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 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题课 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气体的等温变化 课型 新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1.知道气体的等温变化。2.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了解玻意尔定律,能用气体等温变化规律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等温变化实验、玻意尔定律 学习难点 定性分析与定量探究相结合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含备注) 教 学 内 容 引入新课 新课 讨论 练习与讲 课后作业 一.引入新课 氢气球上升过程,体积如何变化?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一)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1.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压强p、体积V、温度T。 2.等温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其压强随体积变化的过程。 3.实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1)实验思路 针对气体的研究,可以先选定一个热力学系统,比如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量气体在不同体积时的压强,再分析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 铁架台、注射器、压力表、刻度尺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物理量的测量 ①空气柱的体积V 空气柱的长度L可以通过刻度尺读取,空气柱的长度L与横截面积S的乘积就是它的体积V。 ②空气柱的压强p 空气柱的压强p可以从与注射器内空气柱相连的压力表读取。 ③多次测量 把柱塞缓慢地向下压或向上拉,读取空气柱的长度与压强的几组数据。 (4)数据分析 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的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可以用p?V图像来呈现。用采集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纸上描点,绘制曲线,如图甲、乙所示。由于它描述的是温度不变时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因此称它为等温线。 (5)注意事项 ①改变气体体积时,要缓慢进行,等稳定后再读出气体压强,以防止气体体积变化太快,气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②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接触注射器的圆筒,以防止圆筒从手上吸收热量,引起内部气体温度变化。 ③实验中应保持气体的质量不变,故实验前应在柱塞上涂好润滑油,以免漏气。 ④在这个实验中,由于气体体积与气柱长度成正比,因此研究气体的体积与压强的关系时,不用测量空气柱的横截面积。 ⑤本实验测量体积时误差主要出现在长度的测量上,由于柱塞不能与刻度尺非常靠近,故读数时注意视线一定与柱塞底面相平。 ⑥处理实验数据时,采用p?图像,化曲线为直线,便于直观地从图线得出规律,这也是物理学常用的方法。 (二)玻意耳定律 1.发现者:英国科学家玻意耳和法国科学家马略特。 2.内容: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强p与体积V成反比。 3.表达式:pV=C或p1V1=p2V2。式中C是常量,p1、V1和p2、V2分别表示气体在不同状态下的压强和体积。 注:“C是常量”,意思是当p、V变化时C的值不变。但是对于温度不同、质量不同、种类不同的气体,C的数值一般不同。 4.意义:反映了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的等温变化规律。 (三)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像 1.为了直观地描述压强p与体积V的关系,通常用如图所示的p?V坐标系。 2.一定质量气体等温变化的p?V图像的图线形状是双曲线,一定质量的气体,不同温度下的等温线是不同的。图中两条等温线对应的温度高低关系为:T1三.课堂练习:教材25页练习2、3、4(第2题要用分子动理论定性分析) 有时间则可讨论两类问题: 1.管内被液柱封住的气体的压强。分平衡状态与加速状态。(教材25页练习4) 2.汽缸内气体的压强。(教材42页A组练习3) 方法:确定不同的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列式求解。 四.课堂总结:(见板书设计) 五.学习效果检测(见学案“闯关检测题”) 板书设计 气体的等温变化 1.实验: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 采用p?图像,化曲线为直线, 2.玻意耳定律 条件: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温度不变, 表达式:pV=C或p1V1=p2V2。 课后反思 学生对两部分气体合在一起时,如给球打气,开始受液体混合体积不变的影响。要引领学生认识气体与液体的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