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8.3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土耳其)不变旧法,遂为六大国割地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 A.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C.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2.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 B.公车上书 C.颁布《定国是诏》 D.创办《万国公报》 3. 直接促使康有为、梁启超举行“公车上书”的主要原因是( ) A. 绪帝颁布诏书 B. 德国强占胶州湾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4. 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的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 ) A.曾国藩 B.康有为 C.李鸿章 D.左宗棠 5. 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 ) A.道光帝 B.乾隆帝 C.咸丰帝 D.光绪帝 6. 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要求“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救空疏迂谬之弊”。由此看出变法的目的是(? ? ) A.?救亡图存???????????????????????????B.?兴办企业??????????????????????????? C.?创立民国???????????????????????????D.?废止科举 7. 对戊戌变法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B.?维新派与顽固派力量失衡,变法失败是必然 C.?戊戌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企图通过制度改良发展资本主义 8. 某校学生就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如你也参与了,你会认为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社会经济?????????????????? C.?推动政治改革??????????????????D.?促进思想启蒙 9. 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表现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维新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其表现主要在于( ) A.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B.传播新思想 C.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D.筹建海军 10.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他的著作中介绍了英国人赫德对中国戊戌变法的看法,赫德的意见如下: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对赫德的评论认识正确的是( ) A.赫德把变法失败的原因归咎于维新派缺乏政治历练 B.赫德认为维新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赫德认为道光皇帝的改革方向是正确的 D.赫德揭示了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11.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 ? ) A.?谋求对现有制度的变革??????????????????????????????????????? B.?依托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C.?带有浓厚的封建思想,注定其会失败?????????????????? D.?康有为没有反清,只是进行改良 12. 在1900年北京的街头,人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A.关于军警在街头为行人剪辫子的情形 B.关于废除科举制的诏书 C.关于京师大学堂开设的课程 D.关于废止缠足的法令 13.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它创建于(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新中国成立初期 14. 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上海,担任《申报》记者,你的经历中不可能有的是( ) A.采访并报导淞沪铁路通车情况 B.用有线电报从外地向报社发回新闻报导 C.用照相机拍摄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景 D.用无线电话快速报导商务印书馆成立的消息 15. 在20世纪初的上海,人们可以做到的事是 ( ) ①看《申报》 ②坐飞机 ③使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字典 ④拍电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愁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乃罢,阅览奏章,犹不能尽。” ——《戊戌政变记》 (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这种受到人们欢迎的变法为什么失败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说的是读书求学的人通过科举考试后,一步登天,由贫民一跃而成高官。鲁迅先生对这种科举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笔下的孔乙己就是科举制度毒害下的产物,不过鲁迅先生是在生产力比较发达的近代社会对科举制度作出的中肯的批判。 材料二 “……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经学课时最多,还是立足于做官和升学。” (1)材料一中的科举制度是在哪个朝代时形成的? (2)请简要分析“鲁迅先生对这种科举制度深恶痛绝”的原因。 (3)材料二是哪一个文件的内容?这个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之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戊戌变法。 材料二 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这次变法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不得摘抄原文)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BCBD 6-10ACDBA 11-15CCBDD 二、非选择题 16. (1)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2)造成“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情景主要是在变法内容中准许官民上书言事造成。 (3)戊戌变法失败原因,主要是因为:①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用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没有依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而寄希望于袁世凯,由于他的出卖告密,而遭到失败。 ③维新变法,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最后发动政变而失败。 17. (1)隋朝。 (2)明清以后,这种制度脱离实际,不能培养有用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3)《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18. (1)光绪帝宣布变法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2)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政治方面。 (3)戊戌变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顽固派的力量过于强大;②采取的改良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