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8期)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晨读素材(第38期)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1年高二语文晨读素材(全国通用)
(第38期)
一、晨读内容(文化传承)
长城砖
蔡贡民
①挡不住内当家再三敦促,我踏进了养兔专业户老寿山的门槛。
②老寿山原本是油瓶酱罐底朝天的苦恼人,如今成了村上独一无二的财神爷。他的兔种远近闻名,以至于“若要发财兔,去找老寿山”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③这会儿,他正坐在堂屋里和几个小伙子摆龙门阵,说的是《孟姜女哭长城》。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又喜欢听戏看书,肚里装满了前朝后代的故事,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吹起牛皮来却浑身是劲,引得村里的小伙子都喜欢围着他转。
④“哦,村主任驾到。”见我进门,老寿山眉开眼笑。那几个小伙子见他有正经事,便走了。
⑤我道明来意,他把我引进兔房,随手抓起两只苗兔,看过雌雄,又回到堂屋,用带钢针的钳子,在兔耳上打上数码,然后扔进我带来的纸盒。
⑥“什么价钱?”我明知故问。
⑦“嘿嘿,”老寿山斜看我一眼,笑里分明藏着刺儿,“我这人呀,只认孔方兄,不识世故情。上至当官的,下到小百姓,一视同仁,二十元一只,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放!”
⑧老家伙,赚钱赚红了眼,忘了当初要补助时的寒酸相啦?你光棍一条,要那么多钞票带到棺材里去?我不情愿地掏出八张伍圆,抖在他面前。
⑨哗啦啦,门外刮进一阵风,掀动了贴在墙上的画片,吹飞了桌上的钞票。
⑩老寿山扑向墙根,扶正画片,掀下图钉重新揿牢。这是一幅水墨长城图,万山丛中,巍巍长城如苍龙腾飞,不见头,也不见尾,煞有气派。不过,我看着总觉得它贴在这里挺不协调。老寿山钻在桌下捡钞票,见我盯着图画,又使出了耍嘴皮的功夫:“我中华人杰地灵,唯有这长城名扬四海。老夫也算不虚度此生,上去逛过两回,可惜呀,那些不肖子孙,毁了长城盖私屋,看他们有何面目见祖宗!”
他喋喋不休地东拉西扯,我听得直皱眉头,拎起纸盒想去,从门外探进一颗小孩脑袋,随即一声:“村主任在这里。”话音未落,进来了两位中年汉子。其中一位握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村长,太感谢你们了!修长城的两万元捐款,我们已收到啦,今天特来登门致谢。”说着,又使劲地握了握我的手。
“这……这是怎么回事,别搞错了吧?”
来人给我一张收据,市、县、乡、村,都没错;又看看汇款单上撕下的附言,上面写的是“爭作長城一塊砖”,七个字中,有三个繁体字。在我们村,除了老寿山,还有谁会把“块”字写成“塊”?
“寿山伯,你为咱村扬了名啦!”
“扬名?”老寿山捡完了地上的钞票,掸着票面上的尘土,又刺我一句:“名是能用钞票买的?”
来人看出了苗头,瞪大眼珠打量起老寿山来。我心情复杂了。两万元!放在我们村,可办多少事哪!
见鬼,还想这些干啥!我自责着。回头看老寿山,他正对着长城图出神。我这才发现,画两旁,还有一副对联,显然是老寿山的手笔:生就中华魂,死作长城砖。
(选自《微型小说佳作欣赏》,有删改)
【读后思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两段以“我”去养兔专业户老寿山家买苗兔引出对老寿山身份的介绍,为下文写他捐款修长城的情节做了铺垫。
B.小说第③段中“老家伙小时候读过几年私塾”一句,不仅交代了老寿山曾有过求学经历,更为后文“我”依字推断汇款人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C.“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有关老寿山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便是通过“我”的视角展示出来的。
D.小说通过老寿山从昔日靠吃补助的懒汉变成勤劳致富并捐资修长城的先进人物的故事,表现出当今农村经济建设中农民不断进步的主题。
2.小说中的老寿山有哪些美好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6分)
3.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小说的标题“长城砖”有什么丰富的含义。(6分)
二、文言文语段阅读(语言之美)
杨评事文集后序
柳宗元
赞曰:文之用,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已。虽其言鄙野,足以备于用。然而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立言而朽,君子不由也。故作者抱其根源,而必由是假道焉。作于圣,故曰经;述于才,故曰文。
文有二道,辞令褒贬,本乎著述者也;导扬讽谕,本乎比兴者也。著述者流,盖出于《书》之谟、训,《易》?之象、系,《春秋》之笔削,其要在于高壮广厚,词正而理备,谓宜藏于简册也。比兴者流,盖出于虞夏之咏歌,殷周之风雅,其要在于丽则清越,言畅而意美,谓宜流于谣诵也。兹二者,考其旨义,乖离不合。故秉笔之士恒偏胜独得而罕有兼者焉厥有能而专美命之曰艺成虽古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
唐兴以来,称是选而不怍者,梓潼陈拾遗。后燕丈贞以著述之馀,攻比兴而莫能极;张曲江以比兴之隙,穷著述而不克备。其馀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文之难兼,斯亦甚矣。
若杨君者,少以篇什著声于时,其炳耀尤异之词,讽诵于文人,盈满于江湖,达于京师。晚节遍悟文体,尤邃叙述。学富识远,才涌未已,其雄杰老成之风,与时增加。既获是,不数年而天。其季年所作尤善,其为《鄂州新城颂》《诸葛武侯传论》,饯送梓潼陈众甫)、汝南周愿、河东裴泰、武都符义府、泰山羊士愕、陇西李炼)凡六《序》,《庐山禅居记》《辞李常侍启》《远游赋》《七夕赋》皆人大之选已。用是陪陈君之后,其可谓具体者欤?呜呼!公既悟文而疾,既即功而废,废不逾年,大病及之,卒不得究其工、竟其才,遗文未克流于世,休声未克充于时。凡我从事于文者,所宜追惜而悼慕也!宗元以通家修好,幼获省竭,故得奉公元兄命,论次篇简。遂述其制作之所诣,以系于后。
【译文】
评论道:文章的作用,通过言论辞语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或者进行讽刺劝戒,给人以开导启发罢了。即使文章的语言粗鄙,只要能够有用就可以了。但是缺少文采,本来就不足以使当代的人震动、给后世学子示范。文章写出来之后很快就湮没无闻,君子是不愿这样做的。所以作文者围绕文章的宗旨,一定要借助文采达到流传的目的。作品出于圣人之手,因此被称为经;著述出自才华很高的人,因此被称为文。
文章有两大类,通过言论辞语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根据的是著述议论;讽刺劝戒或开导启发,采用的是比兴手法。著述之类,其本源出于《尚书》中的谟、训,《周易》中的象和系辞以及《春秋》的取舍存删,它们的主要特征在于立论高远、气势宏壮、宽阔深厚、义正词严、说理完备,为的是宜于载入图籍史册。比兴之类,本源出于虞、夏时代的歌咏,商、周二朝的风雅诗章,它们的主要特征是文辞绮丽而有法则,声韵清越高扬,语言酣畅而意境优美,为的是便于在人们口头吟唱朗诵。这二类文章,考察它们的意旨,显然是相互背离性质不同的。所以执笔撰文的人,往往只专长一类,而很少有二者兼擅的。那些很有才能而在一个方面达到很高成就的人,人们就称他为技艺已经成熟了。擅长著述和擅长比兴的人才,即使在古代文学和雅乐极盛的时代,也不可能产生。
自从唐朝兴起以来,兼擅著述和比兴而无愧色的,是梓州陈子昂。陈子昂以后的张说以他著述之后的余力去从事诗歌创作,但是成就不很高;张九龄在赋诗之暇去钻研著述,可是也未臻尽善尽美。其余的人各自探索一个方面,互相背道而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可见散文和诗歌两类文体兼擅并长,这是太不容易了。
杨公,早年以诗歌着名于当时,那些光彩夺目的优异篇章,被文人吟诵,江湖传唱,一直流传到京城。晚年对各种文体都有所领悟,尤其精通叙述文。学问渊博,见识高远,才华不断涌现,他那雄劲老辣的文风,随着时光的推移不断完善。已经达到这样的地步了,没有几年却去世了。杨公去世前的最后几年,所写之文特别丰富。他写了《鄂州新城颂》《诸葛武侯传论》,饯送梓潼陈众甫、汝南周愿、河东裴泰、武都何义府、太山羊士谔、陇西李炼凡六《序》,《庐山禅居记》《辞李常侍启》《远游赋》《七夕赋》,都是当代最优秀的文章。凭这些文章与陈子昂相比较,大概可以说是着述、比兴两者兼备的人才吧!唉!就在杨凌感悟了各种文体之时得病了,笔法巳精善却停止了写作,停止写作还不到一年,又大病缠身,终于不得极尽其艺术上的造诣,完全发挥创作才能。他所写的文章未能流传于世,美好的名声也没能在世间流传。凡是像我这样写文章的人,都应该追忆惋惜,悼念仰慕啊!我因为两家友好,从小就受到关爱,所以奉杨凌的长兄杨凭之命,评价其作品。于是论述杨凌著作所取得的成就,以使之传于后世。
【牛刀小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赞曰
赞:评论
B.穷着述而不克备
备:完美
C.休声未克充于时
休声:美好的名声
D.论次篇简
次:顺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言畅而意美
劳苦而功高如此
B.文之难兼
固一世之雄也
C.少以篇什着声于时
不赂者以赂者丧
D.凡我从事于文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作者开门见山直接表达文学观点认为文章的功用在于“辞令褒贬,导扬讽谕”,而要达此目的,必须重视内容和文采的结合。
B.作者认为应酬交际和褒贬善恶的作品适合在吟诵中广泛流传,因为其主要特点在于气势磅礴、内容丰富,言辞中正、说理充分。
C.本文是表达作者文学观念的重要文献,观点表达简明精确,对唐代文章大家的评价,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使文学主张具体化。
D.本文从“文章功用说”切入,又以“诗文不能兼善说”深入,在此基础上顺势提出对杨公文章的地位的评价,文脉自然而清晰。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故秉笔之士恒偏胜独得而罕有兼者焉厥有能而专美命之曰艺成虽古之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而阙其文采,固不足以竦动时听、夸示后学。(4分)
(2)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4分)
三、诗歌鉴赏(艺术魅力)
怀明叔三首(其一)
[宋]赵蕃
结交不在早,倾盖有余欢。
愧比陈蕃榻,犹吾陋巷箪。
新来几日别,无计百忧宽。
世俗轻交态,相期在岁寒。
【注】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作者简介】
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牛刀小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交友的认识:相交不在早晚,而贵在相知。
B.与友人分别后就感到了无法排解的忧愁,以此表现出了作者深深的思念。
C.作者认为不必在意世俗之人的情意淡薄,与朋友相约在岁寒时节再相聚。
D.这首诗不重写景,而在简淡、平静的叙述和议论中,传达出深厚的情感。
2.颔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请简要概括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6
分)
答案与解析
晨读内容(文化传承)
1.答案 D 原文并未说明老寿山过去是懒汉,只是说过去老寿山家境贫穷,选项对主题的概括是没有依据的。
2.答案 ①热爱传统文化。能讲古今事,崇敬传统文化。②有民族自尊心。因长城名扬四海而感到自豪,为他人毁长城盖私屋气愤不已。③负有担当精神。匿名捐钱修长城,写对联表明心志。
3.答案 ①“长城砖”是修造长城普通而又重要的材料,“长城砖”是老寿山的象征,他如长城砖一样平凡,但又有着勇于担当的精神。
②“长城砖”是人民群众的象征,平凡的人民群众是民族精神的深厚根基。
文言文阅读
1.D(次:动词,编定)
2.A(连词,表并列;B项,取独,助词/的,助词:C项,凭借,介词/因为,介词;D项,……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
3.B(应酬交际和褒贬善恶的作品适合保存在典籍中)
4.(3分)故秉笔之士/恒偏胜独得/而罕有兼者焉/厥有能而专美/命之曰艺成/虽古之文雅之盛世/不能并肩而生(断错2处扣1分,3--4处扣2分,5--6处扣3分,扣完3分为止)
5.(8分)(1)但是缺少文采,本来就不足以使当代的人震动、给后世学子示范。(“阙”解释为“通‘缺’,缺少”1分;“竦动”翻译出使动的意思1分;“固”解释为“本来”1分;句意通顺1分)
(2)其余的人各自探索一个方面,互相背道而驰,他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一隅”解释为“一个方面、一个角度”1分,“相与”解释为“互相”1分,“去”解释为“距离”1分,句意通顺1分)
诗歌鉴赏
1.
C
("与朋友相约在岁寒时节再相聚”错误。"相期在岁寒”化用了《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作者借此典故与朋友相互勉励,要砥砺品行,如松柏一般不因艰难处境改变。
2.(1)典故:陈蕃下榻招待徐孺子(周珍)的典故和颜回在陋巷箪食瓢饮的典故。(2)情感:①用陈蕃的典故是说自己不敢与之相比,表达了自己名位不高、对朋友招待不足的歉意和谦虚。②用颜回的典故是说自己与其处境一样,表现了与朋友之间的交往不计清贫、自足自乐的情怀。(
典故每个1分,情感每点2分,共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