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1970年10月,彭德怀对20年前毛泽东作出的某个决策作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这里的“决策”是指( ) A.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B.国共合作共御日寇 C.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 彭德怀曾说“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其中“它”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 3. “联合同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箱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指(??? ) A.?《朝鲜停战协定》?????????B.?《凡尔赛和约》???????????? C.?《雅尔塔协定》????????????D.?《慕尼黑防定》 4.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六十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5. “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材料表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新中国成立 C.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西藏和平解放 6. 我国1950年开始至1952年基本完成的土地改革(?? ) A.?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彻底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土地制度 7. 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8. 对下图所示重大历史事件解读错误的是( ) A.它的起止时间为1953—1957年 B.它是依据我国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编制的 C.它的根本目的是发展重工业 D.它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9. “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上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侮我们,……如果现在我们还不能建立重工业,帝国主义是一定还 来欺侮我们的。”为此,新中国实行( ) A.—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梦???????????????????????????????????? B.?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 C.?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 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12.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对这部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②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③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 某地有一社区叫作“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因为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4. 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出台的某决议提出,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农民迅速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同时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工业品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B.公私合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减租减息 15. 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 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材料二 宣传土地政策 ?????????农民分得土地 ?土地房产证所有证 材料三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感受。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运动? (3)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事件)的场景。 ? ? (2)从当时的形势考虑,请你说说图一中出兵的理由。图二中的人们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情况是怎样的? (3)图二与图一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两幅图片取得的胜利对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来说有何共同意义? (4)从材料二中可看出,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什么? ? ? (5)这次土地改革的结果如何?有什么意义?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国民收入 92.9% 7.1% 工业总产值 100% —— 商品零售额 95.8% 4.2% 材料二 对于如何看待三大改造,小明和小刚展开了争论。 小明:真是了不起!在短短3年多的时间里,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真是了不起! 小刚:三大改造中也存在缺点和偏差,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1)分析材料一中的图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出现图表中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的争论,你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三大改造的看法。 材料三 资本家敲锣打鼓要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急迫心情大大超过决策者的预想。强大的宣传攻势对资本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心理压力,他们开始对自己的阶级产生耻辱感和罪恶感,必欲去之而后快。……因此他们敲锣打鼓、争先恐后地要求公私合营,交出自己的企业,希望改变剥削者的身份而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陆和健《上海资本家的最后十年》 材料四 (1956年12月)毛泽东在谈话中指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虽然已经没有资本家。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3个月,合作工厂做的衣服一长一短,扣子没有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 ——吴序光主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历史命运》 (3)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家支持公私合营的原因。 (4)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所说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公私合营政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DACA 6-10DACAB 11-15BDCAC 二、非选择题 16. (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3)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7. (1) 抗美援朝战争; 土地改革 (2) 图一:因为朝鲜的存亡与中国安全密切相关。若不出兵,中国将难以安定地从事经济建设,这对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的巩固和发展是不利的。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 图二: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广大新解放区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 (3) 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共同意义是都巩固了新生政权。 (4) 任务: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5) 结果:广大新解放区约三亿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约七亿亩土地和大量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农民再也不用向地主交纳地租。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8. (1)结论: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体地位。原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都有一定道理。看法: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3)原因: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政策的大力宣传;资本家对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位。 (4)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允许且鼓励私营经济的存在,并与国营经济形成竞争。 (5)评价:公私合营推动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同时公私合营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比如生产质量有所下降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