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1956—1966年)中取得的成就,但同时指出这一时期也遭到过严重挫折。下列哪些事件属于这一时期的严重挫折( ) ①三大改造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②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 1959—1961年,我国面临着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此次困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连续的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的影响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破坏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4.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C.“左”的错误完全消失 D.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5. 1956—1966年,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巨大成就,又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 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包围、封锁 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的受害者是( ) A.邓小平 B. 贺龙 C.陈毅 D.刘少奇 7.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8. 一封信的开头写道:“××(名字)同志,首先请接受守卫在反修(指苏联)前哨的解放军战士的同志式的问候。”这封信最有可能写于( ) A. 解放战争时期 B.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 楹联可反映定的历史信息。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 ) A.万里长征的胜利 B.大跃进运动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文化大革命” 10. “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其结束的标志是( ) A.一月革命 B.二月革命 C.九一三事件 D.粉碎“四人帮” 11. 建国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12. 我国研制原子弹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C.表明了我国的科技水平已经距世界前列 D.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 13. 20世纪50 ——60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其中,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 ) A.1964年 B.1967年 C.1968年 D.1969年 14. 我们能清晰地接收到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乐曲,随着这一报告,指挥中心宣布,我国第一颗_________发射成功。( ) A.“神舟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B.“神舟五号”宇宙飞船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D.“长征一号”捆绑式火箭 15. 属于我国20世纪60年代的科研成果的是( )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进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③用于实战的导弹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二 这一时期,浮夸风相当严重。1958年,某县粮食产量21万吨,竟报42万多吨。 材料三 “大炼钢铁”是“大跃进”的产物。某区在1958年10月,一呼百应,两天之内就集合上山的炼钢“部队”7000多人,干部、师生、居民大献柴火,提供废铁。大量砍伐森林资源,1956年该县森林面积为9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近23%,1959年森林面积锐减为31万亩,森林覆盖率降到7%左右。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路线?此路线制定后,中共中央在实践中发动了哪两大运动? (2)产生这两大运动的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3)全国大炼钢铁、大量砍伐森林给我们的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这种局面何时得到改变?为什么? (4)从以上材料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云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节选) 引子 1958年北戴河之夏 第一章 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 第二章 发动“大跃进”,出台“总路线” 第三章 高产“卫星上天”,钢铁“元帅升帐” 第四章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 (1)根据节选图书目录判断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怎样的良好愿望?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造成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材料二 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十亿中国人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以及人身伤害,更大的伤害是心灵层面的,只有那些经历过这次运动的人,才能了解它真正的含义。 (3)材料二中“这场持续了十年的政治运动”指的是什么?在这场运动中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的人物是谁? (4)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和失误,我们应该从中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邓稼先,中国现代著名核物理学家。1948年赴美国留学,1950年回国。1958年他受命研制原子弹,从此,一直奋战在中国西部荒漠中的核基地。由于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被誉为“两弹元勋”。 材料二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材料三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请回答: (1)由材料一概括出邓稼先的突出事迹。 (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归纳出哪些邓稼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和精神? (3)材料三中的“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ADDA 6-10DCCDD 11-15CAACB 二、非选择题 16. (1)1958年制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影响: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危害:森林覆盖率下降,环境遭到破坏。1965年得到改变。 原因: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4)启示:①制定经济建设方针,一定要符合我国国情。②尊重客观的经济规律。③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④发展经济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17. (1)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文化大革命”。刘少奇。 (4)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健全民主与法制等。(言之有理即可) 18. (1)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我国核武器的研制事业中。 (2)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爱国和奉献精神。 (3)原子弹、导弹和卫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