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二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为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应该怎样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 “一个米粒煮一锅,一个苞谷一车拖,高粱杆上架电线,做个瓜皮渡黄河”这首打油诗最可能出现在( ) A.整风运动中? B.土地改革运动中??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大跃进”运动中 3. 1961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对国民经济提出“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的方针。这一事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 A.全面完成一五计划 B.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C.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 .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4. 历史歌谣形象地再现了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以下是九(1)班收集的历史歌谣: “中央公布总路线,跳下快马坐火箭,新的纪录纷纷传,报喜锣鼓敲破天,原子时代搞建设,一天等于二十年。”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作桥梁,粮食堆积如天梯,步步高升永乐乡。”你判断它们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5. 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鲜明的历史印记,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选项全面反映了这一历史阶段的特征( ) A.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社会主义经济高速发展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正确与失误. 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6. 1966年—1976年十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过一场浩劫,历史称之为什么?( ) A. 大跃进 B. 人民公社 C. 文化大革命 D. 三年自然灾害 7. 下列内容中,可以证明“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的是 ( ) ①掀起夺取党和政府领导权的狂潮 ②迫害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 ③消灭地主阶级 ④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⑤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8.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主观目的是 ( ) A.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B .夺回被“走资派”篡夺的权力 C.消除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 D.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9. 时代特征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代的时代特征。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 ①王文革 ②周援朝 ③张跃进 ④李开放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②①③④ 10.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没有制定法律 C.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二月逆流”的出现 11. “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每个有责任的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应该有紧迫感。”上述材料中认为我们要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的历史教训是( ) A.健全民主与法制 B.努力解放思想 C.加快经济建设 D.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12. 随着“嫦娥探月”工程的顺利进展,探月卫星不断地从遥远的太空发回各种科研数据和图片。追溯中国卫星研究发展史,下列哪位领导人早在建国初就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 (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13. 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成功发射,我国宇航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这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 B.第一颗氢弹实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 14. “惊世两弹,冲天一星”是中华民族的荣耀与骄傲。标志着中国跻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国之列的是( ) A.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B.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 D.载人航天飞船邀游太空 15. 8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创造和培育了具有不同内涵的革命精神。某同学在教材推荐的历史网站上以“革命精神”为关键词搜索到相关图片,按其形成历史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两弹一星精神 ②井冈山精神 ③大庆精神 ④延安精神 A. ②④①③ B. ②④③① C. ④②①③ D. ④②③① 二. 非选择题 16. 识下图,回答问题。 (1)这张漫画反映了哪一时期的什么现象? (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这种现象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4)我们从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 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 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新中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图 (1)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请例举出这一规划取得的两个主要成就。? (2)材料二中,由A到B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由 B到C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由C到D变化的原因是中央实行了哪种方针? (4)从材料二曲折的农业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18. 民主和法制,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 材料二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 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根据材料一,说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哪些政治制度遭到破坏。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文化大革命”是在哪一思想指导下发动起来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党和国家从“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CDBCD 6-10CBACA 11-15ABCCB 二. 非选择题 16.(1)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现象 (2)盲目求快。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的结果。 (3)使国民经济正常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国家正常工作无法进行 (4)经济建设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 17. (1)一五计划;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机床厂. 飞机制造厂;交通成就: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宝成. 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 (2)土地改革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出现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3)方针: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4)教训: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首位等等。 18.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思想:“以阶级斗争为纲”。 (3)认识到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把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治国方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意思相近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