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空气与氧气 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 2、了解组成空气的各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重点难点 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实验原理:以及实验现象分析。 课程内容 一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课前热身:提问的形式“有没有人一天可以不睡觉?有没有人一天可以不吃饭?有没有人一天可以不呼吸?” 通过上述问题引入到空气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空气的组成 思考与讨论:空气里有哪些物质?请用生活事例或实验说明这些物质的存在。 学生小组谈论。 结论: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等 课堂补充以上物质通过实验法来验证它们的存在。 实验一用澄清石灰水来验证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 实验二用燃着的木头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且含量少等 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 两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就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带着任务单上的问题观看短视频【拉瓦锡实验】(简述拉瓦锡实验的过程、装置仪器和实验意义) 拉瓦锡的结论是: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1/5。 4358005-1270000【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用分组控制个多变量测量一个不同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在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体会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的思维过程(如图1)。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热;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沿导气管进入集气瓶中,至约占集气瓶内空间的1/5。 实验时,燃烧匙里要盛入过量的红磷,红磷过量,足以使钟罩中密封的氧气反应完,使测得氧气的体积更接近空气中氧气的实际体积。这个实验还可推论出氮气不能支持燃烧;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可以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 红磷燃烧后生成固体五氧化二磷,使集气瓶中空气的压强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 该实验要求:①红磷必须过量。若红磷量不足,则不能将密闭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掉,导致测得的结果偏小。②实验装置的密闭性要好。若密闭性不好,则外界的空气会进入密闭容器内,导致测定结果偏小。③不能用硫、木炭、铁丝等代替红磷。因为硫或木炭燃烧后产生的气体弥补反应所消耗的氧气体积,导致测得氧气的体积会有误差,而细铁丝在空气中难以燃烧,氧气的体积几乎不会变化,因此,密闭容器内的水面不会上升。 结论: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难溶于水,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而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呢?导致结果偏低的原因可能有: (1)红磷的量不足; (2)瓶内氧气没有耗尽; (3)装置漏气(如塞子未塞紧、燃烧匙与橡皮塞之间有缝隙等),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4)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减少。 该实验中有时气体减少的体积大于1/5,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可能是: (1)点燃红磷后,插入燃烧匙时,瓶塞子塞得太慢,使得瓶中空气受热膨胀,部分空气溢出。 (2)实验开始时,没有夹或没夹紧止水夹。针对此实验可以展开如下拓展。 在19世纪以前,人们深信空气中仅含有氧气和氮气。后来才陆续发现了氦、氖、氩、氪、氙等稀有气体,才认识到空气中除了氧气和氮气外,还有其他成分。目前,人们也能用精确的实验方法测定空气的成分。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空气成分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二、课堂小结 三、课后作业布置 根据“题23-1图”回答有关问题。 46577251229995有孔塑料板 00 有孔塑料板 683895866140气泡 00气泡 57150096520000 A B C D E F G H I 题23-1图 (1)仪器E的名称为 。? (2)图A~C是常见实验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请选择一个有错误 的操作写出改正方法: 。 449199010287000(3)选择仪器D~I完成下列实验操作: ①用KMnO4制备O2,应选仪器 (填序号),其化 学反应方程式为 ; 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并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应选仪器 ,其反应方程式为 。 题23-2图 (4)“题23-2图”是以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备H2,并用排水法收集。请 把图补画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