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图展现的场景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开幕词。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 A.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作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 C.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宣布开展“大跃进”运动 2.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原则,从思想上、理论上为□□□□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应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遵义会议 D.开国大典 3. 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在上映后引起了不小反响。电影里的女主人公何小萍的生父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被劳改,她的悲剧命运也从此展开。对于“文化大革命”,以下认识有误的是( ) A.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B.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C.当时我们党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D.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 造成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苏联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 C.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D.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5. 人民公社极大地妨碍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A.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 B.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C.政社合一不利于经营管理 D.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6. 导致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要原因是(? ) A.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作了错误判断 B.党内出现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C.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司令部”与党对抗 D.为了造“走资派”的反,夺回自己的权利 7. 大字报是张贴于墙壁的大字书写的壁报,“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鼓励的大字报铺天盖地,成为“文革”中任意进行人身攻击、传播谣言、煽动闹事的重要工具。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 D.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摧残 8. 一封信的开头写道:“××(名字)同志,首先请接受守卫在反修(指苏联)前哨的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这封信最有可能写于(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 “五四运动,四五精神,顶天立地大英雄,生死荣哀,光耀二十世纪;八一倡义,一八赍志,赤胆忠心好总理,鞠躬尽瘁,恩被九亿神州。”这副对联赞颂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朱德 D.陈毅 10.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集团被粉碎 B.“四五运动”的爆发 C.“四人帮”受到毛泽东的严厉批评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1.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创立的( ) A.电子工业 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 D.钢铁工业 12. 在“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核技术、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尖端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这是广大干部群众抵制错误艰辛努力的结果 B.“文化大革命”极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C.“文化大革命”没有影响到科学技术的发展 D.没有“文化大革命”就没有科学技术的发展 13. 196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一封贺电:“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里的“这次成功的试验”应是指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4. 电影《航天英雄》描写的是中国宇航员大队的故事,影片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下列有关我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的介绍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B.“大跃进”时期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各地竞相“放卫星” C.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1号 D.2008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神舟七号”实现宇航员出舱活动 15. 中国的航天技术从世界角度来讲,作为航天大国是当之无愧的。标志着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历史事件是( ) A.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B.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C.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 D.成功发射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 ——叶剑英1967年中南海怀仁堂会议的讲话 材料二 “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酒祭雄杰,扬眉剑出鞘。” ——1976年天安门诗抄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的“你们”指的是谁?这一事件后来被污蔑为什么? (2)材料二中的“雄杰”指的是谁?为悼念“雄杰”而爆发的群众性运动是什么? (3)以上两段材料中铿锵有力的词句,表达了哪些共同的思想感情?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大会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社论 材料三 20世纪中期流传于农村的顺口溜:“男劳力上工带扑克,女劳力上工带纳鞋,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次大会”是指哪次大会?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3)概括材料三出现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DDA 6-10AACBD 11-15DAABA 二、非选择题 16.(1)主要任务:发展社会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经济文化的需要。说明:三句话任意一点均可酌情给分。 (2)积极作用: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存在问题:忽视客观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说明:“积极作用”的两句话任意一点均可酌情给分。 (3)两大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17. (1)林彪、江青一伙。“二月逆流”。 (2)周恩来。四五运动。 (3)坚持真理,敢于斗争,关心国家、民族命运。 18. (1)中共八大。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3)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人民公社化运动。 (4)政府制定科学规划(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