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第十章第3节: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与交流,学会交流合作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依靠科技改变现实,振兴中华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知道电磁波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难点:知道改变世界的信息技术。 【教学用具】 光纤 【教学过程】 一、卫星通信 微波是当前电磁波主要使用的频段,微波传输定向性强,是直线传播途经,因此实现全球传送必需要有地面基站和通信卫星实现。通信卫星的作用是接收和发送电磁波。 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断站,转发无线电信号,在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目前,通信卫星的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平面内,这时,通信卫星相对于地球来说呈静止状态,所以也叫静止卫星或同步卫星. 为了达到全球同步转播电磁波覆盖面必须能达到地球所有表面,因此必需有三颗互成120°的通信卫星,如图所示: 二、光缆通信 目前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已经成为国际通信的主要手段,下面我们再来学习光纤通信的基本工作原理。 教师出示光纤,用灯照射,先让学生从侧面观察,再把顶端的光导纤维拉直让学生观察,接下来再把灯筒竖直,光纤弯向学生,让学生观察光纤顶端是否有光传出。教师边演示边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什么能从弯曲的光纤中传出来呢? 教师出示半圆形玻璃砖,将其固定在演示仪上,然后将激光笔发出的光线从圆形弧面入射,并逐渐增大光线AO的入射角,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当玻璃砖MN面上的入射角大到一定程度时,光就被玻璃砖MN的面全部反射回来了,砖的MN面外看不到出射光线。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全反射,也就是光纤通信的原理。 三、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现在的大量的移动通信都持用模拟识别信号,称为模拟移动通信。但为了解决容量增加,提高通话质量和增加服务功能,目前已开始应用数字识别信号,即数字移动通信。在制式上则有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两种。前者在全世界有欧洲的GSM 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北美的双模制式标准IS-54及日本的JDC标准。对于码分多址,则有美国Qualcomnn公司研制的IS-95标准的系统。总的趋势是数字移动通信将取代模拟移动通信,CDMA体制将更占优势。而移动通信将向个人通信发展。进入21世纪则成为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通信将有更为辉煌的未来。 四、信息革命与人类文明 信息技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语言、文字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初步方式,烽火台则是远距离传达信息的最简单手段。纸张和印刷术使信息流通范围大大扩展。自19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学会利用电和电磁波以来,信息技术的变革大大加快。电报、电话、收音机、电视机的发明使人类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快速而有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明,数字通信、卫星通信的发展形成了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使人类利用信息的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具体讲,人类不仅能在全球任何两个有相应设施的地点之间准确地交换信息,还可利用机器收集、加工、处理、控制、存储信息。机器开始取代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扩大和延伸了人的思维、神经和感官的功能,使人们可以从事更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飞跃。 【板书设计】 1、卫星通信 2、光缆通信 3、移动通信 【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