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历史常考易错点汇总(7-9年级)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历史常考易错点汇总(7-9年级)素材

资源简介

2021年中考历史常考易错点汇总(7-9年级)
七年级
1.地方制度
西周——分封制
战国——
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秦朝
——
郡县制;
元朝
——行省制。
2.孔子思想核心:
仁;
孟子思想:仁政。
法家:韩非——改革、法治、中央集权;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3.秦朝负责监察百官:御史大夫。
秦“虽死犹存”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张骞通西域
线路:长安——大月氏;(注意地图)
作用: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
丝绸之路线路:
长安——大秦(欧洲);
作用: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制度的演变
6、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
秦: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虽态度不同,根本目的相同:维护统治
7、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
8、唐太宗:贞观之治;
唐玄宗:开元盛世。
唐太宗:玄奘西行天竺(印度);唐玄宗:鉴真东渡日本。
唐太宗:文成公主入藏。
9.文成公主入藏是民族关系;
开明或平等的民族政策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对外关系。
开放的对外政策
特点:和平交往、双向交流
10.唐朝:雕版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西汉出现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中国科技发明对西方的影响:
促使西方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11、科举制:隋朝形成,1905年废除。
12、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两宋),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是掠夺财富(有时材料体现是建立殖民地)
14.张骞出使西域;张謇(状元企业家)“实业救国”思想;创办大生纱厂。
15、西南:
西藏
元朝设立宣政院,标志西藏开始归属中央;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西北
新疆
西汉设西域都护,已归属中央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东南
台湾
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标志台湾开始归属中央;
清朝(1684年):设立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16、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
由对外开放到清朝闭关锁国
启示:开放则兴,闭关则衰;坚持对外开放
17、岳飞、文天祥与戚继光、郑成功、林则徐等人性质不同,前者使抗金、抗元英雄,后者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了民族英雄。
18、两个农民起义胜利建立的统一王朝:
刘邦——西汉;朱元璋——明
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蒙古——元;满族——清
省、县最早出现:元朝——行省制;
战国时(秦)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秦朝:郡县制
19、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思想活跃,社会急剧变化,社会处在新旧制度交替时期: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八年级
1、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
(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政治近代化的开端:戊戌变法。
2、戊戌变法(1898年)废除八股文;
1905年废除科举制

3、1894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辛亥革命最大功绩: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帝制)。
5、1921.7.23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开天辟地、焕然一新;
1949年10.1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6、1911年,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
7、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建军节)
正确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井冈山革命道路);
正确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31年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14年抗战的开始)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开战开始
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李宗仁)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彭德怀)
胜利根本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全民抗战),主要原因:中共正确领导
10、长征:1934.10(江西瑞金)——1936.10(甘肃会宁)
11、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中共站在中华民族利益上):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3、解放战争
开始: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转折点:1947年,千里挺进大别山;(“一把钢刀插进敌人胸膛”)
大决战:1948年11月——1949年1月,辽沈战役(锦州)、淮海战役(徐州)、平津战役(北平从、天津);
胜利:1949年4月21——23日,渡江战役(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总统府,蒋家王朝覆灭。
14、辽沈战役:东北、锦州;
淮海战役:徐州、碾庄等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区;
平津战役:和平解放北平,傅作义等。
15、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见印度代表团)
1955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16、1972年,尼克松访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
17、港澳回归洗雪了百年耻辱,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步伐,但仍然未实现祖国统一。
18、1949——1956年:过渡时期;(“一化三改造”)新民族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
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两弹一星: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20、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1980)——沿海开放城市(1984)——沿海经济开放区(1985)——内地
(上海浦东)(1990)
21、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
①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把党的工作中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③中共十九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22、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
1840年鸦片战争:由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新中国成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6年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九年级
1、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内在精神动力,新航路开辟证明人的力量伟大。
2、评价新航路开辟:一方面让世界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揭开了西欧殖民掠夺的序幕,加剧了被掠夺地区的贫穷和落后。(是强盗?是英雄?)
3、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容易混淆
《权利法案》——限制王权;奠定君主立宪制的理论基础
《独立宣言》——反抗殖民统治,谋求独立。是第一个人权宣言。第一次以国家名义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美国诞生了。
《人权宣言》——反对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倡导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原则,成为很多国家制定民法典的参考蓝本(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4、评价华盛顿

①领导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赢得了民族独立。②
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③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
5、评价拿破仑:
正面: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
①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②颁布《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③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④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反面:后期的对外战争,奴役被侵略国家人民,遭到他们的反抗。
6、工业革命产生的三股进步潮流:
①民族解放运动潮流;
②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潮流;
③资产阶级的巩固和扩大: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
6、革命与改革:
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是比较平缓的。如:1861改革、戊戌变法、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等。
革命是自下而上的,用暴力方式推翻现有政权。如: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十月革命等。
7、《共产党宣言》与《人权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独立宣言》等文件的区别:
前者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文件,后者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文件。
8、彼得一世改革:俄国近代化开端,巩固了农奴制
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俄国社会转折点。
9、明治维新内容
政治: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最能体现刚性质);社会生活:文明开化,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生活方式等(最有眼光、最有远见的措施)。
10、火车——蒸汽机车——煤炭;
汽车、飞机——内燃机——石油。
11、1921年新经济政策特点: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或者把市场、商品、货币关系以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12、1933年罗斯福政策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罗斯福新政:防止盲目竞争,缩减工业、农业生产规模。
13、冷战开始标志: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结束标志:1947年苏联解体
冷战局面正式形成标志:德国分裂;
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约成立。
14、1967年,成立欧共体;
1993年,欧盟成立。(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995年WTO(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全球化重要表现
15、国际格局
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两极格局;
当今:一超多强,趋势:多极化。
16、1920年、1930年,甘地两次领导了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喜马拉雅时的错误)
17、激化矛盾的军事组织:三国同盟(同盟国集团)和三国协约(协约国集团)——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北约和华约组织——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促进经济发展的组织:欧盟(EU)、世界贸易组织(WTO)
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UN)(根据雅尔塔会议,1945年成立)
启示:国与国之间交往,应该加强合作,和谐发展,互利共赢。
18、科学理论的作用: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19、科学理论与思想解放的关系:
①思想解放推动科技进步
②科技促进思想解放
20、俄国的演变:1917年十月革命前是沙俄;1917年十月革命后
至1922年底是苏维埃俄国;1922年底至1991年是苏联;1991年后,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21、《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内容是: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瓜分。
2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没有波及苏联,在此期间苏联经济迅速发展。
因为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德、日,意大利是由于一战后经济衰退走上法西斯道路。
23、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改革,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24、近代史与近代化
近代史是历史分期,体现的是社会性质;近代化主要目的是社会转型,即从封建社会(中世纪)转变为近代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上向西方学习。
25、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人文主义
启蒙运动的思想:理性主义
26、一战: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27、如何应对全球化:
①顺应全球化潮流
②加强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
③制定防范风险的政策
28、如何应对多极化:
①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③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用和平对话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④加强国际合作,发展友好交流
当今人类面临的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战争问题、毒品问题、网络安全问题、传染病流行、跨国犯罪等。
如何解决: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