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4《重力》 教案 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50g钩码4个、铁架台一个、带有细线的小球、水平仪、一把直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 (2) 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 能用公式 G = mg 计算有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 (2)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2)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3) 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教学重点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难点 :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引入课题 用宇航员在太空遨游的视频引入,观察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的生活情景,对比地球表面的生活情景,有什么不同? 2、新授: (1)观察生活中的重力现象 为什么水总是往低处流?跳高运动员总会落回地面?水滴为什么会向下落? (2)看课件,思考:图中的水、水滴、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是谁给了它一个向下的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上的物体是否都受到了重力的作用呢? (一)重力的大小 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我们学习重力也从重力的三要素进行学习,接下来我们探究一下重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请大家做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板书学生的猜想:重力的大小可能与①物体的体积;②物体的质量;③物体的形状;④它相对地面的位置;⑤物体的密度有关。有怎样的关系? (说明:上面的几种猜想中,其中体积和密度对重力的影响都可归纳到质量当中。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大,质量越大,所以只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即可。其它的以后再去探讨。) 2、设计实验 要研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需要哪些测量工具呢?如何来进行实验呢? 3、进行实验 4、分组实验,并完成书中的表格、数据 5、用展台展示学生做的实验数据: 6、总结结论: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观察不同小组做的实验数据,根据不同小组做的实验数据和老师的分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由学生总结出实验结论) 7、用公式表示为:出示课件 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用公式表示为:G = mg???,G——重力——单位(N) 8、重力的简单计算 (二)重力的方向 前面学习我们知道力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下面我们就对重力的三个要素进行研究。首先,我们来研究重力的方向。 1、方向:用铁架台提起系有重锤的线的顶部,当它静止时,线的方向就跟重锤重力的方向一致,这个方向,我们就叫做竖直方向。(看老师演示实验)悬挂物体自由下垂的线称之为重垂线。再看老师演示实验,铁架台和重锤的放置方式改变后,重力的方向变了吗?说明重力的方向是不是一定要与物体的表面垂直呢?再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老师利用食用盐,水袋、漏斗再次探究重力的方向(看老师演示实验)。 2、重垂线的应用:我们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这个性质,常用重垂线来做什么?看课件。 (三)重力的作用点 知道了重力的方向,下面我们来学习重力的作用点,请看书,了解重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1、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如何确定呢?看课件。 2、如何找到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请大家课后尝试着去做一做? 3、重心的应用:赛车车身很低,轮子相距尽量远,在快速行驶时不易翻倒;冲浪者弓着腰,叉开腿,在惊涛骇浪中易保持平衡;篮球架都有一个宽大较重的底座,降低了它的重心,增加了它的稳定性。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由学生自己举手发言) 板书设计 7.4重力 一 重力的大小: G = mg?? 二 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三 重力的作用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太空遨游)视频引入,激发学生对太空和重力的兴趣,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同时进行分组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体验式学习。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探究重力的方向演示实验:老师利用食用盐,水袋、漏斗进行探究重力的方向,可视性很强,让学生一目了然!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