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六单元 第一课 新生政权的巩固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同步练习 一. 选择题 1.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髙,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这段话中的“敌人”是指(??? ) A.?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 B.?日本侵略者?????????????????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2. 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 ) A. 彭德怀 B.黄继光 C.邱少云 D.叶挺 3. 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人民军队是 ( ) A. 八路军 B. 新四军 C. 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4.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下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 )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雷锋 A. 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5. 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 ( ) A. 所有权 B. 使用权 C. 经营权 D. 管理权 6. 1952年,新中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 集体化道路??????????????????????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7.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这一时期农业收入的大大提高主要得益于(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D.“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8. 下列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描述最准确的是( ) ①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④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9.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有?( ? ?) ①抗美援朝 ?②和平解放西藏 ③土地改革 ?④研制人造卫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 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 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均衡发展 D.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11. 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是(?? ? )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 C.?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 D.?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2. 老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面的老照片记录的历史事件标志着( )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13. “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 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材料描述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 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抗美援朝 D.改革开放 15. 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全民所有制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1% 0 7.3% 53.4% 32.2%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二. 非选择题 16.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述着一段历史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哪一历史场面?在这一天毛泽东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在经济和军事领域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3)图二反映了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重要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上面四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主题? 17. 民主与法治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双翼。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起见证新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为了起草宪法,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起草委员会。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宪法起草委员会经过五个多月的紧张工作,完成了宪法草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接着,宪法草案面向全社会公布,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多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材料四 ……五时五十五分后,会议执行主席根据计票人和监票人的报告,宣布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的结果:投票数共1197张,同意票1197张。这时,全场欢腾,全体起立,为这个伟大的文献的诞生而热烈欢呼。 (1)根据材料一. 材料二,指出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宪法颁布的背景。 (2)材料三中宪法草案形成的过程说明了什么? (3)材料四中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伟大的文献”?请你写出这部宪法的主要内容。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这三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进行的哪一次社会主义变革?这一变革是什么时候完成的? (2)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这一变革的目的是什么? (3)图3“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的过程中,出现的创举是什么? 材料二 在1956年年底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不到1年的时间,这些企业就基本完成了公私合营,但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 (4)根据材料一. 二,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社会主义变革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1-5ADDAC 6-10BCBAA 11-15CBBBA 二. 非选择题 16. (1)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3)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7. (1)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背景: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民主政治建设也在进行。 (2)说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宪法的制定,全国人民积极参与宪法的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原因: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18. (1)变革: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间:1956年年底。 (2)原因: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目的:引导农民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3)赎买政策。 (4)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三大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 改变过快等缺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