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西项塘区小络联片教研活动交流资料]南宁市北湖路小学黄思宁各位同仁:大家好!下面由我对《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作教材解析。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08初步完成课标修订,2017年1月9日印发新课标。新课标在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等方面有了变化。下面我主要跟大家分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学习进阶”。学习进阶是近几年美国科学教育中的新概念;是对学生在各学段学习同一主题的概念时,所遵循的连贯的、典型的学习路径的描述。根据学习进阶理论,把小学6年学习科学的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以《地球表面的变化》为例,该单元属于课标四个领域的“地球与宇宙”领域,1-6年级的课程中,涉及这个领域的有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三年级上册《天气》,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四年级下册《岩石和土壤》,到本单元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1-2年级,侧重观察、测量和确定物体的属性;3-4年级深入地认识某一事物(如空气水),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一生),5-6年级设计并实现有控制的对比试验(如北湖路小学麦老师上的摆的快慢)。1第二个关键词是“大概念”。指向“大概念”教学是国际科学教学的趋势,课标遴选了学生容易感知、乐于学习的18个主要概念。在韦钰院士翻译的《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明确了科学中的14个大概念,其中含科学概念10个和关于科学的概念4个。14个大概念中: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气候。正是《地球表面变化》一课需把握的大概念,具体为:来自太阳的辐射加热地球的表面,并使空气中和海洋中产生对流,因之形成不同的气候。在地表之下,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导致了岩浆的运动。地球的固体表面由于岩石的形成和风化而不断在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心中要理解大概念,不要求小学生去背诵大概念,而是朝着大概念的方向前进,实际教学中从具体的概念开始,教学中要明确指向哪个大概念。第三个关键词是“板块”。《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教材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地球现今的面貌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地球内、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认知。新教材每一课一般都由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四个板块组成。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为了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以四个板块呈现,使师生不必再去识别过程,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理解活动的意义以及注重它们的联结上来。以《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第一课《地球表面》为例:1.聚焦板块: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2的吗?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聚焦板块一般以陈述句的形式描述问题情境,以疑问句的形式提出1—2个学生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以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语句与前一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联系,体现课程的连贯性。2.探索板块:(1)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2)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探索板块包括前概念测查、预测、探究计划的制订、收集信息、组织和呈现证据以及形成初步解释。这一板块通常以陈述句的形式出现,列出可供选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有关的第二手资料和数据呈现所需要的方法和工具等。3.研讨板块:(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研讨板块呈现的是学生在交流、讨论、论证时所应围绕的关键问题。这一板块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主题学习的核心,陈述自己的观点,运用证据支撑自己的解释,在个人论证的基础上,展开集体论证以达成共识。4.拓展板块:拓展板块为学生提供一系列活动建议,以便他们在课外开展进一步的探究,使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及其他新的情境,或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学习进行联系。四个板块呈现的是一个有结构的,符合科学家的工作特点,又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儿童亲身经历和体验问题解决的系列科学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与儿童转变他们的原有认识相关,与促进他们对科学的理解相关,与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相关,而且一定是以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共生的方式发生的。第四关键词是“科学教育的原则”科学教育的原则共10,我跟大家一起分其中两原则。1.在义务教育的所有年级,学校都应该设置科学教育目,3以系统地发展和持续保持学习者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对科学活动的热爱以及对如何阐明自然现象的理解。2.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使每个人能够参与有依据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行动,这对保证他们个人、社会以及环境的健康和协调发展是重要的。各位同仁:习近平总书近期在主持编制“十四五”规划召开科学座谈会时多次谈到一个词——“好奇心”。他说:“从实践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学家都是凭借执着的好奇心、事业心,终身探索成就事业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没有“无中生有”的好奇,就难有“另起一行”的创新。希望老师们守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科学和技术越来越重要的世界中成为一名能够有依据地进行决策的公民。谢谢!附件: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4——摘自《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英]温·哈伦编著韦钰(院士)译一、科学教育的10项原则1.在义务教育的所有年级,学校都应该设置科学教育目,以系统地发展和持续保持学习者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对科学活动的热爱以及对如何阐明自然现象的理解。2.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为了使每个人能够参与有依据的决策和采取适当的行动,这对保证他们个人、社会以及环境的健康和协调发展是重要的。3.科学教育具有多方面的目标,科学教育应该致力于:◆理解一些科学上有关的大概念,包括科学概念以及关于科学本身和科学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概念;◆收集和运用实证的科学能力;◆科学态度。4.基于对概念的审慎分析以及基于当前对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关研究和理解,应该给出为了达到科学教育各个方面目标的清晰进程,指出在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概念。5.应该从学生感兴趣并与他们生活相关的课题开始,逐步进展到掌握大概念。6.学习的经验应该明晰地反映出包含科学知识,也包含科学探究的理念,并且符合当前科学和教育方面的见解。7.所有科学课程活动都应该致力于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同时应该考虑其他可能的目标。例如,科学态度和能力的培养。8.为学生设置的学习目以及教师的职前教育和专业发展,5都应该与为达到原则3中所设置目标需要的教与学的方法保持一致。9.评测在科学教育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无论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测,还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总结性评测,都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学习目标。10.为了达到科学教育的目标,学校的科学目应该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并需要社会其他力量包括科学家的参与。二、大概念(一)科学概念1.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2.物体可以对一定距离以外的其他物体产生作用。3.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有力作用于其上。4.当事物发生变化或被改变时,会发生能量的转化,但是在宇宙中能量的总量总是不变的。5.地球的构造和它的大气圈以及在其中发生的过程,影响着地球表面的状况和气候。6.宇宙中存在着数量极大的星系,太阳系只是其中一个星系银河系中很小的一部分。7.生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8.生物需要能量和营养物质,为此它们经常需要依赖其他生物或与其他生物竞争。9.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会一代代地传递下去。10.生物的多样性、存活和灭绝都是进化的结果。(二)关于科学的概念11.科学认为每一种现象都具有-个或多个原因。12.科学上给出的解释、理论和模型都是在特定的时期内与事实最为吻合的。13.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14.科学的应用经常会对伦理、社会、经济和政治产生影响。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