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___________。2.“一五”计划开始于________年,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___________。3.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走___________道路,方法是参加___________。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实行全行业___________。4.到___________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实质是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___________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__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起步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新中国成立 D.“大跃进”时期2.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做什么?能够造椅子。能够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在第一个五年必须(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这幅春联描述了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两项建设成就。这两项成就是( )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 ②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③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④大庆油田建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他们准备的以下图片资料,不适合采用的是( )A.核潜艇待命出发 B.鞍山大型轧钢厂C.长春一汽生产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5.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A.解放战争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6.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是( )①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③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④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失误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7.1953-1956年我国出现右图所示农业经济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运动B.农业合作化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8.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途径是( )A.走合作化道路 B.走产业化道路C.发展高科技产业 D.建立规模效益的大农业9.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实行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B.个体手工业的合作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 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10.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业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这表明(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亲自关怀下进行的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11.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中,正确的是( )A.他是资本家,不可以担任我们的副厂长B.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一起把他拉下马C.工人阶级当家作主,他说的话我们不听D.他懂业务,说的对的,我们是要听的12.三大改造的完成在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最突出的意义在于( )A.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D.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3.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初步建立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C.稳定物价之战的胜利 D.土地改革的完成14.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 )A.1949年、1951年 B.11949年、1952年C.1949年、1954年 D.1949年、1956年15.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此有直接关系的是( )①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③没收官僚资本 ④经济特区的建立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表格:材料一:中国、美国、印度钢产量和电产量的比较项目 中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638.3千克材料二:1957年中国粮食、棉、钢、煤、电产量增长表钢(万吨) 原煤(万吨) 粮食(亿吨) 棉花(万吨)1952年产量 135 6649 1.6 1301957年产量 535 13000 1.95 164(1)表格一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是什么?成效如何?(2)表格二中提供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对比表格一和表格二,你的认识是什么?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改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取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业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是史无前例的第一次。”——陈云在第一届人大上的发言材料二:在过去几十年里,从杨树浦到南码头,沿着黄浦江一带是各国的码头,一长串的外国军舰挂着各式各样的国旗,人们走过这里,会不知道这是哪国的土地。我自己是搞码头企业的,常常站在码头上摇头。如今,这一带码头上,都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一个看过上海滩50年变迁的中国人,他心中会不高兴吗?……共产党能推动企事业发展,能使中国变成工业化的国家,这是我50年的梦想,我为什么不拥护她?——资本家刘鸣生(1)材料一中,“这样一种和平方法”指什么?怎样评价它?(2)材料二中,为什么“用和平方法”能得到广大资本家的理解和拥护?(3)包括工商业在内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什么意义?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知识要点 1.工业化;社会主义改造2.1953;重工业 3.集体化;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4.1956;变革生产关系;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同步训练 1—5 BAAAB 6—10 DBADD 11—15 DDBDA16.(1)说明当时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制定了“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2)说明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农业、工业产量呈明显增长趋势,尤其是工业产量。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解决各种问题。17.(1)国家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或赎买政策)。评价: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2)由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正确性和爱国资本家的模范作用。(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变革,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内容:对农业和手工业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全行业公私合营意义: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1953年——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结果:主要工业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3年,规定“一化三改”的目标和任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