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清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全册科学知识清单

资源简介

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知识清单
一、运动和位置
1.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2.如果物体相对于别的物体位置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没有发生改变,那么物体是静止的.
4.在生活中,我们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5.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来描述方向。
7.
选择不同的物体,判断的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车厢,乘客是静止的;相对于地面,乘客是运动的。
二、各种各样的运动
1.
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摆动、滚动、振动等。大箱子的运动方式叫做平移。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式叫做旋转。钟摆的运动、秋千的运动是摆动。圆球的运动方式是滚动。
2.
同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运动方式,如落地风扇有转动和摆动两种运动方式,汽车有移动、转动、滚动三种运动方式。
3.
在物体不同的位置上贴上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观察与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1.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不同,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是曲线的,我们把它叫做曲线运动。天空中盘旋飞行的老鹰是做曲线运动。小球下落属于直线运动。
四、物体在斜面上运动
1.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运动方式。斜坡上的物体会像大石头从山坡上滚下去那样滚动。也会像我们滑滑梯那样滑动下去。
2.
斜面的高度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状况。
五、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1.
各种物体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所用的时间来比较快慢。
2.
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越少,运动得越快;用的时间越多,运动得越慢。
3.
测量时间可以使用秒表计时。
六、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
1.
运动的快慢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可以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七、“过山车”
1.
在观察“过山车”运动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可以用方向盘判断方向,用软尺和细绳测量距离。
2.
小球的起点往往选在过山车的“最高处”。
3.
描述小球的位置,以起点为中心。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一、仰望天空
1.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太阳与月球比较,月球离地球比较近。
2.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东升西落。月球是地球的天上卫星。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制作日晷(guǐ)操作步骤:
根据太阳找方向;(2)对准方向、平放纸板;(3)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4)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2.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三、影子的秘密
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5.像电灯这样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1.我们可以观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
2.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43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化规律是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
残月的过程。
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1.月球又称“月亮”。月球上有月海,有引力、环形山、没有空气。年龄约为45亿年、距离地球约为38万千米。
2.模拟实验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大小不同的陨石;托盘和细沙模拟月球的表面;大小不同的坑模拟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3.太阳和月球。
六、地球的形状
1.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球体。
2.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观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看到船身。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圆形。
3.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根据这个事实,人们接受了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七、地球——水的星球
1.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2.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
;海洋占71%。
3.我们可以采用数格子的办法比较出世界地图上海洋和陆地面积的大小区别。
八、太阳、月球和地球
1.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的八大行星、矮行星、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幼虫或幼崽从动物卵中破壳而出,叫孵化。
蚕卵是扁圆形的,中间凹下去,大小和芝麻差不多。.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很小,样子有点像蚂蚁,叫蚁蚕。
3.蚕卵孵化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放蚕卵的盒子上要扎上小孔,
4.养蚕小窍门:
(1)小蚕爱吃桑叶。它一出卵就要及时用毛笔或羽毛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桑叶要新鲜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条。
(3)经常清除查的粪便和吃剩的残叶保持小蚕“房间”的清洁。
把小蚕放在通风的地方,不要在养蚕的房间里喷酒杀虫剂。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1.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卵生。常见的卵生动物有鲫鱼、乌龟、蚂蚁、蚕等。
2.动物的卵可以根据卵外是否有硬壳分成两类:蛇卵、鸡蛋(卵)等是有硬壳的,蛙卵、鱼卵等是没有硬壳的。
3.鸡蛋的最外面是卵壳,鸡蛋内部的卵白和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鸡蛋上的小白点是胚,在适宜的条件下会发育成小鸡。在发育过程中,气室能提供一定的空气。
三、蚕长大了
1.蚕卵可以孵化出蚕宝宝,蚕宝宝就是蚕的幼虫。
2.蚕生长到一定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
3.蚕的一生共蜕6次皮,其中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蜕皮4次,蛹期蜕皮2次。
4.蚕蜕皮前头高高仰起,不吃也不动,好像睡着了一样,称作“眠”,这是蚕宝宝要蜕皮的征兆。
5.蚕身体呈长圆筒形,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身上有环节,两侧的小黑点叫气门。
6.用放大镜可以观察蚕的幼虫和它的食物。
四、蚕变了新模样
1.蚕吐丝了,蚕房中的许多蚕宝宝都被蚕丝包裹起来,形成了蚕茧。
2.蚕吐丝结茧后变成蛹,蛹呈纺锤形,分头、胸、腹三部分,黄褐色。
3.蚕茧呈椭圆形,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五、茧中钻出了蚕蛾
1.蚕结茧十多天后,蚕蛾从茧中钻了出来。
2.蚕蛾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3.蚂蚁蜻蜓、蝴蝶等动物的身体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我们把它称为昆虫。
4.蚕蛾分为雌蛾和雄蛾。雌蛾腹部肥大,翅短小,爬行慢;雄蛾腹部狭长,翅大,爬行快。
六、蚕的一生
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2.蚕一生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其中蚕卵是蚕的生命周期的开始,蚕的生命周期大约为56天。
3.影响蚕的生命和变化的因素:食物、温度、湿度、有害气体、疾病、光照等。
4.我们可以用拍视频、照片、图画、记录表、观察日记等方式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5.只有坚持、及时、真实做好观察记录,研究结果才有意义。
6.菜粉蝶的一生也是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7.蜻蜓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种形态。
七、动物的繁殖
1.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3.像蚕和鸡这样,产卵繁殖后代的叫卵生。
4.我们知道的卵生的动物有蚕、鸡、青蛙鸭、鹅、乌龟等。
5.昆虫、鱼类、鸟类一般都是卵生。
6.像猫和狗这样,直接生下胎儿的叫胎生。
7.我们知道的胎生的动物有羊、兔、熊猫等。
8.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它们的后代。
9.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在生宝宝之前一般都会给自己建立一个“家”。比如:鸟巢。
八、动物的一生
1.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的过程。
2.像鸡、鸽子等动物,卵生、身上长有羽毛和翅膀的属于鸟类。
3.母鸡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会下蛋繁殖后代。
4.像狗那样,身上长毛、胎生吃妈妈乳汁长大的动物叫哺乳动物。
5.狗需要经历6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牙齿、咀嚼食物。
6.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叫胎儿。
7.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8.人的生大致可分为婴儿、幼儿,青少年、成年和老年五个时期。在人一生中,出生前后和青春发育期长得最快。
9.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高、体重等方面都会发生变化。
10.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是保证我们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
11.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动物的行为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冬季来临,大雁南飞、兔子换毛、蛇冬眠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