威胁中国安全 B.武装侵略朝鲜,逼近中朝边境 C.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 D.第七舰队侵人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4. 下图是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在停战协定上字的情景。这个协定签订于(? ? ?) A.?1952年7月???????????????????????B.?1953年7月??????????????????????? C.?1953年9月???????????????????????D.?1954年7月 5.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耕地总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 ,处于无地少地状态。这段材料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6.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百分之九十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但生活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7. 据统计, 1952年底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底增长了48.3% ,其中粮食、棉花和油料作物产值分别增长了44.8%、193.4%和168.1% .这一状况主要得益于( ) A.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 B.粮棉油比重的合理调整 C.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D.农业台作社的大力兴办 8. 我们跨越时空,来到新中国成立之初,下列现象不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 A.农民兴高采烈地牵着从地主家分到的骡马 B.全国人民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镇压一大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 D.全国人民正在热火朝天地大炼钢铁 9. 下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基建投资比重(%)分配表”,从中可以直接读到的信息是( ) 农林水利 轻工业 重工业 运输邮电 贸易物储 文教卫生 城市公用 其他 7.6 6.52 51.68 19.2 3 7.2 3.7 1.1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等各行业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10.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的这番感慨说明了当时中国( ) A.农业发展缓慢 B.教育水平低下 C.工业基础薄弱 D.人民生活困难 11.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2.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3. 观察下图“木器生产合作社”,你认为加入该“生产合作社”的主要是 ( ) A.农民 B.地主 C.工商业者 D.手工业者 14. 如下图为纪念邮票,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 实行公私合营 D. 工业化起步 15. 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 ) A.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C.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D.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周恩来对美国的警告 材料二 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的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 材料三 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1950年中国采取了什么重大军事行动? (2)根据材料二,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什么协定? (3)根据材料三,结合课本,说说这次重大军事行动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4)有人说这次重大军事行动妨碍了中国解放台湾,是弊大于利。你认为呢?试说明你的理由。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大型发电设备等。 材料二 这个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三 下面是1952年和1957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示意图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的经济状况?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 (2)材料三中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这一时期我国汽车工业和飞机制造业方面的成就各一例。 (3)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1952—1957年取得的工业建设成就有何历史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三 1958年,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树木等,都为公社所有。 材料四 风阳县农业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0亿千克;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农民高兴的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请回答: (1)在材料一中的纲领中哪一项是涉及农村问题的?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其阐发为哪种主义?这种主义实现了没有?为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内容谈谈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有什么重要意义? (3)1958年夏秋之际,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基本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你认为“人民公社化”这种做法正确吗?请简单说明理由。 (4)材料四中的内容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对这种农村发生的变化你有哪些感想?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BA 6-10ACDBC 11-15CCDBA 二、非选择题 16. (1)抗美援朝战争。 (2)《朝鲜停战协定》。 (3)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4)利大于弊。如果美国占领朝鲜,就会以此为跳板,进而侵略中国;那就不仅是台湾,可能整个中国都会被控制。 17. (1)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 (2)大幅增长。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 18. (1)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2)废除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不正确;理由:在计划经济下,统一经营,集中劳动力,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下降,收入不多。 (4)改革开放时期。启示: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国情,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