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章压强 第3节连通器 【课程设计】 本节课利用化学实验室的漏斗、u型管、铁架台以及物理高中实验器材平抛和碰撞显示器,以及身边的瓶瓶罐罐、输液用的注射器、输液管、阀门、设计了一节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本节课程设置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体验,注重生成性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勇于探究的品质,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增强了学生的人文底蕴。 【教学目标】 1.通过有关三峡大坝信息的搜集让学生逐步发现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生经历用身边的瓶瓶罐罐制作连通器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学生经历探究连通器内部液体特点,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勇于探究的品质,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4.学生经历用"理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内部液体的特点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建立模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同时让学生经历从感性到理性思维的飞跃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5.学生经历用瓶瓶罐罐模拟生活中的连通器的过程,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6.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感受轮船是如何从下游驶向上游的过程,从而引导学生设计船闸,解决问题轮船的通航问题 7.通过对郭守敬的介绍,增强学生人文底蕴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瓶瓶罐罐制作连通器、探究连通器内装有液体时的特点、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理想液片"模型推导出连通器内部液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分享课前作业1:搜集三峡大坝有关信息的, 分享有关三峡大坝的信息并提出问题:三峡大坝坝上和坝下水位差为113m,鸟儿可以通过,轮船是如何通过的呢? 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课教学 展示简单的连通器 学生认真观察,寻找他们的共同点: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 使学生观察连通器的结构,并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新课教学 分享课前作业2 观看学生课前制作过程 请学生利用桌上的注射器、输液管、输液阀门自制连通器 展示教师自制的连通器,并往其中倒入黄色的水,提出问题:当连通器中装有液体时,液面的特点? 学生小组探究 自学教材中的有关高中物理实验仪器:平抛与碰撞实验器,介绍其原理,并利用到自己的实验中 请学生分享各组实验 教师展示: 阀门未打开前,装入酒精和水两种液体,使其液面相平 阀门打开后,形成连通器,水面下降,酒精面上升 进而提出问题1.:为什么当连通器中装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呢?请同学们对其进行理论分析 教师走进学生,进行指点 提出问题2:当连通器中装有两种液体,且液体液面相平,当打开阀门AB后,液体将怎样,其原因是什么? 分享课前作业3:寻找生活中的连通器 教师介绍生活中的连通器: 教师提出问题:工人师傅砌砖时如何将砖砌平 考验大家的时刻:轮船是如何从下游驶向上游的?先通过视频感受一下 分享郭守敬在1293年创建船闸事件,鼓励学生开发思维,发明创举。 展示船闸模型,分享专业名词, 并请其他学生叙述: 船是如何经过船闸从下游驶向上游的? 船是如何经过船闸从上游驶向下游的? 分享三峡大坝的双线五级船闸,引导学生向三峡人学习 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即:上端盖盖子的不是连通器,需要把盖子打开 制作者分享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学生动手进行组装 在分享成果有学生发现其他组的问题,并指出:他们只关注到连通器上端开口,但忽略了输液阀门也要打开,才能使下部相连通,才能称之为连通器, 学生认真观察,并猜想:当液体不流动时液面可能相平、也可能不平 学生小组探究 关于液面是否相平,有些同学提出: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出 学生分组实验: 1人叙述、2人做、1人观察并记录 学生展示 当连通器中装有水时,在水不流动时,水面总是相平的 当连通器中装有酒精时,在酒精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当连通器中装有油时,在油不流动时,油面总是相平的 学生发现问题: 如果连通器装有两种液体时,待液体不流动时,液面还相平吗? 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连通器中装有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液面总是相平的。 学生先自行分析,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类比液体压强公式的得出,运用理想液片法讲解问题1: 设想U形管最底部有一个理想液片 学生讲解问题2: 小组讨论 学生展示: 学生评价 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小组讨论并设计出船闸的初级模型 学生继续讨论研究设计出多级船闸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验猜想能力 在学生探究实验中的过程了,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勇于探究的品质,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在学生展示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总结概括能力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 培养了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连通器的习惯,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锻炼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精神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踊跃回答 知识: 连通器的结构、内部液体特点、应用 方法:类比法 理想液片法 情感:民族自豪感 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5分钟 反馈检测 发放5分钟反馈检测试题 学生认真完成试题并校正答案 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作业 (1)自制一个小喷泉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类比法 理想液片法 教学反思 本节校本课程设计注重学生的实践,坚持实践第一、感受第一、体验第一的原则,力求达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在发现问题中,培养了学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科技应用中存在的人文精神,在分析问题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科学态度和素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寻求自我成长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