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堂同步测试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训练1.北半球夏半年的日数稍长于冬半年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方向的影响B.地球公转方向的影响C.地球公转速度的影响D.地球自转速度的影响2.读下图,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地球公转方向和二分、二至位置的是()A.B.C.D.下图为某同学模拟演示地球公转的示意图(十字架代表太阳光线)。据此完成3-4题。3.该同学在进行地球公转模拟演示的过程中,需要做到()①保持地轴与公转轨道成66°34′的夹角②使“地球”公转和自转方向相反③保证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④使“太阳光线”与球心在同一平面A.①④B.②④C.①③D.③④4.若黄赤交角为20°,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回归线和极圈的纬度数均减小B.天安门广场元旦升旗时间提前C.热带和温带范围减小D.大连气温年较差变大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据此完成5-6题。5.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A.端午节B.劳动节C.国庆节D.元宵节6.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日本春光明媚B.我国全国各地昼夜等长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D.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7.下左图为地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据图完成以下问题。(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_________。(2)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此时,太阳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处。(3)A点的时刻是_________,该点所在的时区是_________。(4)该日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_,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_。(5)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__(快、慢)。(6)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新的一天占全球的_________。(7)右图中甲→乙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______半球,并且正在向______________移动。能力提升2019年12月16日,我国在四川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五十二、五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在太空部署完成。据此完成8-9题。8.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后,将()A.绕日旋转B.不属于天体C.进入河外星系D.成为地球卫星9.与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相比,西昌发射中心具备的优势有()A.晴天多,发射时间窗口多B.纬度低,发射获得初速度大C.日照强,充分利用太阳能D.海拔高,发射节能效果佳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10~11题。10.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11.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完成题12-13题。1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A.30°;1月B.60°;7月C.60°;1月D.30°;7月13.浙江某地(30°N,120°E)七月中旬一天正午,阿根廷某地(30°S,60°W)的农民正在()A.刚起床吃早饭B.在田间割麦子C.吹着风扇吃晚饭D.盖着被子进梦乡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送往太空。天问奔火,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一切顺利的话,“天问一号”将在太空中飞行大约7个月后到达火星附近,通过“刹车”完成火星捕获,进入环火星轨道,并择机开展着陆、巡视等任务,进行火星科学探测。材料二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材料二我国四大航天基地示意图、海南岛地形及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1)据图说明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2)指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并说明理由。(3)图中①地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分析①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4)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5)厄瓜多尔将在下图A、B两地中选择一处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你认为哪处更合适?请说明选择在该地建立基地的优势条件。参考答案:1.C2.D3.A4.B5.C6.A7.画图(逆时针)夏至日乙12时西三区AB慢(23°26′N,45°W)1/8北北8.D9.B10.A 11.B 12.B13.D14.(1)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2)③地。原因: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利于晒盐。(3)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4)①多雷电,强降雨天气;②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③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④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5)A地:距海近,交通便利,利于物资运输;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建立;西部靠海,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概率,安全性能好。B地: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距海洋远(地处内陆山区),水汽少(降水少);山区人口少,安全性好。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习目标】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已经自转了45亿年,它的初始动力来自于哪里?很久以前,人们一度认为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太阳围着地球转动,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地球一直在自转才是造成日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由此引发的下一个问题,即:地球已经自转了45亿年,它的初始动力来自于哪里?牛顿曾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是谁“踢”的这一脚呢?牛顿的答案是:上帝。科学家根据之前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以及观测到的各种现象来推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目前来看,在诸多理论中,“星云假说”在科学界得到的认同度是最高的。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与其他星球一样,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指向:特点: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过地心、垂直于赤道平面、北端指向北极星、假想轴2.地轴南极仰视顺时针北极俯视逆时针俯视图:北逆南顺自西向东NS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思考3.自转方向NS选定的参考点不同恒星日地球自转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_,太阳日地球自转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_______。360°360°59′23h56min4s24h恒星日恒星道地球公转轨恒星日太阳日太阳βαNA4.自转周期5.自转速度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ɑ)。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思考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外,约为________。线速度 自赤道向南北两极______。赤道上最大,极点线速度为0.360°24时15°小时≈==1°4分钟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递减分别计算赤道和北纬60°地球自转线速度,说明它们有什么关系?Rrθ地心赤道N任一纬线的自转线速度=纬线圈周长自转周期纬线圈周长=2πr=2πR·cosθ=40000·cosθ千米60°纬度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60°纬线圈周长=40000·cos60千米=20000千米自转周期相同课堂探究10°60°任一纬线的自转线速度=40000cosθ/24≈1670cosθ思考除了纬度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线速度的大小?A1o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论大负相关正相关大想一想:发射航天器为什么在低纬度地区比较合适?一般向哪个方向发射?为什么?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低纬度地区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节省燃料。读图分析:在A地观察北极星的仰角(高度角)与该地纬度的关系。Aαθ12提示:北极星高度角:北极星平行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地平面的绘制:过A点作A点与地心连线的切线。结论:α=1=θ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数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α课堂探究2α2011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在兴隆观测站拍摄的星轨照片地球自转中心是地轴,而地轴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所以拍摄的星轨途径绕北极星作圆周运动。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拍摄地点的纬度,纬度越高,北极星的高度越大,北极点北极星的高度最大为90°。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3.周期:如果以太阳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回归年。如果以其他恒星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恒星年,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4.轨道特点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远日点时间:(7月初)日地距离:1.521亿km角速度:57’/d线速度:29.3km/s公转速度:最慢时间:(1月初)日地距离:1.471亿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km/s公转速度:最快近日点B→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减慢开普勒第二定律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思考:春分点和秋分点把地球公转轨道等分为两部分。通常年份,北半球的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的日数为179天,为什么??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用时间长;冬半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所用时间短,因此夏半年的日数比冬半年多。春分日秋分日两面: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一轴:地轴三角度: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01020323°26′66°34′66°34′90°梳理概念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直射光线:垂直照射地表的光线。(只有一条)直射光线延长线过地心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到了春分日(3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春分(3.21)夏至(6.22)秋分(9.23)冬至(12.22)0。春分(3.21)●●●●●23。26'N23。26'S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1.在图上绘制三条平行且等距的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活动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次年春分春分(3月21日)春分到夏至历时三个月(90天),移动的纬度数是23°26′,那太阳直射点每4天左右移动1个纬度。90天÷23°26′﹦3.8297872≈4天读图回答: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2.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两次一年一次没有太阳直射小结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2.地轴3.方向4.周期5.速度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4.轨道特点1.读右图,下列关于A、B、C、D四点自转线速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A=CB.A=C>B>DC.A=DD.A=D>B>C2.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球一刻不停地绕太阳自转,地轴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B.以不同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都是23时56分4秒C.一个太阳日是24时D.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确定的,所以恒星日与太阳日应该相等课堂练习右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此完成第3~4题。3.图像最能反映(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流星运动D.恒星运动4.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时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A.23时B.22时56分4秒C.23时4分4秒D.21时52分读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完成第5~6题。5.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是( )A.①B.②C.③D.④6.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 )A.23°34'B.23°26’C.36°26’D.66°34'下图为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第7~8题。7.当太阳直射点移动到D位置时,北半球将迎来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8.2020年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应该在图中的( )A.A和B之间B.B和C之间C.C和D之间D.D和A'之间谢谢祝同学们学业有成!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教版2019高地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课题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单元第一章学科地理年级高二学习目标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观测,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与方向。(地理实践力)2.联系实际,掌握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综合思维)3.动手绘制图示,理解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综合思维)重点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和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难点黄赤交角存在的意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图片导入)地球、星系、星云图地球已经自转了45亿年,它的初始动力来自于哪里?很久以前,人们一度认为地球上之所以有白天和黑夜,是因为太阳围着地球转动,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实际上,地球一直在自转才是造成日夜交替现象的真正原因。于是人们开始探索由此引发的下一个问题,即:地球已经自转了45亿年,它的初始动力来自于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牛顿曾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是谁“踢”的这一脚呢?牛顿的答案是:上帝。大家都知道,虽然牛顿提出的这种观点,可以完美地解释宇宙万物为何可以如此有条不紊的运行,但是这种观点却是不可证伪的,因此不在现代科学的研究范围内。那么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要说地球自转是因为“被踢了一脚”,那么是谁“踢”的这一脚呢?由于现在还没有制造出时间机器,我们并不能回到45亿年前进行实地勘察,所以科学家只有根据之前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以及观测到的各种现象来推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目前来看,在诸多理论中,“星云假说”在科学界得到的认同度是最高的。让学生思考并引出地球运动导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授新课(承接)同学们,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星辰不断变化,昼夜不断交替,这些与地球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一、地球的自转(图片导入)地球自转示意图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与其他星球一样,都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2.地轴指向: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特点:过地心、垂直于赤道平面、北端指向北极星、假想轴3.自转方向思考如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它是作顺时针方向旋转,还是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从南极上空看,情况又是怎样呢?(图片导入)地球自转方向侧视和俯视图4.自转周期(图片导入)太阳日和恒星日图(1)选定的参考点不同(2)恒星日地球自转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__,太阳日地球自转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__。(3)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_______。5.自转速度(图片导入)角速度和线速度图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ɑ)。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图片导入)角速度和线速度弧线图思考:1.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有什么变化规律?2.南北两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是多少?角速度: 除南北两极外,约为15°/时线速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上最大,极点线速度为0.课堂探究1:(图片导入)赤道和北纬60°关系图分别计算赤道和北纬60°地球自转线速度,说明它们有什么关系?任一纬线的自转线速度=纬线圈周长/自转周期纬线圈周长=2πr=2πR·cosθ=40000·cosθ千米60°纬线圈周长=40000·cos60千米=20000千米任一纬线的自转线速度=40000cosθ/24≈1670cosθ60°纬度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思考:除了纬度以外,还有什么因素影响线速度的大小?(图片导入)地球海拔高低模拟图结论:在纬度相同情况下,海拔越高的地方自转线速度越大。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图片导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场相关图想一想:发射航天器为什么在低纬度地区比较合适?一般向哪个方向发射?为什么?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低纬度地区向东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节省燃料。课堂探究2:读图分析:在A地观察北极星的仰角(高度角)与该地纬度的关系。(图片导入)地球自转及北极星图提示:1.北极星高度角:北极星平行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2.地平面的绘制:过A点作A点与地心连线的切线。结论:α=1=θ北极星仰角=当地纬度数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2011年11月一个晴朗无月的夜晚,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拍摄团队将相机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并固定好,通过长达6小时的曝光,得到一张绚丽的星轨照片。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恒星在天空中看起来都围绕北极星附近作圆周运动?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与拍摄地点的纬度有什么关系?(图片导入)在兴隆观测站拍摄的星轨照片二、地球的公转(图片导入)地球公转运动图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图片导入)地球公转运动图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如果以太阳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回归年。如果以其他恒星作为参照物,1年的时间长度为365日6时9分10秒,称为恒星年,这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4.轨道特点(图片导入)地球运动轨道图地球公转的轨迹叫作公转轨道,它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远日点时间:(7月初)日地距离:1.521亿km角速度:57’/d线速度:29.3km/s公转速度:最慢时间:(1月初)近日点日地距离:1.471亿km角速度:61/d线速度:30.3km/s公转速度:最快B→A角速度和线速度都减慢开普勒第二定律(图片导入)地球公转速度图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称等面积定律,指的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运动中的行星的连线(矢径)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图片导入)地球公转轨道图思考:春分点和秋分点把地球公转轨道等分为两部分。通常年份,北半球的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的日数为179天,为什么?北半球的夏半年,地球经过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所用时间长;冬半年,地球经过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所用时间短,因此夏半年的日数比冬半年多。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图片导入)黄赤交角图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梳理概念一轴:地轴两面:指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三角度: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90°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片导入)太阳直射点图直射光线:垂直照射地表的光线。(只有一条)直射光线延长线过地心(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片导入)地球公转运动和夏至日光照图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图片导入)地球公转运动和春分、秋分日光照图到了春分日(3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到了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图片导入)地球公转运动和冬至日光照图至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纬23°26′。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图片导入)地球公转周期图活动: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按如下步骤画示意图,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1.在图上绘制三条平行且等距的直线,分别表示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2.在三条直线的适当位置标注四个点,分别代表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太阳的直射点;3.结合课文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描述,画一条曲线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春分到夏至历时三个月(90天),移动的纬度数是23°26′,那太阳直射点每4天左右移动1个纬度。90天÷23°26′﹦3.8297872≈4天(动画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图读图回答: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两次2.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一年一次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有几次太阳直射?没有太阳直射学生看图并回答概念学生看图并回答地轴让学生看图回答自转方向让学生看图回答自转周期让学生看图回答.自转速度学生分组讨论课堂探究1让学生看图回答概念让学生看图回答方向让学生看图回答周期让学生看图回答轨道特点让学生看图回答黄赤交角的含义让学生看图回答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归类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看图分析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用前面知识来分析问题。课堂小结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2.地轴3.自转方向4.自转周期5.自转速度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3.周期: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1年。4.轨道特点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含义: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夹角,目前为23°26′。2.影响——决定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2)周期:一个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板书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1.概念2.地轴3.自转方向4.自转周期5.自转速度二、地球的公转1.概念2.方向3.周期4.轨道特点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黄赤交角的含义2.影响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同步练习.doc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设计.doc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