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2021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资源简介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综合探究六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航海
一、单选题
1.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希波战争?????????????????B.?罗马征服地中海?????????????????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D.?马可·波罗东游
2.郑和说:“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海上。”下列各组关联可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有(
??)
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疆域的扩大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汉唐盛世的出现
③清朝的海禁政策——近代中国的落伍
④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等国的崛起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④
3.比较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比较的内容正确的有(???

①华盛顿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制
②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革命和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洋务运动都开启了本国的近代化航船
④哥伦布和郑和都为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这三样传到西方的是(

A.?阿拉伯人???????????????????????????????B.?埃及人???????????????????????????????C.?波斯人???????????????????????????????D.?印度人
5.13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17年,他认真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一书中,此书是(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战争与和平》??????????????D.?《马可?波罗行纪》
6.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最早被欧洲人称为“阿拉伯数字”?????????????????????B.?由阿拉伯人发明,先传入欧洲后又传遍全世界
C.?最早被印度人称为“阿拉伯数字”?????????????????????D.?由印度人发明,被阿拉伯人称为“阿拉伯数字”
7.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的是(
)???????
A.?印度人??????????????????????????????B.?阿拉伯人??????????????????????????????C.?苏美尔人??????????????????????????????D.?埃及人
8.“各地商品在巴格达争奇斗艳,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亚的织物和宝石,北欧的蜂蜜、蜂蜡和毛皮,东非的象牙和金砂,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除部分商品当地消费外,大多数再由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这段文字反映了(  )
A.?巴格达物产丰富??????????????????????????????????????????????????B.?阿拉伯人是经济交流的桥梁
C.?巴格达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D.?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的统一
9.“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耀万世。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想起他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
?)
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10.14世纪时,欧洲出现一个怪现象:一方面,马可?波罗的书在欧洲广为流传,是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之一;另一方面,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到处都有起名为“马可?波罗”的小丑,说着没人相信的大话博人一笑。这种现象说明了(  )
A.?意大利人嫉妒马可?波罗,故意丑话他
B.?意大利人崇拜马可?波罗,故意宣传他
C.?马可?波罗成为小丑的名字纯属巧合
D.?意大利人既向往东方的财富,又怀疑马可?波罗书中的描述
11.被誉为“东方热启动者”的是(  )
A.?穆罕默德????????????????????????????B.?亚历山大????????????????????????????C.?马可?波罗????????????????????????????D.?屋大维
12.下列有关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玄奘西行引发了欧洲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B.?鉴真东渡将元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
C.?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
二、问答题
13.观察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造纸术发明的国家
B.阿拉伯数字发明的国家
据图指出,阿拉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14.星星论坛。
???
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同学们深入探究,讨论激烈。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哥伦布远航开始了世界的新纪元,而比他们还早的郑和下西洋却没给中国带来转折?”同时,他们对郑和下西洋的评价出现了分歧,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意见:
意见一?
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远航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相比较而言.郑和下西洋时间早,规模大,成为中国人的骄傲,明朝政府后来禁止郑和下西洋是错误的。
意见二?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劳民伤财,没有带来哥伦布航海那样的效应,所以毫无意义,遭到禁止是应该的。
???
请你参与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看法。
三、材料分析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美洲)以前六十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
——梁启超
材料二:中国人一直被称为非航海民族,这真是太不公平了。他们的独创性本身表现在航海方面,正如其他方面一样……中国的海军在1100—1450年间无疑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材料一中的“郑君”指谁?其主要事迹是什么?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李约瑟批驳了中国人是“非航海民族”的观点,赞扬了中国在航海方面的独创性,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希波战争、罗马征服地中海、亚历山大大帝东征都是武力冲突,马可·波罗东游是和平交流。
ABC三项都属于武力冲突,不符合题意;
D项马可·波罗东游属于和平交流,不同于其他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世界古代文明交往的方式的理解。
2.【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中郑和的观点可以理解为国家的富强离不开对海洋的依靠和利用,但依靠海洋获取财富和利益的同时,必须应对海洋所带来的危险。①、②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域指的是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各国,地处大陆内部;丝绸之路指代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同样位于大陆内部,与海洋无关。故①、②项错误。③项,清朝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出海贸易等海上活动,闭关锁国,造成中国与外界联系断裂,最终导致经济落后于西方各国,符合题中言论观点。故③项正确。④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欧洲航海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和利益,不断探索海洋,进行殖民活动,开拓国际市场,掠夺资源和财富,促进了大西洋沿岸国家的崛起,符合题中言论观点。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③④,正确答案为C。
【点评】本题稍有难度,需要学生结合历史和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3.【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大史实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华盛顿领导的美国独立战争推翻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所以①表述粗我;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重大史实的识记。
4.【答案】
A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样东西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阿拉伯人被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科技和发明的外传。除识记中国科技的外传主要是阿拉伯人外,还要识记中国科技特别是材料中提到的三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5.【答案】
D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13世纪时,有一位意大利人到中国生活了17年,他认真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他的东方经历和见闻记述在一书中,设问考查这本书的名称。1271年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马可?波罗的传奇经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马可?波罗的相关史实。
6.【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数字。???
7.【答案】
A
【解析】【分析】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阿拉伯数字就是典型的例子。最初,是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变成简便的计数法,并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苏美尔人创立的是楔形文字;古埃及人创立的是象形文字。故选A。
【点评】本小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
8.【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人的贡献。据“各地商品在巴格达争奇斗艳,中国的瓷器、丝绸,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亚的织物和宝石,北欧的蜂蜜、蜂蜡和毛皮,东非的象牙和金砂,林林总总,令人目不暇接。除部分商品当地消费外,大多数再由阿拉伯商人转销世界各地。”可以看出,阿拉伯人奔波于亚欧两大洲之间,促进了文明的交流,阿拉伯人是经济交流的桥梁。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古代文明交流的典型史实。
9.【答案】
A
【解析】【分析】从题文中可知这位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领袖人物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是亚历山大帝国的缔造者,曾经控制了希腊,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灭了波斯,足迹。远达印度。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亚历山大东征的相关知识。
10.【答案】
D
【解析】【分析】
“马可?波罗的书在欧洲广为流传,是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之一”说明意大利人向往东方的财富,“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街头到处都有起名为‘马可?波罗’的小丑,说着没人相信的大话博人一笑”说明意大利人怀疑马可?波罗书中的描述。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马可?波罗来华。
11.【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马可?波罗来华。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元朝。回国后,在狱中口述由他人写出《马可?波罗行纪》,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马可?波罗被誉为“东方热启动者”。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熟练掌握《马可?波罗行纪》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体现。
12.【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到达的是古代印度,与欧洲人无关,所以A错误;鉴真东渡将唐朝的佛教、医学等传到日本,所以B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早在汉代已经开通,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最后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国内的,所以C错误;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亚非的经济交流,所以D正确。故选择D。
【点评】本题比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相互影响事件的识记。
二、问答题
13.【答案】

A填写在最右边方框里,B填写在中间方框里
②阿拉伯帝国西边和欧洲相连,东边和中国相连,这样阿拉伯人把唐朝的文明文化传到欧洲,又把欧洲的一些文明传到中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阿拉伯促进文化的传播。(1)造纸术发明的国家是中国,图中中国的位置是在右边往左数的第一个方框,所以右边往左数的第一个方框应该填A。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阿拉伯数字,在图中印度处于左数第二个方框,故应在此填B。(2)由图可知,绿色部分为阿拉伯帝国。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东北和唐朝的边境连在一起,当时唐朝是世界上文明程度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阿拉伯帝国的最西边境和欧洲的法国相连,这样阿拉伯人把唐朝的文明文化传到欧洲,又把欧洲的一些文明传到中国这是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故答案为:(2)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中介等。意思相近的都可以。
【点评】掌握阿拉伯在东西方文明交流过程中的作用。
14.【答案】略(从航海的动机、影响等方面作答。如从郑和主要是为了显耀国威,而新航路的开辟主要是为了获取黄金和其他宝贵的资源等角度进行分析,适当举例即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郑和远航是为了宣扬国威,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但是它采取的是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给明朝政府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最终导致航海壮举成绝响。新航路开辟是为了获取财富,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强了各大洲的联系,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了全球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但新航路的开辟也导致了对美洲财富、土地的掠夺,对印第安人、黑人的奴役,给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对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理解。
三、材料分析题
15.【答案】
(1)“郑君”:郑和。主要事迹:七次远航西洋。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两宋时期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近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郑和7次下西洋。??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一中的“郑君”指明朝航海家郑和;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七次远航西洋;
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两宋时期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近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郑和7次下西洋,这些都说明我国绝不是非航海民族;
?故答案为:(1)
“郑君”:郑和。主要事迹:七次远航西洋。影响: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2)
两宋时期与宋朝通商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近至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郑和7次下西洋。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后面的两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这些都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先细心读题干,读懂题干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回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