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数学2016-2020考情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中考数学2016-2020考情分析

资源简介

江西数学2016-2020考情分析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分析总结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分值 题号 考查知识点 分值 考查知识点 分值 考查知识点 分值 考查知识点 分值
一、选择 1 实数的大小比较 3 一、选择 1 相反数的概念 3 绝对值的定义,负数的绝对值 3 相反数的定义 3 实数的概念——倒数 3 近5年试题结构的变化:
2016年:6+6+5+4+1+1; 2017-2020年:6+6+5+3+2+1
2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题 3
2 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的科学记数法 3 积的乘方,整式的乘除 3 分式的运算 3 整式的运算 3
3 合并同类项,幂的运算,单项式乘单项式,完全平方公式 3
3 轴对称 3 几何体的三视图(左视图) 3 实物图的三视图(俯视图) 3 科学记数法(单位亿) 3 2.试题特点: (1)第1题基本都是考查实数基础知识的,侧重基础,难度不大,属于送分题;
4 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主视图) 3
4 幂的乘方,单项式乘单项式,合并同类项,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3 统计,频数分布直方图 3 扇形统计图 3 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 3 (2)科学记数法5年3考,考查频率不高,多为考查表示大数的方法; (3)三视图5年4考,多考查某一种视图
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两根之积) 3
5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 轴对称,平移的性质 3 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 正方体的展开图 3 (4)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5年5考,是江西中考固定考查题型,一般是选填题,侧重基础;
6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 3
6 中点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 反比例函数图象,勾股定理 3 菱形的判定,动手操作 3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表达式,坐标系中图形的平移 3 (5)整式的运算5年4考,多侧重幂的乘方,整式的乘法,合并同类项等知识,2019未考查,考查的是分式的除法
二、填空 7 有理数的加法 3 二、填空 7 二次根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 分式有意义,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 因式分解 3 完全平方公式 3 (6)四边形的考查5年5考,多与几何变换结合,在选填或解答压轴题中考查;
8 因式分解(提公因式,平方差公式) 3
8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3 以国产航母为背景的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 数学文化,有理数的计算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 (7)数学文化暂露头脚,5年4考,近三年考查频繁;
9 旋转的性质 3
9 数学文化,有理数的加法,正数和负数 3 数学文化,二元一次方程组 3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3 实数(数学文化) 3 (8)选择压轴题的题型不固定,填空压轴题保持稳定,为几何多解题【一般是3个答案】,涉及分类讨论思想;
10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3
10 简单几何体(正三棱柱)的三视图 3 矩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 3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翻折 3 频数分布表,众数 3
11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反比例函数k的几何意义 3
11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统计中的中位数、平均数、众数交汇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根与系数的关系 3 分式方程的应用 3 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内角和 3
12 以矩形为背景考查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 分类讨论思想 3
12 以矩形为背景,考查翻折变换,坐标与图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 分类讨论思想 3 正方形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交汇,勾股定理 分类讨论思想 3 以坐标系为背景,考查直角三角形,多解题,辅助圆(勾股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 3 矩形的折叠,分类讨论 3 (9)选填题除了填空压轴题外都比较基础,难度不大,更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除个别题固定外,其余还比较灵活。
三、解答 1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 6 三、解答 13 分式的化简 6 (1)整式的化简,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6 (1)实数的运算:多重符号的化简,绝对值,零次幂 (2)矩形的证明,平行四边形的证明 6 实数的运算(零次幂,绝对值,负整数指数幂) 6 3.解答题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1)解答题的第13,14题变化明显,到2018,2019年稍显稳定,多围绕实数运算,解不等式,简单的几何证明为主,其中13题固定为2小题设计;
14 通过折叠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6
14 以正方形为载体,三角形相似的证明 6 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 6 解一次不等式组及数轴上表示解集 6 分式化简求值 6
15 勾股定理,一次函数的图形与性质,待定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 6
15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6 创新作图:三角形全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 6 创新作图,圆中45度角的作法 6 随机事件概率计算,树状图或列表法求概率 6 (2)创新作图是江西中考的特色,通过无刻度直尺连线来作图,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载体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网格等,作图的依据要找准确,确保作图的正确性
16 统计初步,复式条形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 6
16 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6 树形图或列表法求概率,事件的分类 6 概率的计算(一步概率两步概率的计算) 6 创新作图(网格作图,中心对称,三角形旋转) 6
17 创新作图:构造等腰直角三角形画45°角,利用矩形对角线的性质和正方形的性质找中点画垂直平分线 6
17 创新作图: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作平行四边形和菱形 6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汇,三角形相似求角的正切值 6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代行系数法求直线的解析式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6 (3)三大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仍是考查的重点;中档解答题中对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考查的比较多,多考查二者的图象和性质;在压轴题中对二次函数考查的要相对多一些;
四、解答 18 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定 8 四、解答 18 解直角三角形(以科学使用电脑为背景) 8 统计初步,频数分布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样本估计总体 8 统计图表,数据分析,中位数,平均数,样本估计总体 8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 8 (4)对概率的考查5年5考,是重点考查的题型,有含事件分类的题,也有不含事件分类的题目,一步计算两步计算的都会涉及到;更侧重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来求概率的考查
(5)统计的题目也是5年5考,保持稳定。主要是对各类统计图的分析,样本估计总体
19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8
19 统计初步,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 8 实际问题中的解三角形问题(折叠门),等腰三角形 8 圆中切线的证明,矩形的证明,圆周角的推论 8 频数直方图,频数分布表,折线统计图,样本估计总体 8
20 树形图或列表法求概率 8
20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斜挎包的跨带长度) 8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 8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实物投影仪) 8 解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手机平板支架) 8 (6)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也是考查的重点5年5考,试题背景多源于实际生活,且含图形变化在其中,通过模型的提取,转化为三角形,四边形、圆中解三角形的计算
2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圆规) 8 五、解答 21 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平移的性质 9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二次函数的最值 9 新函数问题【新增】相似的性质,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画图,写函数性质 9 圆的综合题,切线性质的应用,三角形全等,弧长的计算 9 (7)二次函数综合题有与几何综合的题目,有与本身知识综合的题目,也有在此知识点处命制的新定义题目;其中与几何的综合有与四边形结合的,有与三角形结合的
(8)几何综合题多是涉及图形变换的题目,通过特例探究,到一般图形,再回归结论解题等,有时会以新定义题型的方式呈现,但最终还是围绕全等、相似、勾股定理,四边形的性质,特殊三角形的性质为考查的知识点展开; (9)新定义问题每年都会有一道,有时在二次函数处命制,有时在几何综合题处命制,不管如何设置,这两个压轴题都是不易拿满分的题目,需要复习阶段多练习多总结,才能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五、解答 22 新定义问题 动态几何综合题,正多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图形变换】 10
22 二次函数的综合,抛物线与x轴交点,图象的变换,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 【涉及变换】 9 菱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 【点的位置变化】 9 几何综合: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角平分线的证明,相似三角形 【图形变换】 9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求抛物线表达式,探究新函数图象及性质 9
六、解答 23 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相似三角形,探究规律,坐标线段,二次函数相结合 【涉及动点、变换、存在性】 12 六、解答 23 新定义问题:旋补三角形,四边形的综合,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图形变换】 12 新定义问题:衍生抛物线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某点的中心对称,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线段的长度【涉及动点】 12 新定义问题:系列平移抛物线,二次函数解析式,规律然就,三角形的正切值,两点间距离公式等【涉及动点、动图】 12 几何综合:类比探究题,综合考查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形面积计算 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