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1840 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 ) A.?虎门销烟???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新文化运动 2. 史学家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的,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 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 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 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 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3.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4. 甲午中日战争后,梁启超发表了《变法通议》,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原富》。这反映当时的时代主题是( ?? ?) A.?中体西用?????????B.?救亡图存??????????????????????????? C.?民主共和?????? D.?联共抗日 5. 梁启超提出:“三代(夏商周)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其意图是( ) A.振兴洋务 B.倡导变法 C.批判孔教 D.维护共和 6.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北方最有影响的报刊是( ) A.《时务报》 B.《国闻报》 C.《知新报》 D.《湘学报》 7. 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___①___再次上书;不做亡国之君,___②___下诏变法。?反对变法维新,___③___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___④___慷慨就义。 A.?①??????????????B.?②?????????????????????????????????????? ?C.?③????????????D.?④ 8.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9. 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是对近代化的探索活动。二者的共同点有( ) ①都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运动 ②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和发动的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④都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0.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B.谭嗣同——戊戌变法 C.孙中山——五四运动 D.周恩来——秋收起义 11. 图片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之一。下图可以用于考证( ) 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B.戊戌变法的开展 C.近代新式教育的兴起 D.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12. 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中的内容不包括( ) 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 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创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3. 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冶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B.?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4. 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题10图的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 ) A.?“师夷长技”思想的形成??????B.?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C.?大生纱厂的兴衰?????? D.?黄埔军校的创建 15. 中国近代史上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申报》????B.?商务印书馆???? C.?《民报》?? D.?中华书局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民主政治是我国近代前期的进步潮流。 请回答: (1)我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最先在哪个朝代确立? (2)西汉、明、清三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分别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3)我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为实现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努力。请你列举两个这方面的重大事件。 (4)你认为资产阶级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有何不同? (2)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代表了哪一政治派别的思想?这两大政治派别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先后开展了什么运动? (3)运用所学知识概括这两场运动分别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以洋务运动为起点,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不仅给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变化,也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在近代史上,交通通讯工具开始在近代中国出现。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应用,有线电报的传入,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新闻报纸、出版机构开始出现,中国社会的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 (1)火车、轮船的传入和应用,给近代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2)我国什么时候开始架设有线电报? (3)电报、照相和电影的传入,分别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4)最著名的“新闻报纸”是什么?当时最著名的出版机构是什么? (5)“社会习俗”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有哪些?(举出一点即可) (6)从近代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中,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答出一点即可)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BBB 6-10BABDB 11-15CDBBB 二、非选择题 16. (1)秦朝。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 (3)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发展资本主义。 17. (1)李鸿章和梁启超对中国贫穷和落后原因的分析的不同:李鸿章认为这个的贫穷和落后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及西方;梁启超则认为是中国的政治制度落后于西方。 (2)材料一代表了洋务派的思想,材料二代表了维新派的思想。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维新派开展了戊戌变法。 (3)这两场运动的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8. (1)方便了全国各地人们的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1880年以后。 (3)电报: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和各种信息的传递;照相和电影: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资料。 (4)《申报》;商务印书馆 (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希望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6)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革新落后的思想与观念,顺应时代的潮流和发展趋势。(其它内容也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