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在流体中运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2)了解飞机的升力是怎样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鸟类羽翼和机翼等的观察和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概括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归纳、类比、逆向思维等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制作鸟翼模型和飞机模型,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难点:利用伯努利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总结出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并运用其解释日常生活的现象。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白纸、烧杯、红墨水、吸管、漏斗、乒乓球、一次性纸杯。 2.教师演示器材:多媒体课件、透明塑料管、乒乓球、吹风机、洗衣机排水管、碎纸屑。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录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资源安排 一、新课引入 学生表演魔术:用洗衣机排水管吸起碎纸屑,提出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个小小的排水管有如此之大的威力呢? 提起学习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魔术表演,激起学生探究的好奇心 二、互动交流实验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演示实验一:将乒乓球放在透明管内。提出问题:怎么样将乒乓球取出? 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从右端吹气,乒乓球从哪一端吹出? 动手实验:结果和学生回答的相反。 分析原因:从运动状态:乒乓球向右运动,受力情况:说明乒乓球受到向右的力的作用,是由于左右力不平衡造成的结果,反推出原因:因为吹风改变了管口的空气流速。 得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的结论 视频实验二: 认真观察视频,读取物理信息 水龙头打开后观察到的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P液=ρ液gh,P左>P右,因为V左得出:液体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引出伯努利原理:流体在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动手实验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做初步的分析,并且根据老师黑板上的要求,利用桌上现有的器材自已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探究一下。 组织几组同学分别说说小组做了什么实验,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对现象原因的分析及得到的实验结论。在学生分析现象原因的时候要适时地认可学生的亮点。 教师强调:看来不论在气体中还是在液体中都有着共同的特征: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学生积极思考:把透明管竖直,在管口对乒乓球吹气。 学生肯定的回答:从左端吹出。 水龙头打开前能看出点物理现象:水缸和玻璃管组成了连通器。 水缸的水比玻璃管的水高一些 学生根据老师做的引导性的演示实验,得出一个初步结论,再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结论的普遍性。 小组内部与小组之间交流做实验的心得体会。多次操作实验,并对实验进行反思。 这时候学生可能对左右两边水的速度比较不是很明确,让他们观看动画看水分子运动的过程。 学生面对桌子上的一些器材,可能会不知所措,这时候老师要给予适度的提示,引导他们尽快进入状态。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实验能力、交流和合作能力以及论证评估能力 。 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实验现象描述中归纳并抽象形成初步的实验结论。从而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原理的应用 探究飞机“升力”形成的原因 对飞机机翼模型结构进行分析,并观看这样的视频实验: 上平下凸的机翼在流动的空气中下降;上凸下平的机翼在流动的空气中上升。 航海规则为什么规定两艘轮船不能近距离同向航行? 学生先看视频, 先分析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再通过观察—操作模型具体分析。 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 三、达标练习 评讲练习 学生快速完成,小组讨论。 四、我的收获 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请同学们说说看,你在本节课都有哪些方面的收获呢?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知识技能、情感、学习方法等各方面的收获。 五、课后引导 布置任务 1.赛车安装气流偏导器的原因 2.草原鼠的空调系统的原理 3.淋浴装置的工作原理 课后收集资料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些新的认知是与以前的经验相违背的,会发现以前有些错误认知和经验。这里面隐藏的疑问,会特别让学生记忆深刻。这样设计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科学探究的素养,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2.让学生体验实验,思考成因,最终推出流速和压强的关系。这样直观性强的实验,使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实验变得有趣、生动。学生通过提供的器材,设计演示实验。这种设计实验的能力,是物理教学的发展趋势,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锻炼。同时也强调学生的读审题能力,给出器材后,只能用给出的器材设计实验。 本节无论是飞行动物翅膀选择、机翼升力产生原因,还是后面的课堂练习以及课外作业都贴近了学生生活,都面向了学生现实的生活世界,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物理学的实用性。让学生应用结论解释原因,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能进一步的理解结论。 4.学生在分析流体与流速的关系时,有点茫然,前面学习的力与运动的相关知识难以综合运用。在做实验时,也很难从已给的结果去联想所学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