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案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方差学科数学学段:第三学段年级八年级教材书名:八年级下册数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9月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理解方差的统计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会用方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经历画图、观察、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建立统计观念.经历方差探索与应用的过程,培养统计意识,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方差的统计意义.教学难点:方差概念的理解.教学过程(表格描述)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情景引入探究:表1中记录的是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的成绩,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10次(单位:环).如果你是教练员,会选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呢?甲68696108999乙6104910761098问题1:通常比较两组成绩的优劣是比较它们的什么值?请计算平均数,并对这两个平均数进行比较?分别求两组数据的平均数:追问:通过计算你发现什么?你对两名运动员的成绩作何评价?平均数还能作为选择的标准吗?创设问题情境,感受到已学统计量(集中趋势)已经不够用,引入方差的必要性探究新知问题2:如何判断两名运动员谁发挥的更稳定呢?观察统计图,得到如下结论①借助统计图(图1和图2)直观观察数据的波动情况,发现甲的成绩稳定.②观察波动情况,必须先确定波动的标准(什么情况下视为无波动).③波动程度与每个数据偏离其平均数的“距离”有关.每一个数据的变化都影响着波动的状况,“距离”越远的数对波动的影响越大.问题3:什么样的量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波动程度呢?每一个数据的波动状况:用每一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来表示.那么一组数据的整体的波动情况:各数据波动状况的平均值来表示.讨论1:一组数据的波动能否用:计算每一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均数表示?计算后,发现,此方法的式子的值得零,计算每一个数据与平均数的差的平均数表示数据波动的方法不可行.讨论2:能否利用数学的方法修改一下,来避免正负偏差的相互抵销的这个缺点呢,从而可以衡量数据的波动情况呢?探索分析归纳出两种能描述数据波动的方法:①先求差的绝对值,再算这些差的绝对值的平均数;也就是,②先求差的平方,再算这些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教师说明是在统计中常用第二种方法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学生明确,当平均数接近时,为更好的做出选择要去了解数据的波动大小,画折线图或散点图是描述波动大小的一种方法,进而引出用数值表示一组数据的波动概括方差的定义n个数据,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为这些值的平均数叫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思考.方差的大小与数据的波动程度有什么关系?1.当数据分布比较分散时,方差值会怎样?2.当数据分布比较集中时,方差值会怎样?3.方差大小与数据的波动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师生行为:从式子的结构和形的角度得出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分析方差的概念,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问题4.利用方差公式分析甲乙两名运动员的成绩的波动程度.可以选甲运动员参加比赛.总结计算方差的步骤:1.计算数据的平均数2.代入方差公式求值学习计算方差,分析数据的波动运用新知例1.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分别是:甲163164164165165166166167乙163165165166166167168168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分析略)师生活动:分析(1)题目中的整齐的含义是什么?再求方差之前,要先求哪个统计量?(2)求方差之前要先求哪个统计量(3)师生一起计算方差.解:甲、乙两团演员的身高的平均数分别是方差分别是思考: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求每组数据的平均数;(2)求方差;(3)比较方差的大小,确定稳定性.巩固方差的概念巩固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数字10表示________________,数字70表示________________.2.用条形图表示下列各组数据,计算并比较它们的平均数和方差,体会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1)6666666;(2)5566677;(3)3346899;(4)3336999.3.甲、乙两地9月份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地这10天日平均气温的方差的大小关系为(填>或<)4.已知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根据表中的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成绩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甲乙丙丁平均数(cm)185180185180方差3.63.67.48.1A.甲B.乙C.丙D.丁掌握方差的计算方法用方差解决问题课堂小结1.方差怎样计算?2.如何理解方差的意义的?3.用方差来比较两组数据波动大小的条件是?回顾方差的计算公式及方差如何刻画数据波动情况的。课后作业甲、乙两台机床同时生产一种零件.在10天中,两台机床每天出的次品的数量分别如下表.甲0102203124乙2311021101(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2)从计算结果看,在这10天中,哪台机床出次品的平均数较小?哪台机床出次品的波动较小?《方差》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理解方差的统计意义,会计算简单数据的方差,会用方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2.经历画图、观察、探索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建立统计观念.3.经历方差探索与应用的过程,培养统计意识,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课上任务】甲68696108999乙6104910761098探究:表中记录的是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在一次射击选拔比赛中的成绩,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击10次(单位:环).如果你是教练员,会选谁去参加比赛更合适呢?总结:计算方差的步骤:例1.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分别是:甲163164164165165166166167乙163165165166166167168168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总结用方差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练习:1.已知一组数据的方差是数字10表示________________,数字70表示________________.2.用条形图表示下列各组数据,计算并比较它们的平均数和方差,体会方差是怎样刻画数据的波动程度.(1)6666666;(2)5566677;(3)3346899;(4)3336999.3.甲、乙两地9月份上旬的日平均气温如图所示,则甲、乙两地这10天日平均气温的方差的大小关系为(填>或<)4.已知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根据表中的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成绩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甲乙丙丁平均数(cm)185180185180方差3.63.67.48.1A.甲B.乙C.丙D.丁小结:1.方差的公式:2.方差的统计意义:3.运用方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的前提条件:4.你都学习了哪些统计量,它们都有什么作用?【课后作业】1.甲、乙两台机床同时生产一种零件.在10天中,两台机床每天出的次品的数量分别如下表.甲0102203124乙2311021101(1)分别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2)从计算结果看,在这10天中,哪台机床出次品的平均数较小?哪台机床出次品的波动较小?2.阅读129页数据波动程度的几种度量。【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方差的概念-1教案.docx 方差的概念-3学习任务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