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B.进行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2. 这次大会完全肯定了党中央从中共七大以来的路线是正确的,同时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这次大会”( ) A.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B.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D.颁布了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的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出现的景象,这主要由于( ) A.自然灾害严重 B.“大跃进”运动 C.苏联撤走专家 D.人民公社化运动 4. 20世纪50年代,在农村的某个地方流行着这样的一首民歌:“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你认为这首民歌应该创作于( ) A.土地改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5. 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中国于1961年实施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是( ) A.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B.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6. “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这一番话总结的是( ) A. 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实行赎买政策的意义 7. 下列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表(第一套节目)(节选) 5:30对人民公社社员广播 6:0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 6:20革命文艺 15:40学习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节目 16:00红小兵节目 16:20红卫兵节目 这张节目表应出自( ) A.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 一五计划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8. 966年8月写了《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使全国 错误地转入对国家主席刘少奇的揭发和批判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青 9.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是在( ) A.1966年 B. 1971年 C. 1975年 D. 1976年 10.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A.一些野心家、阴谋家的挑动 B.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 C.中共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 D.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 11. 下列各项不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要工程或科技成就的是( ) A.修建了兰新铁路 B.大庆油田建成 C.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D.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12. 2020年10月,“嫦娥五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太空。上个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C.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D.“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3.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核安全峰会时强调,中国始终恪守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再一次证明上个世纪我国研制核武器——原子弹,主要是为了( ) A、准备世界核战争的到来 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 C、加强我国军事力量,还击帝国主义核进攻 D、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 14. 建国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航天技术的垄断,我国决定( ) A.建立人民空军 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研制“两弹一星” D.实施“863计划” 15. 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一些严重失误。其中,严重的失误有( ) ①土地改革 ②三大改造 ③“大跃进”运动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⑤“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二、非选择题 16. 十年“文革”严重地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打乱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拉大了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据估算,十年的经济损失达5000亿元;但我国国民经济仍有一定进展,如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等等。 (1)“文革”发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2)“文革”是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两个反党集团所利用的一场内乱。其中的两个反党集团分别是指谁? (3)举一实例说明了“文革”十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文革”给我们经济造成发极大损失,但又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就,这矛盾吗?为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三 这一时期,浮夸风相当严重,1958年,丰都县全县粮食总产量21万多吨,竟报成42万多吨;1958年要求全县户户有存款,数量多多益善。三建公社11个信用社五天实现储蓄万元化,三元营业所一个晚上储蓄余额达8万元等等。 材料四 “大战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丰都树人区在1958年10月份,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我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 (2)材料二的名称是什么?此材料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3)针对材料三,谈谈你的看法。 (4)全国大战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 (5)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18. 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们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三 山东红旗人民公社办的公共食堂,将野菜和红薯那样的粗食,精心烹调成“山珍海味”,已经做到一个月九十顿饭顿顿不重样。 ——《人民日报》(1958年11月) 材料四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一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为以后经济建设提供哪些教训? (3)材料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1958年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左”的错误? (4)据材料四,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以史为鉴,说说“文化大革命”这段沉重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BBD 6-10BCABB 11-15DBBCC 二、非选择题 16.(1)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 (2)林彪集团和江青反党集团(四人帮) (3)比如制造了“刘少奇冤案”等? (4)不矛盾,因为全国人民和各级干部坚决抵制“左”的错误,使“文革”的破 坏受到一定的限制,各族人民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顽强努力,使我国国民经济仍有一定发展。 17. (1)一五计划时期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需要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4)森林的大量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无限热忱和献身精神,要加以科学的引导;要充分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客观现实;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盲目主观意断等等(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18.(1)①重工业。②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①“大跃进”运动。 ②教训: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尊重经济规律等。 (3)①人民公社化运动。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4)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启示:坚决反对个人崇拜;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