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本节教材让学生通过对图10—1的观察和作图,既复习了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又为压力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场景,同时学生通过对三幅图共同点的归纳建立了压力的概念。而同学们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由活动10.2的两个小体验从而对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作出猜想。学生利用手边器材验证自己的猜想。在给出压强的定义后,教材做了定量计算的示范。对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的教学,既能加深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2.通过研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式,知道国际单位制压强单位“帕(Pa)”。3.培养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初步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并能对具体问题做出分析和判断。5.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教学重难点重点: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强的计算。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教学准备学生:钉凳子,木板,海绵,砝码,一瓶矿泉水;教师:多媒体课件,演示器材。(创设情境,提出疑问,引入探究教学器材介绍实验前准备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有关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教师引导学生用压强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得出压强公式,单位,并进行相关计算。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增大、减小压强,并应用与生活)教学流程图(引导学生说说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并应用所学知识回家完成测量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活动一、引入课题:压强把一个气球放在有许多钉子的钉凳子上看气球能否被压破;再把气球放在有一个钉子的钉凳子上,看能否被压破。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那么多钉子都压不破气球,而一个小小的钉子就可以把气球压破,引起学生思维碰撞。由生活走向物理。画压力的示意图教师出示幻灯片,画力的示意图观察,作图,回答,总结通过对三幅图的共同点的归纳建立压力的概念,为实验探究做好铺垫。活动二、体验压力1、一只手平压在气球,另一只手的食指顶住气球,观察气球的形变情况。2、将铅笔的一端削尖,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住铅笔的两端。体验、思考、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让学生体验压力,为学生猜想做好铺垫。活动三、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引导同学根据刚才的提出的猜想,设计实验并验证猜想,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提示:(1)怎样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来改变受力面积;(2)怎样控制受力面积不变来改变压力大小。小组合作交流、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方案一、用矿泉水瓶、海绵、水作为实验材料;方案二、用钉凳子、砝码、海绵作为实验材料;……完成较好的小组到讲台前展示,其他同学注意观察,看他们做的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活动四、压强概念的建立教师讲授为了更好的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引入压强的概念,定义:物理学中把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定义为压强。压强公式:P=F/S压强的单位:N/m2或Pa根据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1Pa表示的物理意义?指导学生完成例题教学,注意点:1、履带有两条2、水平面上,坦克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重力。1m2表面积受到的压力是1N,我们就说物体表面所受到的压强是1Pa。学生板演例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压强的概念。训练学生的公式运用、计算、单位转换的能力。活动五、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由坦克的为什么用履带而不用轮子引入话题,用轮子就会陷到地里,从而知道任何物体都有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强。再次抛出问题,压强是大好还是小好?出示图片:学生思考得出:要根据需要从而引导学生观察书上例图,总结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学生举例生活中与压强有关的知识,由物理走进生活。拓展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减小压强的事例。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观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熟悉压强的公式练习。活动六、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了有关压强的知识,同学们总结一下本节课有哪些内容。学生畅所欲言,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语言表达能力作业布置估测你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设计实验时思考:(1)如何测出人对地面的压力?(2)如何测出受力面积?学生课后阅读P78活动10-3、与同学交流合作估测压强的方法。各自回家测量自己的体重,利用方格纸测出自己鞋印的面积,有P=F/S计算出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第二天回来后交流各自对地面的压强。通过对自身的实验,来加强对压强的认识,激发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