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塑,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是( ) A.林彪 B.刘伯承 C.邓小平 D.彭德怀 2.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指的是(?? ?) A.?中国工农红军?????????????B.?中国人民解放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国人民武装警察 3.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诗所歌颂的人是( ?) A. 毛泽东 B. 黄继光 C. 克拉克 D. 杨靖宇 4.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写道:“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美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是在___________签订的( ) A.1953年 平壤 B.1954年 平壤 C.1953年 板门店 D.1954年 板门店 5. 1953年中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①青藏铁路?? ②武汉长江大桥?? ③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④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A.?? 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 6. 党和政府历来把农业问题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新中国成立初期,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农村实行的是(? ?? )??????????? A.?地主土地所有制??????????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农民土地所有制??????????D.?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8.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A.?新中国政权的成立????????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D.?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9. 武汉钢铁公司于1955年3月开始施工。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10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铁道部专门改造车皮,为武钢运输直径为4.8米的高炉炉顶大钟。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加速 B.工业落后局面无法得到改变 C.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工业总体布局日趋合理 10. 明年我们将进入第十四个五年计划期间,你知道我国编制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 ) A.1949年~1953年 B.1952年~1956年 C.1953年~1957年 D.1950年~1954年 11. 1957年,一位诗人写到:“请看,中国展开了翅------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是(? ??) 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欢乐????????????B.?一五计划完成后的欣喜 C.?大跃进运动展开后的热情?????????????????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 12.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这充分说明这部宪法( ) A.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 B.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志 C.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保证 13. 20世纪50年代,中国出现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的新形式,并迅速在全国掀起公私合营的浪潮。“浪潮”是指( ) A.工商业的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业合作化 14.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实行股份制 ? B.廉价收购 C.赎买政策 ? ??D.无偿没收 15. 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说:“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讲话的主旨是 ( ) A.三大改造的主要目的是配合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的实施解放了生产力 C.要集中力量发展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 D.强调国民经济要稳步协调发展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 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 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 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 但没有入退却,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身边, 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的鸭绿江水中。 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 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 (1)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推断,这首诗表现的是哪场战争? (2)材料中“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的目的是什么? (3)请列举一两位“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的代表人物。 (4)你认为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对新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 材料二 宣传土地政策 ?????????农民分得土地 ?土地房产证所有证 材料三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人民翻身做主人的感受。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一运动? (3)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土地改革的意义。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 (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这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 图一 图二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20日在首都北京,庄严地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并且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共同愿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序言》 (4)材料四图一中的文件是在什么时间制定的?有何作用?图二中的文件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其中规定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什么?其颁布有何意义? (5)结合材料五及所学知识,说说图一.图二之间的联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DCBCA 6-10ACCCC 11-15BBACB 二.非选择题 16. (1)抗美援朝战争。 (2)保家卫国,同时支援朝鲜人民。 (3)黄继光.邱少云。 (4)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17. (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3)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8. (1)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东北地区。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答出任意两项即可) (3)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1949年。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5)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