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元世祖出猎图忽必烈与元大都忽必烈与帝师八思巴富春山居图元青花关汉卿与元曲元代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朝代相比,是一个毫不逊色的王朝。它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它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既不应该被抹杀,也是无法被抹杀的。——姚大力《青花的世纪》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1课元朝的统治课程标准学习目标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1.说出元朝疆域四至、特点。2.列举元朝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名称,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影响,概述凉州会盟的影响,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意义、特点。3.简述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影响。对比唐朝和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影响,概述对我们今天实行民族政策的启示。认识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壹初识元朝,观万里河山之广贰再认元朝,寻治国安邦之策参研读元朝,探民族交融之史目录壹初识元朝,观万里河山之广贰参元北逾____南越___西极____任务一:阅读教材P52第一段和地图,说出元朝疆域四至,标记在教材上)(指向目标1)东尽____4213阴山流沙辽左海表任务一:对比地图,说出元朝疆域的特点(指向目标1)2100多万平方千米550多万平方千米1200多万平方千米东北新疆西藏云南南海诸岛台湾元朝辽阔的疆域奠定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壹初识元朝,观万里河山之广贰参再认元朝,寻治国安邦之策目录任务二:阅读教材P52第三、四段及相关史事,补充示意图内容,列举元朝在中央、地方设置的行政机构(指向目标2),标记在教材上。中书省御史台行省路-府-州-县皇帝地方枢密院中央元朝行政机构(军事)(行政)(监察)1234六部腹里(元朝对中书省直辖区的通称)观看地图,找出在元朝时期管理今天枣庄的行政机构。行省制度任务二:阅读材料,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指向目标2)材料: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将七成交付中央;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也牢牢掌握在中央。——李治安《元朝行省制度》但行省受中央有效控制行省权力大,任务二:阅读教材P52相关史事和材料,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指向目标2)材料:行省制下几乎没有大的反叛……时至今日,社会制度和交通通信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行省演化而来的大省区制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的积极作用仍在继续。——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行省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统一任务二:阅读教材P53第一段及材料,简述元朝对台湾管辖的措施、意义(指向目标2),标记在教材上。措施:意义: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我国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巡检司:在元朝,通常为管辖人烟稀少地方的非常设组织,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类似今天的公安派出所)。琉球澎湖历史解释材料一:“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中国之建置于是始。”——谢金銮《续修台湾县志》任务二:阅读教材P53第一段、材料,简述元朝对西域管辖的措施、意义(指向目标2),标记在教材上。西汉唐朝元朝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措施:意义: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新中国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材料二:壬申(1295年),立北庭都元帅府。罢瓜、沙等州屯田。——《续资治通鉴》元纪十任务二:观看视频,概述凉州会盟的影响(指向目标2、3)任务二:阅读教材P53第二段正文及材料,简述元朝对西藏管辖的措施、意义(指向目标2),标记在教材上。时间事件/措施意义元朝中央地方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宣政院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设置机构、征收赋税屯驻军队、设置驿站材料:宣政院是全国最高宗教事务和民族事务管理机关,“掌释教僧徒及吐蕃(bō)之境而隶治之”。——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台湾由宣政院管理西藏军民各项事务设澎湖巡检司进行行政管理西域西藏台湾军事机构政教机构行政机构特点: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管理机构。任务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对边疆管辖的特点(指向目标2)元朝政治制度的创新奠定今天中国行政区划的基础壹初识元朝,观万里河山之广贰研读元朝,探民族交融之史参目录再认元朝,寻治国安邦之策任务三:阅读教材P52第二段和材料,简述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指向目标3)材料一:元朝时期,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边疆各族包括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三: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白寿彝《中国通史》各民族杂居相处形成新的民族少数民族汉化任务三:阅读材料,简述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指向目标3)材料: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取名的时候,采用汉人的字等习惯,或者像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汉人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汉人使用蒙古名字。汉人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李治安:《元史十八讲》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影响任务三:阅读教材P52页第二段和材料,简述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指向目标3)材料:元代的岭北地区,迁入了大批汉族和西域的工匠,手工业得到发展……马可波罗到云南昆明时,看到……地方官还在那里修建孔庙,办儒学,传播中原文化。——2001年版《中国历史》初中七下元朝时期民族交融,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加强为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奠定基础。任务三:阅读教材P14页第二段和P53页知识拓展,对比唐朝和元朝实行民族政策及影响,概述对我们今天实行民族政策的启示(指向目标3)朝代民族政策影响唐朝元朝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歧视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成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启示:我们应该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从远古风霜到诸子风骚;从秦汉风韵到魏晋风度;从隋唐风范到宋元风华;从明清风采到大国风帆;国家统一、民族交融已经深深的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从未停止,也不曾停止……课堂小结1.______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2.元朝形成新的民族是_____。3.在中央由_______掌管全国行政事务。4.在地方实行_______制度。5.在台湾地区设置_____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6.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_________管辖西藏军民事务,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宣政院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澎湖巡检司回族中书省行省元朝元朝的统治当堂检测1.我国封建王朝几经更迭,每个王朝的疆域各不相同,下列王朝中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是()(检测目标1)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搜寻历史文物论证时,以下哪个文物最能证明这一史实( )(检测目标2)A.元宣政院印 B.司南(模型)C.唐蕃会盟碑 D.唐三彩骑驼乐舞俑DA3.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是在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的民族()(检测目标3)A.满族B.蒙古族C.匈奴族D.回族4.纵观元朝历史,通过我们的学习得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检测目标3)B.政治清明、经济发展C.文教昌盛、经济繁荣D.国力强盛、社会进步当堂检测DA当堂检测5.材料:(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问题:(1)为了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地方确立了哪一行政制度?(检测目标2)(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什么?(检测目标2)(3)元朝时期宣政院的设置有什么重要意义?(检测目标2)(1)行省制度(2)澎湖巡检司(3)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导读本单元以“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为主题,有八课内容。本课《元朝的统治》是单元第六课,内容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上承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下启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科技与中外交通。本课设计意图体现三个亮点:一是紧扣学科核心素养,以元朝在疆域、政治制度、民族交融三个方面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为线索贯穿始终。二是在“史料分析”上着力,采用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三是采用板块式设计上,“初读元朝,观万里河山之广”、“再认元朝,寻治国安边之策”、“研读元朝,探民族交融之史”三个篇章分别构建起“元朝疆域、元朝政治制度、民族交融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的逻辑联系,任务层次分明,情境铺垫渲染,为学生“深度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11课元朝的统治主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1课时)。课标要求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表格、对比地图,说出元朝疆域四至、特点。2.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观看视频,列举元朝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名称,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影响,概述凉州会晤的影响,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意义、特点。3.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观看视频,简述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影响。对比唐朝和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影响,概述对我们今天实行民族政策的启示。认识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设计说明:依据教材和学情,对本课课标要求进行分解。将“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分解为:目标1“说出元朝疆域四至、特点”,目标2“列举元朝中央、地方行政机构的名称,简述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影响,概述凉州会晤的影响,简述元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措施、意义”,目标3“简述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特点、影响。对比唐朝和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影响,概述对我们今天实行民族政策的启示。认识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同时设计了行为条件“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观看视频”,实现从目标中看得见教,看得见学,并将目标指向“提升概括和分析能力”。学生在知道元朝在疆域、政治制度、民族交融三个方面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贡献,进而认识到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实现了目标的三维叙写。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2)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从元朝疆域、元朝政治制度、元朝民族交融三个方面介绍了西汉初期的情况。元朝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历程中产生过巨大的积极影响。元朝辽阔的疆域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奠定了地理基础,元朝政治制度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元朝时期民族交融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本课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发展、形成有深入的理解。2.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元朝疆域——元朝政治制度——元朝民族交融—启示”。3.元朝行省制度、对边疆地区管辖是本课的重点,元朝行省制度是本课的难点,通过任务二突出重点,通过任务二突破难点。设计说明:本环节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构建学习框架和学习的逻辑顺序,了解重难点并明确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学习过程壹初识元朝,观万里河山之广任务一:阅读教材P52第一段和下列材料(指向目标1)1.问题:元朝疆域的四至?(答案标记在教材中)(指向目标1)2.材料:550万平方千米2100万平方千米1200万平方千米问题:对比地图,反映出元朝疆域什么特点?(指向目标1)贰再认元朝,寻治国安邦之策任务二:阅读教材P52第三、四段及相关史事、P53第一、二段和下列材料(指向目标2)1.问题:元朝在中央、地方设置行政机构的名称?2.材料: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李治安《元代行省制度》问题:材料体现元朝行省制度什么特点?(指向目标2)3.材料: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在财政方面,行省只是充当了朝廷集中财赋的工具,将七成交付中央;在军事方面,行省不能独立行使军权,军权也牢牢掌握在中央。——李治安《元朝行省制度》问题:材料体现元朝行省制度怎样的影响?(指向目标2)4.材料一:“元之末,于澎湖设巡检司,以隶同安,中国之建置于是始。”——谢金銮的《续修台湾县志》问题:元朝为加强对台湾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意义?(指向目标2)5.材料二:壬申(1295年),立北庭都元帅府。罢瓜、沙等州屯田。——《元史》问题:元朝加强对西域管辖采取哪些措施、有什么意义?(指向目标2)6.问题:从视频中凉州会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指向目标2)7.材料:“至元初,立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而领之以国师。……(总制院的职责是)“掌浮图事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元史》时间事件/措施意义元朝中央地方问题:元朝加强对西藏管理采取哪些措施、有什么历史意义?8.问题:元朝对边疆管辖体现什么特点?叁研读元朝,探民族交融之史任务三:阅读教材第52页第二段、P53页知识扩展。(指向目标3)1.材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新的民族——回族。——白寿《中国通史》问题:元朝时期民族交融有哪些表现?(指向目标3)2.材料:材料:蒙古人受汉文化的影响,表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取名的时候,采用汉人的字等习惯,或者像汉人一样取俗名、小名……汉人也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学习和掌握蒙古语言文字,汉人使用蒙古名字。汉人受蒙古婚姻、服饰等习俗的影响。——李治安:《元史十八讲》问题: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什么特点?3.材料元代的岭北地区,迁入了大批汉族和西域的工匠,手工业得到发展……马可波罗到云南昆明时,看到……地方官还在那里修建孔庙,办儒学,传播中原文化。——2001年版《中国历史》初中七下问题:元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指向目标3)4.材料:P14页和教材知识拓展朝代民族政策影响唐朝元朝问题:对比唐朝和元朝实行的民族政策及影响?对我们今天实行民族政策的启示是什么?(指向目标3)设计说明:本课设计主要突出的是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大量的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和生成的表格史料,并设计问题,层层剖析,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和史料实证素养,认识认识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增进民族团结的意识。当堂检测1.我国封建王朝几经更迭,每个王朝的疆域各不相同,下列王朝中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是()(检测目标1)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搜寻历史文物论证时,以下哪个文物最能证明这一史实( )(检测目标2)元宣政院印 B.司南(模型)C.唐蕃会盟碑 D.唐三彩骑驼乐舞俑3.元朝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是在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新的民族()(检测目标3)A.满族B.蒙古族C.匈奴族D.回族4.纵观元朝历史,通过我们的学习得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检测目标3)B.政治清明、经济发展C.文教昌盛、经济繁荣D.国力强盛、社会进步5.材料:(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元史?地理志》问题:(1)为了实现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朝在地方确立了哪一行政制度?(检测目标2)(2)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置管辖台湾地区的机构是什么?(检测目标2)(3)元朝时期宣政院的设置有什么重要意义?(检测目标2)学后反思1.请尝试绘制本节课重要知识的思维导图。2.学完本课,你收获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悟?你还有什么困惑?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凉州会盟.mp4 民族团结.mp3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pptx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学历案.docx 西藏发展.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