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现象,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2. 有人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的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是(   )
A.强学会成立 B.《万国公报》创办
C.公车上书 D.百日维新开始
3. 《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些仁人志士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清政府颁布“定国是”诏书,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就是后来的(  )
A.公车上书 B.戊戌变法
C.成立中华民国 D.戊戌六君子
4. 在清末维新运动中,湖南是最开风气的省份,大批热血青年聚集省城长沙,开学会、兴学堂、办报纸,轰轰烈烈。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船山思想的深远影响
B.湘军首领曾国藩的苦心经营
C.光绪皇帝的励精图治
D.湖南巡抚陈宝箴的大力支持
5. 由于戊戌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最后以失败告终。戊戌变法的下列措施中,最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是(   )
A.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裁汰冗员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6. 戊戌年间,国难深重。维新志士挺身而出,担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但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
C.?精简机构????????D.?裁汰冗员
7. “……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句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哪项政令的实施情况(  )
A. 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  B. 创办新式学堂
C. 发展农业和商业    D. 训练新式海陆军
8. 图片能反映历史。1898年,北京城各茶馆里的人都对下图中的人物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9.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 )
A.北洋水师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福州船政学堂 D.两江师范
10. 有学者这样评述“皮茂变法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改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开始进人近代社会
B.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11. 对维新变法的历史作用,有人曾经这样评价:“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针对“成功之处”下面四位同学展开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
12. 四个同学在表演一个课堂剧:1902年四个朋友在北京相遇,他们当中谁的话不符合当时的现实(??? )
A.?说:我参加过公车上书?????????
B.?说:我在京师大学堂读书
C.?说:我现在家住东交民巷???????
D.?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运动
13. 报纸是我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之一。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很快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大报,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的报纸是(   )
A.《中外纪闻》 B.《国闻报》
C.《民报》 D.《申报》
14.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它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80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申报》创办于(   )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南京
15. 小明保存着一本英汉辞典,据说是由近代社会全国最大的新式出版企业印刷的,此出版机构是(   )
A.商务印书馆 B.京师同文馆
C.同文书局 D.南通博物苑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得不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只依靠这样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光绪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摘编自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维新运动“其失败是必然的”?
(3)这次变法与洋务运动相比,在近代化探索上有何异同?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鲁迅先生对这种科举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笔下的孔乙己就是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产物,不过鲁迅先生是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近代社会对科举制度作出的中肯的批判。
材料二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时形成的?
(2)请简要分析“鲁迅先生对这种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原因。
(3)材料二是哪一个文件的内容?这个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CBDB 6-10BABBC 11-15BCDBA
二、非选择题
16. (1)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2)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和反对,维新派力量薄弱,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支持变法的光绪帝没有实权。
(3)同:二者都学习西方。异: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17. (1)隋朝。 
(2)明清以后,这种制度脱离实际,不能培养有用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3)《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18. (1)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2)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政治方面。
(3)戊戌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②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